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易·蒙】

初平四年三月十六。

左馮翊,東縣郊外。

春天的時候草木泛綠,沉寂了幾個月的原野上終於有了些許生機。農夫們三三兩兩的牽牛負犁,在溫暖的陽光下開始慢悠悠地耕起了豪強之家的田地。

城外原野的東南處有一大片瓜田,綠油油的瓜苗在地上肆意生長著藤蔓,像一張大網將這片土地籠罩。一個年輕的瓜農頭戴著箬笠,屁股坐在鋤頭上,懷裡正抱著一卷書,低著頭像是在勤學苦讀,其實是在濃蔭匝地的柳樹下打瞌睡。他睡的正香,卻不知從何處飛來的一顆小石子,啪的一聲打中了面頰。

“哎喲!”那人手捂著臉,登時擡起頭來,露出斗笠下那一張稍顯怒氣的圓臉。

“嚴公仲,你這瓜賣不賣?”一個風塵僕僕的路人騎著馬在路邊笑著說道。

嚴幹看清了那人堅毅沉穩的面龐,頓時沒好氣的說道:“苗都沒長大,賣個屁!滾!”

“誒我說你。”那人從馬上翻身下來,他身材魁梧高大,腰間懸著一把長劍,腳步穩健的朝嚴幹走來。他邊走邊埋怨道:“話說得這麼糙,可一點也不像個讀書人。”

嚴幹瞪了那人一眼,說道:“你叫鮑文才,難道就真的有文才了?”

鮑出哈哈一笑,熟稔的伸手攬過嚴乾的肩膀,說道:“既然來不及吃瓜,請我喝口水總可以吧。”

嚴幹有些不高興的將鮑出的手卸了下去,乾巴巴的說道:“管好你的馬,要是啃了我的瓜苗,我饒不了你!”

“那是自然!”鮑出也只有在好友面前纔會顯得如此熱情,他說道:“我可等著吃你種的瓜呢,怎麼捨得讓馬去糟蹋了?”

嚴幹把鋤頭挑在左肩上、書卷夾在腋下,一言不發的走到瓜田的盡頭,哪裡有間竹籬圈起來的茅屋。嚴幹打開竹籬上的木板門,等鮑出在院裡桑樹下繫好了馬,這才指著井臺說:“這裡多的是水,你儘管喝。”

看他老成而又幼稚的負氣模樣,鮑出覺得十分有趣,他把手一揚,手中拿著一隻酒壺:“這水還是你喝吧,我喝酒就成,孝懿呢?孝懿!”

說著,鮑出便邁步闖了進去,只見好友李義正坐在藺席上讀書。

見到鮑出,李義放下書卷站了起來,喜道:“文才?爲何來了也不先說一聲。”

鮑出哈哈一笑,指著李義,對身後跟來的嚴幹說道:“你看看,這纔是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我可是讀書人。”嚴乾麪無表情的爲自己辯解道:“他不是。”

原來早在數年前,鮑出作爲遊俠在關中四處闖蕩,與嚴幹、李義二人結下友誼。在三人之中,嚴幹善劍術,心慕劇孟這樣的俠客,喜歡在口頭上自稱讀書人,爲人瀟灑而不脫忠厚。李義行事不拘小節,喜歡幫人辦喪事。鮑出則純孝仁義,有一腔熱忱。

三人性格雖異,但彼此之間以誠相交,倒也算是合得來。

鮑出將隨行帶來的新鮮狗肉拿去廚下炙了,又給李義等二人各倒了碗酒,便開始邊吃邊聊,盡是說些趣聞軼事。直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李義這纔將碗放下,輕聲笑說道:“文才,你到底是入仕了。”

去年在長安,李義爲恩公鄭文信辦理喪事,曾與鮑出見過一面。那時鮑出被執金吾的緹騎所震撼,不由得心馳神往,雖然已經動了心思,李義也在一旁勸過他,但鮑出當時還是藉口推辭了。沒想到才過短短數日,鮑出便因爲隻身殺死十數名啖人賊、從其手下救出老母一事,而被舉薦爲孝廉。

如今看樣子鮑出從此是青雲直上了,日後外放令長,內入郎署,仕途可謂是一片開闊。

只不過,鮑出似乎並沒有往這個傳統的方向走。

“平準監?”嚴幹常在鄉里,還不知道這個部門的權能已被皇帝重新定義,他不由懷疑地問道:“這不是掌知物價,主練染的職事麼?”

鮑出徐徐喝了口酒,向嚴干與李義二人點點頭說:“平準監現已不管練染了,單隻負責監測物價。”

“喔”嚴幹不覺得這個職權有什麼重要性,他順口問道:“那你現在是平準令?”

“不,平準令是賈公,我只是在其下手,爲平準丞。”鮑出自打被舉爲孝廉後,還沒有分配職事,就被賈詡看中了他身爲遊俠交友廣泛、消息靈通的特性,所以被特意調爲平準丞。

“食祿幾何?”李義問了個最關心的問題。

“三百石。”

“縣令最少都是六百石。”李義隨即搖了搖頭,像是爲鮑出感到可惜:“你身爲孝廉,起家做三百石的平準丞,未免有些輕微了。”

“我倒是覺得不錯,很適合我喜歡任意來去的本性。”鮑出不以爲然的笑了笑說道:“何況我不懂治民,真讓我做了縣令,那豈不是要害了一地百姓?”

“任意來去?”嚴幹像是抓到了什麼一樣,神情專注的問道:“這個位置還能隨便走動?”

鮑出將酒碗放下,目視二人,將平準監表面上與實際上的職權範圍給大致說了一遍。

“查探輿情、蒐集風聞?”嚴幹不由得皺眉思索:“爲何聽著倒不像是監察物價那麼簡單。”

“平準監內部分爲四丞,有的只負責物價的監察,有的負責蒐集風聞輿情,有的則是負責將這些輿情整理出來、推算預示。”鮑出說了半天,這纔開門見山道:“而我則是專門負責刺探敵情的,權責比那幾個要大得多,這一回來尋兩位兄弟,正是有事相求。”

“這麼忸怩做什麼!若是要在馮翊打聽什麼事,我等兄弟少說也能幫上忙。”嚴乾爽快的說道,一邊的李義倒是沉默著不知在盤算什麼。

“不是馮翊的事,是河東。”鮑出目光炯炯的看著兩人,語氣鄭重的說道:“我想請二位兄弟隨我去一趟河東。”

“河東?”嚴干與李義面面相覷,有些摸不著頭腦。

“是的,河東。”鮑出重複了一遍,忽然壓低了聲音,悄然道:“河東有人密謀造反。”

“什麼!”嚴幹頓時大驚失色,他本想說如今關中太平,聖天子在朝,怎麼還會有謀亂的事情。可以想到現今這個世道,卻又有些不足爲奇了:“是誰?”

“能確定的只有河東郡典農校尉範先,但是沒有證據,只是猜測。至於有沒有其他人牽涉其中,朝廷一時也不清楚,爲了避免驚擾對方,所以纔派我赴河東查探。”鮑出極信任李義與嚴幹,時下游俠之間在關鍵的地方最是口風嚴密,是故他不擔心對方會走漏風聲。

“你準備怎麼查?”嚴幹問道。

鮑出說:“範先愛收集賓客俠士,所以我想請兩位兄弟幫我這個忙,設法進入範先門下,伺機查探詳情。”

嚴幹有些疑惑的看著鮑出,似乎有話卻不好說出口。

李義見狀,在一旁笑著解釋道:“鮑孝廉殺賊救母,受拜朝職,關中何人不知?範先豈會收鮑孝廉爲門客?”

鮑出訕笑道:“確實如此,不然我也不會麻煩二位兄弟。”

他沒有拿朝廷事後的封賞來誘使李義二人,因爲這樣會適得其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遭受折辱,反而不美。所以對待俠客,自然有俠客的辦法,那就用義氣來說服他們,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爲國爲友人的大義之事,而不是爲了圖謀什麼封賞。

“既然是文才相求,我等如何也要盡一份力。”李義一直深藏功名之心,只是身爲單家,一直沒有門路出仕,所以只好給郡里豪強之家幫辦喪事,以求結交。如今有了鮑出這個關係,又有眼前這個出人頭地的機會,他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我可是個讀書人……”嚴幹默默的插了句嘴,李義等人盡皆望著他,只聽他接著轉變話風,說道:“自當以忠義爲先了。”

嚴幹字公仲,李義字孝懿,皆馮翊東縣人也。馮翊東縣舊無冠族,故二人並單家,其器性皆重厚。當中平末,同年二十餘,幹好擊劍,義好辦護喪事……李義的兒子是魏國大臣李豐。他們倆與鮑出歷史上原無交集,只是看在遊俠彼此間應該會有些聯繫,所以將他們寫成舊識。

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十章 設師於雒
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十章 設師於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仙游县| 汽车| 宁国市| 磐安县| 繁昌县| 伊宁县| 丹凤县| 乐安县| 紫阳县| 自治县| 当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泰来县| 兴义市| 双江| 招远市| 普格县| 滕州市| 开江县| 博罗县| 阿拉尔市| 凌源市| 济南市| 彰化县| 塔城市| 滦平县| 秭归县| 恩平市| 镇坪县| 台南县| 太原市| 北安市| 屏南县| 郸城县| 河源市| 武胜县| 龙山县| 崇义县| 泰来县|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