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野田黃雀行】

楊修知道這一陣是自己稍遜一籌,皇帝看似還是被法正的觀點說服,但他又哪裡知道,皇帝其實心裡早就有了想法,無非是看到法正處處與他觀念契合,在後世又有個謀士的名聲,這才留下他,準備在一會兒接見楊彪等人的時候做個意見參考。

不用一會兒,受到傳詔的光祿勳楊彪、執金吾司馬防兩人聯袂而至。

在這之中,楊彪且不用說,弘農楊氏在皇帝的恩待下權勢如日中天,門生子弟遍佈朝野。

相比起來,執金吾司馬防在朝堂上的異軍突起無疑更引人注目。按常理來說,一直在韜光養晦、不問事務的京兆尹司馬防在遇到轄內皇帝遇刺一事後,不僅逃過清算與追責,反而得到皇帝謎之賞識,一再升遷重用。

衆人都只以爲這是皇帝看重司馬防的某些能力,或者是爲了提拔一些邊緣人物以制衡不斷壯大的弘農楊氏,但是誰又知道司馬防能有今日,全靠的是他那尚未顯山露水的次子。

這是隻屬於皇帝自己的秘密,但並不妨礙外人對此的妄加猜測,尤其是司馬防本人也是惶恐心虛,不知道自己哪一點被皇帝看上了。

因爲不知道自己哪一點被皇帝看中,他就無法投其所好,所以在爲皇帝做任何事時都會謹慎再三,生怕哪裡做得不對。

此次召見,他自然知道是爲了什麼:“臣等自昨日奉詔以來,夙夜不敢懈怠,在查閱當日值守名冊、以及當面問詢宮門司馬以後,當日值守郎官之中,郎中尹忠的行跡極爲可疑。”

“此人自陛下微服出宮後不久,便立即尋機外出,爾後又倉皇返回,幾乎可疑確定就是此人向外間傳遞機密。”楊彪精神內斂,沉穩有度,渾然不似其子楊修那般恃才傲物、舉止輕浮。

皇帝立即說道:“真是如此?看來在他身後還有人爲他出謀劃策,想必這個人就是宮盜、刺駕等事的罪魁禍首。”

此時楊彪等人也都已從皇帝處得知法衍在獄中審訊的最新結果,司馬防雖然沒有因爲刺駕一案被皇帝計較,但他心裡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他說道:“如今叛軍不日將至長安,爲免尹忠與叛軍有內外相應之患,請陛下準臣下派緹騎前去將尹忠捉拿入獄。”

還是皇帝沉得住氣,道:“先不急著去捉,尹忠不過一個郎官,往日智謀不顯,又未受董卓生前看重,哪裡能主持謀劃這等大事?其背後肯定還有他人。在知道楊公已經著手查閱當日值守名冊後,他勢必會做賊心虛,去尋求其背後之人的庇護。爾等可派緹騎暗中監視,一路尾隨,這樣方能克竟全功。”

楊彪與司馬防對視一眼,拜道:“陛下睿鑑,臣等遵旨。”

“只是沒想到在當下時局,竟還有人想著顛覆朝廷、危害社稷。”皇帝無不感慨:“李傕等人十萬叛軍將至,朝中不知有多少人蠢蠢欲動、三心二意,也不知有多少人是董卓餘黨、如尹忠這般心懷不軌!”

見楊彪幾人在自己旁邊毫不避諱,法正雖在心裡早有猜測,但甫一聽到朝臣勾結黃巾賊的事情屬實時還是震驚不已。

皇帝既然在衆多秘書郎裡唯獨選擇留下法正,顯然是期望於他能提出些什麼有用的見地。

法正再如何也不能讓皇帝失望,在一旁認真的分析、絞盡腦汁的想了一會後,他腦中靈光乍現,還真被他想出一個法子來。

“如今李傕等叛軍勢大,朝廷又在新豐輸了一仗,許多人對即將在長安城下發生的一戰並不看好。”在得到皇帝允許後,只見法正緩緩說道:“眼見涼州人翻身做大,當初被迫蟄伏在朝中的董卓餘黨此時必然會忍不住鬧出動靜,好讓那些叛軍將校們知道他們的能耐,日後在朝堂上也能有立足之地。”

“最近這段時間他們確實在暗地裡鬧騰的厲害。”皇帝贊同說道:“當初王司徒入獄,引發城中士民不安,這背後何嘗沒有他們在推波助瀾、想借此擾亂局勢、好聲援城外叛軍的用心。”

受到鼓勵,法正更有勁頭了:“既然如此,倒不如給他們一個冒頭的機會,就說朝廷不滿諸將叛亂犯上,要派遣使者持節前往叛軍軍中示以天威,勒令諸將退兵。那些蟄伏在朝、盼著與叛將通消息的人勢必會爭相自薦,請求派往叛軍軍中。這樣一來,無論是董卓餘黨還是三心二意者,都將主動跳進朝廷彀中。”

這一招引蛇出洞確實出彩,哪怕並不需要靠這個方法捉到刺駕的幕後主使,也能趁此機會將朝中的投機分子與藏匿下來的董卓餘黨給一網打盡。

誰跳的最積極,跳的最高,誰就最有嫌疑。

楊彪不由得側目,法衍平時不顯山露水,沒想到竟然有這麼一個多謀善斷的好兒子。他不禁拿法正與自家兒子楊修做了個比較,最終在心裡無奈的嘆了口氣,除了文采和學識,楊修還真沒什麼比得上法正的。

看來扶風法家不僅後繼有人,而且也將因此昌盛了。

楊彪拋開一絲浮現心頭的憂慮,沉吟道:“秘書郎說得有理,臣以爲如今趁著李傕等叛軍還未到長安,待他們踴躍自薦後,大可以尋機扣下,等戰事一了便另行查辦。”

司馬防在一旁卻有不同的看法:“好是好計,只是願意出使者,朝廷如何得知誰是三心二意之徒,誰又是忠貞爲國之輩呢?若是將義士與宵小一概入獄,豈不是有違國家本意?”

法正在提出這個計策時根本沒有想到過這點,他畢竟年紀還小,處事不甚周慮。

雖然對皇帝表示歉意,但法正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等到朝臣自薦出使以後,尹忠等人想必也落入法網,只需兩者對證,看他們平日之間可有往來、再以爾等品性加以甄別,要區分出義士與宵小其實並不難辦。”

說完以後,法正看著皇帝似笑非笑的神情,本是自信的他心裡也不由得打鼓。

雖然司馬防指出了不足,但他依然認爲這個方法是十分可行的,而且,他其實有句話並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朝中有膽氣的人早在董卓專權的時候就冒出來了,何須等到這個危急關頭,朝中剩下的那些大臣,還真不一定有像這樣的人物。

皇帝知道法正不確定的神態只是出於對自己是否採納的猶疑,而不是對他所提出的計策的不自信,於是做出了最終決定,先下詔旨招募自願出使叛軍的臣子,然後使司馬防派緹騎暗中監視尹忠,以順藤摸瓜,捉獲幕後主使。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考县| 通河县| 贺兰县| 义乌市| 南充市| 桓台县| 灵台县| 堆龙德庆县| 龙陵县| 札达县| 湟源县| 永靖县| 穆棱市| 常宁市| 虎林市| 图片| 印江| 惠安县| 丘北县| 大荔县| 石柱| 历史| 陆良县| 竹北市| 泸州市| 宜州市| 南投县| 福贡县| 九江县| 吴桥县| 贵溪市| 乌兰浩特市| 和顺县| 明溪县| 沭阳县| 桃江县| 乌鲁木齐市| 德江县| 扎兰屯市| 泽库县|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