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

“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左傳·成公十三年】

“那曹孟德就值得傾力相助?”陳紀掙開了兒子攙扶的手,走過一道土坡,站在一株桑樹下,扭頭眺望右手邊的遠處。

“值得。”陳羣站在底下,極爲自信的說道:“平東將軍麾下兵多將廣,既善於兵事、又長於政務。汝南許子邵說他是‘治世之能臣’,其人魄力、智謀遠勝劉備,又得潁川荀氏、兗州士人相助。早在謀誅宦官,乃至以前便有不錯的政聲,若要引爲奧援,他可比身微名輕的劉備要更輕易。”

陳紀轉過身去,目視遠方,陳羣見他沉默不語,便接著說道:“兒子私下裡也不是有意腹誹,只是覺得,阿翁與鄭公他們對劉玄德此人太過看重了。”

“我觀曹操用兵,知其性情詭詐、好權謀,而劉備慈仁愛民、親近賢士……”陳紀默然嘆了口氣,兩手負於背後,輕聲說道:“現如今這天下,局勢雖渺渺若雲霧,實則月明星疏,有識之士,皆知天命所歸……所以這世道缺的不是曹操,而是劉備啊。”

“還是那番話,單論宗親臣工,劉備還差得遠。論及天下方伯,他尚且不及平東將軍。”陳羣心裡大不贊同這句話,卻不便表露,只好說道。

陳羣侍奉老父向來溫順恭敬,很少會這麼‘擡槓’,但這是決定了潁川陳氏今後運勢與走向,不能單憑陳紀等老一輩人因爲‘欣賞’劉備的才德,而將寶壓在他身上。無論是出於個人的價值取向、還是出於對曹操個人能力的認可、或是對荀彧等友人的信任,陳羣都把支持曹操當做比支持劉備更有價值的政治投機。

而陳紀當初與鄭玄、孔融這些忠於漢室的士人相商的想法卻很簡單,就是扶立與己友善、又有豪傑之姿的劉備在徐州落腳,助其成就一方事業。若是朝廷光復天下,劉備則可以安民之功率土歸順,成爲陳紀他們在朝中的政治盟友;若是朝廷無望,那劉備可成光武第二,也不枉他們對劉氏的一片忠心。

可陳羣的性格柔中帶剛,雖然表面上對陳紀諸事恭順,聽從父命、委身去做劉備僚屬,但其實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想法,並在私下裡與荀彧、杜襲這些交好潁川好友聯絡謀事。

他對漢室的感情沒有陳紀這一輩那麼深厚,既然凡事以利益爲先,棄劉投曹並不失爲一個好選擇。所以陳羣與陳紀抱著同樣的打算、做了兩手準備,只是他選擇的是看上去更爲傑出的曹操。

潁川陳氏本該一氣同聲,父子兩人有了分歧,總歸有一個人要做出讓步。

最終,還是陳紀這個當父親,被陳羣用理智戰勝了感性。

陳紀驀然嘆了口氣,他今年已六十餘歲,鄭玄也與他差不多歲數,與他名氣俱重的荀爽、盧植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他們這一輩的人如今都已逐漸凋零,世道也開始打破舊有的秩序與觀念、出現他們所不適應的變化。

這些天來,陳紀心裡一直有個模模糊糊的年感悟;這天下已經不再是他們這一輩人的了,後生永遠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比自己這些老朽更能快速的適應這多變的世道。而自己確實該有所變動了,或許他早就想這麼做了,只是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所以他纔會在徐州的時候不露半點風聲。

他最後嘆了一聲:“是我愧對劉玄德啊。”

陳羣見陳紀終於被他說動,放下了當初他與鄭玄等人謀議的計策,心裡大爲寬慰,很快應聲說道:“劉備能有今日,泰半都是阿翁以及鄭公、陶公的功勞,彼此互相幫襯而已。我等又非是與他爲敵,有往日情面在,日後若是得以同處朝中,未必不能再度攜手,阿翁言重了。”

“往日情面,終敵不過‘功利’二字。”陳紀乜斜了陳羣一眼,嘴角里還是忍不住哼了一聲,道:“你此時既已寄望於曹操,少不得多與其謀劃議事,斷然沒有不使其做大的道理。兗州附近就那些地方,曹操也只能往徐州開拓,他預備何時入徐?你且說來我聽。”

這本是陳羣與荀彧、戲志纔等人商量好了的,在剛出徐州的時候陳羣不敢冒然說與陳紀聽,現在過了這麼久,他再藏著也就沒有意義了:“戰機飄忽難覓,誰也不敢預測妄斷,不過,平東將軍試圖繞過小沛、徑直從泰山入東海等郡進兵的想法卻是早已定好了的。”

“擾亂徐州,助長袁術氣焰,他就不怕引起朝廷不快麼?”陳紀突然想起了什麼,反駁說道:“別忘了,他如今還尚未撇清與袁本初的關係呢。”

“阿翁說的是。”陳羣答說道:“平東將軍只在泰山除寇,絕不會輕易越境。只是駐守瑯邪國的臧霸、昌豨等人,本爲賊子,因勢不利而迫降,如今徐州空虛,彼等未必會坐得住。”

“你我父子,在這個時候還不願把話說明白?”陳紀知道對方沒有把話說完,有些不滿。

陳羣苦笑一聲,方纔如實說道:“昌豨乃反覆小人,但有指使,如何不會謀圖徐州?平東將軍屆時緊隨其後,以此名義平之,既能盡得漁翁之利,又能擺脫與袁氏的干係。”

“袁紹指使昌豨奪徐州?”陳紀心裡一驚,袁氏兄弟二人幾乎同時試圖染指徐州,這份想結成一片的潛在意願可不是巧合那麼簡單:“袁本初與袁公路和解了?”

“應是如此,據傳,去年袁紹之甥高幹回陳留探親,之後不復往北,反而潛行南下。這個消息非同尋常,而太守張邈卻隱瞞不發,這讓曹將軍很是憂慮。聯繫到這次淮南袁公路北上徐州、兗州刺史田芬不欲讓曹將軍越境、袁譚進駐青州以後立即遣使與呂布議和罷戰等事,可想而知。”陳羣說完,看了一眼陳紀,進一步說道:

“阿翁明鑑,若二袁合流一處,關東局勢便急轉直下,豈是朝廷所願見到的?以劉備之能,可堪重任否?”

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
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鄂州市| 洞头县| 扎兰屯市| 申扎县| 黎川县| 五家渠市| 卢氏县| 通江县| 交口县| 临漳县| 靖江市| 双柏县| 丁青县| 泰顺县| 岢岚县| 河津市| 客服| 香港| 松阳县| 株洲市| 齐河县| 余干县| 龙胜| 无极县| 台湾省| 夹江县| 湘潭市| 贵德县| 鄂州市| 新沂市| 南投市| 城步| 古浪县| 九江县| 乾安县| 柯坪县| 淮南市| 青浦区| 东乡族自治县|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