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丨母之昆弟

“蒹葭依玉樹,自謙借戚屬之光;蔦蘿施喬松,自幸得依附之所?!薄居讓W瓊林·外戚】

驂乘,又叫陪乘。古時乘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而爲了防止車子向一邊傾側,往往在右邊要坐個人以平衡重量。在先秦,驂乘一般由武士充任,負責警衛的稱爲車右,比如當年樊噲便給劉邦做過車右;而只爲陪乘的則稱爲驂乘,在禮制中,根據車駕規格和出行意義的不同而往往由大將軍、侍中等內朝官負責。

對於尋常大臣來說,能爲天子驂乘,乘車時坐在天子對面,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但對王斌來說,此刻卻彷彿坐上了風口浪尖,實在是讓人惶惶不安,他不知皇帝何故突然重視起了他,在眼下這個時局,皇帝但凡有一絲重用外戚的念頭,都會招致當權者董卓的抨擊?;实圩匀徊粫行悦?,但他王斌可就說不好了。

丁衝雖迂,但也不笨,皇帝邀舅父上車,是昭顯孝道,丁衝犯不著無理攪三分,他之所以選擇退避,是因爲知道皇帝對王斌越優待,給的權力越大,董卓對王斌起的殺機就越重,既然如此,又何必讓丁衝自己當出頭鳥?只是他不會想到,董卓命不久矣,已無機會剷除權臣道路上的競爭對手了。

當車子緩緩起行,王斌仍舊是一副提心吊膽的模樣,皇帝在一旁看了,笑容更明顯了:“舅父,何以如此?”

“君上面前,臣戰戰兢兢,不敢絲毫懈怠。”

“舅父不必如此,你我只話家常,不談其他。”皇帝笑著安撫道,然後便真的像是話家常一樣,問了王斌老家民情如何,舅母身體是否康健,王斌也一一作答,未消多時,他提著的心便慢慢放下了。

“表兄何時及冠?”皇帝似若無意的問道。

“犬子王端年前及冠,已取表字伯方?!蓖醣蟛灰捎兴晃逡皇拇鸬?。

皇帝‘哦’了一聲,瞭然道:“聽說表兄少年老成,雖未拜入名師,精讀經典,但也算是粗熟文章,可以出仕了?!?

車廂內原本和洽的氛圍陡時一變,王斌身子一僵,想要推辭道:“犬子無才無德,還得多讀幾年書,一時難以效命於陛前?!?

“這有何妨,我年歲漸長,親政不過早晚的事,身邊遲早要有幾個得用的臣子,你看如何?”這話從皇帝口中說出來,已然變了味,不像是外甥問舅父,反倒是皇帝問臣子。

皇帝不容置疑的語氣讓王斌心慌,由於董卓以及衆多士人或明或暗的阻撓,他與皇帝接觸得不多,對皇帝的印象還處於少年聰慧的階段,一時沒有想到皇帝已然性情大變,只以爲皇帝韜晦鋒芒,要藉助王斌這個天然的外戚,在朝堂上大展拳腳了。外戚大將軍的權勢讓王斌動心,而與之相隨的危險卻讓王斌警醒,他正想拒絕,擡頭卻見皇帝專注的看著他,那眼神裡流露出一絲期待,還有一絲孤寂。

那是舉目無親,身邊沒有一個可信可用可託付之人的孤寂。身爲皇帝血緣親近的母族,王斌竟不捨得說出拒絕的話,如果連自己都爲了明哲保身,不願輔佐皇帝,那麼誰又會真心襄助呢?皇帝可就真成一個孤家寡人了啊,自己親妹妹王美人若是泉下有知,必然要恨他這個冷血的兄長,自己以後入土,又何來面目去見?

看到皇帝與王美人極爲相似的眉眼,王斌心頭一顫,低聲應諾道:“犬子不才,得蒙君上不棄,臣代其叩謝君上。今後臣等父子,願供君上驅使?!?

王斌以身家相托,讓皇帝大受感動,他握住王斌的手,說:“舅父今日之恩,我絕不敢忘。”

皇帝往車前看了一眼,王斌知道皇帝在猶疑他接下來的談話駕車的車伕是否能聽見,爲了讓皇帝寬心,王斌說道:“臣任職奉車都尉三年,宮中奉車郎官均已熟識,每逢帝駕出行,爲保鑾輿萬全,皆由臣選派忠直之人馭車,君上不必擔憂語入他人?!?

原來王斌早有預謀,無論是爲了以後可能驟升大將軍做準備,還是爲了結援自保,在這三年間他恩威並施,駙馬都尉和奉車郎們爲了攀附將來富貴,也紛紛投效,雖然奉車都尉不止王斌一個,但論在奉車郎心中的地位,王斌纔是他們的主心骨。

皇帝明白了這些,忍不住對其貌不揚的王斌另眼相看,王斌不過一名不見經傳的外戚,都能有如此心計,那些在史書留名的人物,又該是何等不凡?皇帝心裡澎湃,一來是爲自己有幸來到這個羣才輩出的時代而激動,二來則是爲王斌苦心孤詣利用職權暗地保護皇帝而感動。他說道:“好,好,有卿如此,何愁王業不興?”

於是皇帝將王允近日將要刺董的事以自己猜測的方式告知了王斌,還有楊琦的投效以及自己的部分設想。他不擔心王斌會藉此告訴董卓,如果王斌真有此心,這三年來早就投身太師府上獲取權位了,又何必等到這個時候?

王斌聽了皇帝所言,驚愕當場,他萬萬沒有想到王允屈身事董,是忍辱負重,爲的就是有天能誅殺權臣;他也沒有想到皇帝聰慧無比,楊琦的反應也證實了皇帝的猜測,這更加讓王斌覺得皇帝的不凡??磥硗犊炕实?,對日後的騰達也不是全然無望。他鎮了鎮心神,在心裡迅速思索自己在裡面要處在什麼位置,要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如果王允誅董成功,以皇帝現在的架勢來看,定然要藉機獨掌大權,那麼王允被排斥則是意料之中的事。而自己作爲第一批投效的人,憑藉著皇帝母族的身份,勢必會被提拔上去,與王允分庭抗禮。想到自己可能會從區區奉車都尉,數日之內成爲外戚大將軍,王斌內心狂跳,完全抑制不住自己的語調:“臣願爲君上走牛馬,填溝壑!”

走牛馬,是謂像牛馬般爲皇帝奔波勞碌;填溝壑,是謂死,語出《戰國策》,‘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王斌再此與走牛馬化用,是表明自己願意爲皇帝出生入死的決心。

當楊琦帶著尚書郎移送典籍到石渠閣的時候,所見的,正是皇帝與王斌相談甚歡的局面。楊琦又驚又疑,面上卻不動聲色,在很快搞清楚情況後,坦然跪伏:“王都尉老成持國,得此助力,謀事必成,臣謹爲國家賀?!?

楊琦難道不反感外戚嗎?只是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外戚王斌聯合在皇帝麾下,就好比袁紹藉助何進剷除宦官那樣。外戚其實算半個士族階層的成員,他們有時是士族門閥在朝中的代言人,有時是對立者,有時則只是工具。

待楊琦跪坐榻上後,皇帝說道:“來的正好,我剛與舅父談起宮中奉車郎的事情,駙馬都尉連同奉車郎官在內約有四十餘人,而奉車都尉卻有兩位,舅父是其中之一,而另一位奉車都尉劉璋,我不甚瞭然,不知與跟益州牧劉焉的兒子劉璋是否爲同一個人?”

這是皇帝剛剛與王斌談話時得知的事情,在聽說歷史上割據益州的劉璋如今正在長安做奉車都尉,專職駕車,讓皇帝直覺不可思議。如果此劉璋真是彼劉璋,那皇帝就能等劉焉死後,藉機打益州的主意了。

楊琦心裡奇怪劉璋居於長安,名爲任職,實爲質子,與他另外兩個兄長處事向來低調?;实弁蝗粏柶?,難不成是想憑藉益州的外援?他一邊想一邊答道:“奉車都尉劉璋確實是益州牧的兒子,不僅如此,益州牧的長子劉範爲五官中郎將、次子劉誕爲治書御史,兄弟三人各身居要職?!?

說完,楊琦從帶來的官員籍冊中翻檢出三人的卷宗,遞交給皇帝。

三署郎依次爲五官署、左署、右署,其上官依次爲五官、左、右中郎將。三署郎由郡國所舉孝廉組成,年五十以上屬五官郎,其次分在左、右署。郎官之中,除了議郎以外,餘者都要執戟宿衛殿門,號爲執戟郎。劉範所擔任的五官中郎將,秩比二千石,掌握宮中數百名五官署郎,隸屬於光祿勳鄧淵。

而治書御史,又稱治書侍御史,職掌法律,可與廷尉審理疑獄。奉車都尉則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輿車。

這三個官職,說他重要,五官中郎將掌握宮中郎衛、治書御史既能糾察百官,又能參與司法審判、奉車都尉侍奉陛前,隨時能成爲帝黨心腹,而說他不重要,則是因爲現今董卓專權,司法混亂,多出冤獄,而宮禁又掌握在董卓手中,劉氏三兄弟雖處尊位,職同虛設,英雄無用武之地。

看完了三人的卷宗,皇帝心裡已有了大致的想法,他隱隱記得三國演義裡有過一則故事,說的是侍中馬宇和中郎將劉範幾人聯合馬騰攻擊李傕,最後失敗被殺。不管劉範是爲了皇帝而反對李傕,還是爲了別的什麼,絕不是幾個人碰頭就能合謀的事情,背後絕對有一個利益團體的支持,這個團體甚至拉攏到了馬騰、劉焉等地方軍閥。

雖然小說裡的事不能全信,但羅貫中也不至於隨意編造這麼個故事來,必然有真實的歷史發生過。

那麼,這個利益團體又會是誰呢?

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
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江陵县| 鄂伦春自治旗| 航空| 辽宁省| 皮山县| 海晏县| 萨嘎县| 蓬溪县| 从化市| 临西县| 伊宁县| 营山县| 望奎县| 麻江县| 丰城市| 昆明市| 汽车| 徐汇区| 石泉县| 长宁区| 黄石市| 尼勒克县| 丰原市| 海伦市| 宜君县| 环江| 泰顺县| 大方县| 巴林右旗| 岳普湖县| 三明市| 宝应县| 紫金县| 娄烦县| 稻城县| 娱乐| 天门市| 开江县| 长泰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