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

“復爲功臣子孫,四姓末族,別立學舍,搜選高能,以授其業。”————————【後漢書·儒林傳】

皇帝雙手負在背後,整個人面對滔滔滄池,胸懷開闊道:“此事就由陳公與趙公二人聯名,過兩日上奏與我,我再下發承明殿詔諸公集議。”

進一步改革太學是趙溫嘔心瀝血、與皇帝兩人反覆思量了許久的事情,早已勢在必行。如今皇帝惦念著他的苦勞,特意讓他與陳紀一同承擔功過,他立即爽快的應了下來:“臣謹諾。”

陳紀此來除了新官上任,覲見皇帝以外,還打算著藉此向皇帝提出一些有關治理旱情的建議。但誰知先是議論太學改革打亂了他的預料,後續的幾經商榷又讓他忙於思索應對、尋不著機會另起話題。如今正好把事情都議論的差不多了,他正欲開口,公車司馬令榮郃從遠處走了過來,呈遞了一份讓皇帝臉色如釋重負的奏疏。

“陛下……”陳紀試探著問道。

皇帝正在深思,擡眼看了陳紀一下,有意識的將奏疏收起、放於左手拿著,忽然問道:“我聽聞陳太公與邟鄉忠侯有過一段薦舉情事,可是如此?”

邟鄉侯即黃琬的祖父黃瓊,因爲曾做過孝桓皇帝的師傅,又不曾阿諛樑冀,故而封侯,死後諡忠。黃瓊在做司空的時候曾闢選理劇之才,提拔陳紀的父親陳寔爲聞喜長,兩家除了有這麼一段交情以外,楊賜也頗爲欽佩陳寔之德,彼此關係雖很少走動,其實很有一番淵源——這也是剛纔爲何楊瓚等人與陳紀格外親近的緣故。

士人內部之間的關係並不私密,稍一打聽便可將其人乃至於祖輩的人脈圈子摸查乾淨。陳紀挑了挑眉,似乎並不覺得這是什麼不好說的事:“唯,不僅先輩有交,黃子琰爲豫州牧時,也曾與臣相識日久。”

“汝、潁之間多奇士啊。”皇帝莫名的感慨了一聲,衝陳紀擺了擺手,打發他說道:“今日得見陳公,實乃幸事。今後陳公在朝,還望多進良言、少計較私人利害。我既爲人主,豈能無容人之量!陳公先回去安歇,休息幾日,再蒞任不遲——穆順,詔太官賜食。”

陳紀滿腹疑竇,又未能盡情詳說來時準備好的說辭,雖然他得了不少的利好,但一顆心仍是不上不下,莫名有種被人牽著走的感受。

他只好懷著心事走出釣臺,在內謁者令李堅的帶引下先是去了承明殿旁邊的值廬,得了詔旨的太官、湯官等人很快便送來了精緻的御食。陳紀胃不好,原本還在愁著怎麼應付皇帝賜給的肉食,卻見太官送來的是清粥魚湯、還有幾道開胃鹽菜,陳紀詫異的看向太官。

得到的答覆卻是‘關中遇旱,未央宮上下都要節衣縮食、減省用度’,陳紀微感失望,還以爲這是皇帝見他老邁,特意囑咐的,不過他心裡仍是爲皇帝的仁德而感到心悅。

今天這一番君臣詔對下來,陳紀早已飢腸轆轆,不過他胃口不大,只吃了小半碗後,遂從容拜謝出宮。

剛一登上馬車,侍候的蒼頭便在一旁報信說陳羣一早去了黃琬的府上,陳紀稍作思考,便吩咐人掉轉車頭往黃琬府上駛去。

因災異而被免官的黃琬並未繼續住在朝廷撥給的官舍,而是住在城北的一個偏僻閭里。宅子雖然寬敞,卻沒什麼風,有些地方只種著低矮花木,在這烈日下看過去,一切都反著黃光。

“……說來便是如此。”陳紀努力瞇著眼,試圖迴避庭間的陽光。

陳羣坐於下首,眼神有些微妙的往陳紀、黃琬兩人之間看來看去,在他看來,太學只爲招納賢士而設,才高者入、才低者退,本就不該有貴庶之分,彼等寒士進不了太學的門楹,那也只能怪他們學問、品性不夠,如何能反過來遷就他們?

他可謂是滿腹的言辭要說,奈何在長輩面前,他要體現做晚輩應有的教養。

黃琬細心的伸手示意奴僕將竹簾放了下來,先是沉默了會,而後咳嗽一聲,說道:“士無貴賤,文範先生當年也是出身單微,後來不也是天下聞名?國家欲廣開求學之門、招納賢才,我等當幸甚纔是。至若太學增加員額、‘得受業如弟子’、薦舉者受責,我看俱爲良政,公既爲太常,何不從其善議,引領上疏?”

‘文範’是陳寔死後由其門下、親友所上的私諡,世稱之爲文範先生。陳寔出身陳氏的一支旁支,家裡貧寒,直到後來成爲海內名士,才成爲陳氏的主要人物、爲如今的潁川陳氏打下一片家業。

與父親陳寔渡過家族創業歲月的陳紀,深感寒士出頭之苦——當初陳寔從太學讀書返鄉,縣中正好出現兇殺案,僅僅是被曹掾懷疑,便可不顧陳寔太學生的身份,直接逮繫入獄、大加考掠。可見像他們這樣的單微人家要想出頭是千難萬難,即便成爲了‘士人’的一員,照樣會被其他豪強出身的縣吏收拾。

陳羣甫出生未多久,便被陳寔給予了常人難有的聲名‘此兒必興吾宗’,沒有經歷過這些的他,如何懂得當年的艱辛?

所以,陳紀自然不會像汝南袁氏等成名已久的大世族那般,在家大業大、祖宗榮光聲名加持之後就瞧不起普通的士人、寒士。反而在聽聞皇帝的種種舉措之後,隱然有表態支持的想法,不過他當時顧忌著種種,不願輕易出聲,更是要藉此與皇帝、與黃琬等人做一番交易,遂成現在這番景況。

“只是,我聽聞國家有意不許州郡長官私闢僚屬,今後察舉徵辟,所得之人,又要先行策試。如此種種限制下來,士人晉升之途倒是越發狹窄了。”陳紀有意無意的說道。

這話倒是試錯了人,若是旁人倒還會爲士人入仕之途窄而心急,但放在黃琬的身上,卻是會心一笑,毫不介意。

畢竟他曾在選舉人才上有足夠的經歷:“昔年光祿選舉三署郎官,權富子弟多以人事舊誼得以舉入其中,而真正的貧約守志者卻以微賤而遺落於世。京師更有諺雲‘欲得不能,光祿茂才’,那時我與太傅陳公同心共事,不拘富貴,顯用志士。如今國家種種所爲,何嘗不是暗與我、太傅陳公等輩心志契合?”

“何況、”黃琬頓了頓,狀若無意的看了眼坐在一旁的陳羣,說道:“國家不是說,要在太學之外,另開國子監麼?昔年曾有四姓小侯學、又有恩及諸官子弟入太學,如今國家另開國子監,正是愛賢尚能、施恩惠於士人。”

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
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临沭县| 高邑县| 晋江市| 康保县| 兴义市| 玛纳斯县| 河间市| 饶平县| 藁城市| 鱼台县| 盐城市| 山阴县| 万州区| 九江县| 江陵县| 金川县| 金湖县| 桐乡市| 张家口市| 扎兰屯市| 潜山县| 芦溪县| 灵丘县| 崇文区| 舟曲县| 宣恩县| 买车| 疏勒县| 尼勒克县| 沙坪坝区| 杨浦区| 嵩明县| 洛阳市| 娄烦县| 竹山县| 连云港市| 泽州县| 琼结县| 永丰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