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

“臣且聞之,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漢書·韓安國傳】

耿苞知道他們二人之間在說什麼,此事重大,他也不敢過分打聽,只一筆帶過,道:“我等所謀終是小計,明公要在河北立足,首先就要剷除公孫瓚。”

“張儁乂如今駐兵河間,年紀輕輕,卻防住了公孫瓚不下數十戰,沒有讓他闖入渤海、援助田楷,到底是我沒看錯他。”袁紹輕撫鬍鬚,眼底閃過一絲自得,胸有成竹的說道:“如何攻滅公孫瓚,那天沮公等人已有成算,定下了‘困獸’之計。”

耿苞在腦中仔細思索了番,發覺是哪天未曾出席,竟是錯過了這次決議,他很感興趣的問道:“沮公、田公等人高才善謀,遠勝在下,不知這‘困獸’之計,又是何意?”

“公孫瓚超然自逸,矜其威詐,性情暴虐。在他還是奮武將軍、屈居劉虞之下的時候,就自恃兵衆,放縱麾下掠奪百姓、豪強,甚至還敢搶劉虞賜給烏桓的禮品。”袁紹緩緩放下手,擱在憑幾的扶手上,不屑的說道:“這兩年做了幽州牧,起初倒還收斂幾分,對州中豪強、大族多加籠絡,但時日一長,本性就開始暴露了。如今他幾次南下都被張郃死守攔住,劉虞給他打下的家底估計也要吃完了,幽州本也不是什麼好地方,公孫瓚無論是要擴充部衆、還是蒐集糧草,都繞不開本地豪強……”

耿苞眼前一亮,試探的說道:“明公的意思是說……”

“虎困於牢中,總是吃不到肉,是會發狂的。”陳逸淡淡的接口說道。

耿苞立時瞭然,難怪這半年袁紹說什麼也不願與公孫瓚決戰,只肯讓張郃等人死守營寨、藉助易水複雜的支流,處處設防,讓公孫瓚的騎兵無用武之地。原來竟是等著公孫瓚耐不住脾性,耗空糧草軍需之後,將火氣撒到自己人頭上。等到公孫瓚麾下失了人和,軍心擾亂,養精蓄銳大半年的袁紹便可帶領大軍與公孫瓚一決勝負。

袁紹本人很贊同這個沮授等人提出的計劃,這與他一貫喜歡使用的離間敵人內部、策反當地豪強爲己用的法子異曲同工,遠的是河內張楊、近的則是兗州曹操。士人才是天下安定的基石,當年袁術在南陽割剝富室,結果遁逃淮南,如今曹操、公孫瓚憑恃一時兵強,視士人如無物,就該受到慘重的教訓!

在看到耿苞服膺的神色,袁紹心中一動,面色從容的說道:“光靠幽州豪強還是不夠,我軍若與公孫瓚決戰,還得有另一方助力。”

耿苞正在糊塗,還是陳逸再次爲他解惑道:“陰公奉命出使烏桓、鮮卑等部,也快回來了。”

冀州,河間國。

易縣是河間國最北的一座縣城,本來屬於幽州涿郡,幾經劃分,最終歸屬於河間。此地處於巨馬水與易水交匯之地,北部山勢雄渾,地勢西高東低,是山地與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又有大河交匯,位置極爲重要。初平三年的巨馬水之戰便是發生在此處,那時公孫瓚一舉攻破袁紹部將崔鉅業,斬獲數千,乘勝追擊至平原,以田楷爲青州刺史,冀州豪強無不懾服,聲威赫赫。

那是公孫瓚人生中最輝煌的一段時日之一。

如今公孫瓚卻頓兵於此,近半年來多番苦戰,皆徒勞無功,這一切,全是因爲那袁紹的部將張郃,將易縣以南不到百里的鄚縣變成了他南下的最大阻礙。

易水河畔,一支疲憊的軍隊正緩緩的北上。

公孫瓚身騎白馬,一臉不甘的在河岸上眺望著南邊若隱若現的鄚縣城牆,久久不語。

長史關靖與從弟公孫範騎馬隨侍在一旁,面面相覷,一時都不敢上前。

最後見公孫瓚手下最後一支步騎都要開始乘船過橋到對岸去了,關靖這才無奈的嘆了口氣,上前勸說道:“君侯!時候不早了,還是速速回師易縣,休整之後,再做打算吧。”

公孫瓚遲遲不語,直到關靖以爲對方沒有聽見,正想再說一遍時,公孫瓚才緩緩開口道:“我起先還以爲,袁本初麾下諸將,只有一個麴義我還看得入眼,其餘的不過騎尉、都伯之輩!”

關靖一愣,他聽出了對方語氣裡的不甘心,與公孫範對視一眼後,默契的閉口不言,等對方把感慨發完。

公孫瓚恍若不覺,接著道:“如今麴義聽說被調去了青州,我原想這冀州偌大,無人可敵,沒想到袁本初又派來一個張郃。現在想起來,我當年在界橋、龍湊是與他見過幾次的,不過那時我盡關注麴義去了,倒是沒在意到他這個人。若說麴義用兵,首重戰陣法度、兵卒進退如一,到底不免死板,倘我有一善於用兵的謀士,或是尋到機會,稍設計謀,便能折了他。”

作爲公孫瓚的長史,關靖不由慚愧的低下了頭。

公孫範看了關靖一眼,幫著說道:“將軍不必如此,去年的時候,麴義不還是險些被你衝破了陣營?可見他麾下先登也不過是操訓得法、兵甲鋒利了些,沒什麼了不起。我軍自有了劉公留下的府庫,白馬義從,也不遜於人!”

說起這個,公孫瓚臉色雖然緩和了不少,但還是未曾注意到近旁關靖的臉色,而是仍盯著遠處的鄚縣城牆:“麴義善練兵,爲人刻板,只要我掌騎遊動,終有可乘之機。但張郃卻不一樣,他會用兵,知道我會先攻那處城牆、知道什麼時候劫營、什麼時候出城追擊……他困守城中,用兵居然比我用騎兵還要靈活……如此勁敵,豈是麴義可比?”

公孫範覺得公孫瓚這話有些不對勁,疑惑的看了對方一眼,身旁的關靖卻忽然說道:“君侯何必長他人志氣!張郃麾下萬人駐守鄚縣,幾番交戰下來,早已成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這回只要在易縣修養旬月,待涿郡、廣陽、上谷等郡的糧草軍械補充齊備,兵精糧足,君侯大可再渡易水,與張郃一較高下!”

“你說得對。”公孫瓚一時頹唐的氣勢陡然消減無蹤,很快振作了起來,道:“田楷等人很久沒有訊息了,想是袁紹是將大軍派往了青州,青州有呂布、海寇,彼等定然是拖住了他!袁本初被朝廷奪了官職,不敢待在鄴城,只要我攻破鄚縣,兵圍渤海,冀州各處必然惶然自亂,一如當年我率騎南下,各處望風而降!”

在公孫瓚看來,袁紹公家出身,根本不會用兵,只要將其依仗的張郃這些棘手的人物解決掉,再給袁紹十萬兵,也不是他的對手。

想到這裡,公孫瓚忽又惱怒道:“涿郡此前籌備糧草一向順暢,這回如何突然就斷了?若不是他們在後方疏忽怠慢,致使我軍糧草不濟,我如何會從鄚縣退兵!此番回去,我定要找他們要個說法!”

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零七章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九章丨青牛先生
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零七章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九章丨青牛先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乐清市| 南召县| 江陵县| 建平县| 汶上县| 依安县| 循化| 东丰县| 牡丹江市| 洞头县| 安化县| 崇文区| 商洛市| 友谊县| 泾源县| 杭州市| 来宾市| 博客| 西城区| 双牌县| 蒙阴县| 武功县| 鄂托克前旗| 顺平县| 江安县| 莆田市| 阳新县| 古交市| 仁化县| 合山市| 南平市| 舒兰市| 岢岚县| 景德镇市| 德庆县| 鹿邑县| 托克托县| 体育| 洞口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