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

“爲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而安危之萌應於外矣?!薄緷h書·賈誼傳】

當然,如今的朝局依然還在皇帝的掌握之中,所以他並不擔心勢力的此長彼消,會給他的權勢帶來多大的影響與削弱。而且出於個人的利益來講,眼下這個局面也正是他所樂於見到的。

他斟酌著說道:“既然如此,那便先徵孔融入朝爲議郎,等詔對之後,再量才施用。至於衛(wèi)將軍呂布,彼有過在前,又有功在後,念在朝廷正處用人之際,中臺以詔書削一半食邑,另以戒書斥之即可。此外,再改任其爲安漢將軍、守北海相?!?

從秩中二千石的衛(wèi)將軍降到秩二千石的國相,又削減了食邑,勉強可以看作是貶謫,這樣呂布戰(zhàn)敗而逃的處置也有了,朝廷面子上也說過得去。

何況‘守’就是守官,也就是暫時試用的意思,如果不能勝任北海相,則會被撤職?;实鄣淖罱K決議,無疑是與荀攸最初的設想有所不同,但荀攸也不能說什麼,只唯唯稱是。

皇帝含笑點頭,藉著方纔的話題說道:“二袁並立關東,看似雄於一時,其實這些年爲了侵併實力,沒少得罪旁人。這些人位卑職輕,忠於王室,只是暫時無法出頭罷了。如果朝廷能給他們這個機會,必能成長起來與袁氏抗衡。”

他傾其上身,對荀攸虛心問道:“荀君以爲東平相曹操如何?”

曹操?荀攸立時從這句話裡聯(lián)繫到了荀彧,他不敢多說,保守的說道:“略有所聞,只知道此人曾領兵打敗青州黃巾,武功赫赫,在兗州一地頗爲威勢?!?

皇帝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但旋即也立即明瞭,荀攸這麼謹慎主要是還是擔心自己跟荀彧的關係,會讓他生出疑心,畢竟伴君如伴虎,誰也不知道君王對一個人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潁川荀氏,世出人傑。袁紹幕府中的荀諶、曹操手下的荀彧,都與你有血親?!被实蹞]手止住了荀攸要說話自辯的勢頭,他有意藉此機會寬解對方,以免荀攸心裡常存著這根刺,妨礙了君臣關係,倒顯得他這個皇帝不夠大方:“正所謂‘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只要心屬漢臣,勤於王事,無論是在朝、還是在地方,我都不會因此而心生嫌隙?!?

荀攸聽了,立即拜伏道:“陛下寬宏,不以人罪事,真乃明主。臣既奉職於陛下,自當憂心王事。臣必對彼等曉以忠義,說其棄職來投於陛下?!?

皇帝聽了心裡叫好,但挖別人牆角的事又透著不那麼光明正大,因此刻意壓抑了笑容,不言聲算作默認。

荀攸略一思索,便知自己把話說得太滿了,於是及時補救道:“只是彼等皆臣從父,身爲晚輩,臣亦不能嚴詞強求,如若不成,還請陛下寬宥。”

皇帝知道這個時代的士族很少會把全部身家放在一人身上,最著名的諸葛亮、諸葛瑾兄弟就是典型的例子。更何況各爲其主,他們能選擇依附,肯定有屬於自己的考量和想法。

荀攸這麼說只是聊表慰藉,最後能不能來人,皇帝也沒有放在心上。除非是以天子的名義下詔徵辟,可這麼做就沒了轉圜的餘地。雖然漢代拒不受徵的例子很多,但真這麼搞,不僅是皇帝的面子,就連朝廷好不容易樹立的威嚴也會受影響。

“此事不可強求,再說了,天下賢才雖多,我有荀君一人足矣?!?

這話讓荀攸大受感動,他立即移席,對皇帝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稽首大禮,無不誠服的說道:“愚臣才智鄙薄,至微至陋,何以能受陛下此語!”

“你且起來。”皇帝趁熱打鐵,親自走上前去將荀攸扶起:“我平生最不喜有人妄自尊大,也不喜有人妄自菲薄。方今天下大亂,正是你等智士勞心之時,我能得與荀君謀事,天下何憂其不平!”

荀攸擡起頭時,眼睛已經有些溼潤了,他深吸一口氣,沉聲說道:“臣敢不爲陛下竭盡智忠,以定天下!”

皇帝將荀攸扶到席上,又轉身走回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等荀攸趁此緩過心神,方纔說道:“這次趙公、裴茂等人出使關東,以節(jié)徵辟、舉薦了大批關東士子;除此之外,還有大量自薦於朝的年輕賢士,各地州郡派送上計的幹吏。朝廷不能寒了他們的心,得一一妥善安置,不知荀君對此有何方略?”

荀攸冷靜下來後,很快又恢復了以往的那種從容幹練,他拱手說道:“以往州郡推舉俊彥,都要接受公府策試,策試內容爲明經、明律、治劇三科,加上茂才,是爲察舉四科。陛下設太學新制,更定五科,故而臣淺見,不如在往例的基礎上更添新規(guī),以太學五科進行策試,量才施用。”

對荀攸給出的意見,皇帝都覺得滿意合宜,不過這些人大都來自關東,他們入朝以後必然會壯大黃琬的聲勢,讓關東士人在朝堂的話語權愈重——這也是馬日磾倍感危機,急於拉攏劉虞的緣故。

眼下朝廷局勢經過幾次風波,終於形成三足鼎立的均衡態(tài)勢?;实鄹吒咴谏?,其餘的沒有任何一方能單獨抵抗皇帝的意志,至於聯(lián)合,關西與關東本來就有畛域之別,尤其是在皇帝馴服董承之後,更是難上加難。

而且皇帝正打算在明年的時候開始新一輪的改革,需要的是在現(xiàn)行的官僚體制內補充新鮮血液,用一批幹練的官吏替他推行新政,而不是一批只知道伏闕上書說這也不可那也不可的庸蠹。

但這話卻不能擡到明面上說,即便皇帝與荀攸的關係已經到了互表赤誠的地步,彼此之間的立場問題還是得注意的?;实垡贿吽剂恐?,心裡有了主意,徐徐說道:“我預備在太學五科之外,另設旁科,名叫‘吏治’科,今後各地州郡舉薦的良吏,都要先到吏治科進修,學習朝廷大政、體悟上意,進修合格後,方可遷職錄官?!?

皇帝的口氣不像是和荀攸商量,反倒是想定了的旨意。

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一百一十章 數(shù)往知來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yún)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yè)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shù)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
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一百一十章 數(shù)往知來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yún)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yè)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shù)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新县| 建宁县| 杭锦旗| 寿阳县| 麻江县| 三都| 洪雅县| 光泽县| 梁平县| 长宁区| 兴和县| 屏南县| 丹江口市| 武夷山市| 西乡县| 磐石市| 定安县| 云林县| 台安县| 乌兰察布市| 唐河县| 广西| 大冶市| 太原市| 方山县| 嵊州市| 广东省| 通许县| 偏关县| 兴文县| 建宁县| 长乐市| 金寨县| 宣武区| 柳江县| 比如县| 洞口县| 龙井市| 成安县| 改则县|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