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

“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戰(zhàn)國策·燕策二】

“陛下……”士孫瑞聽清了歌詞曲調(diào)之後,跪伏在地,泣不成聲。這曲調(diào)是樂府裡的《行路難》,雖然句詞從未聽過,應(yīng)是皇帝自己現(xiàn)做的,但意思非常的清楚,大致是說燕昭王禮賢下士,君臣相得,成就大業(yè)的故事。

他卻覺得這是在諷刺自己不如詩中的那些賢士,面對君王的虛心請教,不知報答,居然還惺惺作態(tài)。

天子要做賢君,可惜士孫瑞這等賢士說話還拐彎抹角、藏著掖著。士孫瑞正在那裡慚愧的時候,皇帝哼調(diào)子的聲音卻越來越小,他本來打算把李白的這首詩背完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忘詞了。

尷尬之餘,見士孫瑞伏在地上,知道達(dá)到了預(yù)期效果後,才嘆道:“如今正是危亡關(guān)頭,稍有不慎,社稷便有傾覆之難。我欲禮待賢臣,親操權(quán)柄,奈何臣不信君?”

這話一說完,士孫瑞身子抖了一抖,彷彿也被皇帝這話打動。

皇帝接著說道:“我知道你心裡對我一直有所成見,王司徒本性不壞,就是人頑固了些,他誅殺董卓,功在社稷,我卻偏偏要與他作對。與他相比起來,我才真的像個視社稷於不顧,一心只想獨攬大權(quán)的人。我做的這些若不都是有利於朝廷的事,想必你們早已將我視爲(wèi)昏君,又何談?wù)嫘妮o佐?”

“臣有罪……臣無顏以對陛下厚愛……”士孫瑞話帶哭聲,伏著身子不肯起來,聲音哀切。

他確實如皇帝所說的那般,對皇帝有很大誤解,如皇帝所說,他一開始確實是認(rèn)爲(wèi)皇帝只顧著親政而不顧王允一片忠心,但後來王允逐漸表露出來的專橫讓士孫瑞分清對錯,由此纔算是真正歸附皇帝。

在此之前,無論是皇帝想借士孫瑞在尚書檯的影響力抗衡王允,還是別的動作,士孫瑞都是推諉再三,並不是真心實意的幫助皇帝完成的。如今皇帝發(fā)自肺腑的說出這番話來,士孫瑞再也不敢隱瞞,痛心的哭了出來。

王允這些天實在是讓人失望,也正是如此,士孫瑞才從一開始的亦步亦趨漸漸對皇帝真心擁戴,只可惜雙方似乎都心有芥蒂,如今幸好皇帝開明,直接說了出來,不然還不知要鬧出什麼樣子。

這時,車子停了下來。劉璋把馬勒好,從車上走了下去,穆順也來到車邊說道:“陛下,柏梁臺到了?!?

“嗯。”皇帝回了一聲,看向士孫瑞,此時士孫瑞已經(jīng)坐起身,臉上還掛著淚痕,眼睛都是紅的;“自己整理好儀態(tài),下車之後不要讓人看出什麼來了。以前的事就不要再提,從今往後,很多事我都還要仰仗著你呢?!?

“臣謹(jǐn)諾。”士孫瑞說完便拿袖子擦拭乾淨(jìng)淚痕,整理好著裝後便從車上下去了。

穆順眼尖,只一眼就看到了士孫瑞的面色有些不對,還沒來得及細(xì)想,便伸手去將皇帝從車上扶持走下:“剛有內(nèi)謁者前來稟告,說是太尉馬日磾請求覲見?!?

皇帝點點頭,準(zhǔn)備讓馬日磾?shù)桨亓号_來見他,卻見穆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問道:“還有什麼事?”

“還有……”穆順憤憤不平的說道:“聽人說,侍中去廷尉獄奉詔準(zhǔn)備移送蔡邕,卻被廷尉宣璠帶人攔了下來,如今兩撥人在廷尉獄門口對峙,誰也說不動誰。”

“好大的膽子!”廷尉宣璠雖非涼州人,卻是董卓走狗,曾經(jīng)在董卓的授意下彈劾掉多位大臣,董卓死後他見機得快,立即投入王允門下,如今敢攔著代表皇帝的使者趙溫,背後一定是出於王允的授意。

皇帝心裡怒極,他實在沒想到王允的人會敢這麼強硬:“趙溫帶有詔書,又持節(jié),他憑什麼攔著?”

“據(jù)說是廷尉以爲(wèi)黃門北寺獄都是關(guān)押宦官的地方,蔡邕作爲(wèi)士大夫不該屈身於哪裡,這是於禮不合,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好、好。董卓一死,衆(zhòng)多大臣個個都變得強項起來了?!被实蹥庑Φ?,趙溫奉詔宣命,身邊按規(guī)矩都會伴隨著羽林郎,他完全可以憑藉武力硬闖,之所以沒有,還不是打著順?biāo)浦郯咽卖[大的主意?

這恰好契合皇帝本意,強行救下蔡邕除了讓自己與王允徹底撕破臉,鬥得兩敗俱傷,讓別人看笑話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與其如此,倒不如先做做樣子,表現(xiàn)出皇帝有寬宥蔡邕的意願就是了,剩下的,就該輪到那些真正急於營救蔡邕以達(dá)到自身目的的人表現(xiàn)了。

柏梁臺高達(dá)數(shù)十丈,在未央宮西側(cè),靠近宮牆。其源可以追溯到漢孝武皇帝時期。當(dāng)時府庫盈餘,財物積累之多以至於無處存放,所以纔有了柏梁臺的興建,用以彰顯富強、追求仙道。

在柏梁臺上,向西可以將上林苑和建章宮的風(fēng)物一覽無餘,向西南和南方又可以遠(yuǎn)眺昆明池和滄池,又與東南方的未央宮前殿等建築羣落遙遙相對,更可以往東、往北俯察長安坊市民居。

此臺地勢居高臨下,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上Ыǔ蓻]多久就遭遇了一場大火,以香柏爲(wèi)樑的各類建築被焚燒殆盡,後來又經(jīng)歷戰(zhàn)亂,只剩下斷壁殘垣和西北角的一根承露盤銅柱矗立在斜陽裡。

一行人走到柏梁臺西邊,此時的太陽正逐漸西移。上林苑裡到處生長著亂草雜木,皇帝依稀可以看到那些被肆意生長的植物遮蓋住的破敗離宮殿宇,只是不知道哪一處是種滿奇花異果的扶荔宮、哪一處又是千門萬戶的建章宮?

上林苑裡如星斗般四散分佈的大小池沼在陽光下反射出金燦燦的光芒,像是一塊塊被熔化了的金子鑲嵌在地上。

其中最大的一塊便是有三百二十五頃的昆明池,皇帝等人站在柏梁臺上遠(yuǎn)眺昆明池,只見池上金輝燦爛,波光粼粼,池中的豫章臺及三丈長的大石鯨漂浮在水上,宛如仙境。

清涼的湖風(fēng)從昆明池吹來,一直吹到柏梁臺上,使人衣袂翻動,心曠神怡。

皇帝第一次看到這麼動人的景色,不禁動容,感慨道:“雖是遺蹟,然而後人憑弔於此,仍可追想當(dāng)年盛況?!?

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zhòng)議從安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xiāng)第八十一章 當(dāng)防隳壞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五十四章丨以結(jié)同好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nóng)桑歷歷第三十九章丨風(fēng)起微末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七十六章 務(wù)期實用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yè)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shù)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zhòng)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四十一章丨開達(dá)理幹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zhàn)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yuǎn)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
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zhòng)議從安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xiāng)第八十一章 當(dāng)防隳壞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五十四章丨以結(jié)同好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nóng)桑歷歷第三十九章丨風(fēng)起微末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七十六章 務(wù)期實用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yè)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shù)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zhòng)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四十一章丨開達(dá)理幹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zhàn)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yuǎn)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漳县| 南陵县| 宜都市| 井研县| 定远县| 阿图什市| 兴国县| 延安市| 苍南县| 剑河县| 青阳县| 如皋市| 仁寿县| 蓝田县| 灵丘县| 兴化市| 正蓝旗| 永康市| 来凤县| 广元市| 临沧市| 黔西| 芮城县| 大宁县| 勐海县| 韶山市| 涟水县| 平舆县| 蚌埠市| 盖州市| 宁强县| 思茅市| 丹寨县| 景德镇市| 西贡区| 温泉县| 庆阳市| 扶沟县| 襄垣县| 遂宁市|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