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

“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之邪?”————————【後漢書·袁術傳】

蘄縣是袁術在淮北防備豫州的重鎮,不僅安排了李豐、樑綱等三員將領駐守,更自行封拜了一個‘沛相’幫助管理沛國南部數縣的民務、糧草軍需。

李豐雖然逃得急,但也知道城中糧草輜重不能資敵的道理,故才臨行前特別囑咐‘沛相’要起火焚燬。誰知道這個‘沛相’根本沒有將命令執行下去,不僅沒跟著跑,反而將城中十萬餘斛米分發給城中飢寒。

太史慈當時入城後除了佔據四面城防,就是看守府庫、衙署。在發現‘沛相’發放米糧,引發混亂後,雖及時派兵制止,倉廩那時也已流失了四萬多斛糧食。

張繡追擊李豐回來時天色已晚,太史慈心事重重,尚未來得及告知此事,等到第二天將要點兵啓程時方纔想起,向張繡提了一提。

“這個混賬!”張繡此行只待了幾日口糧,軍需糧草全打算就食當地府庫,誰知道這個‘沛相’非但不逃不降,還擅自開倉發糧。張繡怒不可遏,左手下意識的按著腰間劍柄,問道:“此舉若妨害兵事,我要斬他的頭!”

袁術僞置的‘沛相’名叫舒邵,字仲應,兗州陳留人。爲人通讀《孟子》之義,樂善好施,仁義愛民,與李豐、樑綱等匪氣十足的兵將格格不入。太史慈清楚對方的底細,想到昨日他去捉拿舒邵時,附近百姓還一哄而上,意欲阻攔,可見其人深得民心。

“此事尚需長議,不可妄動。”太史慈生怕張繡衝動的性格會做出什麼禍事來,連忙出言提醒,他知道張繡向來有一副俠義心腸,於是對癥下藥,道:“舒仲應此人我曾有耳聞,他曾爲其兄長舒伯膺的親友復仇殺人,事發後,兄弟二人爭相頂罪,由此竟得免刑,海內稱‘義’。此人是義士,又得名望,我軍初至蘄縣,未施德澤,先立威嚴,談何安撫百姓?”

見張繡神色稍緩,太史慈知道是舒邵曾經的義舉打動了對方,於是又趁熱打鐵,將昨日下午捉拿舒邵時遭城中黎庶阻攔的事情陳述了一遍。這時張繡也後知後覺到事情的棘手,按理說他應該爲了彰顯天子仁義,放了這個人,可一想到對方險些將府庫糧食全部發光,害他無糧可用,張繡又忍不下這個氣來,他對太史慈說道:“子義行軍要緊,眼下儘管啓程,此間就交由我來處置。”

太史慈哪裡放心得下,胡亂尋了個藉口留下,想看看張繡究竟要怎麼處理。

舒邵很快從牢獄中提了出來,雖然衣衫凌亂,但神態從容,不顯狼狽,又讓太史慈對其增添不少好感。

“你過去從賊,本當死罪,念你未隨軍叛逃,只要將糧草、圖籍完好獻上,未必不能得獲寬宥。”張繡陰沉著臉說道:“可你擅開府庫,任由黎庶哄搶米糧,可是要執意頑抗,一心求死不成?”

舒邵渾然不懼,放聲笑道:“看來爾等雖是朝廷所派,但也非仁義之兵!”

“你可知你在說什麼?”張繡見他詆譭朝廷,本來只準備敲打威懾的心立時沉了下去。

ωwш¤ TTkan¤ c○ 跪在地上的舒邵突然站了起來,昂然道:“近年時節失序,天旱大荒,士民凍餒無居處,江淮間相食殆盡。如此天災,又遇兵燹,朝廷欲圖光復天下,卻不思佈施仁義,即便再次匡扶,那也不過是回到桓、靈之時罷了!”

太史慈聽得大駭,正欲呵斥,只聽舒邵接著說道:“故而我明知必死,也要故意爲此,寧可以一人之命,救一方百姓於塗炭。”

張繡屏息靜了片刻,忽然吐出一口氣,沉著說道:“那你又怎知朝廷不會施以仁義?你去過關中麼?你知道關中當年戶室空虛、流民遍野,如今又是何等殷富麼?如果你去過,你就不會像昨日那般,隨意揣測朝廷於不義。”

舒邵愣住了,見張繡認真的神情不似作假,自信沒有做錯的他內心忽然產生了動搖。在他的印象中,朝廷早已腐壞墮落,即便有中興之象,那也是朽木生芽,不得長久,可怎麼這些年所聽所聞,全然不是如此?

張繡窺見對方神情,心下略微滿意,對太史慈說道:“此人到底還算愛民,光這一條,我就不能貿然處置,以免國家切責。”

太史慈沒說什麼,只輕輕點了點頭,放眼瞧著外間的天色,躊躇著準備開口啓程了。

舒邵大開府庫散發米糧於黎庶,本該治罪,但最後張繡等人感於仁義,特意將其釋放。附近受過舒邵恩惠的百姓聞聽此事,都深爲感念,隨後張繡又撥出一萬斛米糧,比照長安賑災的方式按口分發,算是打出了‘仁義之兵’的名號。

至於舒邵,被張繡釋放後沒有返回壽春繼續爲袁術效命,而是打點行裝,啓程往長安方向去了,這是後話不提。

張繡與太史慈的配合無間在淮南戰事中開了一個頭彩,蘄縣的收復不僅宣告了朝廷兩面作戰的決心與實力,更是由於蘄縣向南可以進取九江、向東則能威脅袁術在下邳大軍側翼的特殊位置,成爲淮南、徐州兩個戰場勝利的關鍵。

在建安三年七月二十四日這天,行討寇校尉太史慈領本部兵馬、及收編降卒精壯共五千人北上,在沛縣與沛相、越騎校尉田疇會面。

田疇是天下間唯一一個以北軍校尉兼任地方長官的人,年紀輕輕,便督掌一郡軍政。若說徐晃能膺重任主要是他的軍功,其次再是聖眷,那麼田疇則是相反。若無聖眷,單憑他參與河東、汝南等地的戰功,如何能以二十七歲的年紀成爲二千石高官?這樣的年紀與際遇本該招人眼紅,但田疇向來低調,從不刻意張揚,治民治軍也謙遜務實,以致他在沛國雖沒什麼出色的成績,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太史慈見到田疇時,對方已經帶著陳到等將在城外集合兵馬,準備出征了。田疇看了太史慈一眼,淡淡的點了點頭,說道:“雖有國家詔令,特調你入徐,但東方戰事急迫,下邳危急,我不能爲了等你而貽誤戰機。是故這半天你若是趕不來,我就打算先帶兵過去,留你在後面的。”

“田君憂心急務,在下的確不該令三軍久等。”太史慈鬆了口氣,自己緊趕慢趕到底是趕上了,這也得益於攻蘄縣之速,沒有讓他貽誤太久:“幸而沒有耽誤,不然我可要慚愧了。”

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
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沐川县| 惠东县| 泽库县| 永福县| 五常市| 白玉县| 林芝县| 金华市| 锦屏县| 宁国市| 永福县| 全州县| 霍城县| 富民县| 梅河口市| 富源县| 博客| 和龙市| 遂溪县| 仪陇县| 西城区| 南川市| 大关县| 大冶市| 阿拉善盟| 九寨沟县| 禄丰县| 章丘市| 林西县| 绥中县| 新田县| 湛江市| 新巴尔虎右旗| 郯城县| 嘉定区| 桃园市| 龙口市| 乌鲁木齐县| 贵德县|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