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章 杜漸防萌

“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旅之臣乎!”————————【史記·穰侯列傳】

“自然由能者居上。”皇帝點頭說完,復又突然問道:“舅父,你可有什麼人選?”

王斌身上還兼任太學吏治科教習的職務,手下有一批人數雖少,但質量遠超太學五科的士人,隨便拿出幾個都能幹出實績。當初派往河東的杜畿、劉琬等人就是吏治科出來的第一批人,雖然他們各有各的立場,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與王斌拉上了關係,成爲王斌的潛在政治資源。

此時經皇帝問起,王斌在腦海中想了想,說道:“平原人華歆,爲人清正,資深歷久,可堪此任。”

華歆本來是朝廷尚書郎,隨駕西入關中,因爲不願屈身事董,故尋機潛逃南陽,求袁術進軍討卓。結果袁術逡巡不前,華歆大失所望,正準備離去。恰好那時趙岐奉詔宣慰關東,將華歆薦舉入朝,然後又進入吏治科熟悉政務,來長安已有半年了。

吏治科的成員名單,皇帝早就看過了,裡面諸如樑習、司馬芝、劉放、趙儼,幾乎個個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皇帝雖然心癢難耐,但也知道這些人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大肆啓用,什麼時候用、用到哪裡去,皇帝心裡都要有一根準繩。

此時聽起王斌舉薦的人是清高守節的華歆,而不是經常討好他的邯鄲商,這讓皇帝心裡有些訝然,但也沒說什麼,點頭道:“嗯,華子魚淵清玉潔,可以變一地風俗,就他吧。”

說到這裡,平準監賈詡騎著馬從後面姍姍來遲。

賈詡對皇帝見禮之後,起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個意料之中的消息:“王公病逝了。”

這無疑是個晴天霹靂,衆人大吃一驚,無不張嘴囁嚅著,想說什麼,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想放聲去哭,卻擔心會引起皇帝的不滿;想奉承迎合,卻也莫不清楚皇帝真正的態度。

無論是出言惋惜王允、還是踩他一腳,都得先知道皇帝的心思,不然只要說錯一句話,就將萬劫不復。

所有人都半真半假的做出一副震驚的緩不過神來的模樣,其實都在等待皇帝的表示。

唯有荀攸面無表情,神色平靜的看著皇帝。

而皇帝像是沒有聽到這句話似得,呆滯在馬背上,老半晌方纔從胸中緩緩吐出一口氣,仍不可置信的說道:“何至於此!”

他其實是在問怎麼死的,賈詡也知道對方的意思,語氣平淡的敘述道:“說是擔心城破會爲匈奴侮辱名節,因而罹患心病,憂慮而死。”

以憂死!

這是個並不鮮見,但又非同一般的死因。歷來史載以憂死的,無不是高官權貴,至於到底是不是因爲憂慮、憂懼過甚而死,在當時已經沒有人在乎了。

“陛下,王公曾有功於社稷,功大於過。既遭貶謫,如今一朝亡故,朝廷理應有所賻祭……”荀攸淡淡的說著,擡眼看了下皇帝,似是提醒:“死者爲大。”

皇帝茫然四顧,看見身邊衆人無不是忐忑的等待,他緩緩說道:“朝廷不可因小過而菲大功,詔賜賻錢十萬……贈安車,擇其子弟一人爲郎。”

衆人這才鬆了口氣,贈安車與恩蔭後人都是朝廷對德高望重的老臣所給的待遇,但好像還是少了些什麼。司馬懿單薄的身子在人羣中若隱若現,立即就明白了少的是什麼,跟盧植相比,王允沒有諡號。尤其是在聽到恩蔭子弟這句話後,司馬懿心裡更是篤定——

這事還沒完!

賈詡這時湊到皇帝身邊,即便是王允去世這種大事,他臉上仍舊輕鬆自如。只見他衝王斌擺了擺手,王斌會意,立即輕咳一聲,帶著衆人遠遠地散開了。

乾涸的白渠堤上,就剩下皇帝、賈詡、荀攸三人。

茫茫天地,三人看著無邊無際的原野,各懷心思。

皇帝心中沒來由的有些煩燥,想起最開始的時候,王允要是低頭服個軟,真正把他當個成年的、可以託付共謀大事的皇帝看待,又何至會出現這種局面?

他再一次長嘆道:“何至於此!”

荀攸盡力保持平淡的語氣,穩穩重重的說道:“生死無常,陛下追尊隆重,王公若是底下有靈,也當無憾。臣以爲,如今還是要以活人爲重。”

皇帝聽了這才稍稍紓解,畢竟王允的死是他一手促成的,這會子醞釀一下情緒,回朝後在悼念一次就好了。有了荀攸的寬慰,他借坡下驢,說道:“王公情有可恕,袁紹在罪難逃!我返歸時便有詔書下傳,公告袁紹勾結範先,圖謀叛亂之罪。命袁紹入朝述罪,河內太守張楊爲冀州牧,如今可有什麼消息?”

荀攸有平尚書事的職權,在皇帝親征在外的時候,他便是皇帝身邊權力最大的宰相。往來所有的奏疏與詔令都會經過他的手,這些天他也一直在關注關東的動靜,此時說道:“昨日收到冀州傳來的奏疏,袁紹上疏自辯,稱是許攸路徑河東時,爲範先等人錢財所誘,故而甘爲其謀,甚至假借袁紹、冀州之名。其言辭懇切,倒真像是受了冤屈。”

“定然是出自陳琳的手筆,他倒是有顏面去爲人寫這些曲義粉飾的東西。”皇帝不悅的說道:“袁紹此僚叛逆不法,其罪當誅!立即傳詔,命張楊統河內之兵入冀州,詔公孫瓚督幽、冀、青三州軍事。至於曹操……讓他做兗州牧,爾等以爲如何?”

“關東傳訊來說,曹操之父曹嵩,在泰山郡死於亂賊之手,曹操認定是徐州牧陶謙指使,故引兵屠城泄憤……”

這些皇帝都知道,他明白荀攸話裡的意思,擺了擺手說道:“爲父報仇,雖說是天經地義,但庶民無罪,他這麼做的確不妥。但朝廷正處用人之際,曹操又與袁紹有舊,此時實不宜與其交惡,將其推到袁紹那邊去。”

“唯。”荀攸說道:“臣也是如此以爲,兗州地處二袁之間,天下之中,四戰之地。曹操有雄才,朝廷正需要他鎮守此處,隔絕南北,以免二袁聯結聲氣。”

“兄弟鬩牆,外禦其侮。”皇帝沒有即刻回答,沉思了好大一會兒才說:“以前天下唯獨此二人爭雄,彼二者大可一較長短,可如今時移俗易,若真是摒棄前嫌,也不是不可能。”

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
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东源县| 始兴县| 共和县| 丘北县| 若尔盖县| 五台县| 乌拉特前旗| 永州市| 丽江市| 苍梧县| 靖宇县| 迁安市| 竹溪县| 临猗县| 宜昌市| 古丈县| 平塘县| 宁远县| 仁化县| 陕西省| 泗水县| 石棉县| 玛纳斯县| 菏泽市| 安徽省| 太仆寺旗| 华安县| 满城县| 梓潼县| 襄城县| 樟树市| 彭阳县| 昌平区| 四川省| 凉城县| 界首市| 长沙县| 合川市| 綦江县|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