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

“浮生信若萍隨浪,遠意徒驚鳥在籠。”————————【寄友人】

涼州,張掖郡。

沿著河西走廊逐漸深入西北,一路上盡是高聳入雲的巍峨羣山,天空湛藍乾淨,山頂白雪皚皚,猶如大海中翻騰的浪花。山間平地上長滿了低伏的灌木與矮草,有野羊在鋒利的石礫間悠閒地食草。已經到了冬季,酒泉郡幾乎每日都要颳大風,像刀割一般吹人臉上。天黑以前往往一陣狂風撲來,連地上的碎石砂礫都會隨風帶起,將一切阻攔著的物體磨蝕得千瘡百孔。

嚴幹長居內地平原,很少見到這樣雄奇遼闊的景象,驚歎之餘,仍對這個荒涼世界深感不適。他在荒敗破舊的古道上一邊牽著疲憊的坐騎,一邊自言自語的說道:“都說天生萬物,生在這樣的地方,人如何不會胸懷開闊,直率剽悍?”也許是漫漫長路上他一個人感到十分無趣,他話音剛落,接著又對著黃土朔風說道:“聽說山南再深入百里盡是永凍苦寒之地,幸而此行不是要去那裡,不然何時得以返鄉啊。”

早在幾個月前,嚴幹在李義的推薦下加入張任爲首的繡衣隊伍中,千里跋涉趕至河西四郡。一路上各自因故分離,嚴幹獨往酒泉跋山涉水,經過一段時日的路程,他終於穿過漫無人際的古道,跨過一道山口,看見了山下的弱水。這裡雖不是弱水的源頭,但也是最上游的一段,其水冷冽清澈,帶著遠處高山上積雪的清涼氣息。

他正覺得乾渴,剛要走到河邊掬水來飲,耳邊忽然傳來一道、不,兩道水聲。嚴幹扭頭看去,只見一大一小兩個人正站在河邊的高地上往水裡溺尿,他心裡怒極,卻見那五六歲的男孩左右搖了搖水柱,無不得意的說道:“看,我這回比你遠吧。”

“你怎麼總喜歡與人比這比那?”背對著嚴乾的那名男子十分不屑的‘嘖’了一聲,似乎很看不上那小孩的把戲,提了提褲子,那身不合體的寬袍長袖邋里邋遢。

“裝什麼呀!你輸了纔會這麼講!”那小孩囂張的嚷了一聲,見他似要轉身,又著急道:“等等我,我這還沒完呢!”

“祝公道?”嚴幹聽出對方的聲音,此時又看清了那人的相貌,更是篤定了:“你爲何在此處?”

此人正是與嚴幹、李義等人在河東共患難的豪俠祝公道,自從河東之戰結束後,祝公道保住了河東祝氏,便拋下一切四處雲遊。多年來一時難覓蹤跡,原來是跑到雍涼這種荒僻的地方來了。祝公道聽到身旁有人叫他,也愣了一下,待看清是誰後,又很快露出笑容:“嚴公仲?好啊,在天涯的盡頭居然也能遇見故人。”

“誰呀?”嚴幹剛要張口問他,那小孩便著急的提好褲子跑了過來。這小孩年紀不大,卻趾高氣揚的叉腰打量著嚴幹,若不是他膚色深,又穿著件與祝公道相似的寬鬆衣袍,嚴幹差點以爲這是誰家公子。

“你何時有的兒子?”嚴幹估算了一下小孩的年紀,吃驚的道:“那年你一走出河東就有了?”

“呸!誰是他兒子?”那小孩子瞪了嚴幹一眼,不客氣的說道:“我是他大兄!”

嚴幹不答,擡眼疑惑的瞧著祝公道、又瞧了瞧那小孩。祝公道也很坦誠的沒有佔小孩子便宜,攤手道:“我哪有跟泥猴一樣的孩子?這是我從糞坑裡撿來的,記得去年我遊歷幷州,在雁門郡看了長城,又去了馬邑。這小子當時就在一處土坑裡撿糞吃。那天在朔北難得下了場雨,又冷又黑,我見他可憐,便給撿回來帶著了。”

“你胡說!”那小孩氣得臉色漲紅,兩隻小眼睛似乎要噴出火來:“我當時只是摔了一跤,誰稀罕你拉我!現在你居然還當著別人的面侮辱我,我非得教訓你不可!”說著他小手往腰間一探,拔劍一樣抽出一根削得平滑的尺長木棍,往祝公道的腰間戳去。

祝公道連忙伸手捂住腰間的軟肉,輕車熟路的往旁邊一跳,那小孩不依不饒,追過去拿木棍比劃著劍術敲他。

嚴幹看著兩人打鬧的樣子,在旁細細的觀察了一番,發覺這個小孩子除了衣著其他並不與祝公道相似。祝公道雖然有時輕佻,但性子穩健,而這個小子卻像是失了教養、吃過不少苦頭,跟誰說話都是兇巴巴的。不過,他看著那小子搖動著細細的胳膊,心裡想道;‘這小子劍術倒是有模有樣的。’

他伸手攔住了那跑累了的小子,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他叫韓蟲,公仲你喚他蟲子就是了。”祝公道神情自若的說道。

“我叫韓龍!”韓龍氣呼呼的瞪視著祝公道,似乎還想跳起來用木棍敲他,可惜他剛纔已經被對方遛得沒力氣了。他將木棍重新插回腰帶裡,認真的向嚴幹抱拳道:“我是幷州雁門人,以後要像劇孟、田仲、郭解那樣,做一個讓天下人知名的任俠。”

“你教壞他了。”嚴幹搖了搖頭,恨其不爭的對祝公道說道:“這孩子伶俐,讓他讀經書多好,拐他練劍做遊俠兒算什麼回事?”

韓龍沒聽到這句牢騷,他忽然看到嚴幹放在河邊飲水的坐騎,非常興奮的跑過去左摸右看。

祝公道這才走近前,輕聲對嚴幹說道:“自從南匈奴瓦解崩潰,被朝廷編戶以後,幷州以北、以西各地便是鮮卑、烏桓等族聚集。雁門郡多鮮卑部族,在太守金公去之前,幾乎年年有越長城劫掠等事。韓龍闔家大小就是這麼沒的,他本來是被鮮卑人捉去當奴隸,太守金公到雁門以後,用布帛、茶葉從鮮卑人手中換了一批漢人。原本只是要青壯,但鮮卑人狡猾,拿韓龍這個孩子充數,最後既沒有家、屯田也用不上他,於是就流離各處了。”

嚴幹記得對方口中的‘太守金公’是指雁門太守金尚,此人曾是皇帝身邊的黃門侍郎出身,名臣金日磾之後。藉助著京兆三休的名氣與祖輩的漢匈血統,金尚甫一到任便對鮮卑人恩威並施,用贖買的方式從鮮卑人手中拿回大量漢人,並使這些漢人開墾荒地進行屯田,很快讓蕭條的雁門郡再度恢復了生機。雖然他實力不夠,未能打破胡多漢少、各自混居的格局,也未能掌握雁門全郡,但有他在雁門做好的基礎與榜樣,這纔給了太守周尚繼續向北挺進、將定襄郡再度收治的條件。

“沒想到以金府君之仁敏,治下也會有此疏忽。”嚴幹在幷州尋訪郭氏遺孤時曾聽過金尚的治名,卻沒想到那些看似光輝的政績背後,仍有這樣的疏漏,他不禁感慨一聲。

“也無怪他,此時說出來又能如何?鮮卑人咬死不認,還能出兵討服不成?朝廷當時趁勢滅了最弱的南匈奴,已屬天眷,鮮卑各部一擊百應,想要用兵……”祝公道輕嘆一聲,緩緩道:“得等很久以後了吧。”

嚴幹愈加懂得這裡頭的難處,若是實力強大,金尚何必在對方劫掠完後又出錢將人贖回來?

“所以韓龍這小子生性好動、頑劣,讓他讀書是千不肯萬不肯的,我見他身子骨好,索性叫他幾招,以後無論是當俠客,還是從軍,都有一技傍身。”祝公道像是父親一樣把兒子的前程都打算好了,這話自然又引起了嚴幹探詢的微妙目光,他不動聲色的說完,又輕嘆一聲,道:“對了,我還未問你,你是如何會到張掖來?”

“我是來尋一個人的。”嚴幹伸手沖水邊的韓龍招了招手,示意他把喝足了水的馬牽過來:“酒泉楊阿若,你應當認得?”

“東市相斫楊阿若,西市相斫楊阿若。”祝公道輕聲說道,眼底有精光一閃而過,在徵求嚴乾的同意後,他彎腰將韓龍一把抱上馬背,手牽馬繮,與嚴幹並肩走著:“在雍涼誰不識得此人?你爲何要尋他呢?難不成……你又是‘奉命而來’?”

說罷,祝公道輕笑一聲,接著道:“也是,韓遂舉兵造反,河西四郡豪強皆蜂起響應,譬如酒泉豪強黃氏,因受太守徐公約束過甚,遂起兵殺之,其餘武威顏氏、張掖和氏等處叛亂情形也大抵如此。這簡直一如當年,河東豪強叛亂的情形,不過當年爾等可是早早就去了,如今怎麼現在纔來?而且就你一人?”

嚴乾等人其實早就來到河西了,只是一直待在武威按照賈詡走時交給鮑出等人的安排,除了幾家指名的豪強以外,其餘人等一概不與接觸。依目前的情勢來看,他們要做的並不是要阻止四郡豪強叛亂或是韓遂奪下河西,而是要在四郡豪強舉兵叛亂之後,再設法一一討滅。所以這些日子裡他看到了太多人因此而死,這些人裡有很多是無辜的黎庶,也有爲國盡忠的郡守縣令,但他們到死都不知道,他們本來可以藉助嚴乾等人的力量規避這一切。

“一切都是爲了最後的大勝。”此行的領頭人張任曾這樣嚴厲的叮囑道:“這些事且不說會不會泄露出去,爲韓遂所知;但說是你通告各守、令,以他們的能耐,就真能做好防備了?他們知道是哪家豪強會反叛麼?若是不知,豈不是家家受疑,最後家家皆叛?最後河西沒有一家幫手,此戰談何反覆?公仲,我念你以後是做大事的人,得要時時明白朝廷的苦心。”

嚴幹如何不明白朝廷的苦心?尤其是在親身經歷了河東之亂以後,他比身邊任何人都要明白朝廷、或者說是皇帝的心思。明知將亂而坐視其亂,遇事都講究大破大立,像是有更好的坦途不走,非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從荊棘叢中趟出一條路來。對此,有時他不免也在想,若是當年河東太守王邑早些將衛固和範先這些意圖謀叛的領頭人殺了,震懾羣境,那河東的那十數家豪強、上萬黎庶是不是就不用死了?

可當他從幷州返回河東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在沒有霸佔田澤、魚肉鄉里的豪強之後,河東郡光是靠官府與黎庶就組成了一道太平景象。或許破而後立、推倒重來纔是治太平的真正途徑?就如同治療爛瘡,非得將其連根挖去,再敷藥包紮,而不只是擠出膿水便可。

“其他人都在別處。”嚴幹被祝公道喚回了神,他雖不把對方當外人,但也知道有許多隱秘不可以說。

嚴幹忽然覺得很安靜,扭頭看了一眼,發現韓龍早就趴在馬背上睡去了,一隻瘦弱的小手習慣性的抓著腰間的木棍,口水拉著細絲從他的嘴角流出來,滴在棕黃的馬鬃上。祝公道腳步慢了些,又將馬往平坦些的道路上走去,免得將韓龍從背上顛醒,他不再細問,而是說道:“沒想到我遊歷至此,也免不得與你行上一路,說起這朝廷大事。看來若是真要避開,非得往西域去不可了。”

“那你可得跑遠些了。”嚴幹玩笑著說道,以當今皇帝的雄心壯志,小小的十三州故土豈能滿足得了他?別說是鮮卑、烏桓,以後西域乃至於更遠處,他興許都能在大漢的版圖上見到。

祝公道啞然失笑,說來說去,自己倒像是個被追捕的逃犯。可惜他生性散漫慣了,不想建功立業、光耀門楣,不然幾次三番遇到嚴幹這樣的機會,哪有還只是個白衣的道理?他與嚴乾笑了幾聲後,收斂神色,說道:“我到張掖的時日比你久些,聽說酒泉徐府君被黃氏等豪強攻殺,楊阿若聲稱討賊,與郡內名士龐淯四處求援未果,反遭黃昂等輩緝捕。楊阿若等人最後只好逃避親近的羌氐部族之中……”

“你知道他的下落?”嚴幹心裡一緊,忽然問道。

“你已經快找到了。”祝公道動了動寬大猶如蒲扇的長袖,在這寒冷的風中他竟不覺得冷似得:“我在河西四郡遊歷了不少時日,見過許多豪俠,都沒有如他這般大義的。”

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百零七章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章 后王斯重
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百零七章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章 后王斯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东乌珠穆沁旗| 曲周县| 石渠县| 临澧县| 磐石市| 棋牌| 精河县| 湘潭市| 江华| 江阴市| 景洪市| 平阳县| 墨玉县| 东辽县| 通榆县| 德格县| 新源县| 河东区| 绥中县| 南汇区| 安阳市| 上思县| 甘肃省| 巴楚县| 阳东县| 灌阳县| 老河口市| 易门县| 永平县| 莲花县| 庄河市| 伊吾县| 称多县| 天长市| 屏东市| 合川市| 兴安县| 额尔古纳市| 贡山|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