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

“每耨稍附根,比盛暑,壟盡而根深,能與風旱。”————————【漢書·食貨志】

饒是站在陰涼處,皇帝仍覺得身上燥熱不已,他剛纔轉念之間甚至有心讓太學僕射潘勖厲行‘實習’制度,將學錄判定的成績歸入到結業授職的考覈評定中去。但他知道如果真按這麼來的話,且不說對旁人太過顛覆性、以後也將只會有經營科纔會涉及到具體的農桑事務,其餘的明法、治劇根本不會涉及到這些。

現在讓太學生象徵性的參與部分農事,已經是讓很多自認高潔的士人對皇帝做出太多的退步與忍讓了,在馬上將要到來的君臣一體抗旱的局勢下,皇帝目前還不能較真下去。

否則倒真有可能會出現嚴苞所說的那樣,人才都流失到關東去了的情況。

有時候裝糊塗、隱忍不發也是上位者需要擁有的特質,皇帝心知肚明,他只是忍不住譏諷道:“都說現今的太學制度遠邁前代,依我看,也不盡然如此。”

遊楚有些不悅的挑了挑眉,但到底沒說什麼,雖然太學對他有教育之恩,但錯就是錯,他沒必要爲了太學的名聲而故意做虛僞的掩飾。

這時候散落在四周的幾個學錄聚在遠處,對遊楚這邊探頭探腦,似乎在猶豫要不要過來。

“不用理他們。”皇帝斬釘截鐵的說道,他也看到了這幾個學錄,對劉繇說道:“少做些迎來送往的表面功夫,讓彼等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行了。”

遊楚眼前一亮,他這人有時就喜歡直來直往,做事彎彎繞繞的並不符合他的性格。‘王輔’這句話倒是說道他心坎裡去了,遊楚一開始對其的一絲不滿也隨之消散,對對方有些惺惺相惜了起來。要不是他現在任何一個舉動都被旁邊這一羣人死死盯著、搞得他好不自在,以及擔心自己太過熱情會有逢迎阿諛之嫌,遊楚早就想和‘王輔’稱兄道弟了。

劉繇微微傾身,執手揖了一下,很快轉身向學錄那裡走了過去。

遊楚偷眼瞧見那幾個向來都是趨炎附勢、對士族子弟溫言悅色、對寒士冷漠挑剔的學錄們,此時在見到劉繇之後,無不諂笑彎腰,就像是見到太學僕射了一樣。這讓還是馮翊普通的豪強子弟、未曾入仕的太學生遊楚暗暗心驚,對遠在雲端之上的外戚王氏的權勢,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你耕的這塊田地,細看起來,倒是與當今時興的‘代田’有所不同。”皇帝不再去提剛纔的話題,反倒饒有興致的打量著遊楚耕作的田地。

‘代田法’始於孝武皇帝時,搜粟都尉趙過根據關中農民的生產技術與經驗,加以總結、改良、然後推廣天下的耕作方法。這個方法主要是在一塊方形田地上,利用牛、犁來開挖三條土溝,將種子播種在溝中。待抽葉發芽之後,再將溝兩旁的壟土逐漸填埋進農作物的根部,這樣便能起到防風抗旱、排水防澇的作用。

由於溝的位置每年都有輪換,所以被稱之爲‘代田’。

溝的深度往往都是固定的,皇帝一路看過來,除了一些過深過淺的極端範例以外,大抵都是一樣。而遊楚所開墾的溝雖然都很規整、平直,但卻有些淺,所以皇帝纔有此一問。

“這是我問過附近的老農之後,他們所傳授給我的法子。”遊楚性格平易近人,與人交往沒有架子,就算是地位最低賤的走卒更夫都能與之洽談。他因爲對農事感興趣,特意問了負責這塊田的農戶,打聽出了這兩年由經驗豐富的老農摸索出來的新法子,所以這一次便將其用上了。

這幾年氣候變化異常,許多農民因爲四季的天氣、播種的節氣跟祖輩傳授下來的歷書和經驗產生錯訛,從而貽誤了真正的農時,導致農戶破產、陷入赤貧,不得不遭受凍餓流離。而在這場殘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農人,從中逐漸摸索到了一定的氣候變化規律,並通過豐富的經驗研究出了適應氣候變化的耕作方法。

其實說起來這也不是什麼新穎的法子,就是根據土地的墑情確定耕作的時間、耕地的深度,將地表的土塊弄碎,形成一層鬆軟的土層,以減少水分蒸發,秋耕深耕、春夏淺耕。

“春夏少雨,天氣炎熱,土裡的水極易曬乾,以致禾苗存活艱難。所以纔要在春夏挖淺溝、再鋪碎土,保持溼潤。”皇帝一語道破其中關鍵,轉念一想,這不就是‘耕耙耱’技術麼?原來是在漢末就有了雛形,後來廣泛使用,直到兩百多年後才被人總結成書:“你是怎麼會想到找老農的?”

皇帝頻頻頷首,忍不住走到田邊,低頭看著田裡的碎土與壟溝,回頭再看向遊楚,眼裡滿是激賞。

“孔子曾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遊楚的聲音與語速依舊從容,說道:“若論經術、道理,老農絕不如我等士人知道的多,但若論及農桑之事,我等士人就該擇其爲師。朝廷要我等太學生熟悉農桑,定然是爲了我等以後授官任職、治理一方時能以此技爲長,教導百姓墾殖。若是我等對於農桑連百姓都不如,又談何牧民?”

這番話不僅是讓皇帝,更是讓在場的趙溫、劉繇等人吃驚不已,在他們的觀念中,士人與庶民是兩個世界,想讓士人主動放下身段請教老農,簡直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而遊楚卻偏不以爲意,實在是性格特異。

皇帝輕輕一笑,忍不住對遊楚拊掌言道:“你可仕進二千石。”

二千石最低都是一個郡守了,只是這個評價出自於一個年紀比自己還小的人的口中,實在是沒什麼說服力。遊楚雖然察覺到了周圍人看他的目光微微變得驚羨,但仍爲太過放在心上,或者說,他沒有將以後能做多大的官放在心上。

趙溫比在場大多數人都要機警、也最有資格對皇帝首先說話,他早在一旁就默默看出,皇帝對遊楚從老農口中得知的新耕作方式很感興趣,於是適時建議道:“若此法當真有用,不妨以朝廷的名義推廣關中,督勸黎庶照此耕作。今歲雨少,大旱在即,此法倘能起綢繆之用,或許能補救一批損失。”

皇帝點了點頭,看了一眼旁邊正在向他好奇的張望著的遊楚,轉頭對趙溫耳語道:“先派人多問問京郊老農,若真有此效,便趁春耕未畢,宣告關中各地,已耕完了的,儘量督促修整;未有耕完的,就依不同的地情進行耕作。尤其是軍屯和民屯,此二者關係深重,你要與太尉、大司農等人酌情處置。”

“謹諾,老臣回去以後便派人查訪老農,儘快整理出一套行之而有效的法子來。”趙溫聰明的附和道。

“你這是要學趙過啊。”皇帝擡眼望向趙溫,眉毛挑了挑,忽然想趁此機會總結時下的農業生產經驗,由朝廷編撰出一部像《四民月令》一樣的農書,於是他笑道:“這也好,當初趙過制三腳耬車、推行代田之法,至今三輔猶賴其利。你也不妨追效先賢,再弄一套便於農桑、益於黎庶的法子出來。”

趙溫低眉順從的說道:“謹諾。”

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
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神池县| 文成县| 容城县| 楚雄市| 略阳县| 大化| 元朗区| 绥芬河市| 金乡县| 古丈县| 阜平县| 神木县| 枣强县| 云浮市| 南和县| 宝山区| 虹口区| 镇远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临猗县| 拉萨市| 巧家县| 玉龙| 准格尔旗| 璧山县| 姜堰市| 固阳县| 都昌县| 武城县| 遂宁市| 安庆市| 陈巴尔虎旗| 巴里| 武强县| 米泉市| 蒙山县| 大邑县| 姚安县| 兴城市|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