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孫子兵法·謀攻篇】

騎都尉徐晃帶著十來個親兵巡視在解縣城外,他是河東楊縣人,與解縣離得不遠。作爲本地人的徐晃,這一路漸次行來,總免不了有種近鄉情怯的感覺,原本熱鬧繁華的縣邑村落,大都成了斷壁殘垣,頹圮的牆垣靜靜地矗立在路旁,像是死而不倒的樹仍在期盼著春來複蘇。

他年輕時曾到過解縣,那時候能看到許多由蒲阪津渡河而來,又沿河北去的商旅和士子們,他們有的在腰間懸著美玉和寶劍,有的故意穿著寒酸、不願露富。那時候人們都在路上談笑向前,歡聲笑語中彰顯著略爲清平的世道。可眼前的一切,卻再也不是徐晃記憶力的故土了。

“原來此城曾被白波蛾賊攻破過,那時我還在本郡做小吏,解縣城破後,當時的解縣令被蛾賊殺死,我也被迫從賊。之後此城雖然稍作修補,但時日尚短,僅僅只是堆土爲城,看上去光鮮,其實南城有一處地方卻是極大的破綻。”徐晃在馬上遙望解縣,眼神裡閃爍著追憶昔年的光芒。

他身旁站著兩名二十多歲的羽林郎,同樣騎在馬上,稍稍落後徐晃一個馬頭。這兩個羽林郎,一個其貌不揚,方面大耳,長著一副人畜無害的老實人樣子;而另一個身長八尺,姿顏雄偉,雖然穿著普通的羽林郎甲冑,但整個人卻是有種英姿颯爽的風度。

侯折一絲不茍挺直腰背,隨著徐晃的目光朝解縣南城看去,發現那城牆的一側的確有一塊明顯的新舊痕跡,而且也比旁邊的舊牆要低上許多。他心裡突地一跳,似乎有話要說,可一見到徐晃寬闊堅實的背影與不怒自威的神態,侯折竟生出一絲膽怯,畢竟自己屬於殿前羽林郎,與徐晃並不相熟,而且他對自己所想的謀略並不自信。

就在這麼猶豫的一會功夫,在侯折身邊無論是樣貌還是精神都比他要出衆的另一名羽林郎此時開口說話了,說的也正是侯折剛纔想說的:“從此處登城雖然不難,但難卻難在城中兩萬餘叛軍,這一回是要克竟全功,而不僅是拿下解縣。若是登城破敵後,讓程銀再度逃竄,反而不美。”

那羽林郎正是在冀州帶領子弟兵解救劉虞於危難,並隨之一路前往長安的趙雲。趙雲在後世可謂是婦孺皆知,就連皇帝在前世都極爲喜歡這個人物,何況他又有救援劉虞的義舉,這更值得讓人欣賞。

如果是別的原因,在趙雲剛來長安的時候,皇帝不說立即予以重用,至少會給予徐晃等人一樣的待遇慢慢栽培。可偏偏趙雲跟劉虞遇刺的事情有關,無論是劉虞還是荀攸,就連賈詡都因爲趙雲本屬公孫瓚、當日又巧之又巧的出現在冀州、並且及時解圍的舉動表示懷疑。

有人認爲當日唆使黑山軍圍困劉虞的沒準就是公孫瓚,從而懷疑趙雲當日的行爲很有可能是公孫瓚指使他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目的就是爲了陷害袁紹,給公孫瓚一個南下冀州的口實。

儘管趙雲在後來的問詢中表示自己兄長去世,故而背離公孫瓚回鄉辦喪事,結果辦完之後路遇劉虞遭難,這纔出面援助。這個說法看似無懈可擊,但在朝中那些人精眼裡還是有很多值得多想和疑慮的地方。

所以哪怕皇帝再是相信趙雲的人品,也不得不多考慮旁人的看法。而且皇帝手下良將已經差不多夠用了,就連馬超都被他丟到太學裡冷藏了,何況一個趙雲?

當然,皇帝也沒有捨得將趙雲放之不用,而是拜爲羽林郎,一來是獎賞他救援劉虞的義舉、二來是放在身邊培養感情、最後也是爲了讓賈詡等人就近觀察,等他們見了趙雲的品性後會主動打消疑慮,用不著皇帝違逆衆意。

好在趙雲爲人厚重溫良,在做羽林郎的這半年內很快使大部分人對其的看法發生了轉變,故而這次出戰可以說是他最後一次入職考驗,他在這場戰爭中所表現的成績幾乎能預見他今後所能達到成就的上限。

徐晃‘嗯’了一聲,表示肯定,他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不破城也能破敵。”

說完,徐晃好似想起了什麼,他回頭頗感興趣的看向那名羽林郎,賞識的打量了幾眼,突然問道:“關長生近來如何?還在齊國相手下嗎?啊,我忘了,他現在已經改字‘雲長’了。”

徐晃與關羽都是河東老鄉,很久以前就曾互相結識,當初關羽在老家犯了事,還是時爲郡吏的徐晃給予了方便,縱其逃亡河北。此時徐晃睹物思人,又想起趙雲曾在劉備手下任事過一段時間,故而問起了這個舊友。

聽見徐晃熟絡的稱呼關羽的字,趙雲立時明白徐晃與關羽二人的交情匪淺,於是答說:“關君現爲齊國相手下別部司馬,與張飛分統部曲。齊國相常與其二人同寢共臥,恩若兄弟,感情甚爲合契。”

“你道齊國相此人如何?”徐晃問完,又徑直說道:“我聽說,此人年輕時好交結豪俠劍客,有遊俠之風?”

趙雲不由想起了自己從劉備身邊離開時,劉備拉著自己的手依依不捨的模樣,忍不住笑說道:“據齊相本人說,那都是年輕時候的事了。如今的齊相寬仁弘雅,實乃敦厚君子,處政平原國的時候,遠近黎庶盡皆愛之。”

“也難怪長生會隨他奔走。”徐晃很少稱呼關羽在逃亡時改的字,仍不自覺的稱呼對方舊字,他感慨道:“這一別數年,竟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了。”

趙雲識趣的沒有說話,侯折在一旁更是默不作聲,他們等徐晃感慨完了之後,趙雲適時問道:“不知將軍所言,‘不破城也能破敵’是何意?”

“解縣雖然位置緊要,據有險地,但城小池淺,儲糧不豐。”徐晃看著解縣城頭來回逡巡的叛軍士兵,輕聲說道:“程銀手下叛軍加上縣內百姓數萬人,每日要耗費多少糧草?光靠解縣糧儲供應是遠遠不夠的,非得要從安邑運糧不可。”

話說到一半,趙雲立即恍然的‘啊’了一聲,見徐晃目光帶有探詢之色的看了過來,趙雲接口說道:“這麼說來,的確用不著登城苦戰,這些天我軍大可圍而不攻,另派精騎擾敵糧道,如此,對方便可不戰自潰。”

侯折聽得連連點頭,深深覺得這一趟出來真是大開眼界,本來在剛纔聽見趙雲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他還以爲趙雲與自己相差無幾。沒想到到底是比不過這些英略之輩,看來自己在戰場上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他沒有如王昌一般對家世不如自己、能力卻遠超自己的人心懷妒忌,反而是帶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觀念去接受這一切,這也是侯折比王昌要強的地方。

“只聽說你頗有武勇,敢在萬千蛾賊當中對劉幷州施以援手,沒想到你在軍謀上也有所長。”徐晃淡淡說道,全然無視了另一邊的侯折,他此來巡視不僅是受到了徐榮的囑咐,要他在私下考校趙雲的能力,就連他自己都很想摸清楚趙雲的底細。如果趙雲的武略能入徐晃的眼,那麼徐晃也不介意看在關羽的面子上對趙雲搭把手。

通過剛纔這一番問詢,徐晃對趙雲待人處事皆不卑不亢的態度、以及所表現出的智謀十分滿意,在回去的路上,他特意拉住趙雲,對他說道:“此戰你就跟在我身邊吧,你既與長生相熟,那你我之間自然也不要見外。”

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
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伊川县| 萝北县| 化州市| 陈巴尔虎旗| 沧州市| 惠来县| 垣曲县| 理塘县| 集安市| 澎湖县| 洪雅县| 丰镇市| 宜州市| 唐海县| 彝良县| 东阳市| 宝丰县| 张家界市| 西吉县| 偏关县| 兴隆县| 崇义县| 沅江市| 大荔县| 沾益县| 延长县| 永仁县| 新野县| 山阴县| 台安县| 海淀区| 克拉玛依市| 普定县| 富顺县| 洪湖市| 南丹县| 德化县| 丰宁| 邵阳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