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

“元亨利貞,運行不匱者,智之功也?!薄局姓f·問易】

等到第二天,司空淳于嘉親自上奏,請求皇帝擇立老師,早日接受經學教導,也好早日親政,奏疏中暗示王允當爲帝師,不期然被皇帝留中,這無疑是個默認的信號,像是夜裡水面上的燈,不僅吸引飛蛾,更是吸引水下的魚。

很快,在上朝的時候,太尉馬日磾緊接其後,請求皇帝擇立中宮。一時間朝臣紛紛附和,請皇帝早日成婚,延請大儒,儘快親政。

一切似乎都在向皇帝看好的勢頭前進,可偏偏事與願違。

王允在這個時候擺了皇帝一道,他在朝會上直言道:“當年孝昭皇帝同樣是在十二歲冊立孝昭上官皇后,臣愚見,此次冊立中宮,當依孝昭皇帝故事?!?

漢昭帝劉弗陵在冊立皇后前是個傀儡,冊立之後說是親政,其實政權還是把持在霍光、上官桀的手中。王允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立後可以,藉此親政不行!

皇帝當時就氣得不行,他原本以爲王允已經默許和他達成一致,以王允爲師,延續他的政治生命,爲皇帝制衡勢將崛起的馬日磾一黨;並以此交換,讓自己正式親政,處理朝政。

既然王允不守規矩,任意妄爲,那就不要怪皇帝不客氣。

在官場上,若是有人不知變通、不知妥協,那他的下場只有被淘汰。

朝會過後的當天下午,皇帝便下發詔書,稱立後之事非同小可,宜緩慎議之,短期內將此事擱置不提。

然後又與士孫瑞等人商議一番後,迅速決定了帝師的人選,詔拜御史中丞桓典、議郎趙岐二人每日入金華殿授業,雖然沒有讓他們有輔政的職權,但讓他們可以隨時出入省中,可謂是極高的榮譽。

而且,這也徹底斷絕了王允渴望成爲帝師的希冀。

金華殿。

皇帝正在召見他親自選中的兩個授業老師,這兩個人可以說是皇帝反覆考慮許久才決定的人選。在皇帝看來,要做帝師,必須得符合三個條件,名望、學識、派系。

議郎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趙岐少習明經,多才多藝,是有名的經學家、畫家。又是大儒馬融的侄女婿,太尉馬日磾的姑父,只是由於馬融是外戚豪家,趙岐自視清高,不與融相見,是故兩家關係冷淡。

再加上他的侄子趙戩投身王允門下,更劃清了兩家界線。

皇帝挑中趙岐爲師,既可不過於刺激王允,讓王允未能詔拜帝師而給予稍許安慰,又能讓馬日磾藉此機會親近一向中立的趙岐,最好能影響趙戩的立場,好分化王允的勢力。

如果說趙岐算是給予馬日磾與王允雙方未能直接成爲帝師的補償,那麼御史中丞桓典則是皇帝對弘農楊氏的補償。

爲了平衡,皇帝不可能再讓楊氏出一個帝師,但又爲了不使手下楊氏衆人寒心,皇帝斟酌再三,最終選擇了桓典來作爲帝師。

桓典字公雅,家傳《尚書》,以其書教授潁川,有門徒數百人。爲人剛正不阿,不避權貴,曾任御史期間,宦官秉權,桓典執政無所迴避。令京城畏憚,由於他常乘驄馬,更有童謠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

當黃巾賊亂四起,桓典奉使督軍滎陽,破賊而還。後來累遷羽林中郎將,與大將軍何進謀議誅宦官有功,特拜御史中丞,賜爵關內侯,錢二十萬,詔拜其從弟桓曄爲侍郎。

桓典出身龍亢桓氏,乃帝師專業戶,祖上出過三代帝師,除了沒有出過三公這樣的人物以外,家族聲望甚至可以比肩汝南袁氏。

龍亢桓氏與弘農楊氏素來交好,桓典的曾祖桓鬱是名臣楊震的老師,楊震後人、孝靈皇帝老師的楊賜也曾在其祖父桓焉門下就學,已與王允分道揚鑣的、當今司隸校尉黃琬的祖父太尉黃瓊也是桓焉的弟子。

可以說是桓典也如同趙岐一樣,既與關西士族的代表弘農楊氏有很深的羈絆,又與朝中的關東一系的名臣黃琬有香火情。尤其是皇帝在得知黃琬與王允散夥之後,更是抱有了借桓典拉攏黃琬的打算。

王允倒臺之後,在朝中的關東士人必然一蹶不振,爲了不至於讓關西士人一家獨大,皇帝必須在其中扶植一個領頭的人物來。

這其中司空淳于嘉身上的袁氏烙印太深,不予考慮,而司隸校尉黃琬文武雙全,曾討平寇賊,安定一州,政績爲天下表率,又與袁氏等士族交情不深,正是皇帝心中取代王允、制衡馬日磾的最好人選。

挑選帝師這樣的大事,皇帝一道詔旨也未必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有這麼多的因素在裡面,就連王允都因爲趙岐的緣故而表示默認。

趙岐與桓典俱是垂垂老矣,但都恭敬的向皇帝行禮如儀,表示要竭盡所學,讓皇帝在經術上有所成就。

他二人都是宦海沉浮數十年的人精,哪裡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哪怕他們有心想退,其背後也有人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皇帝自然謙虛客氣了一番,他說:“諸公也都知道明天就將在承明殿舉辦一次策問,專以考校朝中公卿及地方舉薦子弟,擇其優越入秘書監?!?

三人互看一眼,紛紛點頭,自然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只聽皇帝繼續說道:“能入秘書監者,無不是未來的良臣俊賢,若任其隨我於石渠閣自行翻閱經典,豈不浪費其才?是故我想著,等明日確定秘書郎人選之後,便讓他們終日與我一起,在諸公門下聽講受學?!?

這本是一道詔令就能解決的事情,可皇帝偏偏要大動干戈,讓人忍不住去想其中深意。

要知道能在趙岐、桓典兩位大儒手下就學,哪怕是公卿子弟,也是一件極爲難得的事情。他們二人本來是隻教導皇帝,可如今皇帝爲了讓那些秘書郎更好的成才,特意請他們連帶著一起傳授學問。

如此恩情,必將讓那些明天選入的秘書郎,尤其是出身寒門的秘書郎對天子感激涕零。

能從臣子間紛雜的人際關係中挑選趙岐與桓典爲師,基本上保證任何一方的利益與勢力不至於因此獨大、又能以隻言片語而獲得未來親信的人心。

桓典突然覺得,自己除了經術以外,彷彿沒有別的什麼能教導這個聰慧天成的皇帝了。

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
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宣汉县| 抚顺市| 墨脱县| 宜兴市| 深州市| 长武县| 抚宁县| 靖江市| 香格里拉县| 马鞍山市| 陆川县| 大新县| 镇雄县| 三亚市| 马山县| 诸城市| 涪陵区| 黑龙江省| 县级市| 肇庆市| 绥芬河市| 密山市| 化隆| 汝南县| 萝北县| 龙胜| 云南省| 凉城县| 天长市| 沂水县| 新宁县| 永丰县| 永顺县| 乐都县| 宁南县| 柳江县| 孟津县| 潞城市| 云林县|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