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

“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jìn)】

漢建安二年,十二月廿日。

未央宮,溫室殿。

這天下午大有雪意,彤雲(yún)密佈,北風(fēng)呼嘯,天也黑得早。纔到申初,小黃門穆順就指派起宮人在殿內(nèi)燃起燈燭、擺上炭盆。高大的青銅樹上點滿金色的燈花,在溫暖如春的溫室殿,皇帝正與承明殿諸大臣裁定事宜。

皇帝在殿內(nèi)穿著簡單,單隻在外罩了件黑底紅緣的朝服,內(nèi)襯一件雪白的中衣,與穿著厚袍大氅、剛從寒風(fēng)中邁入殿內(nèi)的趙溫等人比起來,更顯得自在從容。日益健朗的身子將兩件單薄的衣服微微撐起,他眉峰微翹,低眸輕輕抿了口穆順遞來的熱茶後,再將其遞還了回去。

與往常一樣,皇帝的這番動作,昭示著適才的議題已經(jīng)結(jié)束,察言觀色的大臣們就需要及時報上下一個亟待皇帝裁決的政務(wù)。

“……幷州天寒,太行山險,冀州情勢未明,確乎不宜派兵。”皇帝輕聲說道,身子略微往前,垂問道:“劉公在奏疏裡說的樣樣是理,可我怎麼覺得,字字句句都是在推脫呢?”

司徒黃琬頭上沁出一層細(xì)汗,語氣堅定的回道:“劉虞仁厚長者,對朝廷、對陛下都是一片忠悃。陛下臆劉虞有推託之意,實非君臣之道,於陛下及劉虞,皆有礙聲名,唯望慎言。”

皇帝以手支著額角,目光放空,顯然在思索著事情而無暇迴應(yīng)對方。

熟悉皇帝的黃琬、趙溫等人見狀,面色卻是凝重了。

侍中楊琦站在公允的立場,接過黃琬的話頭,就事論事道:“稟陛下,即便劉虞與公孫瓚早年結(jié)怨,也是公孫瓚跋扈張狂,目無長官之故。所謂以德報怨,劉虞所呈奏疏中,並無一言‘不應(yīng)救’,而是‘不能救’。如今凜冬已至,幷州等地寒徹刺骨,鮮卑、烏桓等部族盤踞漠北,若無草糧,必有劫掠,故而度遼將軍段煨與寧胡將軍徐榮等部皆不可輕易調(diào)動。加之明年朝廷便要出兵關(guān)東,緊要處當(dāng)是河南,若是此刻舉力於太行、常山,則有因小失大之弊,此皆臣等附議之言,還請陛下睿鑑。”

說著,尚書令吳碩也道:“如今燕趙之地寒徹,遠(yuǎn)甚關(guān)中,袁軍久攻不下,長圍而氣餒,必乘勝而退,以待來年。如此,公孫瓚既有喘息之機,朝廷又得以在明年出兵時,借易京之圍牽制袁軍。”

皇帝終於沉默不下去,他緩和了顏色,出聲道:“不出兵,並不是說不助援,如今雖是寒冬,也可多遣獵戶、斥候過太行山探看井陘關(guān)、以及常山、中山等郡國虛實。劉虞言及常山等國豪強放縱公孫範(fàn)入幷州一事,需得慎重。趁著還有幾個月的時候,預(yù)先佈置,總比臨了到頭還沒個籌算要好。”

黃琬立時應(yīng)諾,又說道:“劉虞官居刺史,如今有益州在前,不敢擅專軍事。陛下不若由中臺擬詔,命專人籌辦。”

“那就讓段煨去辦,明年開春,再命其率麾下萬餘兵馬南下,退防雁門,守好幷州北部,至於南匈奴故王庭、及五原等地,一時顧不上了。”如今幷州的軍事力量只有度遼將軍段煨與寧胡將軍徐榮的兩萬兵馬,鑑於明年關(guān)中要調(diào)動大量人馬出征,三輔與幷州的防務(wù)就急需留下足夠的將領(lǐng)與兵馬鎮(zhèn)守。皇帝心裡已有了打算,想趁這個時候?qū)⒎绖?wù)重新規(guī)劃部署,調(diào)動一番兵馬:“至於徐榮,則讓他率軍往南退守上郡,一則看顧幷州西側(cè),二則也能策應(yīng)左馮翊與河?xùn)|。”

“臣謹(jǐn)諾。”

見皇帝緊盯著劉虞的真正用心不放,黃琬、楊琦等人皆不免鬆了口氣,在他們看來,無論劉虞拒絕救援是出自公心還是私心,此刻都不是派援兵的時候。至於劉虞在之後是否繼續(xù)諫阻,那就與這時的朝議無關(guān)了。

就在要將此事揭過的時候,殿外忽然有中黃門進(jìn)來奏報,稱秘書郎溫恢、盧毓二人在宮門外跪地大哭。

溫恢與盧毓是在不久前來的長安,他們一路在孫禮等人的護(hù)送下越過太行山,進(jìn)入幷州後在劉虞的安排下送入朝廷。與此同時還帶去了公孫瓚在幽州搜刮糧草,隨意誅殺當(dāng)?shù)乜な兀踔吝B盧公後人都不放過的種種劣跡。盧公後人在幽州遭難,這在當(dāng)時引起了朝野一片譁然,若不是幽州暫時鞭長莫及,恐怕就要有人鼓吹出兵了。

皇帝當(dāng)時爲(wèi)了安撫住溫恢與盧毓這兩個忠臣遺孤,又是爲(wèi)了拔舉這兩個人才,特意將彼等選入秘書監(jiān),由蔡邕等大儒教導(dǎo)。

如今公孫瓚兵敗求援,消息很快跟著傳入長安,許多人都知道公孫瓚是牽制袁紹軍力的一枚釘子,非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捨棄,皇帝多半是要相援的。這是出於長遠(yuǎn)的利益,可有些人從感情上卻無法接受。

“穆順,將他們帶到偏殿裡去,在宮門哭鬧像什麼樣子!”皇帝眉頭緊皺,他隱隱從外間呼嘯的風(fēng)聲中聽見抽噎哭泣的聲音,兩個少年的父親、兄弟都死在公孫瓚手下,縱是往日他們再如何早成、理性,也敵不過幼失怙恃的悲慟。

穆順忙弓著身退下,殿外鉛雲(yún)密佈,風(fēng)雪驟降,兩個柔弱的少年正並肩跪在殿前俯身痛哭。雖然明知道對方是心哀親人,可在溫室殿還這麼哭鬧,多少有些晦氣。只是在這個事上,皇帝不好計較,穆順也不好多做什麼。他收起往日常帶著的笑臉,半強迫的將溫恢、盧毓兩人帶到旁邊的偏殿裡去。

就這麼一會的功夫,兩人的鼻子就哭得通紅,年紀(jì)小的盧毓甚至還流下兩行清涕。穆順讓人挪了一隻火盆來,不陰不陽的說道:“朝廷大事,按說旁人是不得干預(yù)的,爾等雖有孝名,但也在此等之列。好在事有可原,國家特許你們給個交代。”

“沒有公孫瓚,朝廷大軍就匡扶不了天下了麼?”溫恢還算鎮(zhèn)定,他緊緊拉著盧毓的手,迎著穆順的面說道。

穆順被他一嚇,斥道:“住口!這也是你能非議的?”

溫恢從鼻腔中冷哼一聲,看似毫不畏懼的看著穆順,只有盧毓從對方抖動的手掌,才能得知溫恢心底的不平靜。

穆順轉(zhuǎn)身回去覆命了,偏殿內(nèi)只留下溫恢與盧毓兩個人相互依偎著。

盧毓時不時地抽了抽鼻子,溫恢望著火堆,心裡卻是在想許多事情。他的父親溫恕始終對朝廷念念不忘,心向神往,就算是遇難前也不忘叮囑他繼承遺志。這一路上千裡風(fēng)塵,他與盧毓嚐盡疾苦,當(dāng)他剛來長安的時候,見到沿途風(fēng)物,見到皇帝與諸大臣時,心中確實對漢室朝廷產(chǎn)生了不小的希望。

可如今面對著殺父仇人,溫恢卻又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了動搖,所謂堂堂正正之師,朝廷作爲(wèi)代表‘大義’的一方,怎麼能與豺狼爲(wèi)友呢?

這是溫恢所不願想明白的。

也是想讓皇帝告訴他的一個答案。

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wèi)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十五章 達(dá)士徇名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jié)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fēng)氣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shù)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七十八章 監(jiān)觀民瘼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zāi)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九十三章 太學(xué)新科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八十一章 當(dāng)防隳壞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guān)東
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wèi)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十五章 達(dá)士徇名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jié)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fēng)氣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shù)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七十八章 監(jiān)觀民瘼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zāi)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九十三章 太學(xué)新科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八十一章 當(dāng)防隳壞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guān)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康定县| 通海县| 开远市| 徐水县| 东阳市| 开化县| 胶南市| 茌平县| 河源市| 漾濞| 正安县| 调兵山市| 苗栗县| 定襄县| 虹口区| 五指山市| 台东县| 肥乡县| 崇仁县| 雅安市| 岐山县| 灵石县| 横山县| 观塘区| 普陀区| 宁城县| 上杭县| 巴南区| 巴林右旗| 清水河县| 密山市| 横山县| 万州区| 太仓市| 霍林郭勒市| 兴隆县| 太谷县| 荔浦县| 鄂托克旗|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