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

“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春秋繁露·對策】

以前的山崩、地震、日食,攻訐罷黜的都是關東與關西派系裡的人,屬於臣子之間的鬥爭,皇帝只是一個仲裁,所以各方反應也比較激烈。但這次卻不一樣,這次是皇帝的人陷入了漩渦中心,攻訐趙溫就等若是直接與皇帝叫板,即便這次有理有據,但觸犯天顏的後果,卻是誰也不敢承擔的。

只是地震又不同於一般的政治事故,何況有前司空士孫瑞的前車之鑑在,這一次皇帝若是要護短,不肯依例罷免趙溫,那就是破壞規矩,輿論上也說不過去。

所有人都在等皇帝的態度,皇帝對趙溫無論是護是棄,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陛下如此深恩厚重,臣感激涕零!”此時,趙溫已失卻了剛纔保持的淡定,苦口婆心的勸道:“臣未有匡救之策,無德無能,如今正是蒼頭歸咎於臣,臣若不引退,豈非貪戀權位?況乃朝廷每逢災異,三公皆引咎辭退,已爲常例,陛下如若不允臣辭位,那士孫公、黃公等人又何如?臣一旦辭位,不足爲惜,而陛下卻不可因此有損聖德。”

皇帝扭過頭來,深深的看著趙溫,那目光沉靜又鋒利,彷彿直刺心底。

趙溫被這眼神看的心裡發顫,又不敢貿然移開,那樣會顯得心虛、沒有底氣,只好硬著頭皮勉強與皇帝對視。

“我原以爲。”皇帝把目光挪開了,他開始擺正面龐,把後背往憑幾上挪了個舒服的位置:“你與趙公一樣都是審時度勢,精於算計之輩。”

趙溫有些不自在的低下了頭,他的兄長趙謙的確精於算計,甚至有時候達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尤其是當初李傕郭汜圍城,趙謙還在私底下與他商量過萬一朝廷軟弱,難以相抗,不妨說動麾下叟兵開城應敵,以爲晉升之資。當時朝廷的勝算很明顯,趙謙也沒有再考慮此事,只是順口一提,以防萬一。

此時之所以爲皇帝一眼看破,想來並不是這個緣故,而該是皇帝從別的事情上觀察出來的。

“你比趙公多了分‘義’。”皇帝淡淡評價道。

趙溫受寵若驚:“臣惶恐。”

“其實你也用不著多顧慮什麼,有些規矩不合時宜,就該棄絕。前人因這個規矩吃了虧,那是他們運氣不好,怨不得別人。”皇帝若無其事的說道,看來是真的打算改變傳統:“而況我也沒說要徹底棄絕,畢竟我的確是天子、與天感應。只是重歸本源,當年策免三公的制度,還是從孝和皇帝開始,在此之前,無不是歷代先帝歸罪於己……”

“陛下!”趙溫這回是徹底的急了,又是感動又是慌張,以至於語無倫次,想也沒想就說出口道:“臣不值得陛下如此迴護!”

他知道以皇帝如今的權勢完全可以強行保下他,但這樣做只會得不償失,對他和皇帝來說都會聲名受損。以趙溫目前所體現出的價值,似乎還不值得皇帝爲了他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更何況,趙溫這次雖然被免,但也不會永遠淡出朝堂,只要皇帝心裡還記著他,遲早會再回來。皇帝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又何必要強留於他?

趙溫到底沒有因感動而失去理智,轉瞬間便生出許多疑惑。

“朝廷每有災異,便策免三公,幾次朝局反覆也皆是爲此,不僅朝堂不安,連帶著下情也跟著不寧。”皇帝的右手輕輕拍打著憑幾的扶手,淡淡說道:“他們覺得含冤無辜,我心裡又何曾高興?一項朝政,好不容易議定、指派下去,負主責的大臣卻突然要因此遭免,策免了到輕鬆,那朝政該交由誰來做?”

這確實是事實,東漢中期以後政局混亂,朝廷詔令很難得到長久貫徹,除了宦官外戚以外,隔段時間就因災異而策免三公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尤其是皇帝隱約記得,小冰河時期與太陽活動有關,而太陽輻射又是影響地球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如今正是出於小冰河時期,除了氣候反常,溫度下降以外,乾旱、日食、甚至是地震等地殼運動恐怕會比以前更加頻繁。那時若是隔一段時間便來個災異,動不動就撤換三公,自己必然要在朝堂維穩的問題上付出更多的精力、牽扯更多的心思,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到自己新政的推行。

何況這是自孝和皇帝之後,皇權微弱的皇帝們對付士人的一種簡單粗暴的手段,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只能將一個士人或是黨人領袖從高位踢下去,卻並不會給他帶來多大實際上的損失。

以前皇帝手中權威不夠,又正好遇到災異,是故推波助瀾,順勢借災異罷黜皇甫嵩、黃琬。而如今的皇帝卻不需要這個手段了,他有太多更爲有效的、少副作用的手段去對付士人,相比之下,這個手段就會有些雞肋,有時反而會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就比如上次預備整治士孫瑞,卻讓其從容退場了一樣。

所以正如皇帝所說,一個規矩若是不合時宜,那就該棄絕。

“臣還是侍中的時候,陛下便不嫌臣鄙陋淺薄,屢授重任;前次地動,陛下理應先走,卻親手救臣於危急之中;如今又是……”趙溫雙眼通紅,大受感動的揩了揩眼角的淚花,如果說以前皇帝對他許以情誼都是爲了拉攏、都摻了假在裡面,那麼在前次地震當中,皇帝萬乘之軀,完全可以自己逃跑,卻非要冒著生命危險把他帶出去,這絕不可能是惺惺作態!

趙溫以前還想著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時候,儘可能的支持皇帝,而自從那次地震之後,趙溫便已經打算毫無保留的對皇帝效忠了。往前看五百年,有那個君王會在天災危難之中還不忘帶著臣子一起跑的?如今趙溫得遇如此英主,自己還有什麼顧忌、自私的?所以這也是他爲什麼在繼任司空之後,屢次奉迎皇帝心意,提出激進的改革政策、甚至不惜以得罪董承的代價,清除李蒙等不安定因素,甚至設計拿下了此次採購餘糧的真正緣故。

他要做個以皇帝之命是從的忠臣,而不是遊走於皇帝與家族利益之間的臣子。

“你既自認是我的股肱,我又豈有捐棄之理?”皇帝看著趙溫失態的樣子,忍不住玩笑道。說完,他便正視前方。宮牆之外的上林苑中,零零散散的分佈著幾處離宮別苑,由於那幾處都是皇帝常去的地方,故而如今都被修葺的相對完善。在宮苑的附近,昆明湖泛著粼粼波光,倒映著湛藍的天空,間或有幾片積雪藏在石龜的陰處。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乾淨純粹,即便如今是深冬,也還是那麼的蘊藏希望。

“百年以降,朝廷不僅法禁廢弛,上至公卿衙署、下至州郡縣府,積弊數不勝數。”皇帝似是看著那些蒼涼的景色入了迷,正色道:“我又要革除朝廷內的積弊,又要效仿光武皇帝重新掃平天下,樣樣事都要我去做。可我曾經說過‘治水之功,豈能獨歸大禹’?我需要伯益與后稷這樣的賢臣輔佐我,與我一同完成興復漢室的偉業,荀君、賈公等人還遠遠不夠,趙公,我希望你是我的伯益。”

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
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河津市| 莫力| 武义县| 碌曲县| 乐业县| 渝北区| 常宁市| 普安县| 任丘市| 开封县| 丰县| 丹阳市| 龙胜| 滦南县| 雷波县| 屏南县| 靖州| 铜陵市| 资中县| 芷江| 金昌市| 邵东县| 葫芦岛市| 钟山县| 濮阳市| 洛阳市| 丹东市| 寿阳县| 张家川| 巧家县| 揭西县| 临洮县| 宜都市| 上思县| 平度市| 威信县| 晋江市| 醴陵市| 南阳市|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