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長安宮室、衙署無一損毀,唯有戚里屋舍坍頹?”楊修回到家中,在見到父親楊彪老神在在的樣子後,心裡擔憂頓時放下,轉而開口提起回來路上打聽到的消息:“戚里乃外戚所居,地動哪裡不震,偏就將戚里的屋舍給震到了,這豈不是預兆?”

“不過是戚里平民的居處塌了,又不是……宋氏。”楊彪看向楊修,虛握右拳,輕輕捶了捶腿關節,悠悠說道:“這個時候,可不能另生枝節。”

楊修醒悟,戚里的確可以拿來做文章,但沒有必要,一來是因爲這會轉移視線,當務之急仍是罷黜士孫瑞;二來是因爲戚里不光是住著外戚宋泓,另一個外戚伏完也住在那裡,所以無法解釋戚里屋壞到底預兆的是那個外戚。

“是小子考慮不周,讓阿翁見笑了。”楊修在父親面前很是謙遜,他主動移席過去,爲楊彪捶起腿來。

見到兒子關切的目光,楊彪若無其事的說道:“在廊下跽坐久了,膝蓋有些疼,不打緊。”

跽坐是指一種兩膝著席,上體聳直,臀部壓在小腿上的坐姿。這是‘敬坐’的一種,時下但凡知書達禮的士大夫都是這個坐姿,除非是放浪形骸、不加約束的隱士或者鄉野村夫,纔會怎麼舒服怎麼來,選擇蹲踞、箕踞、胡坐等‘不敬坐’。

楊氏乃世代簪纓的豪族高門,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要保持士人風範,以身作則,只是這樣容易引起足痹、抽筋等惡疾。

“阿翁在廊下坐了一天?”楊修知道跽坐等若長跪,最傷膝蓋,此時不免心疼的說道:“不是有胡牀麼?”

“老夫坐不慣那東西。”楊彪把身子往後傾,靠在一張憑幾上,稍稍放鬆了姿勢,拍了拍扶手:“有憑幾呢,累了可以倚靠,比胡牀要好用。”

胡牀、胡坐、胡服等胡人習俗是孝靈皇帝當年引起的風尚,京師貴戚無不競相效仿,但對於一些守舊的人來說,這完全就是夷人陋俗。楊彪對這些新鮮事物沒有好感,不像是楊修這樣的年輕人,善於變通,樂於接受新鮮事物。

楊修知道父親的喜好,只是他認爲人老了不能長久跪坐,胡牀交椅纔是最舒適的坐具,他這也是爲楊彪考慮,怎奈對方不領情。楊修頗爲無奈,也不好多說什麼,他轉眼看到了楊彪背靠著的一隻三足憑幾,那隻憑幾呈半圈狀環繞身後,中間凸起一定的高度,正好可以把腦袋靠過去,兩段止於腰側,剛好可以用來作扶手。

憑幾是與席榻配合使用,供人休息憑扶的一種傢俱。因社會地位的不同,憑幾的材質也有相應的區別,楊修在宮裡曾見過皇帝背靠的憑幾,那是用玉石製成,堅硬溫潤,冬天的時候還鋪上了粗厚光滑的綈錦,華貴且舒適,被稱之爲綈幾。而他的父親楊彪背後靠著的憑幾則是以竹木製成,加以細罽,也就是獸類的毛皮。

楊修像是第一次看到父親背靠在憑幾之上,楊彪見他久久出神,不由笑問道:“怎麼,你也想靠?”

“阿翁說笑了。”楊修回過神來,訕訕的笑道:“這副憑幾可是隻有公侯纔可倚靠,就連大伯都坐不得,小子豈敢妄想?”

楊彪的父親楊賜是孝靈皇帝的老師,曾被賜予臨晉侯的爵位,楊賜亡故後,爵位便由楊彪繼承。算起來,要不是因爲侍中楊琦是楊氏嫡傳的長房長孫、宗法森嚴,不然光是這個爵位,楊彪就足以做楊氏的領頭人。

聽出楊修話裡意有所指,楊彪不禁抖了抖眉,輕聲說道:“等我故去,這臨晉侯的位置就是你的。”

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心急。

“阿翁!”楊修急道,他剛纔不是在覬覦這個憑幾所代表的位置,楊彪也不是在拿這個事敲打自己的親兒子,這一對精明的父子在話語之外談論的是另一件事——

楊修也不再諱言諱語,直白說道:“難道讓大伯、或者二伯來坐?可彼等一個是平尚書事、一個是尚書令,本就位居承明殿,得以參議政事,再加一個三公,也不過是火焰上再添一把柴罷了。至於叔父,彼之官職不過五官中郎將,尚在阿翁下屬,且名望才識也不如阿翁,豈能越居得位?此位只能由阿翁做,若是如此,我家可就能有三個‘尚書事’了,放之以往,可是誰家都不曾有過的恩遇。”

地動之後,秘書監衆人在心驚之餘,也很快都反應了過來,知道朝局也必將伴隨著地動來一次震盪。與士孫萌對自家父親的仕途憂心忡忡不同,楊修則是在欣喜的考慮自己的父親楊彪繼爲司空之後,楊氏一族該如何顯赫。

只是跟他的急功近利比起來,楊彪倒顯得老練沉穩許多:“這個位置不是給我等的,也爭不得。不僅是老夫,你的那幾個叔伯,也都沒有坐的念頭。”

楊修頓時有些泄氣,不情願的說道“阿翁以前做過司空、司徒,名實俱在,三公位缺,如何爭不得?而況此番我等出力不小,三公之位,陛下難道還捨不得以作酬庸麼?”

“放肆。”楊彪不悅的皺起眉,擡手敲了一下桌案:“這是爲人臣子該說的話麼?虧你常隨君側、飽讀經書,竟連一點君臣之道都不懂了。”

楊修自知失言,收回了仍在爲楊彪捶腿的手,俯身拜倒:“小子言語無狀,一時誤語,還請阿翁恕罪。”

“你起來吧。”楊彪氣來得快,去得也快,楊修依言起身,楊彪的目光也跟著投過去細細打量。

楊修今年已有十八歲,眉清目秀、額頭飽滿、鼻樑高挺,長著一副聰明人的模樣。楊彪心裡很滿意這個獨子,但一直以來都是擺出不茍言笑的嚴父形象,爲的就是不讓對方生出自矜自傲之心,可現在看來,似乎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才高者必自傲,何況是楊修既家世顯赫、又才華橫溢。

楊修只知道楊氏即將如日中天,可他又哪裡明白,此時更進一步,很可能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

“爾等與陛下平日裡相處如何?”楊彪擡眼問道。

楊修心裡尚有疑惑不明,卻被父親岔開話題,要知道在以往的時候,除非他主動告訴,不然楊彪幾乎從不過問秘書監的事情的,此時忽然提及,讓楊修有些莫名其妙,連帶著心裡將欲言說的疑問也暫時拋到一邊:“陛下博學多思,待人寬和,從不厲聲作色,對我等是真情款交……”

他一邊說著,一邊想起了今日皇帝沒有因爲父輩的事而遷罪於士孫萌,可見皇帝是真心拿他們當朋友。而楊修自己在臨出宮時還說話開解士孫萌,宛若契交,回來了卻立即算計對方的父親,這讓楊修一時不知該如何往下說了。

“晏子有云‘聖賢之君,皆有益友’。”楊彪沒有察覺到楊修一瞬間的遲疑,猶自提點道:“但你時刻也不能忘記,陛下乃漢家天子,他可以與你同等視之,而你卻不能,謹慎謙抑纔是正道,否則如王輔那般的,終會害人害己。”

這是在告誡他不能自以爲和皇帝關係好,就可以把自己跟皇帝擺在同等的位置上,更不能討價還價。同時也是在解釋先前楊修心裡的疑惑,有些東西,給不給全在於皇帝一念之間,旁人不能強求也不能逼迫;而且皇帝也從未明確說過要拿司空的位置交換,楊氏就更不能會錯了意,一頭撞上去。

楊修悚然,他知道這是父親爲官一生的經驗之談,而且平時他也能察覺得到,皇帝雖然與他們言笑晏晏、其樂融融的在一起讀書寫字,時不時的還議論幾件政事、說幾句笑話。但每當他們歡笑起來的時候,在主位之上的皇帝臉上總是掛著一抹格式化的笑,皇帝就像是在人羣之中,又彷彿隔離在人羣之外。

似乎就是那種淡漠的疏離感,才讓皇帝的身影顯得高高在上、不容侵犯。

楊修頓時明白了:“謝阿翁指點,小子受教了。”

語罷,他復又問道:“只是這司空之位,陛下若另有打算,又屬意誰呢?”

“算算時日,趙公的小祥祭要到了,今年當會有不少人到趙子柔的家中告祭。”楊彪沒頭沒腦的說起了已故司徒趙謙的小祥祭,也就是喪儀中的死者週年祭:“你代我往趙家走一遭吧。”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怀来县| 会泽县| 庐江县| 公安县| 三原县| 迁安市| 东乡| 广水市| 辽宁省| 湘西| 体育| 精河县| 黑龙江省| 兰州市| 凤山县| 湟中县| 虞城县| 大厂| 宜都市| 泌阳县| 阿尔山市| 灵石县| 沾益县| 东方市| 鄯善县| 新绛县| 大同市| 筠连县| 临潭县| 应城市| 陕西省| 深圳市| 荃湾区| 永泰县| 瑞金市| 卓尼县| 正宁县| 葵青区| 丹阳市|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