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

“方天地設位之初,類聚羣分,以戴其尤能者爲之長君。”————————【回答·上】

長安,宣平裡。

雖爲朝廷眼下的第一大族,聲勢顯赫,人才輩出,但楊氏卻比扶風馬氏要低調謙遜許多。他們在長安的宅第沒有選擇達官貴人聚居的北闕甲第,而是退求其次,選擇了城北的‘宣平之貴裡’。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這是楊氏自打西漢的時候就沿襲下來的家風,也是他們安身興業之道。同樣是漢室的頂級大族,他們從不像汝南袁氏那般高調張揚,大肆造勢,搞得全天下好像只有他們家纔是‘四世三公’、‘高門閥閱’似得。

真論起底蘊來,本朝纔開始發跡的袁氏根本不能跟楊氏相提並論,更不用說那近五百年的傳承了。

楊琦端坐主位,底下依次坐著光祿勳楊彪、五官中郎將楊衆、護羌校尉楊儒、太學祭酒楊懿等人,就連作爲晚輩的秘書郎楊修都落於末座。

除了屯駐郿縣的護羌校尉楊儒以外,現今在朝爲官的楊氏嫡系盡皆在此了。

楊琦目光掃視了一遍衆人,方纔緩緩說道:“陛下新設吏治之科,想來是無可挽回了。”

衆人聞言,皆默然不語,這是一個所有人都預料之中、又不願接受的結果。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吏治科無非是將這些士子入仕爲官的時間延後,並沒有徹底斬斷他們入仕的途徑。只要這些士子有真才實學,入朝爲官是遲早的事,照樣會補充關東士人的在朝的勢力。

只要不想做個割據政權,朝廷就一定會引入關東人才以增加實力,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關西士人在朝中的影響力。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就連皇帝都難以避免,只能暫時延緩這個進程,爭取時間佈局,好從容應對而已。

楊氏並不擔心吏治科會阻攔這些士子對關東士人的壯大,恰恰相反,吏治科的出現會更好的篩選出一批優秀的人才,爲關東士人所用。

真正讓他們憂心的,卻是吏治科本身。

“吏治就是治吏。”太學祭酒楊懿說道:“此科一開,必成定製,今後但凡薦舉徵辟,皆入此科,學成得以授官,學不成則原職返鄉。至於如何纔算學成,皆由陛下裁奪,公府策試淪爲空談,這可是改動朝廷選官用人的大政。”

“但卻是良政。”楊彪沉吟了好半天,方纔說出這樣一句話。

“照我看,這是多此一舉。”楊懿說道:“陛下明擺著是不信公府策試、也不信地方薦舉。如若不然,何必另行設科?受薦舉上來的士人,有幾個不是滿腹才學、歷職郡縣?哪裡還需去‘吏治’科,聽人講授何以施政、何以治民?”

城府深沉的五官中郎將楊衆難得應和了楊懿的觀點,他側身對楊琦說道:“這話倒也沒錯,陛下設吏治科就是爲了治吏,看來陛下不僅是要將自朝廷遣派臣工入地方爲吏的做法形成定製,還要將地方薦舉俊才、因能任官的途徑也拿在手裡。只要這上下兩件事都做好了,今後朝廷選人任人,皆在於陛下一心。”

楊衆工於心計,常常能從皇帝的一舉一動中揣摩到更深的意圖,楊氏其餘人無不敬服其能。此時聽他這麼一說,大都面露沉思,皆以爲然。

若真按楊衆這麼說的話,今後各地郡縣的功曹、掾屬皆由朝廷指派太學生擔任——這樣無疑是削弱了地方豪強的實力,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掌控;而郡縣以後舉薦的政績突出的功曹掾屬、或是有德才的當地士子,皆要在吏治科學成之後方可授職。

太學生下放到地方去,又提煉到中央來,如此上下循環,往復數年,皇帝將在無聲無息之間,給整個朝廷從上到下進行一場換血。

光祿勳楊彪心頭微震,將這件事細細思量了一遍,緩緩說道:“吏治科所學,皆爲朝廷近來施行的大政,如屯田、鹽鐵。按理說,讓彼等熟悉朝廷政令,便於日後施政能上下通達,不至於各行其是,倒也不算壞事。只是——”

他先是公允的評價了一番,然後掃視了衆人一眼,復又說道:“就怕這裡面會與太學其餘五科一般,有所夾帶。”

雖然皇帝幾次提及吏治科只是劃歸太學名下,不在學科之列,但它的學習內容、學成標準、考覈方式大抵相同,也皆是出自於皇帝的心意。今後太學與吏治科出來的人才,無不是隻有擁護皇帝的政策、與其政見一致的才能任用,長此以往,對他們來說的確不是什麼好事。

“吏治科不設博士,只設教習,內容也簡單。不比太學五科,至少還有我等置喙的餘地……”楊衆慢慢盤算著,這句話說到這裡,他自己忽然停了下來,問道:“吏治科的教習,陛下可有透露口風,由誰擔任?”

這也不是件難猜的事,吏治科關係緊要,非親信不得任,皇帝若是不想它受到關東關西任何一方的影響,就只能從既中立又親近、既與那些士人無關,又有一定影響力的臣子裡找。

於是,楊彪很有把握的說道:“不會有人比北軍中候更適合教習吏治了。”

“王斌?”楊懿毫不客氣的說道:“一個從未治過民、理過事的人,要教別人如何治事?豈不可笑?”

說著他話鋒一轉,矛頭竟隱隱指向了楊琦:“公挺就不應在陛下面前輕易表態,認下此事。若是不然,單憑王斌教習吏治這一項,就足以引發公論,讓陛下收回成命,何來無可挽回之說?”

“還想著公論?”尚書僕射楊瓚在一旁怫然說道:“承明殿的那場公議纔過去多久,結果又如何了?如今陛下強勢,此政尚無大弊,董承等人又與我等有了隔閡。你還想挾公論以迫上意,真以爲王斌是昏聵老朽、不能提刀殺人?”

楊懿起初任太學祭酒,也是意氣風發的想做出一番事業來,結果發覺在太學不能一呼百應,處處受太學僕射潘勖、以及頂頭上司太常趙溫掣肘。尤其是在皇帝強制實行‘調劑’之法,強行分配五科學子,不許一家獨大。

種種限制,讓楊懿舉步維艱,大感拘束。

此時多日積怨一時激發出來,話語裡都帶著些大逆不道的意味了:“他敢!士人議論朝政,是將有所裨益於朝廷,若是嚴行不許,與周厲王又有何分別?”

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
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息烽县| 晋宁县| 礼泉县| 岳阳市| 乐平市| 津南区| 崇仁县| 班戈县| 仁化县| 鹤壁市| 松江区| 丹棱县| 庆元县| 喀喇| 河池市| 大宁县| 嘉黎县| 新化县| 达拉特旗| 黑水县| 邯郸市| 闽清县| 卢湾区| 淮北市| 大悟县| 茶陵县| 巨鹿县| 雷州市| 拉萨市| 南郑县| 青川县| 宁南县| 仙桃市| 望江县| 宁海县| 盱眙县| 虹口区| 郴州市| 许昌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