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

“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役,與民休息?!薄緷h書·昭帝紀】

未央宮,玉堂殿。

早些年秘書監所在的位置是未央宮北的石渠閣,後被皇帝改到了玉堂殿,此處在前殿西側,在它的附近便是金馬門,兩處皆是漢代文士待詔之所。

從石渠閣移至玉堂殿,除了距離皇帝更近一些以外,還象徵著秘書監漸漸從一個單純的陪讀機構,轉變成具有參議、贊畫的另一層意義上的‘秘書’機構。

本來皇帝是早早就到了玉堂殿外,但皇帝談興未減、言猶未盡,與荀攸兩人在車上不知說了些什麼,出來時便催促中臺擬定勸農詔。如今正是秋末,這時候下勸農詔,意義並不是年初春季那樣例行公事的勸農,更是一種態度的聲明,意味著朝廷今後的重心要從養兵備戰,轉爲務力農桑。

在殿門處聽到這話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朝政的變化,不論荀悅、扈瑁二人,就是王粲、韋康這些人也都不再是童蒙無知的孩子了,知道軍興過後即是文治的他們,或多或少的對未來產生了強烈的期待。

皇帝出征時曾也將彼等帶到身邊見識、歷練過一番的,如今見他們之中最小的盧毓都有十五,最大的王粲也有二十一,心裡想著,這些從小便在一起培養感情的親信,也是時候開始放出去大展拳腳了。

皇帝帶著衆人步入玉堂殿,他高居主座,左右分別是荀攸與荀悅叔侄,其次則是秘書丞扈瑁,秘書郎王輔、王粲、士孫萌、裴潛、桓範、韋康、韋誕、溫恢、盧毓、諸葛亮。

望著滿目俊彥,更是他在長期相處中潛移默化、用心培養的幹才,皇帝躊躇滿志:“秘書監乃是文學之所,爾等無不是年少英才,這麼些年隨我讀書,無論品性、才識,我都看在眼裡。如今爾等也都漸已長成,譬如法孝直、楊德祖諸人,早已授任官職,步入朝堂。我也不能一直留你們在秘書監作文學待詔,這樣難免屈才,爲國爲民,纔是爾等今後的出路?!?

座上年紀最大的當屬王粲,他拱手答道:“幸生於明君之世,得見漢室再興,臣等駑馬之材,願爲陛下效綿薄之力?!?

“說得好?!被实坜哉品Q讚道,緊跟著士孫萌、桓範等人也接口表態,他輕輕擺了擺手,繼而說道:“我已有意留心爾等的去向,只是在此之前,我還得最後考一考爾等?!?

聽說皇帝要對衆人進行策試,王輔等人立時緊張起來,據說皇帝早些年定下的太學新制,凡太學生讀完了書,必要經過策試,擇優任職。如今因爲皇帝東征的緣故,太學沒有成規定例、不敢妄動,導致先後有兩屆學生沒有經過策試,即便書讀完了,但仍是在各處部門歷練實習。

今秋皇帝凱旋迴朝,首要解決的就是太學策試,可皇帝還沒有透露出風聲,反倒是爲了表示一視同仁,先讓秘書監實行策試。

衆人沉心恭聽,皇帝悠悠說道:“昔冠軍侯封狼居胥,竇憲勒石燕然,皆以紀漢功、壯威德。今雍涼略平,我漢室二百年羌禍永絕,歷數往來壯士英烈、黔首百姓,爲平羌前仆後繼、死而後已……昔人己矣,今人理應勒石銘之,使後世之人知朝廷守成艱難、英烈征戰不易?!?

策試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要爲剛結束不久的漢羌戰爭寫一篇追古述今、歌功頌德性質的文章,這篇文章一經選中,便將被刻在石碑或是山崖上。既能祭奠英烈、宣揚武功,又能對殘存羌氐起到震懾。

衆人以爲會是政策性的評述,沒想到僅僅只是寫一篇文章,王粲、士孫萌這些有文采、擅屬文的人聞之自然欣喜不已。倘若寫得好,那自己的文章就將銘刻在石碑上,廣爲流傳,更能傳至千年使後人知,就跟班固在燕然山的那篇銘文一樣。

當下皇帝便命人擺上筆墨,供王粲等人奮筆疾書,就連裴潛、韋康這些人開始冥思苦想,雖然文章非其所長,寫不出夠資格刻在石碑上的文,但琢磨一篇像樣的文章難度卻也不大。

看著身邊的同僚們一個接一個的開始動筆,尤其是王粲彷彿文思泉涌,手上動作不停,王輔心裡不免感到憂急。當他聽到皇帝要進行策試的時候就暗道不妙,自己不會寫文章,事先也沒有一個準備,要他寫又怎麼寫得出來?

當下無法,王輔看了看眼前桌案上的彤管白紙,又犯難的擡頭看向皇帝。

皇帝也將目光移向他這邊,他知道王輔的斤兩,然而在出了拖著其父王斌參預朝政的事之後,皇帝居然還肯出面照拂這位二表哥。

他緩緩從席榻上站了起來,悄悄地向王輔招了招手,示意他與自己移步去後堂,此處便留給荀悅、荀攸、扈瑁三人監考。

王輔大大方方的站了起來,得意的看了衆人一眼,高高興興的跟著去了。

其實也沒什麼好監考的,寫文章不比默寫,全是要靠自己,能進秘書監的誰不是心高氣傲,就算旁邊無人監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擾亂秩序。

這是表現所有人道德自覺的時候,荀悅與荀攸二人也不會真的去監考,在皇帝帶著王輔離開後,荀悅便與荀攸雙雙離席,將此處留給扈瑁。

他們到也沒走多遠,而是往前走到殿門處,站在高高的殿臺上,擡眼望著遠處隱隱約約的金馬門檐角,在藍天白雲之下輕輕舒了一口氣。

“每日在這裡埋首經卷,叔父倒也還清閒?!避髫戳丝从裉玫罡浇沫h境,似乎有些羨慕。

“老夫不比你有經世之才,也就只能多鑽研學問,年內將《申鑑》寫完,還有《崇德》、《正論》這幾篇文章……”荀悅撫須說道,微微轉身看了荀攸一眼。

“叔父的《申鑑》,在下於軍中曾仰讀部分,其鍼砭時弊、譏刺讖諱之政論,實在是深爲歎服?!避髫⒐?,朝荀悅拱手說道:“如此大論,怎能只供一家藏閱,而不上呈於國家?國家愛文章,得此大論,當大浮一白?!?

荀悅瞇了瞇眼,顯然在思索著對方突然的奉承背後是否有別的用意。荀悅在才能方面雖不如荀彧、荀攸,但也是個聰明人,不如也不會著書立說,被皇帝賞識。朝野上關於休養生息的論調他也知道,剛纔皇帝當衆確認了朝廷今後行政的新方向,其中多半是在車上與荀攸一番長談的緣故。

若是別人都以爲此事就算完了,但荀悅是何等人,他身邊有尚書僕射荀彧、侍中荀攸兩個位在中樞的大臣,很快就明白了確定休養生息過後,緊接著就是如何休養的討論。是大規模減免租稅、還是裁撤多餘的軍旅,減少開支、或是放寬刑罰。

其中的實行尺度、規模,都牽扯到無數人的利益,何況皇帝還是這樣一個有主見的人,臣子們對此事的爭論就愈加激烈。

荀悅心裡略明白了荀攸的想法,他微仰起面,雙手負於背後,輕聲說道:“天子深居宮中,心繫民間,老夫與蔡公等人侍講御前,常奉詔進談朝廷、民間故事,陳述通達爲政的體要。惜乎陛下軍國事繁,侍講時短,老夫也常有言而未盡之意,所以退而撰此論,是有志於經世……既然名爲《申鑑》,著述成後,自然要上呈天子御覽。”

“叔父一書可利萬民,是在下所莫及?!避髫樕降?,好似這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一樣。

“我寫的書稿,你都是看過的。”荀悅有些訝異的看了對方一眼,他放開撫須的手,說道:“興農桑、立武備、明賞罰、抑兼併。難不成你……”

“這些論述,在下當然是仰讀過的?!避髫V定的說道,甚至背誦了其中的某一段落、並加以詮釋,以證明自己沒有撒謊。

荀悅眼底的疑惑更深了,自己這些論述中無論是修武備還是抑兼併,都是符合皇帝期望的,沒想到對方卻像是沒有發現裡頭的要害,他擡手輕指了指對方:“那你……”

“叔父來長安後,應當拜讀過吧?可有說什麼?”荀攸忽然問道。

荀悅想了一想,知道對方口中的‘叔父’單是指尚書僕射荀彧,於是收回了手,說道:“文若自然是看過的,但他也沒有多說什麼,反倒是爲我提了不少建議?!?

“我明白了。”荀攸點頭。

“我卻不明白了。”荀悅納悶的說道,他皺著眉頭,左右看顧了下,見荀攸沒有解釋的意思,最後換了個話題:“剛纔我也不明白,要說策試,歷來都是就政事、經義等設問,令應試者作答。可陛下說要策試諸秘書,卻僅只是寫一篇文章,這是什麼道理?”

“這篇文章容易寫,卻不好寫?!避髫偃灰恍?,攏了攏袖子,說道:“‘歷數往來壯士英烈、黔首百姓,爲平羌前仆後繼、死而後已’,這種話,有幾個人領會得了?王粲最會寫文章又如何?他能明白天子的心意麼?”

“你是說……”荀悅眼睛轉了轉,好像是明白了什麼,他放低了聲音:“這策試文采是假、考察文章也是假,藉此獲悉誰能猜中聖意,纔是真?”

“不是猜中聖意,而是要看誰的心與陛下最近?!避髫⑽壬砘乜戳艘谎郯察o的殿內,又轉過來說道:“秘書監才俊不少,但依我所見,多是州郡之才,能爲卿相者不過二三。司馬懿被黜、法正居喪、楊修外任……”

說著他又側首往後看了一眼,好似要看什麼人:“盧子家的年紀還小,眼下只有諸葛孔明,還算是能摸著。”

“諸葛亮?”荀悅腦海中率先浮現出一個翩翩君子,溫仁敦厚的模樣,點了點頭:“此人的確不凡,不過……”他語氣一頓:“其文采不如王粲,這文章可是要勒石?!?

皇帝不在乎文章好壞,只在乎文章所表達的含義,倘若兩者都沒有達到要求,自然也有別的解決方法。

荀攸憑藉著對皇帝的熟識,不假思索的說道:“若是沒有文意俱佳的文章,陛下大可以讓天下文士投書以告,如此一來,既可以廣揚朝廷平羌之功、亦能爲陛下網羅人才?!?

“世上恐怕沒有人比你更熟知天子了吧?!背烈髁肆季茫鲪偤苁歉锌膰@了口氣。

“只是相處得久些罷了?!避髫Z氣平淡,他擡頭看向藍天之下慢悠悠飄動的白雲,輕微的彷彿聽不到他的嘆息:“天下總是能人多啊?!?

玉堂殿後,皇帝帶著王輔尋了個廡廊坐下,穆順識趣的要擺兩張藺席,轉眼便被皇帝冷臉呵斥道:“還擺什麼席子?讓他坐了麼?”

穆順頭也不敢擡,忙將預備給王輔的藺席給收了回去。

“自作主張?!被实凼种钢马?,沒好氣的說道:“退下!”

穆順隱約知道皇帝是因何發怒,連道一聲倒黴,低頭彎腰、很快帶著一羣人退得遠遠的。

“你站到下面去?!被实垡桓膭偫u的滿面輕鬆笑意,冷漠的對廡廊外的庭院空地指了指:“好好曬曬,把身上的黴氣曬乾淨了。”

“臣身上哪有黴氣?”王輔還想裝傻充愣,卻被皇帝嚴肅的表情嚇到了,在庭院裡老老實實的站著。

“王氏一族都被你連累了,還說沒有黴氣?”皇帝略仰起頭,想起入城時候見了王斌一面,王斌早已瘦骨嶙峋、精神不濟,在車上卻還小心翼翼的向皇帝請罪。他油然嘆道:“可憐你阿翁,快五十歲了,因爲你的事情,愁得不像樣子?!?

“君上!”王輔立時跪了下來,匍匐在地,告饒道:“臣也只是想讓朝廷渡過難關,當時情形,君上理當知曉,倘若臣不請動阿翁暫主朝局,趙公、董公等人相爭,彼此不服,朝廷如何能安?關中不安,屆時君上率三軍遠在河北,又如何能安心攻伐?”

這樣的藉口皇帝已經聽了無數遍了,他無動於衷:“你這麼做,敢擔保你沒有私心?”

王輔跪在庭院硬邦邦的地磚上,頭頂著秋老虎最後的餘威,汗水從額頭上滑下。他汗也不敢擦,猶豫了一會,這才道:“臣……不敢隱瞞,臣確有私心?!?

“你還算老實?!被实劾湫χ瑏K未輕易放過對方:“那你倒說說看,你有什麼私心?”

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
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三江| 雷州市| 扬中市| 呈贡县| 晋城| 岐山县| 嘉善县| 德格县| 思南县| 英德市| 尼勒克县| 特克斯县| 拉萨市| 汉川市| 南充市| 绥宁县| 射阳县| 延寿县| 金溪县| 册亨县| 安平县| 安化县| 根河市| 高密市| 龙胜| 横山县| 滦平县| 东明县| 惠东县| 宜兰市| 北宁市| 洛宁县| 如皋市| 阿合奇县| 大安市| 勃利县| 花莲市| 石城县| 徐州市|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