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

“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孫子兵法·謀攻】

袁紹一邊分派張郃、顏良、文丑等將圍住易京,一邊又召集謀士,說道:“公孫瓚敗局已定,幽州易手,不過指日而已。聽聞近年來幽州屢有旱、蝗,豪強百姓又遭剝削,困苦尤甚,我不願再使幽州經受兵燹,亦不願使我軍多造殺傷。如今我欲致書公孫瓚,釋憾除嫌,重交舊好,望他早日來投,我自當寬大對待,無私接納,不知諸君誰肯爲我撰書?”

雖然‘上兵伐謀’是兵法攻心之要,但座中衆人卻無不訝異,因爲這是袁紹罕見的自行決定而不是商量議論。但凡態度的轉變雖是不經意的,或許連主人本身都未曾察覺,但往往是某種深遠影響的濫觴。等到未來的某個時間真的出現質的變化後,回過頭來,纔會發現許多事情都在細微之處就有了變化。

郭圖倒是沒有往心裡去,他只是揣測到袁紹或許是不願意因爲攻打易京而讓自己的兵馬受到損失,畢竟中原的局勢已經開始有失控的苗頭,爲了防止朝廷在一側將有什麼舉動,他必須要儘量保存足夠多的實力——所以想兵不血刃的收服公孫瓚也在情理之中了:“明公睿鑑,幽州各郡豪強飽受公孫割剝已久,苦不堪言,皆仰盼明公解救。如今之勢,幽州既已唾手而決,自不必再作無謂之爭,如此亦能得幽州民心。此外,明公能恩釋仇敵,足以現明公容人之雅量,天下志士必將信服。”

顏良似有不滿,甕聲甕氣的答道:“公孫瓚縱橫多年,如今要其低頭雌伏,不如強攻易京,力求一戰告成的好。”

張郃雖與顏良意見略同,卻是想的更爲深遠:“公孫瓚桀驁難制,即便迫於形勢,投誠於明公,也難保其不會效越王忍辱蟄伏,潛謀報復。”

“什麼忍辱蟄伏?公孫瓚不是這樣的人!”顏良瞪視了張郃一眼,不知是什麼緣故,他總是對張郃帶有敵意,或許是張郃遇事永遠都從容不迫,善於機變,或許是張郃隱約有著留侯一系的身份,或許是對方年紀輕輕便已是中郎將,而自己得袁紹信重,卻要低他一頭的緣故。他本就是各氣量狹小,勇而無謀的人物,此時見張郃幾句便說到了他所沒能想到的地方,惱妒之下,竟忍不住擡聲與其爭辯了起來:“公孫瓚性子剛強,勸降無用,倒不如一舉攻之,讓他死得其所!”

張郃被他說的一愣,頗爲詫異的看了對方一眼,甚不明白對方爲何要這麼軸。

但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爲將者只需要聽命,能被召集到帳下會議,不過是代表自己有這麼資格而已,真正做決定的,永遠是正中坐著的那幾個文士。張郃適才只是隨口附和幾句,昭示一下存在,並不想喧賓奪主,當做矚目的焦點。是故在顏良憤然反駁之後,他寧可縮著頭不出聲,也不願與對方搭上一句話。

這是張郃的明智之舉,在顏良看來卻是服軟的表現,於是心裡一喜,以爲壓過對方一頭,又得勢不饒,還想再言幾句。

“好了。”袁紹語氣冷淡,視線在顏良與張郃之間轉來轉去,漠然道:“兵臨城下,射書勸降,這是任何主將都要做的事,昔武王伐紂,於牧野降兵無數,也是給人生路,止戈敦睦的仁義。如今決議已下,爾等還要出言違逆,眼裡是視我爲無物?”

張郃立即站了起來,抱拳說道:“末將一時失言,還望明公恕罪!”

顏良身子魁梧且笨重,動作慢了一拍,也跟著站起告罪。

袁紹一言不發,面無表情的審視著張郃良久,這才稍稍移開,罰兩人出去巡視營寨了。

張郃甫一出帳,後背陡然便生出一陣冷汗,剛纔袁紹的目光著實讓他心驚不已,彷彿被對方一眼看到了心底最深處的私密。

當下,他既沒有去巡營,也懶得理會顏良的冷嘲熱諷,而是步履穩健的回到自己的營帳內。動作神態俱與尋常無異,就算是每日跟在身邊的親兵都沒能察覺到異樣,可當張郃將帳門掀開的那一剎那,他的臉色陡然變得狠厲了起來,他轉身對仍跟著的親兵說道:“他人呢?”

親兵愣了一下,抱拳道:“屬下已按將軍的吩咐,趁夜將其帶入營中了,只等將軍發落。”

“來時有沒有遇見什麼人?”張郃問道。

“沒有,當晚巡夜的都是將軍麾下,不會多嘴。”親兵答道。

自己麾下也未必乾淨……

張郃默默思忖著,隨即,他又吩咐道:“將他帶來!”

沒過多久,一名套著袁軍衣甲的中年男子被按著肩膀壓了進來,那人腳步不穩,進來一個趔趄跪倒在地上,仰面正瞧著張郃淡然自若的拿著兵書捧讀,立即色厲內荏的說道:“張儁乂!你若是害了我,就是自絕於朝廷,你可得想清楚了!”

“你聲音若是再大些,就是自己害自己了。”張郃認真的細閱著兵書,頭也不擡的說道。

那人臉色發白,一腔氣勢陡然弱了下來:“你,你將我帶到大營來做什麼?若是不願,你大可將我放歸長安覆命。我等同族同祖,彼此親誼,你可不能害我。”說到最後他竟然語氣裡帶有哀求。

“張超,你以前可不會這麼對我說話。”張郃將兵書隨意捲起,擱在一邊,兩手往下拍了拍膝蓋上的鐵甲,發出清脆的聲響:“河間張氏,留侯之後,你張子並既善屬文,又善草書,可謂是妙絕時人。可我什麼都不是,若你當時待我這個旁支稍有幾分親熱,又如何會有時下的局面?”

張超臉色慘白,支吾著說不出話來,作爲朱儁麾下曾經的典農校尉,在征討汝南時率部敗逃的他本該論罪處死,但既有前將軍朱儁與侍中荀攸的共同求情,皇帝又看在他是河間鄚人、與袁紹麾下將領張郃同鄉同族的份上,最後還是許他戴罪立功,隻身前往河北說服張郃。

留侯張良後裔不斷開枝散葉,到如今已是綿綿瓜瓞,雖然河間張氏並不是嫡系的一支,但張超在其中也算是大宗,而張郃卻屬旁系小宗。在曾經的時候,張超自詡文士,能文善道,又識幾句兵法,向來是看不慣張郃這等只知兵法的莽夫,是故平日相見,從來不假令色。張超本以爲此次前來,既有皇帝詔命,天下局勢又逐漸明朗,張郃再如何記恨過往,也不會在這種大事上犯糊塗,於是欣然領命,卻沒想到張郃會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拒絕了他的提議,反而將其捉了起來。

然而他卻想錯了,張郃並不記仇,而是經過幾次觀察所發現的結果,深思熟慮過後,讓他不得不選擇這樣一個特殊的方式。

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
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陵县| 和顺县| 连南| 许昌县| 贺州市| 鹤山市| 台湾省| 大英县| 凤山县| 濮阳县| 电白县| 满洲里市| 鄂托克旗| 大荔县| 黄冈市| 慈溪市| 通海县| 焦作市| 镇原县| 南昌市| 保山市| 西和县| 安义县| 广州市| 石景山区| 通城县| 固阳县| 河源市| 永嘉县| 长海县| 台山市| 萨迦县| 承德市| 五原县| 平湖市| 淮安市| 凤台县| 东平县| 那坡县| 安义县|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