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

“今國家行挾銅之律,執鑄器之禁,使器無用銅。”————————【平百貨之價】

古時鑄錢的原料來源有三種,分別是官方經營的銅礦產出、民間採買、以及實物稅。由於有官方經營與實物稅的存在,朝廷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向民間購買原料,這樣就會降低鑄錢的成本。至於鑄錢的勞工可以由刑徒、戰犯來代替,勞工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計,總而言之,鑄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筆劃算的買賣。

趙溫在旁說道:“上林三官儲銅甚少,如若要在明年建安元年發行新錢,就得在此時收銅鑄造,以備不時。而放眼關中,惟有弘農華陰縣、右扶風武功縣、鄠縣等處產銅。愚臣淺見,不妨照鐵官例,往上述三地派駐銅官。”

銅礦專營?

周忠立時就想到了這個,隨即大搖其頭,關中現有的銅礦幾乎都爲大族把控。當初董卓濫發小錢,手上缺銅,甚至熔了十個秦朝的銅人,也不敢擅收銅權,趙溫到底是怎麼想的?他旋即想起自從趙溫被拜爲司空、錄尚書事以來,處處都仰惟聖意,在承明殿與司徒馬日磾政見屢有不合,鬧了好幾次不愉快。難道這裡頭還有皇帝的授意?

荀攸輕咳了一聲:“朝廷似乎從未有銅官的先例,若是比照鹽鐵專營,倒還得仔細商榷。”

“不是專營。”趙溫也知道這裡面的水深不亞於鹽鐵,就算是鹽鐵專營都鬧出了一次羣臣集會、河東豪族死傷殆盡才勉強推行,若朝廷還要打銅礦專營的主意,好容易平息的朝局又將生亂。趙溫可承受不起這個反噬:“孝武皇帝時收天下之銅,聚於上林三官,乃有三官錢遍行天下。這銅官設於採銅之地,正好可以就地收聚、驅民開採,由水衡監辨銅令直屬,如此也能省去地方轉運之費。”

“這樣倒也方便。”皇帝對周忠說道:“董卓私鑄的小錢在民間何止億萬,雖有四枚小錢換一枚五銖的比例,但折算起來,朝廷依然需要有上億的通寶錢才行,更別說尋常的小五銖了。若是從今日起開爐,水衡監每月能鑄多少錢?”

“若只以‘通寶’錢爲例,只要錢範足夠,以水衡監現有十二爐,每爐每月能鑄錢四十萬,一個月能有四百八十萬錢。”周忠在心裡簡單算了算,說道:“今年尚餘兩個多月,水衡監能爲國家鑄錢九百多萬錢。明年正式換舊錢的時候,可一邊換舊錢,一邊將舊錢回爐銷熔重鑄,屆時朝廷便毋庸擔心缺銅。”

這些錢聽上去多,其實換算成‘緡’或‘貫’,那也才九千多,跟市面上數十億的舊錢、小錢比起來,簡直是杯水車薪。皇帝猶嫌不足,說道:“設法多開幾爐,銅材、工匠、力役等都不用你擔心,明年開春,先在京兆一地發放,以觀成效,再施放各地。”

“陛下深謀,臣不能及。”周忠奉承道。

皇帝含笑點點頭,又對周忠叮囑了幾句樣錢封檔、嚴格保存錢範等事後,便讓示意他退下了。

看著周忠執揖倒退,既像是如釋重負、又像是歡欣雀躍般走出宣室殿。皇帝驀然嘆道:“嘉謀不嘉!”

周忠字嘉謀,雖然他辦事老成,預判時局也算機敏,但剛纔應對時的表現依然差強人意。說起來,若不是當前水衡監最主要的任務只是鑄新錢換舊錢,還沒有涉及到貨幣調控的層次,皇帝也不會那麼放心的把水衡監交給他一個外行。好在這人很有眼力,若是回去後聽了皇帝的話把《管子》給讀懂了,倒是能不妨一用。

不然,就得考慮王邑了,聽說他自打在河東與皇帝詔對一次後,回去了日夜研習《管子》,等到河東有所成效之後,他或許能升上來蒞任水衡監。皇帝這般想著,眼角餘光忽然瞥了荀攸一眼,頓時深覺自己是多想了,有荀公達在,哪裡還會給王邑機會?

人各有所長,周忠頗有才具野心,經此一遭後,若是聰明,自然就會拾起《管子》來看,這並不需要荀攸刻意提醒。荀攸只是有些感慨皇帝對《管子》經濟之道的重視,略一定神,方纔狀若無意的說起另一樁事:“午後,周氏親族就要到長安了。”

“嗯,周瑜,周公瑾。”皇帝說道,眉宇間隱隱流露出一絲期待:“劉艾、田疇、郭嘉三人聯袂上呈的封事我已看了,稱此人隻身入城,說服孫策等人退出汝南,並奉表稱罪——只惜這表不能明示中外。此外,孫策也是因戰不利而退,非周瑜口舌之功,這些在報捷的表奏上都要寫清楚。”

皇帝說出這話,等於是同意了郭嘉等人擅自做主的謀劃,這讓荀攸心裡不免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退敵之功彼不可得,這獻璽之功,竊以爲朝廷不可虧待於彼,以免寒了以後東來長安的士子之心。”

“那該如何說?”皇帝隨口問道,他知道荀攸想擡舉周氏,自己也樂得給他一個機會。

“陛下。”荀攸躬身道:“傳國璽失於雒陽,又得於雒陽,不正應‘天命所歸’四字麼?”

傳國璽的事情爲人所知的並不多,荀攸這是有意要爲孫氏掩蓋了,從大局上想,也確實該如此,不然無法解釋周瑜如何得到玉璽、孫氏據有玉璽何不呈交朝廷乃至袁術的原因。從另一個層面來講,知道這段隱秘的並不少,朱儁、劉艾等等,雖然現在爲了大局都緘口不言,爲孫氏掩蓋下來了,以後未必不是一個把柄。

皇帝點點頭,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派系,山頭是無法禁絕的。只要不是內耗形式的勾心鬥角、拉幫結派,他都沒有主動去一桿子打翻的必要:“周尚倒好安排,幷州定襄郡多年未有太守,此番可以讓他去赴任。至於周瑜,立下這麼多功勞,年紀輕輕,朝廷又當如何封賞?”

趙溫會意,也不說話,拿眼看向荀攸,似乎在期待對方能提出一個好去處。

荀攸搖了搖頭:“選賢任能,皆在於陛下,臣豈敢擅專?”

趙溫笑了,不以爲然的說道:“荀君乃朝廷理政之臣,爲陛下劃策良多,深荷寵渥,豈能因此避嫌?”

荀攸仍是笑笑,把頭低了下去,做出一番沉默的姿態。

皇帝看了一出把戲,這才從容說道:“我本意是想讓其入秘書監,可他今歲已然十八,同齡的傅幹、楊修等人明年都要任官授職,此時再讓他入內,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秘書監設立的初衷就是選拔與皇帝適齡的童子爲郎,在皇帝身邊陪伴讀書。周瑜大皇帝五歲,已經成年,皇帝從年齡上阻絕了他入秘書監的通途,這讓荀攸有些意外。

趙溫順勢建議道:“謹諾,既如此,不如由臣下舉其爲茂才,闢爲屬下掾吏?”

“你這是藉機邀才啊!”皇帝笑說道:“舉茂才可以,掾吏就不必了,他的去路我已想好了,就拜他爲殿前羽林郎,與孟達、張繡等人在御前共事。”

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零七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
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零七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健康| 日土县| 商河县| 广丰县| 邵阳市| 宁安市| 峨边| 肇源县| 长泰县| 乌拉特前旗| 乳山市| 定陶县| 新乐市| 津市市| 镇赉县| 建水县| 东阳市| 工布江达县| 道真| 玉环县| 杂多县| 图木舒克市| 都匀市| 政和县| 公安县| 海晏县| 鹤岗市| 永安市| 德兴市| 芜湖县| 政和县| 台北市| 福泉市| 栾城县| 武功县| 榆中县| 阆中市| 万年县| 扬州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