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

“以五千之衆,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答蘇武書】

太原郡北,陽曲縣。

陽曲縣位於山河之間,其地溝壑縱橫,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較低。自古以來都是晉北要衝,距郡治晉陽不過三十餘里,乃太原門戶,在它之後除了盂縣可堪據守以外,便是一片坦途,可任由騎兵來去。

此時的天空湛藍無比,河水充沛、從東南吹來的暖風溫和宜人,這本該是一個盛夏當中最好的日子。以往的這個時候,城中的冠族大姓會拖家帶口的出城,在鄉下的莊園塢堡裡待上一整個夏天;無畏寒暑、永遠也坐不住的少年郎則會穿著方便的短衫,背弓跨馬,呼朋引伴的出城狩獵;而鄉里的農夫會兩手背在腰後,在長滿麥粟的田間信步走著,時不時的擡頭看一眼少年郎的錦衣裘帶,然後繼續埋頭做那些一輩子也做不完的農活。

每年的這個時候,張卜都會登上城樓俯瞰這一切,看著在他治下的子民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人生,知道他們生活尚且無憂,作爲一縣之長的他就會格外的滿足。

可現在卻不一樣了。

“唰——!”

陽曲長張卜從記憶裡回過神來,忍不住擡起頭,看見城頭樹立著的大纛正隨東南風在那個男人的頭頂上滾動著,如一卷翻涌不息的波濤。

天穹之下,匈奴單于於夫羅所帶的三萬騎兵按照各自歸屬的部落,組成大大小小十數個方陣隊列。從城頭往下看去,他們就像是一羣雨前的螞蟻,緩緩移動在田野之上,那田野本來是黎庶辛苦一輩子的地方,如今卻變成了一片雜亂骯髒的營地,尚未成熟的麥粟此時也大都爲胡虜飽腹。

張卜不忍再看下去,他小步走到佇立的那個男人身邊,多年來養成的氣度讓他說話的語調不高不低、十分輕柔:“夏將軍。”

護匈奴中郎將夏育正站在牆邊俯瞰,同樣是窺測敵營,張卜就像是普通人第一次近距離觀察猛虎,戰戰兢兢、而夏育的神情就像是一隻站在山峰之巔的蒼鷹,冰冷無情的注視著地上的獵物。

夏育身材魁梧,遠遠看去就像是一隻站立的熊,他立在女牆邊上,目光從敵營一直打量到遠近的山勢。他其實早就感到身後張卜的到來,只是一直懶得回頭搭理。直到這時聽張卜出聲說話,他才慢條斯理的轉過頭來,用上級對下級的語氣問道:“都辦完了?糧草、滾木等物都備好了?”

張卜不以爲忤,態度溫順的答道:“這些都是常備之物,大戰在即,籌措起來也不難。”

軍需之物並不常用,平時若是沒有刻意準備的話,根本不會在這麼短時間內籌措好,而張卜卻籌措的那麼快,顯然是對此綢繆很久了。大戰在即,夏育不認爲張卜會拿這事糊弄他,反倒意外的擡了擡眉毛:“那各家部曲呢?”

“郭氏已經帶頭交出所有部曲,郭府君說夏將軍是征戰多年的宿將,將部曲交給將軍手上,他放心。”張卜口中所言的郭府君正是雁門太守郭縕,因爲於夫羅帶著數萬匈奴騎兵走雁門南下,郭縕不敵,只得一路敗退至陽曲老家。如今桑梓有難,他便說動各家一起獻糧獻兵,盡全力支持夏育防守陽曲。

“他啊……”夏育感慨著說道,這個名字讓他記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語氣無不諷刺:“當年要是這麼大方就好了。”

在孝靈皇帝熹平六年的時候,破鮮卑中郎將田晏賄賂宦官王甫,慫恿孝靈皇帝對鮮卑開戰,與當時還是烏丸校尉的夏育、護匈奴中郎將臧旻兵分三路討伐鮮卑,結果大敗而歸,三人都被下獄處分。後來的人只知道那場虎頭蛇尾的戰爭完全是出於孝靈皇帝好大喜功、以及宦官擅權的緣故,而爲人所不知、或是刻意被忽視的卻是這場戰爭爲什麼會失利。

不過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了,如今大敵當前,夏育在心裡再怎麼怨恨,也能分得清輕重,不會在這個時候對郭縕進行什麼報復。

待此戰過後,如果能僥獲戰功,興許能爲往事昭雪翻案吧……

夏育正在一邊如此想著,張卜在一旁還是忍不住看著底下那羣氣勢洶洶的匈奴軍隊,心裡很是沒底:“夏將軍,典農校尉還有多久到陽曲?”

“算算路程,若是快馬行軍,少說也得明天早晨才能到。”夏育說道,此次匈奴南侵出乎幷州所有人的意料,在大敵當前,上至劉虞下至豪強無不團結一致。夏育搶奪戰機,隻身帶著數千豪強部曲組成的郡兵北上陽曲,而典農校尉龐德則帶著擔心受到清算的右賢王去卑等歸附匈奴兵作爲第二梯隊,防守南邊的盂縣。

陽曲城池狹小,兵微將寡,此時遭到數萬匈奴人的圍攻,實在很難堅持下來,唯有依靠龐德帶來的援軍及時趕到,在戰事膠著之際突然殺出解圍。

張卜還有些不放心,小聲嘀咕道:“若是在西河郡的度遼將軍能帶兵來就好了。”

“糊塗,讓他來做什麼?”夏育面帶不善的看向張卜,他最討厭這個庸懦的縣官,眼界只放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以及自家治地的得失上,全然不顧大局:“段忠明駐守離石防備的可是匈奴屠各,那可是屢屢叛亂的匈奴部族,不比於夫羅要弱。若是離石失守,屠各便可徑直南下河東,與範先等賊合流,一同擾亂關中。跟河東比起來,陽曲又算得了什麼?豈能因小失大?”

“唯、唯。”張卜畏縮的接受夏育的訓誡,心裡卻是在自我安慰道,有夏育這個成名已久的宿將在,陽曲再如何也能撐到明天吧?

隨著一聲嘹亮的號角,敵軍開始緩緩聚攏,像是一隻悠閒的鶴將雙翼收攏起來。龐然的軍隊緩緩匯成一條長帶,朝陽曲城進發。此時在敵軍之中,突然領先策出一騎,搖著旗子,說著含糊不清的漢話:“我家單于有令!念在夏公是個大丈夫,特許爾等投降!不然大兵所至……”

夏育矯健的身形突然動了,他拿起弓、搭上箭,稍一瞄準便倏然射出,將那名大言不慚的匈奴騎兵釘死在馬上。

他這整個動作一氣呵成,看得張卜在一邊目瞪口呆。

“將軍威武!”

“將軍威武!”

城頭上的士兵高聲歡叫道,與底下敵軍霎時的慌張形成鮮明的對比。很快,匈奴兵調整了過來,開始放棄勸降,拿著簡陋的攻城工具成羣結隊的進攻同樣簡陋的陽曲城牆。

夏育不慌不忙的下令,城頭上的軍隊登時反應過來,在並不寬敞的城頭上展開防守,弓弩手在陣前散佈成一線,中間混雜著手持制式不一的武器的輕卒,他們或是拿刀或是拿劍。在此之前他們都不過上世家保衛塢堡的部曲,從來沒有遇見過這種戰陣,此時所有人都能清楚感覺到腳下微微的震動,即便夏育剛纔那一手提升了不少士氣,但依然免不了心驚膽顫。

城頭上很快陷入激烈的混戰,饒是匈奴不善攻城,此刻也憑藉著人多勢衆搶登城頭。震天似的喊殺聲在城頭不斷的響起迴盪,而在陽曲城中卻詭異般的安靜,那道簡陋的城牆像是堅實的壁壘,將所有狂風暴雨都攔在屋外。

人們緊張的呆在家裡,盼望著那位曾在太尉段熲麾下以少勝多,大敗東羌的夏育能夠再現當年的威名。

“阿翁!放我們出去,我也要上城頭!”幾個少年被關在密室內,使勁的拍打著門扉。

“若不是城外的塢堡被擊破,若不是匈奴人的馬快,我也不至於讓你們待在這種險地……”郭縕在門外自言自語的說著,然後振作精神,大聲斥責道:“都給我在裡面待著!我陽曲郭氏的血脈不能就這麼斷絕在我手上!”

“阿翁固然成全一人之名,可曾想過我等做兒子眼看親長赴難,是何等不孝!”

“哈哈。”郭縕笑了,笑容卻並不輕鬆:“當年壯節侯傅公在冀城殉國,同樣是憐惜子嗣,將兒子傅幹遣送城外,又有何人說過他?如今我雖無才,但也總算可以效仿先輩了。”

“伯濟,你還年輕,要留待有用之身,將來爲朝廷、爲國家安定天下!”郭縕把手放在門扉上,全然不顧裡面帶著哭聲的哀求,他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你聽聽,夏育開始上街召集青壯了,看來我等的部曲到底是不堪受用,若是給他一支精兵,又何至於此?”

城頭上戰鼓不停的擂動,那密集的節奏就像是人們緊張跳動的心臟,在這個時候漢人的殺喊聲越來越弱,城頭上的匈奴語越來越大。無數匈奴人開始爬上城頭,而那個高大的身影卻始終在大纛之下如山嶽一般屹立不倒,任由驚濤駭浪向他拍來,他也一概將其擊個粉碎。

年過半百的郭縕提劍走在空無一人的街上,他遙看著城頭上那高大的身影,恍然想起了當年那三支意氣風發、出塞征討鮮卑的軍隊。

“這麼多年了啊……”郭縕低低嘆息,眼裡盯著城頭上的故人,不知道是敬佩還是鄙夷:“你還是這麼狂妄。”

本書第一個原創人物:陽曲長張卜。十分感謝書友【水生的魚】基情客串!先更一章,還有一章稍後!

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
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民权县| 福清市| 西藏| 金昌市| 尉氏县| 柳河县| 施秉县| 凤凰县| 文化| 淮阳县| 荣昌县| 康定县| 韩城市| 浦江县| 广德县| 秦安县| 长子县| 吉林市| 荔浦县| 定安县| 綦江县| 大理市| 察哈| 吉木乃县| 修水县| 咸丰县| 龙海市| 大同市| 天峻县| 三原县| 缙云县| 固始县| 左云县| 泸定县| 吉安县| 永登县| 南澳县| 清徐县| 惠安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