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

“讒人罔極,險陂傾側此之疑。”————————【荀子·成相】

董承憤懣的回到府中,當即將上林苑令胡邈、青牛角等親信文士叫了過來,把自己怎麼同馬日磾爭辯、皇帝怎麼有意偏幫、馬日磾一夥人怎麼牴觸說了個清楚。

他氣仍不平的拍了拍桌子,說道:“我想不明白,陛下分明是在提防那夥人——不然也不會讓我處理上林那事,把侵佔禁苑的豪強狠狠整治了個遍。可爲何這次這麼好的機會,陛下還要站在太尉那邊攔著我?”

胡邈遲疑道:“會不會是國家見此事太棘手,怕鬧大了不好收場。”

“我看不像,陛下年輕氣盛,哪裡會懼怕這些?當初清丈上林的事難道鬧得還不夠大?不照樣給辦了,連太尉的求情都不允。”董承搖頭道。

青牛角心說,你聽信胡邈之言,要清查西遷戶籍,須知這可是一下得罪了馬氏、楊氏兩幫人,幾乎將三輔有名的大族全給針對了,皇帝豈會容許你胡來?

董承瞥見沉默的青牛角,突然問道:“正方,你有什麼看法?”

青牛角捋了捋鬍鬚,矜持地一笑,說道:“我才智淺薄,想不出其中奧秘。只不過,眼下有件更爲重要的事情尚需我等應對。”

胡邈很不喜青牛角故作玄虛的樣子,不滿道:“還請直言。”

青牛角很若無其事的說道:“涼州馬騰、韓遂要來了。”

“那又如何?”董承不以爲然,輕蔑的說道:“彼等幾次與朝廷作戰,哪次不是把他們打得棄甲曳兵,倉皇而逃?”

“這回他們可不是要與朝廷開戰,而是請降。彼等手下少說也能糾合數萬部衆,一旦歸順朝廷,便又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青牛角淡淡說道:“另外,我聽說其中這個馬騰,是扶風茂陵人。”

“扶風人又怎麼——”

“董公!”胡邈省悟過來,提醒道:“太尉也是扶風茂陵人。”

董承這才曉得事情的嚴重性了,因爲扶風不會有第二個馬家,他驚呼道:“這個賊寇竟然出身扶風馬氏!”

胡邈有意搶青牛角的風頭,他本身智謀也不算太差,搶先分析道:“太尉乃扶風馬氏的當家人,若是承認馬騰爲家族餘枝,那麼太尉一系便有兵權的倚仗,以後我等怕是很難對付了。”

對付的影響力上升與之帶來的是自己的影響力下降,馬日磾得關西士人擁戴,在朝廷上的勢力本就比董承要大,董承只是憑藉皇帝的支持與軍隊的威懾,才勉強與馬日磾等人扳手腕。

如今馬日磾將有自家人馬騰領兵充作外援,自己最大的威懾眼見就要沒了。董承極不情願,又不甚相信:“馬騰投敵爲寇,作亂涼州,本非忠良所爲。太尉享世人清譽,豈會認這等人爲本家?”

“時移俗易,以前可能會顧忌聲名,不與結交。可現在有了董公在側,爲壯聲勢,他們也不是做不出來。”青牛角慢悠悠的說道:“彼等歸順,朝廷也下過赦詔,等若是免了過去罪行,以往的劣跡自然不算什麼了。”

董承突然想到了自己這些人,同樣是有過造反的劣跡,怎麼自己歸順之後沒有受到馬日磾等人的待見與接納,而馬騰這些叛亂數年的賊寇就要被馬日磾包容?

他越想越氣,越發覺得這些士人爲了私利,不惜雙標的行爲實在可恨。

“有什麼話就說,就算不能攔著馬騰歸降,我也不能讓他們太過遂心!”

胡邈很不願就這個題目發表看法,因爲他自己還沒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此時礙於青牛角在場,不得不硬著頭皮說道:“太尉結交武將,憑恃軍勢,陛下不可能不會在意此事。依我看,最該提防的應該是陛下,而不是董公。”

“你的意思是讓我在一旁靜觀其變?”董承有些不滿道:“這對我又有什麼好處?”

“那不如、不如、”胡邈一時慌了神,本來在心頭的話一時全給忘了,支支吾吾的說道。

青牛角此時說道:“馬騰、韓遂歸順來朝尚還要些時日,在此之前,董公欲有作爲,當先博得一場大功。”

“陛下已不許我再提議清查西遷戶口,以後若要再對關中士族動手怕也是不可,卻不知這功從何來?”董承問道。

青牛角忍住心裡的得意,淡然說道:“馬騰手下烏合之衆,豈能與董公手下精兵相比?只要董公率軍打贏一場勝仗,自然就能在聲勢上蓋過太尉一頭。”

胡邈先是一驚,旋即說道:“白波軍有衆十餘萬,又聯合南匈奴於夫羅,連破太原、河內等郡。董卓在時,先後派牛輔、李傕連番征討亦未能克成,我們……”

董承冷哼道:“白波軍賊首郭太在時,確實是鐵板一塊,進退有序。只是郭太已戰死於李傕之手,餘者皆烏合之衆,不相統攝。我去年率軍駐守河東,得窺虛實,白波軍雖聲勢浩大,但堪戰之兵卻不過萬餘。如若能趁此討平,的確是大功一件。”

只不過董承還有話沒說出來,自己手下將領楊奉就曾是白波軍的一員,而青牛角又是楊奉推薦的人,要說青牛角跟白波軍沒有聯繫,董承是一點也不信的。

這個時候提出去討伐白波軍,青牛角心裡到底打的什麼算盤?

青牛角知道董承的顧慮,他不禁一笑,說道:“董公多慮了!不過此時倒也不著急,反正蓋順等人尚在藍田剿滅山賊,朝廷就算要出兵河東,也得等他們回來再議。”

這其實也是在提醒董承,此時若還不下決斷,等蓋順得了戰功回來,出兵河東恐怕就輪不到他了。

董承有些爲難,但到底還是心中的顧慮佔了上風,沒有立即答應青牛角的提議。對胡邈使了個眼色,而後裝作有其他的事要處理,便打發兩人回去了。

胡邈會意,與青牛角出門後分道揚鑣,卻是偷偷繞了路,不多時又回到董承的府邸。

董承爲示親近,特意在後院接見了他。作爲第一批投效於他的士人——雖然只是個小豪族出身,但總比青牛角那種來路不明的人要可靠得多。

在聽了董承對青牛角的猜忌後,胡邈心裡暗喜,說道:“屬下也覺得此人存心不善,他來投效董公,必然是有自己的籌算,而且此人又與黃巾扯不開干係,董公切不可與其走得太近。”

“你說得對。”董承也同意胡邈的觀點:“這人藏得深著呢,雖然他智謀比不上陛下身邊的幾個親侍,但這心計卻是了得,我不能不防著他。先前他提議我出兵河東,我正是顧慮這點,不僅是擔心他,更是擔心楊奉。”

胡邈邊聽邊想,眼前突然一亮,自以爲得計,激動得朝董承一拱手,說道:“以屬下淺見,出兵河東,倒不如遂了他的心意。”

董承先是一愣,不解其意:“你這裡是有什麼說道不成?”

“如今蓋順即將建功歸來,彼又是陛下心腹,又是尚書令故主之子,此戰必有爵賞厚賜。若再讓他出兵河東,董公今後在軍中的聲望遲早要被他壓過去。”胡邈說道:“是故這次決不能讓其領兵,而應該由董公親自上陣,奠定聲望。”

在手下面前瞧不起對手,是提高自身實力,長自家士氣的一種方式。董承深諳此道,對蓋順的評價充滿了不屑:“蓋順這小子沒什麼領兵的能耐,全靠其父的餘蔭和故吏,還有陛下的賞識才得以成事。我領兵數載,豈會輸了這個娃娃?”

“董公駐兵河東,期年之間,使白波不敢進犯,可謂是用兵有方。區區豎子,怎能及得上董公?”胡邈吹噓了一番,繼而說道:“此外,即便這人與楊奉私下有所圖謀,或與白波勾結,我等早有防備在先,難道還會中計嗎?”

見董承面露思索,胡邈接著說道:“依屬下之見,最壞也不過是與白波私下交通,效仿當日胡軫臨陣倒戈、大敗呂布的故事。”

“看來楊奉這個小兒沒安什麼好心思啊,若我軍真是如此戰敗,白波一路西進,足以威脅關中。”這本不幹楊奉的事,卻因爲他推薦的青牛角,故而董承也把他給算進去了:“不過有心算無意,我屆時將計就計,白波軍早已困頓不堪,我興許能趁此破之。”

這正是胡邈想說的話,他附和道:“董公高見,這可比蓋順剿匪之功要大得多了!”

“好,既然如此,趁著這幾日馬騰他們還沒來,我先請奏陛下,出兵河東。”董承凝視著胡邈,說道:“屆時你來隨軍,我分你一份戰功!”

胡邈大喜,他本就因爲那次詔對時言語失措,惹得皇帝不悅而暗自懊悔,此時若不抓緊討好董承,恐怕今後連上林苑令都要沒得做了。

他再接再厲,道:“至於馬騰等人,董公暫且不用放在心上,當年馬騰、韓遂等人起兵十萬,還不是被皇甫將軍一舉擊潰?如今還能剩多少可戰之兵?等董公得勝歸來,彼等若是識時務,自然會知道誰強誰弱。”

近期儘快解決青牛角!

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
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商都县| 乐陵市| 德化县| 厦门市| 淄博市| 通榆县| 彰化县| 卢氏县| 江城| 即墨市| 沐川县| 肥东县| 乐业县| 屯留县| 横山县| 武安市| 南宁市| 西吉县| 衡水市| 五河县| 望奎县| 阳原县| 辽源市| 通榆县| 澳门| 吐鲁番市| 普格县| 门头沟区| 博客| 肥乡县| 武山县| 吉隆县| 泗水县| 天台县| 廊坊市| 茂名市| 曲周县| 荥经县| 太仆寺旗| 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