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

“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於明者也,非能生功止過者也。”————————【韓非子·說疑】

他強息怒火,正欲發話,只見黃門侍郎射堅打門外走進,看到尚書檯內王允與士孫瑞劍拔弩張的模樣,微微一愣,道:“王司徒,陛下聽說董卓就戮,甚爲喜悅,特讓你去宣室殿慶祝。”

“這事,確實值得老夫爲陛下賀。”王允盯著射堅一字一句的說完,然後轉身就出去了,與其在這裡跟士孫瑞等人浪費口舌,倒不如去宣室殿找這件事的始作俑者。

射堅好生奇怪,故意落在後面,對士孫瑞和楊瓚見了禮,皺眉道:“司徒這是怎麼了?”

尚書檯人多眼雜,士孫瑞有些不願多談,隨便說了兩句便打發射堅回宣室了。

射堅只得跟在王允車駕的後頭,緊趕慢趕的到達宣室,剛一進門,便聽到王允對皇帝的質問:“陛下既知兩道制詔裡聖意相違,不利於朝廷施政,更不利於國家威信,又何故另外使人擬詔?更何況,陛下年未及冠,此時干涉尚書檯,實在是不合體制。”

“你前一句話說得對,制詔旨意矛盾,會讓臣子們不好辦事,但這也好解決,把其中一道制詔撤銷追回就是了。”皇帝身穿玄色的燕居常服,端坐榻上,不緊不慢的回覆道;看見射堅站在門外一副想進又不敢進的樣子,皇帝衝他點了點頭,示意射堅入內就坐。

皇帝看射堅就坐後,復又說道:“至於哪道是符合聖意,哪道是不符聖意的,王司徒自己還不知道嗎?我今年十二,的確尚未及冠,可如今天下崩壞,正非常之時也,當行非常之事,何必拘泥禮法。更何況,我大漢從未有過幼君不能執政的規矩,倒是常有外戚權臣假借皇帝年幼,擅操君威,不顧王命,這本是亂政,沒料到這便成了司徒口中的體制了。”

說到這裡,射堅哪裡還不明白出了什麼事了,他本以爲董卓今早被呂布奉詔殺死已屬驚世駭俗,沒料到在誅董一事背後還有皇帝與王允兩人的爭鬥。他想起前些日子奉車都尉王斌對他的示好,並暗示日後定有提攜,那時他便覺著奇怪,如今看來,倒是一切都說得通了!

這廂皇帝與王允的爭執還在繼續,王允面帶悲憤,索性免冠叩首,道:“自董賊擅專,逼死弘農王,《禮記》曾說‘父之仇,弗與共戴天。’何況君父?臣等以此爲大恥,枕戈爲得禮,用盡心思的謀劃,乃得有如今奸賊授首的局面!臣若有私心,又何至於此?陛下今日此爲,難道就不怕讓天下人寒心嗎?”

皇帝確實怕讓天下人寒心,但歷史上王允在誅董之後十分專橫,目中無人,不僅一意孤行殺了大儒蔡邕,寒了朝臣之心,更輕視李傕、郭汜等董卓餘部,不肯赦免,最後釀成大禍。

有後世的經驗教訓,皇帝如何能放任王允在朝廷施爲?至於是否讓天下人寒心,只要皇帝力保蔡邕,那時就不是寒人心,而是得人心了。

只是現在騎虎難下,王允說的前後兩道制詔相違背卻是不爭的事實,對此皇帝早有了打算,他本就沒想著能全然收下長安附近的軍隊,在這個事情上與王允硬頂下去,只會兩敗俱傷。

能拿下徐榮的三千人已是最好的結果了,至於明知不可爲卻偏要下詔收胡軫等人六千兵馬,則是爲了在起衝突時,能抓住一張好牌來與不知情的王允演一場戲。

於是皇帝主動退了一步,他在射堅訝異的眼神中鄭重的表示了歉意;“司徒所言甚是,我本來是想著幫司徒一把,解決董卓餘部,提防有人起兵鬧事,如今看來,到是我多此一舉。”

何止是多此一舉,皇帝這一下子等若是和王允撕破了臉,任誰都能看出君臣不和,這在那些投機者看來,無疑是好事一樁。幼君和權臣,聽上去是權臣說了算,但終歸到底,皇帝纔是權力的來源。

沒有名分而掌握大權,宛如無根之萍。

王允清楚自己的劣勢,他不過是仗著誅董之威,以及皇帝未及冠不得理政的由頭在今後把持朝政。他既不是外戚又沒有遺詔,就好比暴富的土豪一夜間修起了違制的高樓,看似豪奢,其實只要一道政令就能勒使拆除。

所以他也不好逼迫太甚,見好就收,畢竟他與皇帝之間顯然不是這一下子就能分勝負的:“老臣叩謝陛下,城北兩軍對峙,時間長了,怕會惹來變故,還請陛下讓尚書檯下詔,從中解圍纔好。”

他隻字不提徐榮那三千人的歸屬,顯然是默認了被編爲羽林軍的既定事實。皇帝也順水推舟,主動放棄了掌握胡軫等六千人的意圖,虛心道:“那依司徒之見,楊衆、楊儒二人該置於何處?”

皇帝根本沒想過會得到胡軫等人的六千人,不過是拿他來做釣王允上鉤的餌。而對楊儒等人的詔命不過是張空頭支票,皇帝藉此用來得到楊氏的支持,至於能不能兌現,全在於王允,而不是皇帝。

弘農楊氏勢力龐大,誰去用它都是把雙刃劍。皇帝既想引爲助力,又不敢放心大用,處處提防。此時他巴不得王允直說詔書作廢,讓王允與楊氏徹底交惡,把楊氏推倒皇帝身邊來。

與其說是不給皇帝面子,倒不如說是替皇帝打壓弘農楊氏,給皇帝扮黑臉。

王允想通了關節,自然犯不著做這個傻事,對於他二人的去留,他在來時的路上就有了一個想法:“不然以楊儒爲護羌校尉,屯駐郿縣,謁者僕射楊衆可使其監虎賁。”

皇帝之所以要與王允作對,僅僅只是出於自己的利益訴求,以王允的強勢,在誅董之後皇帝絕不會有任何施展拳腳的機會。所以皇帝心裡哪怕再是欣賞王允,也得出手爲自己爭取一絲話語權,避免在殺了董卓之後依然是牽線木偶的命運。

“至於奉車都尉……”

皇帝立即擺手打斷了王允的話頭,堅定的說道:“王斌是我的舅父,本朝歷代先帝恩遇後族,我拜王斌爲北軍中候,是全我孝順之心,司徒切莫諫阻。”

見皇帝拿孝悌的名義來壓他,而且態度堅定,不肯讓步。王允心裡雖然不願見到外戚勢力復起,也只得咬牙暫時同意了這項任命。

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
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永川市| 会昌县| 张家港市| 兰考县| 方城县| 连江县| 汾阳市| 高雄市| 阿瓦提县| 龙川县| 青神县| 武汉市| 桦甸市| 贵南县| 邹城市| 永兴县| 大港区| 莱阳市| 许昌县| 中方县| 西林县| 安新县| 盐山县| 昌黎县| 丰原市| 淮北市| 额敏县| 湘西| 思茅市| 聂荣县| 泌阳县| 台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北流市| 贵溪市| 利辛县| 晋城| 防城港市| 青田县|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