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

“居彼人之所,則欲其報我也;爲我妻,則欲其爲我詈人也。”————————【戰國策·秦策一】

“我軍在太行剿平了張燕,‘正好’得聞河東起事,於是明公西進平亂,便是爲國討‘賊’之師,可謂堂堂有名。”沮授在一邊補充說道:“朝廷難道還要派皇甫嵩領兵攻打有功之臣麼?”

話未說完,只見沮授復又說道:“即便朝廷有意興師問罪,屆時只要明公駐兵上黨、河東,藉太行地利、擁冀州強兵,便足堪坐守無慮,之後再遣使入朝,陳說緣由,並上表提請他人爲幷州刺史、河東郡守。”

先是攻伐張燕,採取擊而不滅、剿而不除的方針,力圖將張燕殘軍當做前驅,一路趕到幷州去。然後袁紹便可順理成章的‘追擊’至上黨,這時候河東聞風起兵,與袁紹夾擊上黨,即可斬斷太原及幷州北邊諸郡與關中的聯繫。

以有心算無心,屆時趁著戰禍初起、朝廷反應過來之前,先一步平息幷州與河東、甚至弘農的‘戰亂’。按田豐等人的籌算,只要一切順利,軍隊進展足夠迅速,在河東有內應、幷州無強兵的情況下,袁紹在短期內拿下兩地是非常輕易的一件事。運氣再差也能奪得上黨,佔據一方地利,保障冀州後背的安全。

那時候即便公孫瓚做出反應,也只需派大將領少量兵馬扼守天險,其餘兵馬即可班師回援。

如果運氣再好一點,進圖京畿也不是不行——

“涼州刺史鍾繇出身潁川,素來親近關東,明公手下郭援又是鍾元常之甥……至於雍州刺史韓遂,勢利小人而已,遇強則服從,遇弱則起釁。俟明公駐兵河東,威震關中之時,雍涼諸將自不難作出決斷。”沮授很久未有在袁紹面前暢所欲言了,這一回他緊隨田豐之後,將近來的籌劃和盤托出,說得袁紹連連點頭。

“善。”袁紹拿筆尖點了點硯臺裡的墨水,又在硯邊輕輕地颳著筆鋒,讚許道:“此戰若是能得幷州、關中、乃至雍涼,那麼整個北方將有半數皆在我手,屆時奉朝廷還都雒陽,遵天子令以討不服,擁兵西向,何懼公孫小兒?”

這次的方略大計幾乎全是出於田豐與沮授之手,郭圖與逢紀等人不過是參與敲定了邊邊角角的細節罷了。此時見袁紹對田豐等人的誇讚,郭圖神色有些微妙,與其身側的南陽人逢紀相視一眼。

逢紀會意,立即笑說道:“是了,不僅是雍涼之地不足爲慮,但說那堪稱精銳的北軍,其射聲校尉沮雋,不也是沮監軍的族親?即使不求其臨陣投奔、但求其能互通消息,傳達朝政,那對明公可真是莫大的助益了。”

這話真是不懷好意,沮授頓時想起了田豐許久以前就對他的交代,要儘量與沮雋撇開關係。這麼久以來,沮授一直是按田豐的話去做的,爲此他刻意保持低調,甚至不惜讓田豐代替他在袁紹身前曾經的‘謀主’地位。沒想到小心謹慎到這個地步,還是被小人抓住了把柄,甚至拿他現有的職位‘監軍、奮武將軍’來暗示袁紹。

逢紀所提的建議對沮授來說其實是個兩難的抉擇,畢竟自家人瞭解自家人,沮雋年紀輕輕就被皇帝提拔於行伍,對皇帝可謂是感恩戴德,要想讓他臨陣倒戈,簡直比登天還難。可若是沮授不能做到讓沮雋來投、或者是與他暗通款曲,那袁紹又將作何想?會不會因此懷疑他沮氏的立場?

沮授不由得將目光投向了田豐,畢竟當初勸他明哲保身的正是對方,如今沮授有些心慌意亂,下意識的就想讓田豐替他解圍。

田豐根本就沒有看向沮授,他針鋒相對的說道:“此乃妙計,我聽聞荀友若的侄子荀攸正在朝廷擔任侍中,位在樞機。既然要聯絡沮雋以通款曲,何不也遣人過去聯繫荀攸?彼出身潁川荀氏、又是友若子侄,理當傳告機密纔是。”

逢紀臉色一凝,荀氏親族如今各爲其主、各謀其事,以避免全族傾覆,這是上至皇帝、下至曹操都默認的事實。即便是袁紹也沒有那麼認不清事理,非得強求荀彧、荀攸等人全族來投,儘管如此,荀諶在袁紹手下依然未受到真正的重用,只是充當一個普通謀士、甚至是說客的角色。

從這一點來看,荀諶就比不上荀彧叔侄,袁紹也比不上另外兩人更有容人的氣量。

如今被田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讓想趁機給沮授下絆子的逢紀有苦說不出。幸而這個話是由他,而不是由郭圖提起來的,彼此尚留有一絲轉圜的餘地。

郭圖此時呵呵笑道:“親族之間相隔千里,書信往來,敘親倫之誼,這也無可厚非。如今各守其任,自當遵君臣之義,可若是另有心慕,或是願有更張的,我等也當事先覺察、以備變故不是?”

田豐眉頭一皺,對方一口一個‘親倫之誼’、‘君臣之義’,按他的說法,到底是該書信往來,與身在敵對勢力的親族曖昧不清、還是該盡忠主君,與親族劃清界限?

郭圖圓滑的費了一番脣舌,看似什麼都沒說,其實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當事先覺察’。可實際上袁紹無論是對此事打算怎麼做,都能與他的話對應上,這就是郭圖比田豐、沮授等人厲害的地方,也是他能成爲袁紹手下潁川士人的代表人物、備受袁紹賞識的地方。

“自己都是強項的脾性,你那族侄未必比你寬和到哪去。”袁紹眼神專注的看著紙上寫好的字,輕聲說道:“興許又是個剛烈正直的品性,若是自有主見,強求亦是無益。如今正是關鍵時候,還是不要另生枝節了。”

“謹諾。”沮授暗自鬆了口氣。

“有關幷州、河東的方略。”袁紹搦管持筆,筆尖懸於紙上,他似是隨口提到:“公則可還有什麼話要說?”

這是在給郭圖一個表現的機會了,只見郭圖拱了拱手,欠著身靠近袁紹,表現出極爲親近的姿態。

他雖然工於心計,但在謀略上倒也不賴:“等大局已定,弘農必成交兵之處,楊氏斷然不會坐視桑梓遭受兵燹,其與黃琬認清局勢,勸朝廷緩兵,應是題中應有之意。此外,即便王公後知後覺,知悉我等隱瞞於他,彼也無計可施。何況王公對明公信任有加,到時候只要明公好言相勸,尊之敬之,並許下三公宰輔之位,想必王公也說不出什麼來。至於劉虞,在大勢之下,其要麼俯首認命、要麼死忠自戕、或是亡奔異族,此外絕無他途。”

與田豐、沮授不同的是,郭圖沒有從軍事上入手,反而從政治上分析了這個方略的流程與可行性。到時候無論袁紹入不入朝,都要想盡辦法籠絡在朝的關東士人,並利用、扶植黃琬、王允這些人來充當袁紹在朝廷的代言人,與他們合作,從而達到自上到下,牢牢把控朝政的目的。

爲了避免把話說得太滿,郭圖既謹慎又奉承的提了一句:“按元皓等人所言,此計當無一失。到那時候,天子垂拱而治,明公可爲大將軍。”

袁紹手下謀士逢紀,應爲逄紀,古同‘逄’,音‘pang’。《後漢書》注:因復博徵智謀之士(龐)〔逄〕紀。校補引陳景雲說:謂據荀彧、袁紹傳均作「逄紀」,此作「龐」,誤。今據改。按:逄讀同龐,音近而訛。爲了閱讀方便,書中還是採取常用的用法。

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
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长顺县| 昆山市| 鲁山县| 霍城县| 舞阳县| 冀州市| 儋州市| 醴陵市| 中阳县| 湖南省| 岫岩| 文登市| 黄大仙区| 肥西县| 龙岩市| 福泉市| 河北省| 大安市| 邵阳县| 平塘县| 米易县| 宁津县| 义乌市| 浙江省| 桂平市| 澄迈县| 遂宁市| 万盛区| 西和县| 松阳县| 西盟| 蒲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黔西县| 沁阳市| 天台县| 泽普县| 南乐县| 武安市| 无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