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題弟侄書堂】

雪下得很大,起先是一粒粒的碎末,隨後漸變成一片一片的雪花。庭除上很快就鋪滿了厚厚的一層,空中還飄著大團大團的雪片,室內的燭光暖照著,投映出一個個不完整的影子。

燈下捧書的稚子忽然嚷道:“我快看不清字了。”

此時天上地上一片灰白,燭光在突然降臨的暮色中瑟縮成一點,光芒微弱。

司馬朗頭也不擡的吩咐道:“多點些燈,把炭火燒旺。”

卻是不提旁的。

那稚子不甚情願的小聲嘟囔道:“還讀啊?”

坐在司馬朗下首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溫潤少年,他眉眼平和,五官端正,使人好感倍增。他正是司馬朗的三弟司馬孚,司馬防膝下數(shù)子,前三個孩子年齡相似,後幾個兒子最大的都隔著六七歲,在長兄司馬朗遠在晉陽、司馬防與司馬懿忙於公事的時候,家中常常由他負責教導諸弟。

此刻司馬孚從卷帙中擡起頭來,伸出手摸了摸一旁幼弟的頭,溫和的笑道:“再溫習一會,待阿翁與二兄回來了,一同進食,之後就可歇息了。”

司馬防爲人嚴肅,不茍言笑,一衆(zhòng)小子見到他,大氣也不敢出,就算是舉止有些乖張的司馬懿亦是如此。與司馬防一同進食,不準說話、不準剩菜、不準亂切亂夾,就連坐姿都要恪守禮法,簡直是一個折磨。然而此時在幺弟司馬進的眼中,在長兄的陪同下讀些枯燥無味的經書,竟快比得上跟父親一起吃飯了。

“你也別寬慰他。”司馬朗如今養(yǎng)病去職,在家中一邊休息一邊重拾舊業(yè),教導司馬孚等人,他知道司馬懿性子養(yǎng)成,這兩年兄弟相隔,中途又各自有不同的際遇,司馬朗自覺有些壓服不住對方、也難以將對方的性子扭回來。是故這次回家,便將視線投向司馬孚等幾個弟弟身上,盼著亡羊補牢,趁著未來‘蟄居’的這幾年,好好教養(yǎng)這些弟弟,不使其走上司馬懿同樣輕傲的路數(shù)——畢竟那條路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走。

司馬朗冷聲道:“我不在家,你把弟弟們教成這樣子,來年讓他們怎麼考太學?”

長兄如父,司馬朗年歲既長,在諸兄弟之間頗有威嚴,司馬孚不敢安坐,急忙離席拜謝:“都是我頻頻訪友,耽誤了諸弟學業(yè),阿兄儘管懲戒。”

司馬進以爲親近的三哥受了委屈,仗著年紀小,不服氣的反駁道:“太學去不了,不還有國子監(jiān)麼?”

“就你?”司馬朗冷哼一聲,嚇得對方脖子一縮,不敢答話。於是司馬朗這才又將注意轉向司馬孚:“你攜書而投,拜訪京中名士,並無不妥,畢竟你也到那個年紀了。但你始終也不能忘了家教,諸弟童性頑劣,非嚴不可,不是你單憑寬厚待人就可以的。”

“唯唯。”司馬孚慚愧的應聲說道,他在諸兄弟中看似平易近人,其實最無責任心,只一心撲在經書上,對別的事都不夠上心,極盡敷衍了事。所以司馬朗責備他,也不是沒有緣由。

司馬朗略嘆了一口氣,他們家兄弟雖多,但真正足以成材的,也就他們年長的兄弟三個,這其中司馬孚也只能算勉強,其餘的幾個弟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以後不成庸人都是後天教導之功了。

此刻他也無心攻讀,如今父親足疾益重,以後司馬氏萬鈞重擔就將壓在他肩上,他多需要有一個兄弟能爲他分擔!

而那個兄弟眼下也正從宮中退值歸家,一進門就連呼:“好大雪,去取溫酒來。”

聽到這話,司馬朗就知道父親沒有跟著一起回來,於是他坐著不動,看這一衆(zhòng)兄弟從席上站起,趨向門前迎接二兄。

司馬懿還是友愛兄弟,忙招呼衆(zhòng)人入內,司馬朗受了他一拜後,點頭問道:“阿翁呢?”

“執(zhí)金吾每月要繞宮巡視三次﹐以防水火等非常事,今夜正是最後一次,阿翁可能要值宿北宮門了。”司馬懿坐在司馬朗正對面的席上,兩人都默契的留下中間的正位。

司馬朗孑然一身,因爲不得及時交通內外消息,也讓他無從知曉今日皇帝與大臣會如何評議劉虞的舉措。他先是放諸弟下去各自用食,期間還想留下司馬孚,可對方卻拱手歉退,託辭還要溫書。

“此子怎就不關心家事?”司馬朗輕聲一嘆,與司馬懿促膝而談道:“劉公不欲支援,國家可有斥責?”

“家中無有憂心之處,他自然要做自己的事了。”司馬懿不以爲意的說道,渾然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而是將其帶過,又說道:“劉幷州所陳句句在理,公孫瓚遠在邊陲,風厲霜飛,朝廷哪裡會救?即便溫恢與盧毓這兩個小子在殿門前慟哭一場,也沒有觸犯聖怒,反倒是好言嘉勸……嘿嘿,這兩個小子果然不凡,秘書監(jiān)更要熱鬧了。”

司馬朗問清了細節(jié),又是寬慰,又是疑惑道:“竟如此平靜?”

“平靜?我看所有人今晚都要入寢難安。”司馬懿冷笑一聲,身子微微往後一靠,任由奴僕在兩人身前各自的食案上放筷擺碗:“現(xiàn)如今是天子用得上劉幷州,無論是策服諸胡,籠絡聲望,安撫民心,劉幷州的用處遠比一個公孫瓚要大多了。這也是劉幷州最聰明的地方,他知道皇帝最看得清利弊,所以纔有膽量讓天子去做抉擇……要知道當今天下,放眼朝中,能讓天子做抉擇的人可不多了啊。”

劉虞在烏桓、鮮卑等部族中間威望隆巨,朝廷要想平定河北,妥善應對諸胡,劉虞在其中的作用就必不可少。而公孫瓚桀驁不馴,只能爲朝廷暫時牽制袁紹,就算其能徹底爲朝廷所用,抵禦諸胡,對方在幽州所犯下的種種劣跡,就不得不讓皇帝考慮值不值得花巨大代價去保他。

所以這就是劉虞的價值,他既能引導諸胡保持中立,對袁紹進行牽制,又能安撫戰(zhàn)後民心,而且不需要承受任何成本與負面影響。這完全是一個公孫瓚所不能取代的,何況劉虞深孚天下名望,公孫瓚殘害恩師子孫,不仁不義,舍誰留誰,孰優(yōu)孰劣,皇帝似乎根本不需要選擇。

但司馬懿卻明白,有些事情只能默契的去做,卻不能公然擺在臺上去說。

何況正如這一次溫恢等人好似火上添油的行爲,更是讓司馬懿隱然覺得司馬朗早早脫身幷州無疑是最明智的決定。

“劉公放不下私怨,如今雖可安然無事,可等到日後……又待如何呢?”司馬朗感慨說道。

“無論其有無籌算,皆與我等無關了。”司馬懿輕聲笑道,他看著司馬朗鬱郁的樣子,想了想,忽然說道:“阿兄索性無事,不若與我辦一樁大事?”

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jù)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zhàn)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zhòng)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七十八章 傳續(xù)之典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zhòng)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zhí)兵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shù)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shù)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zhàn)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十二章 算我?guī)熉?/a>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
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jù)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zhàn)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zhòng)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七十八章 傳續(xù)之典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zhòng)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zhí)兵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shù)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shù)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zhàn)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十二章 算我?guī)熉?/a>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长兴县| 惠安县| 政和县| 安义县| 霞浦县| 凤翔县| 平武县| 大悟县| 分宜县| 洛隆县| 湖州市| 浪卡子县| 鲁山县| 金坛市| 宜川县| 南乐县| 突泉县| 宝丰县| 比如县| 涞水县| 南溪县| 米林县| 乌恰县| 抚顺市| 泸水县| 中宁县| 枞阳县| 潞西市| 安宁市| 镇雄县| 刚察县| 通渭县| 德令哈市| 东乌珠穆沁旗| 杭锦后旗| 三河市| 军事| 景宁| 伊宁市|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