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

“懷張湯之辯詐,兼盧杞之姦兇,詭變多端。”————————【論呂惠卿】

初平四年七月初。

長安城西,上林苑。

皇帝有半年沒有來上林苑了,上半年由於正是生靈哺育、萬物生長的春季,故而皇帝爲了以身作則,暫時放棄了甘之如飴的遊獵活動。好不容易捱到盛夏,皇帝總算可以在上林盡情策馬馳騁,肆意發泄著年輕人身上整日被禮制束縛壓抑、無處可發泄的活力與精力。

十三歲,是古人所謂的舞勺之年,雄才偉略的孝武皇帝在這個年紀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太子、王霸道雜之的孝宣皇帝還是個鬥雞走馬的遊俠、而作爲中興之祖的光武皇帝這時候還在南陽鄉下放牛。

如今的皇帝已經十三歲了,名義上掌握著整個漢家天下,實際上牢牢把控著上至朝廷、下至關中等地權柄,在經過一年的勾心鬥角與政治傾軋之後,他終於成功遏止了自孝章皇帝以來君權逐漸旁落、式微的趨勢,使權不下移,事不寢廢。在同一個年齡段,皇帝的成就已遠遠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列祖列宗,雖然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足以讓前輩們汗顏了。

太陽高高地掛在湛藍的天上,湖上泛著碎金一樣的顏色,湖畔的草地、灌木、行宮盡皆被染成了一片黃燦燦的景象。

微風從湖上吹拂而來,帶著些微的涼氣,在熾熱的陽光下愈加清爽。

與其他正值青春的少年一樣,皇帝也很喜歡這樣燦爛、熱烈的陽光,他微仰起臉,半瞇著眼享受般的曬著陽光。這時候他在馬上再怎麼大幅度的展臂擴胸,也不會有人要求他保持儀態,畢竟這裡不是未央宮,而是皇帝視爲最讓人放鬆身心、無拘無束的上林苑。

這裡沒有煩人的贊禮官對他的一言一行都提出規定、也沒有前呼後擁的宦官近侍時刻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上林苑可謂是最不用守規矩的地方,也難怪孝武皇帝喜歡上林苑,甚至在此修建了恢宏無比,規模直追未央的建章宮。

他身下騎著的是一匹白馬,這馬是武都太守韋端代氐族人敬獻的神駿,高大雄壯、威武不凡,渾身純白就如高山上的初雪,性情也被馴服得極爲溫順,最適合做皇帝的御駕。

剛一見到這馬時,皇帝便一見傾心,被壓抑了一整個春天的遊獵之心也忍不住發作起來,當即招呼羽林、虎賁等郎入上林開始了本年的第一次遊獵。

皇帝舒展雙臂,深深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仰頭看見瓦藍瓦藍的天空,一片流雲正在半空慢悠悠的飄著。他頓時清醒了許多,輕輕用手指梳理著馬鬢,低頭看向身邊人說道:“在未央宮裡待久了,整個人都是昏昏沉沉的,而現在一出來就靈臺清明,看來還是得多出來走走啊?!?

“唯?!辟Z詡永遠是第一個準確領悟上意的人,他低聲應道:“這天下之大,八方寰宇,盛景美物數不勝數,人若是隻囿於一處,豈不是辜負了天地造化?何況,臣也未見身居一處,狹於眼界,而得有曠世之大功名者?!?

荀攸也在一旁難得的附和道:“雖然君子應以養心修德爲重,但也不該忘了射、御等技藝。陛下正值年少,的確該多活動筋骨,以康健身體?!?

皇帝樂得一笑,拊掌說道:“說的是啊!都說身爲天子,享有四海,可我自打出生以來,從未有外出遊歷過,當初從雒陽遷都長安,一路上也只是匆匆一瞥。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等以後天下太平、四海無事了,我什麼也得回東都,或者去關東看看。”

“陛下說的是?!辟Z詡接著皇帝的話頭往下說道:“眼下不就有個‘行萬里路’的機會麼?”

荀攸怔了怔,向賈詡看去,賈詡低垂著目光,似乎感覺到什麼一樣,幾乎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荀攸心裡這纔有了底。

看來河東已經傳來消息了。

“計劃趕不上變化。”皇帝低頭看著胯下白馬,手持馬鞭,末梢在馬耳上輕輕摩挲著,看著馬耳朵像是驅趕蚊蟲似得抽動,這纔好笑的說道:“本來讓韋端去武都,是想讓他充作先鋒,好爲圖蜀進涼之計做打算。誰料河東卻先成了亟待解決的地方,風向天定,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只得讓韋端在武都多熬些時日了?!?

“今年開春,平準丞鮑出奉命趕赴河東,現今已查明河東豪強範先、祝奧、程銀、侯選等人違抗朝廷鹽鐵、屯田等國策要政,並對郡守王邑心懷不滿,於是勾結外鎮,謀圖造反?!辟Z詡一一數落道:“如今罪證確鑿,而據鮑出所言,範先已然在河東舉兵,具體如何尚不得而知,只得等河東或是馮翊派人傳訊佐證後,方可宣示朝堂諸公,昭告臣民百姓?!?

河東叛亂,雖然早有準備,但仍是出乎荀攸意料,又在賈詡意料之中,就連皇帝對此都沒有做出任何評價,他一向秉持的觀點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哪怕王邑在逼衛固伏法之後、不能和平解決河東豪強,皇帝也不怕這場叛亂會給他帶來怎樣的危機。

但荀攸心裡卻覺得不對勁,因爲按照原本的設計,河東應該在楊沛等人的主持下,提前擠破河東的膿皰,將危險扼殺於萌芽,這樣就能將影響範圍縮小到河東一地,既能滿足皇帝清算河東豪強、推行各類大政的初衷;又能在大敵當前防止事態擴大化、將追究僅僅止步於河東豪強。所以河東叛亂只是最壞的一個結果,根本就不在荀攸的計劃中。

除非……

荀攸看向賈詡的神色逐漸有些怪異,心頭隱隱惱怒起來。

除非是有人故意算計,逼範先造反。

儘管他相信以自己與賈詡的智謀,皇帝的英明決斷,以及南北軍的精銳,坐擁關中,完全不虛任何來犯之敵。

雖然他同時也相信賈詡這麼做一定有萬全之策,但荀攸真正怕的卻是對方在這件事背後,對豪族暗藏的禍心。

只是在這之中,皇帝又是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呢?

是默許,還是縱容,亦或是跟荀攸一樣被矇在鼓裡?

“鮑出昨日單騎趕至,其間千里奔馳,想必再晚也晚不過今天。等軍情到了,縱然非我本意,但也不得不興師動衆了?!?

只此一句,皇帝便戛然而止,不再繼續說下去了。

他好整以暇的看著前方追狐逐兔、有意表現自己勇武的一面的羽林郎張繡,表情意味深長,心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賈詡與荀攸二人各懷心思的騎馬侍從在皇帝身旁,在他們身後,在周圍保護皇帝的郎衛、兵衛們身後,一名騎士與一名文士高舉憑證,正急匆匆的策馬趕來。

友情推薦一本角度別緻的書《明匠》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
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三门县| 兴和县| 云安县| 隆子县| 渝北区| 泗洪县| 乃东县| 丰城市| 开江县| 合肥市| 黄冈市| 白朗县| 永清县| 乌兰浩特市| 抚远县| 台山市| 水富县| 科技| 福泉市| 双辽市| 滁州市| 那曲县| 凤庆县| 华坪县| 吉隆县| 富源县| 镇坪县| 威远县| 保靖县| 恩施市| 肥东县| 五常市| 北宁市| 江陵县| 丰城市| 万荣县| 周至县| 西林县| 全南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