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

“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爲候。”————————【荊楚歲時記】

建安三年二月初四,春分。

荊州,襄陽城中。

正月一過,州牧府依舊人來人往,各色彩帶仍掛在枝頭上隨寒風擺動。富有生機的枝條早已在尚冷的空氣中抽出一抹嫩綠,喜鵲在枝頭間跳來躍去,睜著一雙綠豆大的眼睛盯看蒼頭、奴僕扶梯上樑,在屋頂上種植戒火草。

戒火草又名景天、慎火。葉似馬齒莧而大,既能入藥,因其名還被傳有闢火的功用。每至春分時節,南方荊楚一帶的百姓皆用瓦盆盛養,種植於屋上,以闢一年災火。只是尋常草木,難抵雷擊,何況火天生克木,又豈是一個名字就能趨避的?只是這個風俗裡還寄予了荊楚百姓對來年雨順風調、平安順遂的祝願,背後的意義遠大於幾棵草種在屋頂上的作用。

所以劉表只有在初來荊州時對這種習俗好奇了一陣,隨後便坦然接受,每年更是親自命家僕主持各類荊楚本地習俗。荊州士族、黎庶見劉表一介北方士人不僅沒有帶著北人的偏見,反而積極主動的接受本地習俗,還寫文章稱讚,故而對其很是產生了一番好感。對這個單騎而來,儒雅博學,雍容華貴的帝裔、士大夫迅速坐穩荊州,收服民心起到很大作用。

劉表飲了一杯酒,又低頭看了看瓦盆中的戒火草,草葉青青,早從宿根發出,配上樸實的瓦盆,更是別有雅緻。蒼頭捧著的一隻大托盤內擺著幾隻大小一致的瓦盆,裡頭各生長著幾株纖弱的戒火草,這是要種在主人正屋、前堂等幾個重要建築屋頂的,每次都由劉表親自過目經手才能顯得重視。只見劉表伸手往其中一隻瓦盆內的草葉尖摸了摸,獨將那隻瓦盆拿了下來,擱在炭爐邊,又點了點頭,示意蒼頭退下。

婁圭手持酒碗,見到劉表的動作,不經意往那隻瓦盆上瞟了一眼,瓦盆中的戒火草並無出奇之處,說柔弱也不算柔弱,可對方偏是擔心這棵草會冷到一樣,要拿到火邊去烤。他心裡無意識的轉著念頭,沒有多想,而是又想到一件事,正措辭要怎樣開口。

“子伯前幾日剛回來,或許尚未聽到一事。”兩人現在所處的位置不是劉表常居的書房,而是距州牧府中庭甚遠的一處敞亭裡,一面連廊,周圍遍植花木,有數條小徑在草木間蛇行而過。劉表輕聲說著,他的聲音似乎有種迷人的磁性,配上他風度翩翩、君子如玉的樣貌,即使無理的話,也能讓人自生三分信服。

婁圭不知是第幾次感慨著,除了當初果斷殺伐的魄力、權衡各家的心術,以及本身淵博的學識、高貴的家世之外,對方這出色的外表也很難不讓人折服。他又不禁想起了幾回到長安見到的大司農劉和、靈臺令劉琬等幾個劉氏宗親,無不是儀表堂堂,皇帝更是龍章鳳姿,神采動人——果然是天潢貴胄。

他卻不知這一切美好的觀感,大部分來自於婁圭面對權勢時的自我慰藉,權力是最好的補品和配飾,就算皇帝穿著短褐草鞋來見他,婁圭也會覺得皇帝不拘一格。

婁圭多智善謀,但卻思維發散,經常動不動就想到別處去,劉表對此早已見怪不怪,他輕咳一聲,又接著言道:“龐德公的侄子,那個叫龐統的,前日裡驅車趕往潁川去見了司馬德操,有過一爭。”

“喔?”婁圭表示好奇的應了一聲:“潁川司馬徽爲人清雅,善識人物,我聽說龐統爲人樸鈍,少不揚名,此番過往,想必是爲了求名吧?”

“是麼?”劉表無所謂的撇了撇嘴,伸手拿起酒碗,在手中晃了晃碗中殘酒,看著酒水在碗中變成一道漩渦,笑道:“據說當時司馬德操正在樹上採桑,龐統從車中出,坐於樹下,與其暢談晝夜,期間頗有爭執,卻不見司馬德操拂袖。”

婁圭頓時來了興趣,龐統此人他曾見過一次,其貌不揚,才智駑鈍,在衆多龐氏子弟並不算非常出色的人物。所以當初也只匆匆一面,過後便忘記了,誰知又被劉表提了起來:“司馬公素有清望,爲海內所重,尋常士人安能與其暢談晝夜?此子必有不凡之處。”

“你說對了,司馬德操當時大感驚異,事後稱其足以當南州士之冠冕。”劉表的聲音清晰,傳遍敞亭四周。

婁圭原一直低著頭,聽到這話頓覺有些不對勁,此時才忽地擡眼看去,正好與劉表冷淡的雙眸對視,自己的倒影清楚可見。而劉表始終保持著風度翩翩的樣子,光是看他的笑容,倒像是胸懷坦蕩、豁達開朗的名士。婁圭微微吃了一驚,眼睛一下子睜大,彷彿有冰雪從亭子外面吹了進來。

龐德公是荊州大族出身,劉表治州,幾次徵辟對方入幕,都遭到拒絕。最後一次更是劉表親自屈就聘請,結果爲對方幾句話駁了回來,不僅人沒請回來撐門面,反倒助長了對方的不慕名利的清名。

想起劉表入主荊州後,蒯氏、蔡氏、向氏皆入幕爲官。唯獨龐氏等家遊離在外,要說劉表經此一遭,心裡不會忿然不平,是斷不可能的。婁圭知道今日劉表單獨招他入府的緣由是什麼,畢竟他幾番出使長安,這回又是剛從長安回來,熟悉朝廷一應人物、動向,近來新野又有徐晃領軍不去,劉表勢必要找他來問問朝廷的風向。

而此時正題尚未開始,劉表卻牽扯到龐氏的一個聲名不顯的小子去潁川拜會司馬徽,與之爭論的事情,必定不是無心之舉。

婁圭是個善於多思多想的人,他很快就從這看似不合理的背後找到了合理之處。

他眼睛一轉,忽的透出謹慎的神色來:“龐統爲人謙抑,少有人注目,此際前往潁川,或許,是出自龐德公的授意?畢竟潁川可是在朝廷的治下。”

劉表立即回道:“子伯慎言,這天下都是朝廷的轄下。”

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
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新野县| 郸城县| 高密市| 宕昌县| 竹山县| 孟村| 兴隆县| 九寨沟县| 三台县| 南和县| 鲁山县| 翁牛特旗| 易门县| 顺平县| 宁津县| 德庆县| 调兵山市| 合阳县| 江华| 平利县| 龙陵县| 运城市| 武义县| 浮梁县| 长葛市| 寿光市| 伊金霍洛旗| 千阳县| 定安县| 高安市| 台南市| 苍南县| 金堂县| 宣化县| 岳阳市| 壤塘县| 谷城县| 融水| 祁连县|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