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

“而攀傅假託之端,亦由斯而起。”————————【序】

王端一個人烤火著,沒一會的功夫,劉邈便從外頭走了進來。

兩人之中,雖然劉邈的資歷、聲名、官爵都遠勝於王端,但在這個場合中,劉邈卻鮮見的對王端這個溫和寬厚的年輕人保持著一絲恭敬:“華佗已經尋到了。”

“他現在何處?”正在假寐的王端睜開了眼,眼神中的帶著探詢,似乎是想要證明什麼。

劉邈似乎有些不可置信,輕聲說道:“就在陶使君的幕府中。”

“這就是人心吶。”王端感慨莫名的說道:“早在臨行前,君上就曾囑咐過我,偏我還要以誠待人。如今爲人欺瞞,皆爲我不察之故,我這算是違詔了吧?”

“國家寬宏仁厚。”劉邈說著拿眼覷著王端,見他臉色依然和緩從容,全然沒有一絲得知遭人欺瞞而該有的氣惱,心裡不由得佩服起這個年輕人的氣度來。又壯起膽子說道:“大鴻臚幾次與陶使君敘談論舊,不可能不知道華佗就在府中。”

“你這也只是猜測,華佗一介無名之輩,就算與大鴻臚相見,周公也未必能認出來。”王端眼神裡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陰沉,他隨口說道:“而陶使君卻不然,他知道華佗是君上欽點要徵辟的人物,偏就做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無論他知不知道華佗對於君上的用處,他這份心思就不可取。”

“陶謙老矣,早不復當年智略,如何能從細微之間,窺得大事?”劉邈回答得堅決,仍堅持先前的觀點:“我看,還是與大鴻臚脫不得干係。”

王端這時已闔上半邊眼瞼,明確表示不願再談下去:“臨去之時再行文州牧府,看陶公有什麼措辭吧。”

“諾。”劉邈點頭答應了下來。

這次皇帝不僅是徵辟了華佗,還派人往荊州準備尋訪張機,以及其他地方的有名醫者。雖然說辭是爲了預防關中可能因旱蝗而引起的疫病,其實其內裡的用意,很多人都不明白,就連周奐也只是半信半疑。

劉邈身爲宗室,做什麼都要謹言慎行,在這個敏感的問題上,他最好的應對方式是做個木頭人,而不是當著王端的面說著說那。只是他心有所託,非得探詢出來不可,只是見王端這副謹慎的模樣,劉邈也反應了過來,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說道:“近日從陽都來了一行故交,說是擔憂在桑梓受到兵災,故而想與我等結伴同行,前往長安。”

“陽都的故人?”王端好奇的問道。

劉邈笑著說道:“是瑯邪諸葛氏,其先祖諸葛豐,在孝元皇帝時曾爲司隸校尉。”

孝元皇帝都是前朝的事了,一般來說,若是要溯源祖輩榮光,都會先說第一個最有聲名的祖輩,然後再說最近一代的祖輩,很少有隻說遠祖的。這麼說的人只能說是家名不顯、底蘊不足,不然,何故只說了兩三百年前出了個諸葛豐,其後對家中出了什麼人物卻隻字不提?

王端顯然是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繞,他沒有點破,只拿起放在銅爐邊溫著的酒碗,一邊喝著,一邊仔細思索著諸葛豐的事蹟,淡淡說道:“長安民諺‘間何闊,逢諸葛’,原來是剛直有節的諸葛後人。”

劉邈知道這是客套話,點了點頭,說起了他與諸葛氏的一段淵源。

原來劉邈在初平元年奉兄長之命前往長安朝貢,由於他是朝廷遷都後的第一批前來朝貢的臣子宗藩,故而特受朝廷信重,被拜爲九江太守、封陽都侯。劉邈在九江沒待多久,就回了封地陽都,由此在陽都結識了諸葛一族。那時諸葛氏的當家人、泰山郡丞諸葛珪亡故不久,劉邈作爲封侯,與諸葛氏多有往來。

這次曹操進犯陶謙,所過多加殺戮,瑯邪又靠近賊匪肆虐的青州等郡,稍有不慎便有兵燹之災。諸葛氏爲了自保,正打算在諸葛玄的主持下南投荊州,正好在這時得知劉邈回瑯邪的消息,諸葛玄考慮之後,毅然做出了跟隨使團回返長安的決定。畢竟跟荊州比起來,關中更有發展的前途,何況還有一個身爲太原太守、漢室宗親的故友?

“原來是這個緣故。”王端點了點頭,反正皇帝給他交代的是徵辟青徐士人,此時也不在乎多一個微不足道的諸葛氏,於是他渾不在意的說道:“既然君侯有意,與我等偕行也不爲不可。”

隨後幾日的天氣並沒有如那個識天時的人所說的那樣雨雪紛紛,而是在吹了兩天大風之後,突然雲破日出,呈現出了晴朗朗的一片天來。雖然在寒冬之際乍暖開陽有些妖異,但周奐等人還是由衷的欣喜雀躍,在瑯邪遷延數日之後,立即返程。

幾日之後,隊伍行至小沛城下,曹操約束部衆,勒兵退軍十里,以讓天使車駕,劉備等人策馬而出,在城外恭候天使途徑。

諸葛玄身著簡單的深衣寬袍,坐於軺車之中,一名年僅弱冠的年輕人持轡駕車,在諸葛玄的身邊則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那少年樣貌俊俏,目如晨星,與駕車的年輕人有幾分相似。

他們在隊伍之中,打城下經過,這一路走來,途徑瑯邪、東海、彭城等郡國。他們看盡了餓殍載道,野無人跡的景況,直到來沛國這才稍稍好轉。

俊俏的少年在車上四處張望著,忽然問道:“叔父,亭邊的那人是誰?”

“他?好像是沛相劉備,本是幽州牧公孫瓚手下無名之徒,直到這兩年才漸起聲名。”諸葛玄凝目望去,想了會方纔說道:“今年徐州遭難,陶使君四處求援,唯有他一人帶兵來助。”

“可他不還是沒能挽回敗局麼?”少年輕聲問道。

“他來得太晚了,已經錯過了戰機。”諸葛玄說完,又遲疑道:“他當時的兵馬也不足,總之,有許多緣故吧。”

“既如此,那他爲何不撤軍?他又不是徐州人,我若是他身邊謀士,我就勸他撤兵南下,先佔沛國全地,再進汝南,而後往北拿下樑國。這樣兵衆地廣,足以威脅兗州南境,曹操那時再是了得,也不敢放任不理,跑去進犯徐州。”少年曾讀過幾卷散逸兵書,一眼便看出虛實,輕鬆自如的說道。

諸葛玄愣怔了一下,他不通兵法,也不知道這少年說得對不對,又不好被晚輩說得啞口無言,正搜腸刮肚間,專心趕著車駕的年輕人像是知道諸葛玄的窘迫一般,插話說道:“因爲他答應過陶使君要保衛徐州,之所以不走,或許這是爲了心中的仁義吧。”

少年沒想到會得到這麼個答案,喃喃道:“仁義?這世間還有這樣一個人啊。”

他放眼看向長亭外駐馬而立的男人,那男人身材中等,樣貌不凡,帶著一絲儒雅敦厚,其身側各自站立著兩個彪形大漢,宛若兩尊鐵塔守護在他身周。

像是冥冥之中有所羈絆,男人目光一動,轉眼便與少年的目光隔空對視。

那是他們的第一次相會。

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
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磐石市| 彭山县| 当阳市| 金阳县| 南皮县| 兴文县| 鄂尔多斯市| 濉溪县| 新营市| 钦州市| 东海县| 宝兴县| 平陆县| 屏山县| 和静县| 凤阳县| 丽江市| 南靖县| 山阳县| 宁海县| 乐陵市| 垫江县| 辽中县| 胶南市| 普宁市| 淳化县| 大石桥市| 凌云县| 苗栗县| 本溪| 汪清县| 海盐县| 平泉县| 分宜县| 峨眉山市| 冕宁县| 响水县| 抚远县| 梅河口市|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