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

“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薄踞釢h書·崔駰傳】

未央宮,尚書檯。

刑部尚書郭溥是馮翊大族出身,年近六旬,是尚書檯資歷最老的一個尚書,熟悉各類掌故,人情練達,位居中臺數十年,饒是尚書令也多有向他請教?;实鄹母镏信_,初設刑部,念及手中無人,便考慮到郭溥向來老實守成,讓他去先佔個位置,也好對桓典等人進行制衡,等到手下的人都成長起來後,再慢慢調動。

自從駱伯彥等不法商賈被逮捕入獄以後,爲其聲援者倒有不少,更有人假借旱災之名,請皇帝大赦天下、寬恕冤獄?;实蹱懘艘恢比淌苤鞣N輿論上帶來的壓力,就連負責審訊駱伯彥的廷尉也很不好過,一方面是馬日磾等人希望他從輕;另一方面是董承、黃琬等人希望他從重,而皇帝迫於形勢,在降雨之前遲遲未曾表態。

如今時機一到,廷尉法衍便帶著廷尉正楊沛入宮請見尚書郭溥,打算就此將案件了結。

刑部的前身是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訴訟等事務,改制之後,其司法訴訟的權力大都移交廷尉,只留下一個對重大案件的終審與複覈的權力,並且還負責在宏觀上指導、協調、監督御史臺、廷尉等部門的司法工作。可以說,但凡遇到大案要案,都繞不開刑部,乃至於只要刑部認爲有司判罰不當,不符合律令的精神,可以直接提出‘意見’。

尚書雖只有六百石,但其威權卻比二千石的九卿還要大,廷尉法衍不敢怠慢,在尚書檯東廂恭敬的執板拜見。

郭溥看起來特別親善,他熱情的招呼著二人起身就座,瞇著眼問道:“法公此行,是要議長安糧商一案吧?”

楊沛嚴肅的點了點頭:“不僅是長安一地,連同整個京兆都有不少糧商趁勢牟利、傷害黎庶。此案干係萬民之心,陛下對此早已有‘殺一儆百’之語,只是念在旱蝗正熾,不宜輕動。如今旱情稍解,蝗蟲東去,正應藉此振奮民心?!?

郭溥聽了,眉頭微皺,沉吟了好一會,這才道:“我記得孝和皇帝的時候,京都大旱。時雒陽有冤囚,孝和皇帝乃幸雒陽寺獄,清理冤屈,從容寬釋,結果行未還宮,便有澍雨降。眼下亢旱成災,本就和氣有傷,好容易降下甘霖,若是再興大獄……”

“陛下未有失德、朝廷未有理冤、宰輔未有奢僭。而國家親領百姓之罪,受萬方之過,天乃降下甘雨,可見非是寺獄有冤屈之故?!睏钆婵戳搜廴源蛩愫拖∧嗟墓?,毫不客氣的打斷說道:“駱伯彥等商賈營私害民,貪虐不法,依律當斬。”

郭溥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他緊盯著楊沛說道:“依什麼律?”

“當依九章之《雜律》,此外,有律言‘賈人不得衣絲乘車’,如今彼等皆衣錦繡、乘軒車,大違其律,其罪還要再加?!奔幢忝鎸Φ氖俏桓邫嘀氐纳袝?,楊沛仍毫不示弱的與之對視。

“好、好?!惫邭獾眠B笑兩聲,回過頭對一旁老神在在的法衍半是埋怨半是嘲諷的說道:“老夫倒不知廷尉府出了個強項……不知法公的意思,也是與這位楊君是一樣的麼?”

“楊孔渠在河東任決曹掾時,便不畏強豪,後來奉詔懲處範先餘黨,連陛下也稱其‘秉公執法’?!狈ㄑ軟]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委婉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直到這時郭溥方纔明白,這兩人一唱一和的是在逼他就範,若是自己一味的迴避下去,就很容易被外人視爲偏袒。他想起因病不能視事的司徒馬日磾,不免有些擔憂,話語間也緩和了幾分,先對案件避而不談,與對方拉一拉交情:“說起來,楊君與老夫皆是馮翊鄉人?!?

楊沛最不喜歡官場上的這些拿腔作勢,他生硬的說道:“承蒙掛念,在下正是左馮翊萬年縣人?!闭f完,他不待對方繼續開口,接著從袖中掏出一張摺好的白紙,往下說道:“駱伯彥等人,廷尉府已擬定罪狀、懲處在此,還請尚書批閱。”

郭溥臉色森冷,一時沒有去接,饒是平日裡再如何中立、守成,一旦遇見利益攸關的事後就會失去公允。這次雖說朝廷只抓了京兆的豪商,但左馮翊、右扶風的豪強無不戰慄。爲了保證自己不會同樣深受嚴懲,就只能不讓朝廷開這個先例,這些日子勸皇帝寬赦冤獄的輿論甚囂塵上,其背後未嘗沒有這些人的鼓動。

作爲馮翊甲族,郭溥的家人也有不少牽涉其中,原來是仗著司徒馬日磾的勢以及每遇旱災都會行此一事的慣性,沒把這個後果放在心裡。如今皇帝是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郭溥也著實失了往日爲官的準繩,就在他想著要不要動用權力將其擱置下來、等向馬日磾問計之後再做打算時,法衍乾咳了兩聲,悠悠開口了:“我等來時,陛下於承明殿會見諸公、有過這麼一番話,不知郭公可有耳聞?”

郭溥凝著兩道白眉,向某一處拱手說道:“不知聖訓?”

法衍一手撐著席榻,變坐爲跪,然後慢慢屈起右腿,站了起來,很是艱難的樣子。楊沛見狀,立即越過桌案扶他,法衍許是坐久了,兩腿有些麻木。他在楊沛的扶持下原地站了會,伸手拿過楊沛手中的文書,傾下身來,將其放在郭溥身前的桌案上,再順勢往前一推:“‘求雨得雨,旱豈無因’?這是陛下的原話,依我所見,凡事皆有其因。上天之譴,不可不察,若非獄有冤屈,則必然是獄有大賊了?!?

ωωω_ TTκan_ C〇

“求雨得雨,旱豈無因?”郭溥小聲複述道,不由得出神。

這時法衍與楊沛二人皆已走到建禮門外,途中,楊沛仍有不解道:“聖意已定,郭尚書若仍不聽受,自有陛下裁決,法公何須與他多費這番口舌?”

“孔渠,你就是太剛強耿介了。”法衍輕輕吁了口氣,作爲他的副手,楊沛的辦事能力以及對律法的熟稔程度遠在他之上,他也向來欣賞這個敢闖的下屬。只是這天下並不只有‘法’,在‘法’之外還有人情,這卻是楊沛所不屑爲之的。

法衍一來是料想自己身體日漸虛弱,兒子法正年紀輕輕,得給他留下一個助力,免得日後法正在朝堂之上無人可依、二來又是不忍見楊沛過剛易折,於是諄諄教誨道:“郭尚書最不喜嚴刑峻法,你這般咄咄,反倒使人不快。須知除了剛強之術,還有委婉之意?!?

無論如何,總之是他們此行的意圖都已達到,楊沛也不願拂了上司的一番好意,立即順從的應了下來。

隨著刑部尚書郭溥、廷尉法衍、御史中丞桓典三人聯袂上疏,對駱伯彥等人一致認定危害社稷,急需嚴懲的奏疏激起了千層浪。對於這樣的判決,現有的承明殿大臣們紛紛表示默認。經由皇帝允準,很快,駱伯彥等人便被下令押赴東市處死,懸首市亭三日,其資財一概抄沒,家中所存谷麥數十萬石,全用作接下來的賑濟。

此舉一出,朝野著實震了一驚,還記得不久之前益州豪強阿附劉焉、劉瑁,爲虎作倀,皇帝拿下益州之後,出於寬大,特意只讓他們罰金抵罪了事。雖然罰了他們一大筆錢帛糧谷,讓許多豪強傷筋動骨,但好歹留了性命。如今皇帝對關中僅僅只是哄擡糧價的豪商痛下殺手,其中的差別,難免不讓人以爲皇帝厚此薄彼,有失公允。

就在這個時候,廷尉法衍又緊接著上疏,稱駱伯彥在獄中得知自己將死無赦,爲了祈求皇帝寬大,特意交代了另一樁被他死守的辛密:“言稱駱伯彥與侍御史侯汶倒賣太倉糧,其以陳谷摻砂石、換太倉新谷,每石谷輒奉二千建安錢於侯汶?!?

董承與吳碩面面相覷,侯汶曾被御史中丞桓典極爲稱讚,而桓典又是尚書令的有力競爭者之一。由於桓典是帝師,董承與吳碩在算計裴茂、陳紀之餘,投鼠忌器,不敢針對桓典。如今自詡‘御史臺無不潔之臣’的桓典遇到了這等事,眼看尚書令是著實無望了,卻不知這是巧合還是人爲。

“你說?!倍幸贿吥弥P,在紙上輕輕勾畫著,一邊問道:“會不會是有人在暗中助我?不然這出現的時機也太巧了些,偏就在輿情紛亂的時候駱伯彥招供、偏就在尚書令一職懸之未決的時候,憲臺又出了事。”

“依在下之見,讓桓公心生慚愧、無緣中臺倒在其次。解陛下當前之憂,方是重中之重。”吳碩輕聲說道。

董承看完了一份奏疏,順手拿起另一份,眼睛習慣性的往上瞟了兩眼,正要待說,卻忽然停了下來。他快速的瀏覽了一遍那份奏疏,忽然將其重新捲了起來,收到袖子裡:“我知道是誰了?!?

吳碩訝異的看向董承,問道:“不知君侯?”

董承這時已站起身來,正要往外走去:“這個好處看來不是白給的,我還得爲他出分力氣,纔算是禮尚往來?!?

說著,董承便匆匆離開了承明殿,徑直命人驅車前往清涼殿。他是皇帝的舅氏、丈人,往來路上人們紛紛讓步,很快便來到了清涼殿。

皇帝這時正皺著眉頭看法衍補充的文書,對一旁陪坐的侍中荀攸、馬宇二人說道:“這侯汶不是素有清名,號稱廉直能幹麼?孰料是御史臺沒錢可營私,故而顯得清正,手中一經手大量錢財,就醜態畢露了?!?

馬宇細思一會,拱手道:“但憑駱伯彥一人之辭,難下定論,也難保其不是肆意攀咬。廷尉若無實據,臣以爲,光是靠駱氏家中那幾石太倉糧,並不好說是侯汶所爲,貿然懲之,不好向衆人交代?!?

皇帝眉頭一皺,剛要說話,卻見門下有中黃門傳告董承求見,便點一點頭,讓其進來。

見禮過後,董承從袖子裡抽出一份奏疏,向皇帝說道:“稟君上,原侍御史董芬於北宮門謁闕上疏,劾奏侯汶諸多不法情事,更有侯汶在爲飢人作粥糜之時,賦恤有虛,經月而仍有不活者?!?

“真有此事?”皇帝輕聲問道。

董承收起奏疏,將其遞給穆順,穆順在將奏疏放置皇帝案頭時,忍不住說了一句道:“奴婢也記得一事,陛下當日在東廂露坐祈雨的時候,長安街頭還餓死了幾個人。”說完,他又補充道:“聽說,侯汶說要省儉糧谷,特意用小斛盛谷,多摻水煮……”

“他還上過奏疏,這我記得。”皇帝忽然說道,由於擔心糧食不夠,在煮粥的時候適當的摻水,這本來就是他默許的事情。只是這個事並不好大肆宣揚,他又有意藉此在關鍵時候拿人平息民憤,於是視若不見。此時他立即將自己撇清道:“但我實在未曾料到,此人竟會用小斛盛谷,在賬冊上卻以大斛記錄,中飽私囊,此人罪不容誅!”

董承趁熱打鐵道:“御史臺用人不明,宜責讓有司,收侯汶入獄。”

皇帝看了眼馬宇,指使道:“有勞馬君了?!?

馬宇欣然領命,於是沒過多久,受到責怪、又羞又慚的御史中丞桓典帶著屬下各級御史在清涼殿下稽首謝罪。

皇帝沒有傳詔,只是讓馬宇站在階上宣告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御史臺監司百僚,本該殊清尤正,奈何玉染瑕疵,不得不嘆。今以侍御史侯汶不法,即收付廷尉,御史臺各官務要引以爲戒,慎之慎之!”

侯汶顯然是難逃一死,桓典自覺顏面無光,但卻並沒有太大的反應。馬宇站在階上細細看著,從桓典細微的表情上發現了一絲難以捉摸的情緒,好似對方並不在意這件事對他造成的挫折。

在殿中,皇帝最後留下了董承與荀攸,莫名其妙的問了一句:“朝中誰還可堪任三公者?”

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
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正宁县| 中方县| 崇仁县| 房山区| 弋阳县| 苍山县| 阿瓦提县| 樟树市| 宁南县| 西贡区| 昔阳县| 芜湖县| 宝兴县| 达日县| 芮城县| 南和县| 吉首市| 汝阳县| 北碚区| 道孚县| 岗巴县| 沿河| 莱阳市| 璧山县| 靖安县| 江城| 甘孜县| 洞头县| 曲阳县| 河南省| 庆元县| 台北县| 长丰县| 静宁县| 宜章县| 廊坊市| 金华市| 五寨县| 栾川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