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

“此又皆勢處極重必難返者?!薄救f曆野獲編】

出身江夏大族的費夫人個子不高,其貌不揚,看上去並不如何引人注目。其實在早年間,費氏一直是劉焉府中精明強幹的當家人,只是這些年來劉焉聽信盧夫人蠱惑,疏遠親戚,費夫人這才自晦避事。

作爲嫡子,從小深受寵愛的劉瑁並不怵費夫人,何況現今箭在弦上,他行事更無所顧忌。

甫一入內,便開門見山:“阿母,兒子欲成大事,還望阿母體諒纔是?!?

費夫人正背對著門,坐在木格窗邊的席榻上,聽見兒子的話以後,她轉過頭看了劉瑁一眼,語氣平淡如水:“你要的東西就在那裡。”她挑了挑下巴,示意著牆邊的一隻漆盒。劉瑁臉色一喜,正欲大步上前去取,卻聽費夫人又說道:“我的兒,在你拿去之前,作孃的有句話要叮囑你。”

劉瑁停下了腳步,見費夫人面色沉重,想了想,說道:“阿母但有吩咐,直說便是?!?

“費氏是你母家,費觀、費伯仁兄弟是你的表親?!辟M夫人帶著略爲強硬的語氣說道,雖然依如今的她根本無從威脅到劉瑁:“所謂‘內親其親’,爾等今後總得相幫相助,不得互爲仇敵。”

劉瑁笑了一下,那笑容就如同往常,自己所提出某種非分的要求得到父母滿足之後的那種千依百順。眼下這場景恰似往昔,不過費夫人的語氣稍待懇求,讓劉瑁心中有所觸動。他笑著迎上費夫人投來的目光,點頭答道:“兒子以後少不得要倚靠伯仁他們幾個,阿母不說,兒子也知道該怎麼做?!?

費夫人輕嘆了一口氣,便垂下首不再說話了。

劉瑁這才走到牆邊,拿起漆盒,從中揀出兩塊直徑比五銖錢大不了多少的印綬,一塊是銀印青綬的益州牧官印、另一塊是銅印黑綬的監軍使者官印。劉瑁面露狂喜之色,從懷中拿出陽城侯的印綬,三塊不同材質的印綬同時捧在他手上,他幾乎認爲自己已然是握住了益州的大權。

在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又在母親費夫人面前做出不會虧待母族費氏的擔保以後,劉瑁便興高采烈的走出去了??帐幨幍姆块g內轉瞬間只剩下費夫人一個人,她仍靜靜地坐在窗下,甚至連坐姿都未曾變動過。

灰白的天光通過木格窗透了進來,費夫人聽著似乎永不會停歇的雨聲,心裡驀然響起自己與劉焉當初對劉瑁這個兒子百般呵護、萬般寵溺;而劉瑁在他們膝下又是如何承歡恭順,到如今卻什麼都變了模樣。

費伯仁從暗處走了出來,他走到費夫人身邊蹲下,說道:“姑母……”

“難道就無別的機會了麼?”費夫人眼中含淚,哽咽著對費伯仁說道:“他就真這麼狠心——”

“姑母!”費伯仁忍不住打斷道:“事急如此,也別無他法,劉瑁固然是姑母的兒子,在長安的季玉兄弟等人,何嘗不是姑母的兒子!”

費夫人語噎,她如何不知這個道理,只是女人永遠比男人更難做下狠絕的抉擇——尤其是讓一個母親放任她最疼愛的兒子自生自滅。

可她知道如今容不得她自私任性,無論是爲了劉誕那另外幾個兒子、還是爲了江夏費氏今後的富貴,她都必須在今日做出割捨。兒子的離經叛道以及丈夫的即將逝去讓這個豪強大族出來的女子,終於再也支撐不住,兩手捂著臉,狠狠的抽噎了起來——

“我如何會有這樣一個逆子啊……”

當初那個扯著她的裙角,吵嚷著要騎大馬的男孩、那個淋著大雨,也要出遠門尋親訪故的少年、那個口口聲聲說著擔心父母安危,執意入蜀的年輕人……他的身影在費夫人的眼淚中逐漸模糊,逐漸遠去了。

伴隨著她的哭泣,像是應和一樣,窗外的雨聲中似乎也傳來了幾聲飄忽不定的哭喊聲。

就在劉瑁拿到印綬,正準備召集益州羣僚議事的時候,府中恰好傳來了劉焉的死訊。據說劉焉是當晚癰疽發背,膿水流遍全身,疼痛而死。劉瑁在得知這個死因外,還得知一個不好的風聲,說是劉焉除了因病而死以外,還是因爲被去年燒燬所有僭越乘輿的綿竹天火、還有劉瑁忤逆不孝等事接連受到打擊而死。

既痛其子,又感祅災,兼受疾病。

很快有人將此作爲劉焉身死的三個主因,於是城中風言風語不斷,有好事者更在私下傳說,言是上天怒劉焉僭越禮制,所以特降天火警示、又賜癰疽之病。如今若還不早點向天子認罪,敬慎修德,恐怕就會禍及全家,乃至於益州也會遭受無端兵燹!

這流言傳的有模有樣,人心一時譁然,他們都知道劉焉的兒子劉瑁是個性情狷狂之輩,不愛讀書親賢,偏喜歡與一些遊俠走卒廝混。眼下劉焉病故,劉瑁勢必會站出來主持大局,倘若他不捨得放下權力,非要與白水關外的官軍抵抗,豈非是以卵擊石?

劉瑁聽了這短時間內遍及蜀郡的流言之後,簡直氣急敗壞,他知道這定然是呂常背地裡傳出的流言,不然誰又會知道當日在府中發生的事?他立即衝孫肇說道:“先父病篤,我從未有一日得受召見,每每求謁,都是這個呂常百般阻撓!呂常不使我父子相見,又不通告病況,我料其必有奸計!今日非得將其捉來拷問,查清先父死因,以慰泉下之靈!”

孫肇深以爲然,立時遣人去拿呂常,誰知那人沒過多久便空手而歸,說呂常心懷故主,不願見故主獨自魂逝,已於家中自刎,如今在呂常家附近的人都知道了此事,皆言呂常侍主之忠貞。

“好、好、好?!眲㈣D樕l青,咬著牙說道:“他本來一副將死的病軀,如今自戕,固然是全其聲名,反倒顯得我不是人了!”

孫肇看了劉瑁一眼,擔心對方會因此情緒失控,於是出聲言道:“於今之計,在於安定人心。這滿城流言洶洶,背後定然有人唆使,依我看,也不過來敏這幾人。只要拿下了來敏,掌握蜀郡,諒彼等也不敢妄爲?!?

“是這個道理?!眲㈣Q凵袂迕鞑t幾分,他強忍著此時派人去尋呂常麻煩的衝動,面色鐵青的說道:“呂常既然死了,索性就便宜他好了,讓他葬在我先父旁邊,以旌義烈。明日停靈,我再去大哭一場,先將這人心穩住再說?!?

孫肇眼睛一亮,深深點頭,他果然沒看錯劉瑁,雖然對方智謀並不如何出彩,但這能屈能伸、無所不用其極的氣魄卻是常人所趕不上的——這也是他當初看中劉瑁的其中一點。

於是他當即附和道:“劉君說的是!明日正好有蜀郡大小豪強、名士來府中告祭,劉君不妨先用好言說之,以慢彼等之心。若彼等不同意益州歸屬,然後我再兵圍府邸,則事可成?!?

劉瑁一手捏著那隻龜鈕的陽城侯金印,輕輕的摩挲著,不發一言。

孫肇見他這兩日經常把玩著這塊侯爵金印,而其他兩塊更爲重要的官印卻不見其佩戴,好奇的問道:“劉君倒是很喜歡這塊金???”

劉瑁低頭看著那隻惟妙惟肖的金龜,忽然想起在很久以前,劉焉好不容易在益州扎穩腳跟、翦除豪強刺頭後,在府中大擺宴席,期間曾拿此印示之於他,說:‘此物我暫佩幾年,以後終歸是你的’。那時他深信於此,可誰知後來又是盧夫人在府中竊權,離間他父子二人、緊接著又是來敏與吳班私下說降,他看得見劉焉心中的動搖,也知道劉焉打算違背當初對他許下的諾言!

憑什麼所有人都瞧不起他,以爲他守不住這片基業?憑什麼自作主張,就要把他當做一個權力的過渡,享受不了幾天萬人之上的滋味,便要拱手讓人?憑什麼直到死,他父親也不願意見他?

就因爲他擔心盧夫人會搶走本該屬於他的權勢,所以在暗地裡動作頻繁?就因爲他著急的等待接班麼?就因爲他‘執迷不悟’麼?

孫肇見劉瑁這模樣,不知是回憶起了哪段陳年舊事。他本是奸猾之徒,不曾體會到劉瑁這般百感交集,又是哀慼、又是暢快的複雜情緒,只是擔心這種情緒會影響大事,於是想了想,好言說道:“無論是何種緣故,劉君當要明白,今後劉君將爲益州之主,封疆一方,大可盡展宏圖,以慰劉公於泉下。”

“你說得對?!眲㈣P闹心且唤z愧恨終於散去,他聲音冰冷,語氣逐漸強硬起來:“我要讓他們知道,我劉瑁絕非易與之輩!”

待到俟日,尚在蜀郡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都來到劉焉府上,上有蜀郡太守高眹等官;再有來敏、吳懿等人。劉焉作爲益州的最高長官,成名已久的士人,在他過世之後前來弔唁的也大都是與其相伴入蜀的故交、或是他徵辟的那些僚屬、本地名士。他們面容悲慼,卻俱是滿腹心思,他們或是獨自入內、或是結伴而來,在靈前恭恭敬敬的告祭了劉焉。

劉瑁身穿麻衣、頭戴麻冠、腳上穿著竹屐,兩眼脹紅的忙著帶引賓客。在遇到劉焉故交的時候,還會縱聲痛哭一番,聲音悲慟:“呂公與我先父生死相依,如今以死相隨,可堪忠烈。小子打算讓呂公葬我先父附近,願人死後有靈,能繼續伴我先父於泉下?!?

蜀郡太守高眹笑道:“劉君通曉大義,也不枉先君教誨。”

“是啊,聽聞劉君仁義守節,最是知禮。單看劉君如此親勞喪事、厚待忠僕,便可見一二?!闭f話的正是蜀郡人杜瓊,他少學於大儒任安,是蜀地年青一代的名士。

劉瑁知道這兩人給他戴高帽是什麼意思,他故意東扯西扯,故意迴避關鍵性的問題,試圖拖延時間。

避難逃於蜀中、頗受劉焉恩遇的河南雒陽人孟光個性最是耿直、而且心直口快,他站在劉瑁等人身前,聽了這番虛與委蛇的官腔後,直截了當的說道:“叔玉,你當也知道,如今朝廷兵臨白水關,矢志討賊。我等爲漢家百姓、益州既爲王土,不敢不忠君之事,前次官軍進擊陽平,我等見劉公病篤,未曾聲言,如今米賊張魯逃竄巴郡,爲表忠貞,合該邀官軍入關,合兵共討米賊纔是!”

劉瑁面色一僵,好半天才強笑道:“孟公直言,讓我輩欽服不已!只是小子無賴,既無官身,如何做得了主?”

杜瓊忽然笑道:“這也無妨,我等可暫時擁立叔玉爲益州牧,以劉公的官印發號政令。等益州歸附以後,由我等聯名爲朝廷請赦暫代州牧等罪,朝廷追念前功,必然允赦,不僅如此,還會大加恩賞,以光閥閱。無論是劉公泉下有靈、還是叔玉那三個身在長安的兄弟,也俱會感佩有之。”

劉瑁從未將那幾個兄弟的死活記在心上,他早就想過,自己一旦割據蜀地,劉誕這幾人勢必難逃一死。如今還想在他面前講什麼兄弟情誼,用這種理由來說服他,豈非可笑?他‘嗤’的冷笑一聲,轉身揮袖,坦然大方的走到主位上,徑直坐了下去,拿起一旁的茶壺自斟自飲起來。

這一番拿腔作調、底氣十足的模樣唬住了三人,他們俱是隱隱心生擔憂,相互看了一眼。

如今在這間用來客人休憩的房間內,只有孟光等三人,其中孟光是孝順皇帝時的太尉孟鬱的族人,二千石世家,在關東享譽盛名,就連劉焉也常禮讓三分。如今他代表著入蜀僑士、高眹代表著本地官員、而杜瓊又代表著蜀郡豪強,三人一齊前來遊說,是要強行將劉瑁架上歸附朝廷的馬車。

這一切原本是劉焉生前的打算,但隨著形勢的改變、劉瑁拒不合作的態度,臨了又新生了變故。

高眹見劉瑁默然不語,顯然是心裡另有打算。他心下一嘆,又進言勸道:“叔玉……”

‘啪——’

劉瑁一把將杯盞丟在地上,登時摔成幾瓣,發出一聲輕響。

孟光等人暗道不妙,只聽劉瑁說道:“你少這麼親熱的喚我!”

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
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无棣县| 苗栗市| 富源县| 苏尼特右旗| 雅江县| 合作市| 图们市| 大理市| 贵德县| 乌兰察布市| 山东省| 武城县| 太康县| 漠河县| 三原县| 麻城市| 忻州市| 祁连县| 甘南县| 安宁市| 肥乡县| 延津县| 通榆县| 炉霍县| 台湾省| 九江县| 中山市| 施甸县| 彰化市| 连南| 阿克| 手游| 社会| 子长县| 通海县| 巫溪县| 额尔古纳市| 克东县| 祥云县|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