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

“書到,自今以來,獨令縣官鑄作錢,令應法度?!薄揪友有潞啞?

鑄幣權相當於是後世貨幣的發行權,等若是財富的源泉,能夠直接變現成實際的權力。所以兩漢鑄幣權的更移,背後其實隱藏著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博弈,在孝武皇帝乾綱獨斷的時期,中央以絕對的威勢壓服地方,壟斷鑄幣權近一百多年。直到王莽改制,出於各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爲了取得地方豪強對其謀朝篡位的支持,從而將鑄幣權放歸地方以示結好。

就如同鹽鐵專營、平準均輸等經濟政策被廢止一般,鑄幣權一旦下放地方,再想收回中央就很困難了。

光武皇帝既沒有孝武皇帝的氣魄,又是靠著南陽、河北豪強起家,根本無力削弱各地豪強。只得沿襲王莽創制的成規,允許郡縣自行鑄造貨幣,雖然在太尉屬下設立金曹,用來專供錢布,負責管理地方鑄造貨幣。但只是進行宏觀調控,並不直接參與具體的鑄造。

而光武皇帝又與其後的歷代皇帝都倡興經術,選官皆重儒生,以致於東漢一代鮮少有桑弘羊這般經濟之才,能夠直觀的看清鑄幣權對一個國家刺激經濟發展、調控市場、平穩物價的重要性。

上至皇帝、下及百官,皆不通經濟之術,也不重視貨幣的鑄造與流通,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還視其爲洪水猛獸,比如孝章、孝桓等皇帝屢屢行‘封錢’、‘禁鑄’之令,斷絕貨幣鑄造。這就是爲什麼東漢在歷史上唯有儒學興盛爲後世稱道,而經濟等方面的成就卻不如西漢耀眼的緣故。

少府張昶聽著皇帝將兩漢鑄幣權的更移變遷娓娓道來,剛開始還只覺得這不過是歷代沿革,稍後才驀地反應過來,皇帝這是要效仿孝武皇帝收天下郡國鑄幣之權於中央?

皇帝說著說著,目光在大司農周忠與少府張昶二人之間遊移了一下,然後緊緊地盯在張昶身上,如今張昶掌握禁內財貨、山川池澤之利、百工商賈之稅、甚至還手握鹽鐵大權。雖然張昶向來唯皇帝馬首是瞻,但皇帝鑑於後世央行與財政部分權的原則,這一回鑄幣權即便收回中央了,怕也是不能交到對方手上。

少府張昶會錯了意,還以爲皇帝這目光是有所重託,心裡突地一跳:“稟陛下,如今錢法敗壞,貨幣不行,若要以錢爲主、以谷帛等物爲輔,開徵賦稅。則應新鑄五銖,重定錢法,使百姓再度用錢市易。而歷來鑄錢,皆放由各地郡縣,所鑄五銖形制好壞、輕重厚薄皆參差不齊,以至錢幣混亂,不如前代精妙。愚臣淺見,此次鑄錢,當以朝廷爲主,而不該繼續任由郡縣各行其道?!?

中央朝廷只有一個金曹是直接管理鑄幣事宜的權責部門,雖然它以往並不直接參與具體的鑄造,只負責監控地方鑄幣的成色。但如今皇帝有意收回鑄幣權,鑄造五銖,那麼鑄幣的權力交付金曹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倘若如此,那麼金曹的權勢飛漲、伴隨著金曹的直屬上級、太尉董承的地位也將水漲船高。

當年鄧通受孝文皇帝寵愛,賜鑄幣之權,得以富甲天下,如今董承與董鳳恰好坐在這個關鍵的位置上,怎能不爲此而打算?這本是董承與手下由車騎將軍掾屬轉拜爲金曹掾的董鳳這些天一直在謀圖的事情,然而看張昶的樣子與皇帝的態度,似乎是想讓鑄幣權如同鹽鐵一般統統交由少府?

這可不行。

董承深吸一口氣,插話道:“君上,臣以爲錢法不行,首要在於規制不整,理應新定五銖錢範,統一鑄造。臣屬下金曹本主貨幣、鹽、鐵諸事,而陛下新開專營,使鹽鐵之要分歸少府,故金曹現只供錢布,掌歷代錢範。眼下要新鑄五銖,爲求事權如一,理應由金曹襄辦?!?

他話裡話外既是爲金曹的權力屢次被少府削奪而叫屈、又是在提醒皇帝少府手中的權力已經夠大了,即便是出於權力合理分配的角度,也不該再給更多。

張昶仗著自己與皇帝的真國舅王斌交好,是故並不怎麼怕董承這個天子丈人,而且他心裡認爲鑄幣權歸少府已是聖心默認的事情,容不得董承置喙。於是他不以爲然的說道:“金曹從未鑄過錢,手上只有幾個錢範,卻無合格的工匠,貿然託付,恐怕難以成事?!?

“馬公曾任太尉時,少府從金曹收了鹽鐵等事權,那時我便有所微詞,只是不在其任,不便言事。如今我既爲太尉,豈能坐視少府再奪金曹主供貨幣之權?若是如此,光武皇帝設金曹的用意何在?”董承怒睜雙眼,挺起腰桿看向張昶,他久經行伍,身材高大,這麼一來顯得氣勢凌人。

饒是張昶背後站著王斌的勢力,此時也被董承的氣勢壓的眼神不由畏縮了一下,只聽董承字字誅心道:“少府掌握禁內財貨、鹽鐵商稅,如今還想著鑄幣,這攬權侵職之舉,未免太過了!”

久坐不語的司徒馬日磾沒想到董承會把自己牽扯進去,心裡覺得好笑,忍不住瞥了對方一眼。無意間他忽然窺得下首的侍中楊琦與荀攸都是低眸沉思的模樣,這才發現他二人似乎從一開始就緘口不言,彷彿來這裡只是爲了充場面的。

荀攸謙遜低調、而且長於軍事,疏於經濟,在這種場合下選擇藏拙是合情合理的。但楊琦治煩理劇,經綸世務多年,不可能對這件事沒有意見發表,而且重鑄五銖是多大的利益,就連馬日磾都動了心,楊氏會不在乎?

難道是最近黃琬的黜退給了楊氏一個不小的打擊?可黃琬不過是代皇帝受過,遲早是會起復的,楊氏也沒有傷筋動骨,怎麼這麼一副畏畏縮縮,比以往更加不敢出頭露面的模樣?

想到這裡,馬日磾那躍躍欲試的心思驟然冷了下來,也就是這電光石火般的一瞬間,馬日磾腦子裡已經將最近的事宜仔細回憶了一遍,堪堪回過神來,便聽得張昶略帶驚惶的聲音。

查資料真是個苦活計……

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
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苍山县| 丰镇市| 南江县| 盈江县| 高要市| 太仓市| 中牟县| 池州市| 安图县| 榆林市| 稻城县| 长海县| 彝良县| 佛山市| 南开区| 巴塘县| 中超| 东源县| 新绛县| 武宣县| 南涧| 南乐县| 融水| 奉贤区| 府谷县| 大名县| 克拉玛依市| 从化市| 温宿县| 吉林市| 武穴市| 云梦县| 罗定市| 璧山县| 汉源县| 洛扎县| 绍兴县| 内丘县| 阜宁县|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