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

“少年遊樂,而今慵懶。春光不可無人管,花邊酌酒隨深淺?!薄緫浨囟稹ぜ仔缳p春】

“奴婢爲皇后梳洗?!遍L御帶著幾個手捧盆、巾的宮女走了進來,站在絲織羅帳的外面。

董皇后仍躺在牀上,仰面望著牀帳的頂端,臉上露出溫情的笑容。這笑容在素來威嚴端莊的董皇后臉上是很罕見的,她身邊的長御知道,只有在想起皇帝的時候,董皇后不假溫顏的臉上纔會浮現出這般神情。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長御纔敢跟董皇后開幾句玩笑:“皇后的氣色真不錯,看來昨晚啊——睡得很好!”

她有意拉長了音調,好讓話裡的意思透著一絲不可描述,董皇后聽了,也不著惱,反而輕輕一笑,別有一番韻味,倒像是真的被皇帝臨幸了似得。她柔軟無力的伸出手,長御連忙從羅帳外探進手來握住:“扶本宮起來,再把博山爐裡的香燃上。”

董皇后懶洋洋的在服侍下緩緩起身,窗外的天光正好照在董皇后未著脂粉的面容上,那兩道娥眉、微闔的雙眸、半敞的酥胸,這個風姿綽約的貴婦絲毫不介意春光乍泄。

她把手虛握著,收回到袖子裡,隨口問道:“陛下走了?”

“國家在東殿沐浴更衣後,用了早膳就走了,好像今天有常朝?!遍L御扶起董皇后,一邊說著,一邊順手在其身後抹平牀褥上的褶皺,這本是隨手整理的一個舉動,卻讓她的手一下摸到了被子上的那片溼處:“咦,這是什麼——”

董皇后突然轉過身來,適才眼裡的慵懶彷彿只是一瞬間的假象,假寐的獅子露出了本來該有的威嚴:“少說話!”

她緊緊抓住那名長御的手腕,將其拉到自己身前,周圍的人不知出了什麼事,紛紛跪倒一片。

董皇后在長御耳邊低聲說道:“你把被褥撤換了,就說是本宮將水倒在了牀上,此事不能告訴任何人,否則,即便你是與本宮從小長大的婢女,本宮也不會饒過你。”

“唯、唯。”長御臉色嚇得發白,支支吾吾的說道:“可是、這味道……”

說完,長御又拿眼瞧了瞧四周跪著的宮人,她與董皇后一般大的年紀,宮中的宮女下人們別看一個個年紀小,但對男人會在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什麼東西是什麼樣的這些事上,即便沒親眼見過,也大抵在閒言碎語中知道的清楚明白。

董皇后臉色稍霽,放開了抓著長御的手,也跟著看了宮人們一眼,她知道這一番動作是瞞不過有心人的,與其欲蓋彌彰,倒不如防患未然。

想到這裡,她特意放緩了聲音,循循善誘的說道:“你們聞聞,這是什麼味道?知道的說給本宮聽,說對了,有賞!”

誰敢貪這個‘賞’?

無論明白還是不明白,衆人皆急忙答道:“奴婢們哪裡知道呀!”

董皇后臉色一變:“不知道就少亂講,誰要是多嘴多舌,笞殺!”

衆人都嚇得身體直打哆嗦,有人甚至不由自主的捂住了嘴、有人則把頭靠在地上,恨不得把頭埋進去。

不久,董皇后便由長御攙扶著,步入椒房主殿,準備用膳之後接見伏、宋兩位貴人。她的神色恬靜平和,像是昨晚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只是她在私下裡吩咐了長御:讓她抽空出宮去董府一趟。

皇帝總算能行周公之禮的事情目前還只是個秘密,董皇后要趁這個消息泄露出去之前,先拿下皇帝的身心。

每個女人都會對自己生命裡的第一個男人刻骨銘心,反過來說,男人也是一樣。

對皇帝本人來說,他隱約知道自己首次夢遺不僅僅是代表著生理上的成熟,更會帶來一場風波,這場風波會攪得原本平靜的後宮不得安寧,同時也會引起前朝的風起雲涌。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他尚且無暇關注此事的後續,而是將心神全放在了河東郡守王邑呈交的封事上。

“這是王邑的封事,荀君與賈公都先看看?!睗h代興起的上封事是晚清密摺制度的濫觴,只有皇帝才能第一個拆看,就連平尚書事的荀攸也無從得知封事裡的內容。

在荀攸與賈詡將盛裝封事的皁囊打開來看的時候,皇帝在一邊說道:“河東範先等案雖已了結,但戰境多虞,府藏罄竭,租稅無復可收,凡事皆仰朝廷撥付,宜早做修復。而河東地近冀、並,既望中原,是一處兵家要地,理應勸農積穀,爲滅賊之資?!?

“王邑、杜畿、劉琬等人皆一時良吏,只要服勤農桑,仰仗鹽池之利,經綸期年,必有資財以供軍國。”荀攸把封事轉遞給賈詡,說道:“至於郡守王文都於封事所言遷異地民人充實河東一事,臣以爲實不可取。天下紛擾,又不止河東一地,若遷三輔、弘農之民,則土地空虛,徵役不息,耗資甚巨。若是這時候突發兵事,又何來軍資禦敵?”

荀攸一口氣說完,身子微微一側,看向賈詡。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皇帝隨口說了《孟子》裡的一句話,悠然說道:“荀君說得有理,我本也不打算詔準其議,只是王邑的奏疏裡還提及地方改制一事,這才我等君臣今日議論的要務?!?

漢代的地方制度只分爲郡縣兩級,其上的‘州’只是一個官方劃定的監察區,刺史起初也只是負責監察地方郡縣的六百石官員,其管轄範圍也只有‘刺史六條’。但隨著形勢的更移,刺史權限擴大,逐漸變爲郡縣長官,這便是設計之初所未能預料的事情了。州郡縣三級地方制度依然有留存不易的必要,皇帝也沒想著去搞一個‘省’出來,所以他在這裡借王邑的封事發揮的,則是具體的地方部門。

就如皇帝手下有三公九卿分門別類爲其處理政務一樣,州郡縣的長官也需要各種掾屬爲他們處理具體事務,比如州有別駕、治中、簿曹等從事;郡有功曹、倉曹、兵曹等曹掾;乃至於縣也有類似的掾屬。

這些職能在治理地方上的專業性和分工程度倒是都做到了,基本能滿足治理地方的需要,但依然存在著兩個弊端。一個是州郡縣長官自行徵辟僚屬,而且屬吏皆用本地士人,這就導致地方政務通常被豪族把持,長官若是不與地方豪強合作,便很可能會被架空,陷入當初王邑初至河東的窘境。

對於這個弊端,光武皇帝採取的是妥協懷柔的做法,直接以‘戶口耗少’、‘官多役煩’爲藉口裁撤了四百多個縣級機構,連帶著還減省了關東、河北各州郡縣的吏員編制,有效的縮減了豪強晉升的勢力。

光武皇帝當初那麼做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而皇帝則不然,他此時的法統、權威可比光武皇帝要強多了,自然不用擔心那些掣肘,手段也更爲果決。光武皇帝好歹只是限制約束,而皇帝卻是把擅自徵辟掾屬的門給直接堵死了:

“郡縣五官掾、功曹等俗黨典選舉,皆授用本國人,無用異邦人者。這是地方陋習,不僅給豪強大開方便之門,更使郡縣割裂、生畛域之見?!被实垡会樢娧恼f道:“河東今後自郡府曹掾、至各縣掾屬,乃至於小吏,概不得擅相徵辟??へ⒖h丞、曹掾等官皆由朝廷經太學策試、或從三署郎官中擇優調派。至於小吏,也應仿照朝廷策試之法,由郡守組織射策,分派各縣爲吏?!?

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
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县| 红原县| 顺平县| 南丰县| 万山特区| 普安县| 惠州市| 子洲县| 百色市| 搜索| 图木舒克市| 会东县| 平谷区| 弥渡县| 资阳市| 敖汉旗| 宁城县| 龙川县| 磐安县| 惠东县| 壤塘县| 南丹县| 郁南县| 乐至县| 郧西县| 光山县| 南靖县| 江川县| 乌苏市| 乌兰县| 三原县| 宁晋县| 建平县| 普宁市| 莱州市| 宁德市| 泗水县| 洪江市| 瓦房店市| 汝城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