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

“誘引後世闡提之黨,背覺合塵,同人惡道,罪萃闕身?!薄咀o法論】

“使君生於宰輔世家,以忠義匡濟天下。如今天子流離,宗廟隳敗,宜奉迎國家,以正統續?!本谑诘膽B度很明確,那就是承認皇帝的合法性與地位,只是他這裡纔開了個題,還未說及利好,就被旁人出聲打斷——

“此言差矣?!?

衆人循聲望去,只見是一員緋色袍服的武官從旁出列,誇誇其談:“國家與朝廷遠隔關塞,經年無訊,聽說四月底的時候,國家身罹重病,期日之間,乃得瘳愈。”

此人正是淳于瓊,字仲簡,潁川人。是孝靈皇帝任命的西園八校尉之一,與曹操,袁紹等人同列,後來追隨袁紹起兵,征戰河北,成爲其麾下一員驍將。

淳于瓊自忖著是跟隨袁紹起家的老人,憑靠著與袁紹在雒陽的交情和身份,又因其胸中有幾分韜略,故而凡事喜歡進言獻策,隱然壓著冀州本地士人一頭,袁紹也不覺得有何不妥,任由施爲。

只聽他淡淡講道:“之後國家便表現的明慧洞察,心胸遠見甚於常人,更有傳言說……”

“住口!”

淳于瓊頓時一愣,回頭看去,只見一人約莫三四十歲左右,方臉濃眉,直鼻深目,臉上帶著不怒自威的神態。寬大的玄色袍服只勉強罩住他矮胖的身子,此人邁著步子上前一步。

他正是冀州別駕田豐,字元皓,鉅鹿人。性情正直剛強,好出奇謀。在冀州頗有威望,是袁紹得到冀州之後傾心籠絡的謀士。

“國家就在長安,天使就在城外,此等大逆之言你也敢說,是要給使君招致禍端麼!”田豐毫不客氣的指責道。

淳于瓊臉一陣紅一陣白,不忿的說道:“如今漢室失道,天下叛亂迭起,國家爲賊臣董卓所立,又不知是何所出,是否尚存人世還不知道,單憑裴茂說幾句空話,就能讓我等竭力擁戴了?”

“此皆村婦閒言,你也當真?”田豐駁斥完,復又拜向袁紹,說:“荀子曾道‘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使君聲名震世,爲天下士人之表,自然不會聽信這樣的話?”

袁紹知道田豐這是與沮授一樣,都是在暗示他承認皇帝與朝廷的合法地位,放棄擁立劉虞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即便袁紹心裡早有了這樣的成算,但在聽到田豐不甚委婉的話以後,心裡依然還是隱隱有些不悅。

在給袁術等人的私人信件裡可以隨便誹謗皇帝的血統,但當著衆人的面,袁紹自然不會做這麼愚蠢的舉動來,他故作深沉的點頭說道:“彼等閒言,無憑無據,付之一哂則罷。我等身爲漢室臣子,豈能信此訛傳?”

見淳于瓊一臉受挫的走回了行列,袁紹轉頭看向田豐,客氣的問道:“卻不知元皓有何高見?”

這其實是在問承認皇帝的地位會給袁紹帶來什麼好處了,田豐看了沮授一眼,順著對方想說的話往下說:“現今各地州郡牧守以興義兵爲名,行兼併之實,無一人做到安靜地方、撫寧百姓的職責。唯有將軍,坐擁冀州,兵甲充實,足堪擔負重任,做天下表率,奉迎大駕?!?

此話一出,滿座皆驚。

一時間言論紛紛,就連袁紹都忍不住連咳幾聲,方纔壓制下來。他仔細端詳著田豐,心裡一時沒弄明白對方的意思,坦然問道:“若說擁戴國家,敬重天使,這倒也好說。只是元皓出於何故,要我迎回大駕?”

“關中幾經羌亂,早已殘破不堪,距中原又有崤函之途。使君何不上疏,請朝廷遷回雒陽,或是在鄴城另建宮室、以爲新都?”田豐慨然說道:“朝廷無論是在鄴、還是在雒,都將受使君之制。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到那時,還有誰能抵禦使君之威!”

“關中幾經羌亂,早已殘破不堪,距中原又有崤函之途。使君何不上疏,請朝廷遷回雒陽,或是在鄴城另建宮室、以爲新都?”田豐慨然說道:“朝廷無論是在鄴、還是在雒,都將受使君之制。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到那時,還有誰能抵禦使君之威!”

田豐這一番話說的沮授連連點頭,深以爲然,就連袁紹都爲其說動,熱血沸騰,似乎看見了一樁名垂青史的霸業將在自己手下完成。

他剛要點頭首肯,只聽淳于瓊不滿道:“漢室衰敗已久,即便國家有過人之姿,但要振興也不是件易事。再者,當今天下英雄並起,各佔州郡,聚衆上萬,又有何人會聽從天子號令?”

聰明人都知道現在的天下早就不是當年的樣子了,亂天下易、治天下難。各地諸侯都已習慣了威福自專、割據稱霸的日子,現在讓他們重新奉迎漢主,這可不是一道詔書就能做到的事。

既然漢室威名已墮,那麼皇帝這面旗子的重要性就微乎其微了。

淳于瓊看自己這句話讓衆人全都靜默不語,陷入思考,頓時自得起來。

袁紹本來堅定的心此時也開始動搖了,他並不是個很有主見的人,而且他心裡也認爲淳于瓊說的沒錯,漢室的威勢已經不同往昔,再去輔助似乎也沒什麼利益可圖。

更何況,袁紹本來就對劉協爲帝很有偏見,出於個人利益,他更傾向於讓劉虞爲帝。一則劉虞賢名在外,爲人溫和寬厚,又是漢室宗親,登基之後會很有號召力。二來劉虞還領著幽州牧,麾下步騎十萬,若是兩家合併,憑著幽冀精兵,別說河北,天下都可去得。

這不比奉迎自己不喜歡的劉協好多了?

只可惜劉虞忠心漢室,恪守本分,公孫瓚又在旁極力阻撓,這才導致袁紹的打算落空。儘管如此,袁紹也還是對長安城裡的那個所謂的天子沒有一絲好感,劉協是董卓立的皇帝,當初他們興起義兵就是爲了反董,既如此,眼下又何必要聽董卓立的這個天子的號令?

帳下謀士郭圖見袁紹開始猶豫,立即見機說道:“淳于仲簡所言在理,這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F在接來天子,以後動輒就要上書奏聞、方準成行。服從則受掣,不服則抗命,誠非良謀?!?

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
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绥棱县| 平利县| 扎鲁特旗| 东台市| 开鲁县| 二连浩特市| 大丰市| 巴东县| 如皋市| 鲁甸县| 江西省| 海林市| 台江县| 恭城| 安宁市| 陕西省| 文登市| 陇南市| 阿图什市| 天峨县| 竹北市| 德惠市| 滁州市| 夏邑县| 贞丰县| 靖边县| 宜兰县| 新疆| 西平县| 扎鲁特旗| 黑龙江省| 鄂托克前旗| 龙门县| 武清区| 云霄县| 安泽县| 灵丘县| 长阳| 陆良县|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