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

“知日蝕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猶巢居知風,穴處知雨。”————————【漢書·翼奉傳】

沒過多久,待在承明殿的三公與尚書令楊瓚、僕射吳碩等人冒著小雨趕到了宣室殿。

雖然在來時就已探聽到了消息,但只有他們看見皇帝安然無恙的坐在那裡,衆人心裡才能真正的鬆口氣。

皇帝是漢室復興的希望,要是在地震中有什麼閃失,不僅漢室完了,就連他們也萬死莫贖。

由於剛在外面淋了會雨,此時的皇帝已經換了新衣,肩上披著一件厚厚的大氅,跟前燒著一隻小炭爐,像是提前入冬了一般。饒是如此,前來問候的大長秋苗祀仍嫌不夠,還讓皇帝在手裡捧著一碗熱茶。

“好了好了,我沒事,只是淋了點雨,別弄出一副天塌下來的模樣。”皇帝有些不耐煩的說道:“你回去轉告長公主和皇后她們,過會我去見她們,此時不用來問安。”

“謹諾,容奴婢去傳太醫令到偏殿,隨時伺候。”苗祀關切的說道。

這不免有些小題大做,皇帝面色不悅:“糊塗,你喚了太醫,外間會如何想?”

接引三公等人來宣室的內謁者令李堅看出苗祀有意趁穆順不在,在皇帝面前表忠,於是刻意在門口打岔道:“稟陛下,司徒他們來了。”

苗祀這才收住了嘴,半弓著的腰微微直了起來,意味不明的斜睨了李堅一眼,那眼神裡透著一絲冷淡。李堅想起對方當初做掖庭令的時候,原來是士人出身的苗祀即便因罪成爲宦官,也一直堅持將自己與李堅這些宦官劃清界限,並對他們百般不順眼。如今宦官當中是小黃門穆順頗受皇帝親近,由此與苗祀分庭抗禮,仗著背後有穆順撐腰,李堅底氣十足,毫不畏懼的與之對視。

他本以爲苗祀會說什麼話,怎料對方只是看了他一眼,便行禮告退。

這讓李堅有一種被人輕視的感覺。

馬日磾等入內見禮之後,皇帝的目光從衆人的臉上一一端詳了片刻,司徒馬日磾的臉上寫滿了焦慮與擔憂;司空士孫瑞的神色倒是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太尉董承則是喜形於色,與馬日磾形成鮮明對比;尚書令楊瓚的表情卻很平靜,除了剛纔見到皇帝無事之後有些輕鬆以外,其餘的看不出有什麼情緒起伏。

至於侍中荀攸、楊琦二人的神色就更看不出什麼異樣了。

皇帝收回了目光,點頭說道:“諸公無恙,幸甚幸甚,我也就放心了。”

“臣等謝陛下掛懷。”馬日磾遲疑了一下,他尚未從鄭玄‘反水’一事中回過神來,又被這次地震徹底搞得心神不寧,一時竟不知該說些什麼:“此次地動,朝野人心必亂,陛下當儘早下詔……不,應遣派幹員驗查城中房屋。”

聽馬日磾語句凌亂,語氣隱隱有指使皇帝做這做那的意思,士孫瑞心下很是鄙視,頗有一番無力感,趁對方說話一個空隙間,他強打精神,插話道:“陛下,如今急務,一是救助黎庶,彼等多陋居,禁不起此番地動,必然房屋傾頹,宜早做安置;二是嚴防城中有宵小趁亂鬧事,宜督促城門校尉、長安北部尉等人,巡視城中。”

只要皇帝以及衆人沒有開口提及,士孫瑞就依然是錄尚書事的司空,他也依然保持著忠於任事的風格,沒有因爲自己即將被罷黜而敷衍塞責。

皇帝不由得讚賞士孫瑞的氣度,也不願顯得吃相太難看,順著話頭往下說道:“司空所慮周詳,與我不謀而合。我已遣穆順出宮詔北軍中候、執金吾等人入宮,由京兆尹胡邈與長安令王凌負責查清有多少房屋傾頹,武庫、太學、官署、城門樓是否有所損壞,此事關係重大,不可玩忽。若是黎庶貧寒之家,則予以錢糧,幫助修繕。”

武庫、太學這些都是重點建築,其背後都有不同的政治意義,無論哪一個被震塌了都是件政治事故。馬日磾至今還對早春宣平城門外屋自壞的事件記憶猶新,那一次險些讓他這個司徒謝罪辭職,他心裡只希望這一次不會故事重演。

他開口應道:“陛下睿鑑,臣附議。”

皇帝沒有理馬日磾,看著士孫瑞、楊瓚等人說道:“執金吾司馬防這幾日多派緹騎巡視城中,謹防宵小尋釁滋事,也不許有人私下妖言惑衆。”

“城門校尉種拂,典長安城門屯衛,可與執金吾一同維持城中安定。”楊瓚開口補充道。

種拂是河南雒陽人,也是名臣之後,性情剛烈正直。楊瓚把他提出來,是有意讓他在皇帝面前露個臉,在這個人事大變動的前夕,能夠簡在帝心的,都會被安排調動。

豈料皇帝像是無視了楊瓚的暗示,一口回絕道:“城中治安暫交付執金吾,城門校尉另有安排。”

皇帝低頭啜飲了口微燙的茶水,復又說道:“京師地動,南北軍定然也會受到影響,我屬意詔拜北軍中候王斌爲衛將軍,穩固南北軍心。北軍中候的位置,由中壘校尉高順兼任。”

這個屬意其實是不容質疑的決定,沒人敢在這個方面忤逆皇帝的意思,除了董承的表情有些不情願以外,其餘人皆無任何反對的意思。

很快,王斌、司馬防等人聯袂而至,馬日磾代爲轉述了適才議定的決策後,司馬防與胡邈緊接著奉詔離去,唯獨王斌被皇帝留下來旁聽。

“京師地動,自孝和、孝安皇帝以降,屢有發生,次數不下二十起。”皇帝手捧著茶碗,仰面嘆道:“這可不是什麼吉兆,何況今年乃多事之秋,春夏還有大風雨雹、華山崩等災異,如今又生髮地動……真是漢室多艱。”

這話是開始步入正題了,馬日磾與士孫瑞默然不語,楊瓚起聲應道:“日食之後,必有地動,臣記得孝成皇帝的時候,日有食之,隨後夜裡,地震於未央宮中。有司未能因此事先綢繆,是臣等之過。”

尚書僕射吳碩忽然接口說道:“此番地動,朝野人心擾亂,無不憂心社稷、陛下。爲安臣民之心,臣請陛下明日設朝,宣示內外。”

此話說完,預想中的附和並沒有出現,反倒是楊瓚皺著眉盯看了吳碩一眼,似乎嫌他畫蛇添足。

難道是會錯意了?吳碩有些惴惴,偷眼看董承的神色也是有些不豫,他心裡更慌了。

距離常朝原本還有三天,吳碩這回直接打算將它提前,就是爲了防止節外生枝。這次朝會不僅是向外朝官宣示皇帝安然無恙,更是要藉此發動朝議,依‘山陵崩阤,川穀不通,五穀不植,草木不茂,則責之司空’的規矩,罷黜士孫瑞。

“士孫公,你的意思呢?”皇帝語氣冷淡,其實他心裡是不情願以這個形式罷免士孫瑞的,他本來可以按照原本的安排,讓士孫瑞以戴罪之身遭免,而不是因爲代君受天咎而去官。因爲若是前者,士孫瑞便幾乎不可能有再起復爲官的機會;可目前偏就是後者……這讓人難以接受。

士孫瑞心裡正是爲此事而感到慶幸,他略鬆了口氣,說道:“臣以爲太尉所言極是,理應早開朝會,以安內外臣子之心。”

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
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湖北省| 嘉义市| 桦南县| 寻甸| 龙岩市| 兴和县| 晋州市| 巴彦淖尔市| 石景山区| 龙胜| 贵南县| 曲麻莱县| 尖扎县| 疏勒县| 金坛市| 和顺县| 巴林左旗| 当阳市| 司法| 天等县| 大同县| 湄潭县| 安吉县| 蓝田县| 汪清县| 伊宁市| 石柱| 乳山市| 浦江县| 泰安市| 台安县| 磐安县| 崇义县| 荥阳市| 治县。| 略阳县| 元阳县| 水城县| 台东市|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