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

“東邊遣使去賑濟,西邊遣使去賑濟,只討得逐州幾個紫綾冊子來。”————————【朱子語類·卷一零六】

在歷次改制之後,執(zhí)掌監(jiān)察大權的御史臺已淪爲少府的一個下屬機構,御史臺職權與地位的大幅縮水,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宦官、外戚、士人爭權,吏治敗壞,也與御史臺難作爲有關。而御史臺這柄利器的削弱,與其說是歷代皇帝的有意無視、倒不如說是各方忽視的結果。

如今御史臺重新被皇帝分離出來作爲一個獨立的實權部門,其上又有總司御史臺、廷尉等刑獄司法等官員的刑部,顯然是要對吏治給予制度上的保障。

待桓典走出石渠閣後不久,皇帝的草詔很快就發(fā)到了承明殿、尚書檯等處,先是將秩千石的御史中丞增爲二千石,使御史臺正式分離自立,又詔使桓典選派侍御史分赴關中各地郡縣,調查各地旱情、督促錢糧發(fā)放。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關中的氣候也愈發(fā)的炎熱,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等郡接連出現(xiàn)了不小的災情,時或有鄰村百姓傳來爭水械鬥的事故。谷價也每日飆升,由一開始的百十錢上漲到數(shù)千錢、甚至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萬錢一石谷。這種谷還是那種尚未完成脫粒的,等百姓買回家脫粒去麩以後,重量還要下降。

“現(xiàn)在外間的谷價一石值多少錢?”長安令王凌冒著滿頭的汗從後廂走進,隨手從一旁的婢女手中接過葛布,往額頭與兩鬢隨便擦了擦,拿在手心。

長安北部尉秦誼在一旁從王凌手上接過葛布,躬身說道:“聽長安市長於東西市裡的算籌,城內的谷價已經(jīng)是一石四千錢,京兆尹治下其餘諸縣都有五六千錢之多。”

“稻穀尚且如此,那豆麥呢?”王凌擺手支開了婢女,單獨邀秦誼入座就談,說道:“關中推行種稻不久,墾田不足,量少價高倒也說得過去,但豆麥粟粱等物卻是百姓主食,去歲乃豐稔之年,於今若是再高,可就是有妖異了。”

秦誼聞言,小心的覷了眼四周,輕輕地說道:“如明府所言,長安豆麥已至一石二千錢。黎庶手中沒有五銖大錢,只好拿董卓當年鑄的小錢去換,可從官府換來的大錢又買不起足夠的糧食。那些黎庶沒有法子,不知是誰想了個主意,索性不換大錢,直接拿小錢去討買糧食,這會子東西市裡都亂成一團,長安市長幾次勸我過去安撫……”

在漢代,類似於長安、雒陽等大城重鎮(zhèn),皆設市裡以供居民商貿(mào),以‘市長’、‘市令’治理其政。長安市長掌長安城東西諸市裡的治安、商稅及銓衡量度等事,並不同於現(xiàn)今的市長。其下有丞,皆爲通明法的士人所補任,直接歸屬京兆尹管轄,而與長安令互不統(tǒng)屬。

所以身爲長安令的王凌按理是做不得聲的,但他此時卻多了句嘴:“我記得長安市丞李義,還掛著平準監(jiān)的職權?有每個十日便將市裡訊息上呈平準監(jiān)?”

“唯。”秦誼點頭答道,這兩年來他跟在王凌身邊也熟悉了許多事,想事辦事的方法也比以前要老道:“長安市丞看似位居市長之下,其實直屬平準監(jiān),可隨時通達天聽,位置何其重要。京兆旱情嚴重,而郡府遲遲不許發(fā)放賑濟,致使糧價飛漲,黎庶傾盡家產(chǎn)買來幾鬥米,才吃幾天就沒了。京畿都是如此,更別說其他地方了,這李義不可能不將此事上呈國家。”

“你這是在提醒我留意?”王凌笑了一下,伸手摸了摸頷下特意蓄著的鬍鬚,二十二歲的他爲了保持威嚴、不使上下人等看輕,只好將自己打扮得像是三十歲的模樣:“京兆的谷價在上個月才幾百錢,一朝漲了十倍,就算沒有平準監(jiān),國家也不會不知道,此刻多半是記在心裡,不消多時便會拿來發(fā)作。”

秦誼心裡本來是清楚的,這兩天京兆尹胡邈藉口京兆尚未出現(xiàn)災民、朝廷又無具體的抑價詔書,不肯貿(mào)然開倉放糧。如今聽了這話,他卻是糊塗了,胡邈辦事能力雖然一般,但心思譎詐,算計起利弊來很有一套,如今他眼皮子底下就有一個平準監(jiān),如何會看不出這麼做的兇險呢?

“巨利在前,誰人會不動心?縱有千萬風險,只要心存‘法不責衆(zhòng)’的僥倖萬分之意,便會有人鋌而走險。”王凌似乎看出秦誼的心思,沉著的說道:“谷價沸騰,黎庶無有錢財,只好賣田求活,而這時誰又肯高價收田?最後得利是誰、府君胡公遲遲不肯開倉賑濟又是爲何,你難道還不明白?”

趁著荒年高價售糧、低價買田,這是全天下所有的地主豪強幾乎都會做的事情,也是土地兼併的基本流程。秦誼父親一代也曾出身農(nóng)家,自然知道在荒年災年的時候,各家大戶都會大撈特撈。有時候就連官府也管控不住,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彼等到底是鄉(xiāng)里大族,不敢侵犯,何況這又是長安京畿,與朝中公卿關係匪淺,府君胡公又如何敢攔?”王凌家中本也是太原大族,然而在王允死後逐漸走向了下坡路,家世不復以往。他又是清正的性子,此時鄙夷的哼了一聲,輕笑著說道。

“可是國家乃至朝廷諸公,想必都已知此事,胡公再如何也不會甘冒這個風險。”秦誼在王凌鼓勵的眼神下細細思索了片刻,脫口道:“莫非是胡公也有刻意縱容、藉故懲治之心?”

秦誼本是呂布軍中的帳下吏,略習軍陣、粗通文墨,輾轉調入王凌屬下,一直以來雖說是兢兢業(yè)業(yè)、勤於職守,但在許多方面仍舊差人一等。如今見他在自己的培養(yǎng)下逐漸有了分析時局的能力,王凌很是欣慰的點了點頭,說道:“單憑你這句話,我就可以放心將你舉薦外用了。”

他剛一老氣橫秋的對年長與他的秦誼說完,秦誼尚未來得及繼續(xù)追問詳情,門外忽然走來一名小吏,站在門邊說道:“稟明府,朝廷派了侍御史進駐郡府,說要督辦賑糧事務,胡府君託在下請明府過去。”

“來了。”王凌拍著扶手站起身,走到一頭霧水的秦誼身邊,小聲說道:“你跟我去一趟,從旁再多學著些,京兆尹可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zhòng)議從安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七十八章 傳續(xù)之典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zhàn)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zhòng)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zhàn)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
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zhòng)議從安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七十八章 傳續(xù)之典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zhàn)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zhòng)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zhàn)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织金县| 射阳县| 东兰县| 柯坪县| 潜江市| 西平县| 德庆县| 南通市| 河北区| 噶尔县| 岳普湖县| 玛多县| 伊川县| 吴忠市| 上犹县| 昌都县| 嘉定区| 霍州市| 张北县| 贞丰县| 稻城县| 夹江县| 昌平区| 永春县| 芷江| 简阳市| 新营市| 太原市| 北票市| 溧水县| 项城市| 垫江县| 滨州市| 福鼎市| 玉环县| 北票市| 娱乐| 井陉县| 灵山县| 苍山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