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

“叔兮伯兮,靡所與同。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國風·邶風·旄丘】

朝廷上緊張的局勢並沒有隨著宋都生下皇長子而有所緩和。

不用董皇后再派人回家示意什麼,藉此助力的太尉董承近來親自主抓廷尉的審訊,對宋氏的追查不依不撓,在皇帝置若罔聞的情況下,宋氏的幾項罪名很快就浮出水面;一是進獻媚藥擾亂宮闈,二是迷信方士圖謀不軌,三是放縱家人兼併右扶風土地、民戶,四是大包大攬,藉由權勢收錢爲人分憂解難……

種種罪名證據確鑿、不加掩飾,無不意味著中風癱瘓在獄中的宋泓要活不過這個秋天。

隨著宋氏的倒臺,一大幫與宋氏有關聯的豪強都被連根拔起,原本推行清查戶籍政策困難重重的右扶風,近來成效顯著。從涼州調任弘農的新太守楊阜爲人威武剛正,與當地豪強沒有任何利益糾葛,甫一上任,便在陝令高柔的配合下開始了雷厲風行的清查。

高柔是前任太守高眹的族子,高眹曾爲蜀郡太守,早年在朝廷征討益州時配合來敏等人立下反正之功,被調至弘農擔任太守至今。因爲陳留高氏與袁氏有親,其子弟高幹更是投於袁紹麾下,爲其效命直至身死。

下錯注的代價是慘重的,雖然高眹一直老實安分,但在朝廷的處境依然十分尷尬,對此,高眹不得不尋求大勢力的庇護,於是他與轄下的弘農楊氏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一起去了,高眹充當地方上的保護傘,楊氏爲高氏洗清污點,雙方相處一向和睦,即便是朝廷嚴令各地清查隱匿民戶,高眹也頂著壓力不去徹查。

作爲代價,在高眹被罷免以後,高氏僅存的青年才俊高柔,順利的從吏治科結業,在弘農郡陝縣擔任縣令一職。

本來按照趨勢,高柔理應繼承高眹的政策,繼續對本地豪強進行庇護以求結好,可隨著新任太守楊阜到任以後,兩個性情同樣都是秉公持正的人一拍即合。很快弘農豪強便苦不堪言,沒想到‘忠厚’的高府君走了以後,他的族侄居然這麼不講情面。

弘農的故事很快流傳開來,皇帝得知後特意使人傳來侍中、平尚書事楊琦,在旁人看來只是一次說閒話的君臣,內裡卻暗含著森森冷意:“高眹與高柔果真是一家人麼?怎麼做的事卻是大相徑庭呢?”

“縱然是父子兄弟也有難有性情相似的,何況高眹二人只是系出同族?”楊琦最近比以前要老了很多,不僅是額角斑白的鬢髮,就是他的聲音也不如曾經那樣有力度,反而多了許多未曾有過的謹慎與顧忌,好似是曾經鋒利無比的寶刀,終於到了鏽鈍的一天。

這樣的變化並不能單純用一個‘變老’的理由來解釋,楊琦曾經敢直面抗辯兩代皇帝的強項與勇氣如今蕩然無存,失了銳氣與強項的他,言行舉止幾乎與一個平庸的老人般無異:“高眹爲政寬和,與民爲善,精簡俗務,多得民望。而高柔卻秉持端正,嚴明法紀,故縣內宵小隱匿,百姓安居。爲政者其實應寬嚴相適,如二人所秉持著,其實都有所偏差,倘或能互補所長,自然是再好不過。”

“那楊公以爲,當今朝廷是寬多些好,還是嚴多些好?”皇帝站起身邀楊琦前後在廡廊下走著。

楊琦愣了一會,似乎這個簡單的問題讓他感到爲難,好一會,他方纔遲疑著回答道:“臣以爲,如今天下仰賴陛下仁德,四海安靜不久,理當以實行寬政。”

“這不是你,楊公。”皇帝忽然失望的搖了搖頭,他微微側首,道:“若是放在以前,楊公哪裡會隨口誇讚我?而以楊公之強項耿介,即便如今要務求惠政,也不是一個非寬即嚴的人。”這時他已看到了楊琦面露惶然的神情,冷笑道:“楊公近來可是有什麼事?不妨說上一說,就算不是國事、是家事,我或許也能爲你解解憂。”

“陛下……”皇帝的注視猶如千斤重擔,壓得楊琦幾乎要喘不過氣來,當年他的脊樑不可謂不直,就連孝靈皇帝在時他也敢當面譏諷。可如今楊琦身子開始佝僂了,他微微俯身,不敢去看皇帝,低著聲說道:“臣只是家中子弟不肖,多費了些精神。”

“哪個子弟?”皇帝走到廡廊下的一處簾子前,竹簾微卷,露出一片偌大的湖水與正在枯敗的蓮葉。他看了會早秋的風景,明知故問的猜測道:“不會是楊衆吧?”

楊琦兩腿立時一軟,撲的跪在地上。

儘管早有準備,當他從皇帝口中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仍是不可避免的驚慌失措,楊衆在楊氏這一輩人中是最激進的、最張狂的,不僅與主張韜光養晦、明哲保身的楊琦、楊瓚等人格格不入,就連恪守中立的楊彪也與他關係不善。他們出自各房,名義上都是弘農楊氏,其實各房之間面和心離在這些年幾乎已不可避免。

楊衆爲了在家中力壓他人一頭、在朝中成爲楊氏的領軍人物,不惜與宋泓相互勾連,甚至還爲其出了這麼個害人害己的主意。如今宋泓身陷囹圄,又適時的在獄裡中風,但誰不知道宋泓在中風前交代了多少。如今看來,皇帝或許是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那現在皇帝傳他又是爲了什麼?興師問罪?還是臨前折辱他?既然沒有當即下詔捉拿楊衆,對楊氏大加貶黜,或許事情尚有轉機,比如楊衆僅僅只是出了主意,工具的蒐集以及使用都是宋泓一力爲之,這裡楊氏並沒有插手。

楊琦跪在冰冷的地上,腦子飛速的旋轉著,總算得出一個自己與皇帝還‘有的談’的結論。在他看來,楊氏就是處於這種可輕可重的狀態,如果皇帝要從嚴處置,僅憑宋泓的說辭,很難讓所有人徹底信服,而楊氏在覆巢之下進行的對抗與動盪也不是皇帝所願意見到的。但若是就此輕輕放過,皇帝心裡想必也更不樂意,所以纔會有眼下的這一番君臣對談,就是希圖能達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妥協。

皇帝的尊嚴必須得到尊重,楊氏必須付出受懲的代價,只是這個代價要多大才能讓皇帝滿意、楊氏付出這個代價的罪名是什麼,就看兩人接下來的對話了。

“陛下睿鑑,正是五官中郎將楊衆。”楊琦似若無意的提示道:“原護羌校尉楊儒與其情誼深厚,如今楊儒在涼州死於羌氐之手,楊衆這一年多以來深感悲痛,連著身體也開始差了。昨日裡受了涼,臣等在家中還在商量是否代其向朝廷上書,請乞骸骨。”

皇帝似乎很關係臣子們的身體情況,一聽說楊衆身體不適,立即問道:“看太醫了沒有?可有說什麼時候好?會不會好?”

楊琦毫不猶豫的說道:“這個病已深入腠理,恐怕就算是好了,精力也大不如前,再也不能爲朝廷、爲陛下效力了。”

“是麼?”皇帝嘴上有些可惜的應了一聲,但他的神情並沒有流露什麼感到可惜的地方,他忽又說道:“楊衆在五官中郎將任上這麼多年,手中提拔的郎官不在少數,其人又強勢不服輸,會樂意請求辭退麼?”

“爲人臣者,既不堪其任,又何必戀棧?楊衆自知體力不濟,早已準備使人代擬奏疏呈上。”楊琦義正言辭的說道,彷彿這一切對他而言是在正確不過的事了。

皇帝在心底冷笑了一聲,想以楊衆的主動辭位作爲換取皇帝罷休的條件,未免想得太好了,他索性將事情直接點破:“壺崇是他引薦提拔的,因壺崇擅進禁物,讓宮中出了這樣的大事,楊衆當真就一點干係都沒有?宋泓一個貴人之父,能隨便將這等物件送進宮麼?”

楊琦一驚,連忙說道:“陛下,壺崇雖是楊衆舉薦,但壺崇有罪,未必就是楊衆指使。”

“我有說是他指使的麼?”皇帝好整以暇的笑了笑,說道:“我很早以前就定下薦舉的規矩,三年之內,薦舉者必須要爲被舉者擔保。壺崇此人德行敗壞、勾結中外,豈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楊衆也難逃其咎。”

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
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茂名市| 海晏县| 华安县| 南开区| 嘉黎县| 彭山县| 桐庐县| 镇巴县| 惠水县| 临清市| 天门市| 民权县| 灌南县| 祥云县| 英超| 荆门市| 泽州县| 呈贡县| 泸溪县| 同心县| 德保县| 桦甸市| 贡觉县| 万全县| 永城市| 潮州市| 万荣县| 柳江县| 昂仁县| 临泽县| 武乡县| 灌南县| 收藏| 资源县| 丹阳市| 巴楚县| 龙山县| 桦甸市| 万山特区|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