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

“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輒課,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弟可以爲郎中。”————————【漢書·儒林傳序】

滄池池水清冽明淨,倒映著烈日藍天,滔滔波光,漣漪激盪,清人眼目。一些尺餘長的青鯉,時不時地在遠處水面上跳躍而出,發出撲通的聲響,在淡藍的池面上留下一朵稍縱即逝的白花。

環著釣臺四周的岸邊種植著水桶粗的楊柳,微風一吹,柳條擺動,婆娑生姿。

這熱天,君臣三人正襟危坐於釣臺正中,南風熏熏,不覺燥熱,凡是渾身愜意。皇帝尊重陳紀這位名士老臣,不肯像以往在私下接見近臣那樣,隨意斜靠、或是坐於胡牀。他一手放在玉質的憑幾上,覺得絲絲清涼浸過衣袖、深入肌膚,一時腦中靈光,就連說話都愈加清亮了。

皇帝沉吟著伸出三根手指,說:“要改的有三點。”他漫聲說道:“一者,今後但凡自薦、或是太常、郡國、名士推薦者,皆要進行入學考試。顧念貧寒微賤之家,不比豪強大族藏經衆多,其子弟也不如尋常士子自小博覽羣書,能僥倖識得幾個字,便是得天之幸。故而,讓彼等與士子一同策試入學,倒顯不公。”

“臣以爲,若是分開考覈,難易迥然,倒更爲不公。”陳紀忽然反對道,如今的士人羣體雖已有階層固化的雛形,倒還不像三百年後那樣,高門瞧不起走卒。

對於寒微之士飽學成材,許多真正胸襟開闊的大儒名士都是樂見其成的,所以陳紀也不是非要攔阻寒士求學之路,而是另有原因:“若是一面策試的難些,一面策試的差些,到最後盡皆步入太學,未免對彼等考過前者的士子有些不公,而彼等尚未過者,也未必真的無才。此外,便是二者同入太學,良莠同室,於博士授學也是諸多不利。”

說完,陳紀便注目看向皇帝,滿臉正色,其實心裡多有惴惴,擔心這位皇帝年輕氣盛,在興頭上的事聽不進臣下良言。

“聽聽,這纔是老成謀國之言。”皇帝笑著對趙溫說道,似乎剛纔的一番話只是爲了試探陳紀到底是不是在真心爲他設想,而不是一味地虛與委蛇。

說完,他便沉默了會,只用手不住的撫摸著憑幾扶手,時而看看正對面的滄池風景,臉色漸漸變得肅穆莊重起來,嘆息一聲方道:“聖人傳道千載,世間又有多少識字者?太學縱然要不分貴賤,量才選人,也不會有單憑識字與否,便讓寒微子弟入學的道理。”

見被說破,陳紀老臉一紅,歉然說道:“是臣顧慮不周,誤解了聖意。”

皇帝不可能一面提高士人入學的難度,一面讓寒士寫幾個字就入學讀書,這不僅會影響教學質量,還會動搖自己的統治基礎。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皇帝的基本盤都將是這些豪強士族,他可以慢慢的新建一些條條框框,去限制這些豪強的權力、也可以在規則內,以權力鬥爭的形式清除部分不聽話的豪強。

但歸根結底,在一個新的階層出現之前,皇帝都不能貿然敵對現有的主流階層。

所以陳紀故意‘擡槓’,無非是給皇帝挖了一個陷阱,來試試皇帝的斤兩。

皇帝笑了下,端茶喝了一口,此時冷了的茶水像是一口苦藥,他不禁皺著眉說道:“陳公當有所知,重建太學後的當年,是以能否背誦一篇章而得以入學。去年則是採用策試,以簡單評議經學爲主。這個法子對彼等寒微之士來說,倒是稍顯嚴苛了些,故而使彼等一體看待,卻爲不妥。”

趙溫見皇帝皺起眉頭,誤以爲是對方心裡不悅,連忙插話道:“陛下的意思,不是要將策試分爲難易兩等,而是多增太學名額,本以五科各二百人,現多增額度,明經、治劇、經濟三科各收四百人,明法、經營二科則各收六百人。策試上第者入明經,其下第則入經營等科。至若因寒微學淺而不得入者,則視之品性,使其‘得受業如弟子’,於太學走讀旁聽,一年期滿以後,另行策試,而後再定去留。”

最開始的太學只有五經博士,其底下的學子只有二百五十個名額,而當時求學的需求遠不止這二百五十個名額所能滿足,所以就出現了‘得受業如弟子’這個位置。彼等相當於是在正式的‘博士弟子’之外,另行設置的、非正式的,與博士‘受業如弟子’的旁聽生。

雖然待遇上與正式弟子不一樣,不能享受免除徭役、享受公家撥款等福利,但其後的出路卻是與正式弟子相差無幾,而且在數額上沒有限制。

其實皇帝與趙溫看準了陳紀初來乍到,對太學的實際情況無法面面俱到、全盤皆知,所以有意瞞哄了對方一個事實——太學根本不存在生源少的問題。

雖然願意來太學苦讀五年方可授官的士子的確比第一年要少了許多,但發現了實惠的黎庶黔首們,卻是爭著搶著要讓自家兒子進入太學。不單是免除徭役、五年內衣食無憂,就是未來隨便做個縣吏,都足以讓全家從黃土地裡翻身。而太學的入學門檻又不算高:每年交一份束脩當學費,能熟讀某一經書,入學時參加考試就可以了。

只是太學人員已有定額,每年只收一千人,所以僧多粥少,皇帝索性就想出了‘擴招’的主意。在新增之後的兩千四百名正式‘博士弟子’、太學生以外,再額外招收六百名‘受業如弟子’的旁聽生。讓他們半工半讀,一年後考察成績,合格者正式入學,不合格者黜退回家,這種競爭的方式,定然能爲皇帝汰選足夠優秀的人。

“孔子以布衣而養弟子三千,今太學修復,而學子甚少,不妨增學子數額爲三千人,以效先賢。”皇帝衝還欲再說的趙溫擺了擺手,舒展眉頭,對陳紀給出了這樣一個理由。

一年徵三千,五年學制的太學以後豈不是要一萬五千多人?這哪裡是追慕孔子三千弟子的樣子!

陳紀心裡轉念一想,一個令人心動的想法忽然冒了出來,他故作猶豫的說道:“臣聽司空說,光是如今的太學便每年支出朝廷數百萬錢,若真是擴充數額,每年所需豈非千萬錢而不止?”

“縱是數千萬,但能爲國育才,又有何不可?”趙溫笑著回道。

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
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如东县| 子洲县| 丰台区| 沽源县| 榆林市| 望谟县| 莱阳市| 克山县| 思南县| 东宁县| 邛崃市| 奉化市| 山丹县| 逊克县| 安丘市| 忻城县| 扎赉特旗| 汉源县| 山东| 西吉县| 三门县| 化德县| 龙南县| 忻城县| 巴东县| 新龙县| 台江县| 饶平县| 婺源县| 大英县| 吉隆县| 尚义县| 大名县| 台南县| 贵州省| 津南区| 桃园市| 海丰县| 淮滨县|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