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章丨決事省禁

“如皆守社稷,則孰執羈靮而從?如皆從,則孰守社稷?”————————【禮記·檀弓下】

衆人這才明白皇帝將涼州叛軍分而治之的用心,有朝廷雄軍在側,諒韓遂也不敢肆意亂來。朝廷只消不斷派遣賢能之人擔任太守、縣令,佈施德化,不出數年,涼州便能徹底平定。

“至於剩下的武威、北地、安定、漢陽、隴西、武都六郡,設爲雍州。其刺史之選,如諸郡太守一般,都等韓、馬二人來朝之後再做決斷。”讓誰去做雍州刺史,其實皇帝心裡已經有了一個人選,那就是黃門侍郎鍾繇。

鍾繇在歷史上爲司隸校尉,坐鎮關中,節制安撫馬騰、韓遂等人,使曹操無西顧之憂,足以見其能。

只不過鍾繇的身份有些特殊,他與曹操關係匪淺,又是出身潁川,地緣上親近關東士人。讓這樣的一個人替皇帝駐守關係緊要的雍州,並不能讓皇帝完全放心,還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做出決定。

在此之前,皇帝得早作預備,以免鍾繇真的不堪驅使,導致他手中無人可用。

“雍涼二州的郡守、縣令的選任無不得以寬仁識禮、忠良能幹爲主,尤其要以善與異族打交道爲上。”皇帝提出了要求,說道:“諸卿有什麼好的人選,可一併報來,日後自當有詔旨下達,命衆公卿舉薦。”

衆人七嘴八舌的說著各自認爲的合適人選,但在皇帝眼中,這些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與缺點,雖然擔任郡縣之長倒也足夠,但是要想做雍州刺史,卻沒有人能比得上鍾繇。

如果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人選,那就只有鍾繇了,皇帝開始琢磨著如何去敲打鐘繇,使其效命,擺手讓衆人退下。

哪知這時,衆人都置若罔聞,遲疑著沒有告退的意思。

皇帝這才恍然,他們是在等自己對興亡三事中,對‘處政失措,閹宦專權,貴戚橫恣’的表態。

他想了想,知道恰好可以拿此事大做一筆文章,於是說道:“讓尚書檯傳詔,明日我要去高廟拜謁。”

衆人盡皆離去,唯獨侍中荀攸被皇帝留了下來。

皇帝盯著眼前這位其貌不揚、卻堪稱智謀之士的人,誠懇的說道:“我素知侍中胸懷錦繡,適才所論及涼並羌胡、關東諸侯等事,我想聽聽侍中的高見。”

在皇帝手下任職是一回事,願不願真心實意爲皇帝辦事卻是另一回事。

皇帝還沒有自大到因爲荀攸在蔡邕、李傕等事上幫了自己一把,而誤以爲荀攸已經就此真心投效於他了。

站在荀攸的角度來說,早在蔡邕一案了結後他就該自尋門路去蜀郡爲官。如果不是看在漢室尚有可爲之處,哪會甘願待在面臨李傕叛軍的威脅、即將水深火熱的長安城中?哪會選擇待在皇帝身邊?

這兩天皇帝之所以沒有表現的急不可耐的找荀攸袒露心跡,就是爲了等到今天這樣一個時機。

他已經給了荀攸足夠的時間去考慮、觀察,如今正是荀攸選擇何去何從的時候了。

如果不願輔佐,那麼荀攸接下來的回答大可敷衍了事;如果願意輔佐——

“涼並羌胡與關東諸侯,看上去是兩件事,其實依臣看來,可以當做是一件事。”荀攸目光深邃,平靜的直視著皇帝。

皇帝精神一振,既是欣喜於荀攸不言自明的態度,又是驚訝與荀攸遠過常人的智謀:“敢問計將安出?”

荀攸的視線從皇帝臉上移開,目光低垂,讓人看不出他心裡在想些什麼,也不知道他心裡適才已做了一個關乎個人榮辱的決斷:“諸公先前所議,無非是以爲東西之事難以兼顧,欲安關東,則不能多分心力治理涼州,欲定涼州,就只能眼看關東諸侯坐大。然而兩者之間或有折中之道,是以臣下才說兩者可當做一件事。”

說完,荀攸移開座席,膝行至皇帝跟前,右臂一揮,將一隻衣袖攤在桌案上。

皇帝先是吃了一驚,但心裡很快放下心來,出於信任,他微微頷首默許了荀攸的行爲。

只見荀攸伸出左手對衣袖上的花紋指點道:“關中土地豐饒,百姓殷實,西可收隴右六郡之兵,南可得巴蜀漢中之財。秦人、高祖皆據此而得興王業,陛下若要據此以制天下,猶可鑑於前人。”

皇帝點頭道:“先收涼州,再定巴蜀,潛心休養數載,可兵精糧足,甫出函谷而天下定。”

“可是,”皇帝疑惑道:“若是先收涼州,則關東卻不能坐視不理,這又回到先前的問題上去了。”

“陛下睿鑑,光武皇帝曾言‘既平隴,復望蜀。’臣亦有意勸陛下如此,可謂是不謀而合。”荀攸對皇帝的方略表示贊同,復又說:“當年光武皇帝納新息侯馬援,以釋關隴之憂,從此專精東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陛下不妨效之。此外,陛下與諸公似乎都只盯著涼州,而忽視了——”

他手指點在衣袖正中,往上一移:“幷州。”

皇帝順著荀攸手指的地方看去,在荀攸的解釋中,幷州南接三輔,西臨雍涼,東靠燕趙,是一處必爭的險地,對關中的軍事意義和重要性絲毫不弱於涼州。

按荀攸的話講,只要將幷州收入囊中,既可以保護三輔不受北地胡人的侵襲,又可以震懾雍涼的異族。最關鍵的,就是從幷州的上黨、太原等地可以居太行高山,下臨河北平原。

無論是可以時不時的敲打冀州袁紹,還是爲了以後能夠收復天下,佔據幷州,對於皇帝來說都是一步先手好棋。

“只是幷州的局勢較涼州還要錯綜複雜,烏桓、南匈奴、羌胡等部族雜居一處,糾鬥不止。孝靈皇帝以後,幷州九郡,唯有上黨、太原、西河三郡尚在,餘者皆淪爲胡人之手!”荀攸沉聲說道:“朝臣之所以視若不見,其實都是心知朝廷如今尚茍且艱難,豈有餘力伐之?”

皇帝眉頭深鎖,苦惱道:“涼州倒還好辦,只需用心籠絡馬騰、韓遂二人,可保期年無虞。只是這幷州,各族勢力盤根錯節,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稍有不慎,激起各族兵亂,反倒會讓朝廷陷入困境。”

“尚書令有句話說的在理,羌胡雖爲邊疆外患,卻是心腹內疾。陛下若要從容東向,須得使關中安穩,絕不許涼並之間再起變亂。”荀攸收回衣袖,說道:“時下正有一人,可爲陛下牧守幷州,解此憂慮。而且此人一出,正好可以讓關東愈加混亂,一時難以威脅到朝廷。”

世上竟還有這種人?

看到皇帝迷茫、驚訝的神色,荀攸提醒道:“劉侍中東出武關,已快有一年了吧?”

皇帝一愣,隨即在腦海中回憶出一幅場景來。

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
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尚志市| 绥芬河市| 阿坝| 大连市| 武强县| 五寨县| 建水县| 普安县| 五华县| 交口县| 福贡县| 通辽市| 乐昌市| 郁南县| 伊宁市| 仙居县| 镇康县| 星子县| 安宁市| 明溪县| 凤凰县| 天津市| 达孜县| 连南| 太康县| 合作市| 兴安县| 旺苍县| 钟祥市| 正安县| 荔波县| 宁明县| 丰城市| 抚顺市| 孝义市| 景宁| 浑源县| 夹江县| 镇赉县| 抚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