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百姓盼太平久矣、望能吏如望雲(yún)霓。我大漢疆域廣闊,有郡國百,縣邑千,其下鄉(xiāng)里不計其數(shù)。此皆賴爾等俊才,爲朝廷安民至善,開萬世太平。”皇帝的目光在人羣中逡巡著,很快找到幾個熟悉的身影,他先說了一段開場白,用以勉勵後進。

底下太學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聽到皇帝的綸音,皆豎著耳朵聽著,好在皇帝中氣十足、字正腔圓,就連跪坐在最後排的太學生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在皇帝說完一段以後,他們無不心神激盪,整齊的在殿內(nèi)稽首山呼。

而遊楚卻是在下拜的時候愣了一愣,皇帝的聲音恍惚間似曾相識,好像是很久以前在哪裡聽到過似的,可如何也想不起來了。他強忍著擡頭看一眼御容的想法,低著頭與身邊面色激動的同學們一齊唱喏。

“想我太祖高皇帝,領戍卒斬蛇起義,是爲解萬民倒懸。其下孝文、孝景諸先帝,輕徭薄賦,施仁德教化百姓,我漢室乃有四百年之天下。如今喪亂已畢,漢室三興,是天不厭、民不棄。爲國、爲民,爲我漢家執(zhí)政之本,這四個字要謹記在心,倘或有失,則我無顏見列祖列宗,爾等亦不爲我漢家臣子!”

皇帝話鋒一轉,順勢提出‘爲國爲民’的執(zhí)政綱領,這不但是定給所有臣子的責任,更是加在皇帝身上的責任。這一例正好與前面的平羌碑文聯(lián)繫起來,皇帝治政以民爲本,所謂上行下效,爲那些有心做事的臣子指引了方向。

皇帝這話已不單是隻對殿中的太學生說,更是聽進了陪坐的趙溫、陳紀等人的耳中,他們當即離席,整肅莊重的帶領太學生們稽首應道:“臣等謹諾。”

殿試的題目遠比策試更有保密性,因爲它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而是早已被皇帝想好、一直默記於心,只需屆時脫口而出:“孟軻有言:‘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鴉雀無聲的殿內(nèi),安靜的彷彿針落可聞,只有皇帝一人用他清朗響亮的聲音,一字一句的說著,所有人屏息靜聽:“試問當今天下,何爲民之樂,何爲民之憂?”

皇帝說完自己親定的策題後,便閉口不言,趙溫看著眼前彷彿同時入定、尚無動作的太學生們,輕聲一咳,說道:“動筆吧。”

所有人紛紛反應過來,首先拿起筆快速的將皇帝說的題目默寫在面前的白紙上,然後又動作一致的將筆放下,閉目沉思。

皇帝引用的孟子這句話,意思是爲官者應做民衆(zhòng)喜聞樂見的事、擔憂民衆(zhòng)擔憂的事情。而他的問題卻又是一道說明題,皇帝是很實際的,那些概而括之、內(nèi)容空泛的答案未必能討他的意,反倒是那些從很小的切入點入手、以點帶面,充分觀察過這個社會當下最激烈的矛盾的答案,纔是皇帝真正想要的。

這一次考試對於蘇則來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難,不但是題目讓他糾結萬端,不知是從小處著手、還是從大的方面論述;更因爲他處在皇帝與一干重臣的視線之下,肩頭承受的壓力比以往還要重上百倍。

雖然像他們這般考中‘上第’的太學生來說,無論這次殿試的成績?nèi)绾危鸺抑辽偈强だ艨h掾。但能進入前殿的太學生,誰不想靠著筆下文章,在君臣面前一鳴驚人?

因此過了一刻鐘,才陸陸續(xù)續(xù)有人提筆破題。

就蘇則所知道的,皇帝有兩個半老師,一個是現(xiàn)任御史中丞桓典,家傳《尚書》、另一個則是已故的前太僕趙岐,治學《孟子》、另外半個則是爲皇帝講讀過一段時間的《孝經(jīng)》的前司徒王允。

以此而言,蘇則認爲皇帝的治政思路,大體與幼時所學的書籍分不開,而皇帝出題引述《孟子》裡的話,也恰恰證明了這點。

沿著這樣的思路,蘇則漸漸知道該從何下筆了,不但要聯(lián)繫自己現(xiàn)實中遇到的問題,闡述民之憂樂,更要引述《尚書》裡聖王明君治國的理念,提出該怎麼做纔可以使民憂爲民樂,這樣寫纔是首尾呼應。

殿試的時間很長,皇帝不能下場到處觀望,自然就不會在那裡乾坐著。所謂監(jiān)考,只是象徵性的表示重視而已,皇帝日理萬機,不可能在監(jiān)考一事上浪費整個上午的時間。

公車司馬令榮郃親手捧著托盤,裡頭盛放著十來份只有皇帝才能親啓的密奏封事,他站在殿門外,作爲殿試的閒雜人,他不能隨意入內(nèi),而是穆順從一邊繞過幾根樑柱,從對方手中接了過來。

於是皇帝親啓著封事,這些封事都是一式一份,在皇帝拆開閱看之前,就連宰相都沒有權力看。從原則上講天下臣民都有權力給皇帝上封事,但只有最緊要的事纔有資格寫進封事,否則會受到一定的懲處。

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封事有些涉及冀州的民務,譬如王邑上疏稱肩負治水重任的鉅鹿太守張導帶領黎庶趁農(nóng)閒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是否有成效全看明年的春雨,只是張導並沒有對當?shù)厍謥淄恋氐暮缽姃袢〈胧皇浅隽思韧痪獭⑾虏粻懤墓摹?

王邑質(zhì)疑張導的立場,擔心之後陸續(xù)推行的政策會在鉅鹿遭到阻礙,提議皇帝將張導撤換。從王邑的奏疏上看,張導確有治水之能,如今各地河道失修,都水使者孔融不是這方面的長材,讓張導調(diào)個位置專幹水利,不管民務,或許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皇帝在王邑的封事上勾畫了幾筆,將其擱在一邊,接著又將其他的封事一一拆看。有鎮(zhèn)北將軍張遼對三郡烏丸請求開市互貿(mào)的反對意見,在封事中,他還提到了袁紹禍亂河北時,割剝富室,導致冀州、幽州許多豪強逃亡鮮卑,這些人爲草原帶去了生產(chǎn)工具和技術,教會鮮卑人制作刀箭鎧楯,學習中原文字制度。

張遼眼光卓越的認爲如果不加以阻止,掌握先進技術與軍事制度的鮮卑人將會崛起成爲北方的一大禍患。這道封事引起了皇帝的重視,他當即在封事上批示道:“承明諸公速閱,擬呈方略進上。”

後面的封事便是交州克平、士燮等當?shù)睾缽姳会绫偃氤瘯r,交州百姓戀戀不捨,以及安遠將軍沮雋、立武中郎將吳匡在交州當?shù)厮娛渴蟿萘嫶蟆⑸畹妹裥牡淖嚓悺4藭r交州還有日南郡象林縣被區(qū)連割據(jù),尚未收回,吳匡不顧林邑偏遠,堅持要出兵進討,在這一點上與沮雋沒有達成一致,所以都寫在了封事裡請皇帝裁決。

皇帝不急不慢的看完了封事,問過了穆順才知道時間只過去了一半,他不願久坐,便從席上悄悄站了起來,趁著太學生們聚精會神的埋頭書寫時,與趙溫等人打了招呼,便往殿後休息去了。

穆順早已在殿後佈置好了軟榻和茶水點心,只將皇帝扶到榻上坐好,便雙手奉上一碗熱茶。口中笑著說道:“見到殿內(nèi)英才有如此之多,奴婢也爲國家感到高興。”

“治國不易。”皇帝手捧著茶碗,卻也不急著飲,兩眼放空的盯著某一處,輕聲說道:“我聽說太學策試之後,有不少太學生大爲失望、頗有怨言?”

“唯。”穆順拿著鐵釺撥弄炭火,從一旁的小銀盤裡拿出小塊檀香丟進炭盆裡,待其燃燒出一縷輕煙、以及濃濃的清香:“鄉(xiāng)里羣氓多不識教化,愚頑成性。那些考了‘中第’,要去郡縣的到還好。要去做鄉(xiāng)有秩、嗇夫、裡魁的下第,卻要麼是畏難、畏偏僻,要麼是不甘願自己在太學讀了五六年書,最後竟然連舉孝廉、茂才出仕的人都不如。”

“孝廉、茂才,以後也是要從下面做起的。”皇帝淡淡說道,他對這些異議並不以爲然。

豪強之家的子弟,多半都有些教育基礎,尤其是建立了國子監(jiān)以後,許多二千石以上都可以將兒子送入就學,豪強士族之家也可以出高價進學。這導致太學內(nèi)部的貧富比例逐漸拉大,越來越多的普通農(nóng)戶、寒微之家的子弟在太學生中佔據(jù)主流。

只是寒門學子的教育基礎先天不如豪門子弟從小耳濡目染,所以成績爲‘下第’的太學生大部分都是寒微出身。而成績考到‘下第’的豪強子弟,不僅數(shù)量少,且多是些不入流的人物,真正的貴族子弟、士人精英,都在國子監(jiān)、或者是太學策試的‘上第’行列裡去了。

所以這也是皇帝不擔心這一點微末非議的理由:“過慣了好日子,聽慣了一經(jīng)舉薦、直接爲守爲令的故事,彼等自然受不了這樣的結果。這些人到底是少數(shù),不用理他們,朝廷的任命既已下發(fā),除非是家裡有喪事,否則膽敢違令不去、自作清高的,都要嚴懲!”

穆順正將香爐的蓋子合上,聽了這話趕緊跪下接口道:“唯唯!奴婢這就將陛下口諭傳給承明殿與中臺,責成他們辦好此事,這是朝廷第一次策試,決不能因爲這些宵小而壞了名聲……”

“此事由你去說。”穆順眼下的言行已經(jīng)構成了干預朝政,但皇帝不以爲忤,當即允準了穆順的試探性進言:“大臣們太過守成,要他們務必領會我的意思。”

“奴婢謹諾!”穆順心裡高興,險些呼出聲,好在他知道旁邊就是正在殿試的太學生,最後生生將激動地心情忍了下來。

七年了,穆順等這一天已經(jīng)有七年了,他可是一直嚮往著中常侍的威力,如今他終於是邁出了這一步,只盼著在以後皇帝能給他更多的機會讓他去表現(xiàn)。

“他們考完之後,你再去承明殿,順道將那些封事拿過去。”皇帝吩咐道,看著穆順眼底難掩的欣喜,擡手抿了口溫熱的茶水,眼眸微深,不知在想些什麼:“去將劉備叫來。”

穆順腳步輕快的去了。

沒過多時,侍中、宜城亭侯劉備便從前殿來到皇帝跟前。

“侍中臣備叩見陛下。”

劉備中等身材,寬厚的嘴脣蓄有鬍鬚,他行禮過後正襟坐在席上,兩條長長的手臂疊放在小腹間,一雙略有威嚴的丹鳳眼微微低垂,彷彿一尊肅穆的雕像。

“說起來,這還是你我君臣之間第一次單獨詔對。”皇帝上下打量了對方幾眼,神情自若的說道。

皇帝說到‘單獨’兩個字,穆順便機靈的讓殿內(nèi)本就不多的人退了下去,而自己則站在隱蔽處屏息靜聽。

“陛下不以臣微賤,除職侍中,如今詔對,臣不勝惶恐之至。”劉備說起來也的確是惶恐,他不比曹操,不但沒有顯赫的軍功、在徐州抵抗袁術的時候也是屢遭戰(zhàn)敗——儘管最後獲得了一些功勳,但跟曹操比起來也不足掛齒。

本以爲他再如何也保不住徐州的軍政大權,歸順朝廷後只能得一個閒職混跡終身,沒想到皇帝直接詔拜他爲侍中。

侍中可是皇帝的親信,能夠近距離的觀察朝政,常備顧問。與他同列的另外五個侍中,都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大族出身、平尚書事的楊琦、荀攸就不用說了,崔烈、鍾繇是海內(nèi)名士,新晉的侍中鄧昌也是南陽鄧氏出身,身上還襲著舞陰侯的爵位。

論資排輩,劉備誰也比不上,終日只能爲皇帝掌管乘輿服物、褻器虎子之類的私人物品,任勞任怨的做起了侍中真正的本職工作。

“不妄自尊大,這很好。”皇帝其實考慮過對劉備的定位,不同於曹操,曹操在軍事上有足夠的能力、政治上有足夠的魄力,這些都是皇帝未來所需要的特質(zhì)。

而劉備的能力並不能說太大,才幹也不能說太小,只是他的種種特質(zhì)在皇帝眼中,放在朝廷內(nèi)外衆(zhòng)多大臣之中,並非是不可替代的那個。

所以這也是皇帝爲什麼只給他侍中高位,卻不加以重用的緣故。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yún)行雨施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fā)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shù)铎`光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yún)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jīng)綸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zhì)疑問事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zhòng)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八十六章 節(jié)慕原嘗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八十六章 節(jié)慕原嘗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yún)行雨施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fā)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shù)铎`光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yún)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jīng)綸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zhì)疑問事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zhòng)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八十六章 節(jié)慕原嘗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八十六章 節(jié)慕原嘗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尉氏县| 天峻县| 朔州市| 沾益县| 广德县| 玉门市| 永新县| 伊宁县| 政和县| 尼玛县| 岱山县| 嵩明县| 饶河县| 翁源县| 中西区| 饶平县| 台中县| 绍兴市| 株洲市| 团风县| 桂林市| 耒阳市| 游戏| 宝山区| 金平| 丰原市| 南岸区| 佛冈县| 溧阳市| 新乐市| 泊头市| 阿荣旗| 高雄县| 荔浦县| 友谊县| 普兰县| 宁陵县| 宁远县| 潢川县|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