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

“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三國志·卷六】

蔣奇知道自己不是張郃的對手,在得知城門變亂之後第一反應不是去攔截張郃,而是組織起自己麾下兵馬殺往城中試圖營救袁尚。在他看來,荀諶與淳于瓊排擠審配的行爲已然是今夜兵變的預演,而淳于瓊近日又住在袁尚府邸附近,爲了確保袁尚安危,他才與淳于瓊所部兵馬打了個照面便下令砍殺。

前院裡的動亂嚇怕了淳于瓊,他忙不迭穿甲佩劍,大聲疾呼著親將的姓名,他只知道今夜是要張郃去平定審榮之亂,準備第二天夜裡據此以通敵的罪名株連審配一族、拷掠軍資。誰知道戰端一起,張郃居然把兵鋒調轉過來對準自己,此時聽聞四處盡是喊殺聲,他心知抵抗無望,不願白白送死,很識時務的叫人出去投降:“快出去告訴張遼,我願降,我願帶他們捉袁尚!”

這話正好讓衝殺進來的蔣奇聽到,他愈加認爲淳于瓊早懷歹心,於是在庭下怒喝道:“袁公待他不薄,逆賊膽敢如此。給我殺了他!”

“喏!”一衆親兵齊聲應道。

屋宇中喊殺聲立時不絕於耳,他加快腳步走出府邸,直往袁尚府中走去,迎面捉了幾名親信喝問道:“公子、沮監軍何在?”

“公子點齊了兵馬,就在前面,沮監軍不知去向!”親兵急道。

蔣奇心中感到奇怪,潁川士人似有不忠之舉是沮授多日前就暗示讓他留心的,今日亂起,以沮授之智不會做不出有效的應對,可爲何遲遲不見他的後續手段呢?難不成真要放棄鄴城,北走趙國?

“一定是在郡獄,快去郡獄中尋!”蔣奇腦中靈光一現,連忙叫道:“保護好沮監軍與審府君!再搜荀諶蹤跡,就地格殺者賞萬錢!”

“還找什麼找?現在出城纔是要緊!”這時袁尚已帶著數百名部曲灰頭土臉的趕了過來,他看到蔣奇後心中稍安,又急著催促起行。

蔣奇到底顧忌著袁尚的安危,一時也顧不上去搶救沮授與審配,光顧著帶領兩三千殘部與袁尚且戰且退,直欲往北門而去。隨著身後喊殺聲越來越近,城頭上歸順反正之聲更是此起彼伏,袁尚深知大勢已去,不斷的催促著坐下快馬,恨不得自己下馬狂奔纔好。這時候身後有人追了過來,兩手捧著一顆首級,大喊道:“叛賊淳于瓊授首!”

“沮監軍等人呢?”蔣奇暫時在城門下停步,伸手接過那顆血跡斑斑的頭顱。

“派去的人沒有回來,不知是否遇見變故。”那親兵低聲說道:“荀諶府上起了大火,其人也難覓得到。”

袁尚在城門外一邊恐懼的望向四周漆黑的夜色,一邊回頭怒催道:“還耽誤什麼?快走!”

“嘿!”蔣奇好似明白了什麼,將淳于瓊的首級狠狠地往地上一擲,砰的一聲宛如瓜破。接著他再不想其他,顧自帶著殘兵護送袁尚家小朝著沉沉夜色中逃去。

半地下的牢獄外,安靜的站著數十名身著勁裝的部曲,他們人人刀劍出鞘,鋒刃淌血,不遠處還站著十數名蔣奇派來解救沮授、審配的隊伍。牢獄深處,在原先關押荀諶的牢房中,審配正與沮授相對而坐。

高高的窗戶外間是被火光映得深藍的夜色,審配久坐後嘆息一聲,道:“先是馮禮,再是淳于瓊,此時又是蔣奇。若僅爲一個鄴城,你又何必如此!”

“正南自詡智謀不凡,時至今日,安能看不破區區拙計?”城中斷糧,沮授不知從何處蒐羅出一壺酒,見審配不喝,便自斟自飲道。

“我有幾處不明。”審配神色平淡,開口問道:“你想獨佔反正之功,又置荀諶於何處?”

“現在他應是在火中吧。”沮授漫不經心的說道,上一刻還是他的盟友現在轉眼成了生死無忌的陌路人,他手把酒碗,碗裡渾濁的酒水晃盪出波瀾:“正南不會覺得奇怪麼?朝廷早已寄望於我,鄴城歸附,有我一人足矣。可朝廷偏又遣派荀友若來,若是特來爲我掩護遮擋,又不至於是荀氏族人親來犯險。可偏是荀友若來了,此即是說,荀友若在別人眼裡,是可活可不活。”

沮授低頭看著酒碗底沉澱的渣滓,吁了口氣道:“荀友若生死皆在於我手,是生是死,就看我要站那一邊而已。”

“你與朝廷的底細竟有如此深了麼?”審配凝視著對方,沉聲道:“所以你是不選擇與潁川荀氏站在一處了?這到底還是冀州人與潁川人之間的仇隙未解,仍要延續下去啊。”

“你爭我鬥了這麼多年,仇怨豈是一時能消解的?今後強弱勢改,我是不肯依附潁川人的……不過,這畛域之別倒是小事。”沮授糾正說道:“讓我下決心的,還是荀友若與我說的一番話,他暢言荊州、曹操等人歸附皆有潁川之力,足可見潁川勢大。今後朝中若還有關東之稱,則必是以汝潁爲首。”

“這又如何?當年南陽鄧氏、陰氏等族有襄贊大功,不亦是如此麼?”審配奇怪的問道。

“確實如此,可當今天子,並不想做光武皇帝啊。”沮授慢慢喝了一口酒,小心的濾著酒裡的渣滓:“你忘了當年在壺關,袁公對我等說的一番話了麼?”

審配恍然記起,當初袁紹爲了團結麾下文武,直言天子倒行逆施,抑豪強、親寒庶,治法嚴酷,不循經義。雖有些誇大其詞,但這裡頭就隱約透露了當今皇帝的政治傾向。聯繫起沮授的選擇,審配不難明白,潁川人當下看似風光,其實早已履至淵上薄冰。對方在破城的最後關頭借蔣奇之手殺掉淳于瓊等人,不僅獨佔反正大功,更藉此與潁川士人徹底撕裂,雙方既然成爲仇敵,那麼敵人的敵人自然會適時伸出橄欖枝。

“這樣你就不用擔心勢力孤單、無人扶助了。”審配佩服的嘆了口氣,伸手拿起沮授早已爲他倒好、卻沒有動過的酒碗:“冀州雖廣,但論名望、才智,無人能及你左右,你沮氏盛興不遠了。”

沮授從袖子裡拿出一塊乾淨的絹布,輕輕擦拭著嘴脣,並偷偷用舌尖將酒水中的渣滓吐在絹布上:“真有你說的這般輕易,荀氏就不會有憂讒之心了。”

他知道自己的選擇意味著什麼,一旦這麼做,短期內固然得以起勢,但從長遠看,他遲早會成爲爭鬥的焦點,他選的這條獨木橋,不比荀氏要安穩多少。

“所以你選中了張儁乂?”審配有些恍然,旋即嘆了口氣,悔恨道:“若不是淳于瓊苦苦催逼,審榮又如何會爲你算計驅使?”

沮授笑了,放下酒碗說道:“你若要責怪,就該責怪你自己。早在你拿出家中儲米供守軍所需的時候,審榮便恨你入骨了,他那時就已有反意,只不過是捱到淳于仲簡軟禁你之後。”

“什麼?”審配驚怒道:“這個混賬!”

“你看你所堅持的一切,就連最親近的人都不願與你一起。”沮授神色複雜的站起身來,往獄門外走去,驀然嘆了口氣:“這樣的堅持還有意義麼?你之前問我爲何不願替袁公死命,現在你應該知道了吧?”

“我一直都嫉恨你。”審配默默無言的看著沮授走出獄門外,正要與適才趕來的李孚會面,他冷不防說道。

沮授的背影停住了。

“冀州人傑衆多,可憑什麼是你與田元皓居其首?”審配霍然站起,他的面孔被高窗外的夜色籠罩,呈現異樣的神色:“所以我誰也不服,我就要做給你們看,我審正南哪裡不比你們要強?”

“就是爲了這個麼?”沮授的笑聲穿過長長的走道,他仍未轉過身來,只淡淡的說了句:“真不愧是你啊。”

說完他便走了,竟再也未與審配說一句話。審配站在原地,擡頭透過高窗望向夜空,外間的喊殺聲越來越小了,他東方的天際也逐漸變得淺色。審配慘然一笑,突然一腳將桌案上的酒壺踢起,砰的撞碎在牆壁上——恰如他無謂的執著。

就在兩人獄中相見的時候,張遼已與張郃等叛兵合於一處,火速佔領四門,進兵城中。沿途有不少袁將帶兵來投,如尹楷、韓範等將,更是主動帶引張遼前往袁尚府邸。一行人在城中撲了個空,張遼大恨,不顧夜色,命親將點齊騎兵出城追擊,誓要追到袁尚不可。

而這一邊,諸葛玄、法正二人與沮授簡單談過幾句,法正等人稱讚沮授舉義來投,處事穩重多智,而沮授也讚許法正近日圍攻鄴城種種計策精妙。

法正擡眼往下一望,忽然道:“荀君還沒有尋到?”

身旁有人回道:“昨夜大火,荀君倒在火場,至今人事不省。”

“誒。”法正嘆了口氣,轉臉看向沮授,惋惜道:“戰事兇危,奈何多舛!”

沮授見他一句話帶過,心裡也是鬆了口氣。緊接著諸葛玄在一旁忽然道:“據聞審正南尚在獄中,不妨喚來一見,彼等魏郡名士,且看他降是不降。”

諸葛玄是二千石郡守,法正是其晚輩,此時自無不可的點頭表示同意。

於是審配很快被傳了上來,諸葛玄念他士人出身,讓左右給他解開束縛,還施以座席酒食,後緩緩答道:“審君忠於袁氏,應是不得不爲之。如今大勢明朗,國家天命所歸,萬民擁戴,何不速降以報效?”

審配既不大罵,也不求饒,但只冷笑不語。當他看到站在末尾的審榮時,猛然激動起來,衝過去怒斥道:“你這豎子,我審氏整肅忠悃之名,盡敗於你手——!”

一旁立即有人過來拉開審配,審榮臉色蒼白,彷彿受到驚嚇,半晌才緩過氣來,對審配反駁道:“敗壞我家的應該是你!我審氏百年經營,你說拿去就拿去,可真有把我放在眼裡麼?我纔是承繼家業的長孫!”

審配死死瞪著對方,直將對方瞪得心虛不已,突然又啐了一口。

諸葛玄皺了皺眉,他極看不慣這樣毫無士人風度的場面,他曾想審配在冀州士人中素有威嚴,還想相勸一番。豈料竟是這樣不斯文的場面,他自覺難堪的閉上了眼,揮手讓人將審配帶下去,那勸降的意頭也隨之消散了。

天亮過後,張遼派去的前鋒終於傳來得勝的消息,他們領受軍命後,徑直繞城而過,在城北的一處長亭外追到了倉皇而逃的袁尚等人。袁尚當時捨不得家眷,在路上拖慢了進度,甫一被騎兵追趕上,更加驚慌失措。

蔣奇率衆拼死抵抗,可他帶出成的兩千餘殘兵經過一夜的逃亡早已所剩無幾,此番連口氣都沒喘上就被騎兵截上,才一接陣便一鬨而散。

衆騎得了囑咐,知道事先招降。

蔣奇慘然笑道:“我侍奉袁氏多年,爲其效死就在今日,談何再侍二主?”

於是多說無益,蔣奇在最後看向南皮之後,便在亂軍之中自刎了。

他的拖延並未給袁尚爭取太多時間,很快袁尚就被騎兵追上,從馬背上拖下來生擒活捉,連同蔣奇的首級一起帶回鄴城。

張遼得知此事,喜不自勝,高興的對法正說道:“終不負陛下所託!倘若耽誤大事,我當真要以死謝罪不可!”

法正知道張遼的心病,他與徐晃都是皇帝麾下最得力的干將,如今徐晃在淮南進展一日千里,率先取得成績。而張遼卻長期頓足於鄴城城下,倘或早些攻破鄴城,他完全可以進一步謀奪冀州,爲皇帝做更多貢獻。

如今雖然拿下鄴城,但時機已過,也只能讓人遺憾。

衆人慶功之後,便著手賑濟城中饑民,整編降卒,並遣派文吏星夜趕往清河行在,向皇帝通報此間大捷。

他們相信,鄴城這個背後之患一旦解除,皇帝就終於可以點齊兵馬全力以赴進攻南皮了。到那時候,張遼還能繼續有用武之地。很快,隨著詔書的到來,魏郡這一行兵馬的去向也漸有了著落。

這著落既讓人雀躍,也讓人疑惑:除了將袁尚押送清河以外,張遼被拜爲平北將軍,即日收拾兵馬趕赴幽州。

“平北將軍……”張遼奇怪的望向使者:“這不是劉公的軍職麼?”

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
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泰县| 梅河口市| 南安市| 米林县| 勐海县| 涟水县| 肃南| 罗定市| 凌源市| 龙川县| 济源市| 海城市| 德江县| 准格尔旗| 峨眉山市| 鹰潭市| 玛多县| 诸城市| 贵德县| 界首市| 谢通门县| 特克斯县| 周口市| 裕民县| 任丘市| 宿迁市| 南召县| 清涧县| 碌曲县| 苗栗市| 英吉沙县| 宁都县| 万年县| 鱼台县| 贵阳市| 郴州市| 南宁市| 靖安县| 鄂托克前旗| 汉中市|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