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

“朕憂其然,故今茲親率羣臣,農以勸之。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漢書·文紀】

朝廷名義上統御天下,其實詔令出函谷關以後能有多大號召力和威嚴還真不好說,張昶與周忠都明白如今朝廷能收的上來的賦稅只不過區區三輔和弘農等郡,外加殘破不堪的河南尹與河東郡而已。

但爲了朝廷的體面,張昶自然不會把這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實情說出來,而是避重就輕的說道:“今年關中安靜,百姓歸心,稅賦開徵宜照往例而行。”

皇帝輕飄飄的說道:“關中數年遭逢羌亂,歲亂民飢,黔首流離,四處就食,導致戶籍極爲雜亂,難可分簡。不若因時因地,重新編戶造籍,令籍貫得實,賑恤周全,也方便朝廷開徵賦稅。”

饒是張昶以順服皇帝爲要,此時也不由得驚了一驚,這不就與當初董承所提出要清查雒陽遷入關中的戶口一樣麼?且不說那些隱民、佔民的豪強會不會同意,就說此事也不該是由皇帝親自提出來,兩邊沒了轉圜的空間,只會把事情鬧得不死不休。

“怎麼?”皇帝面對大臣時,似乎永遠都是在笑著,此時的笑容裡卻彷彿帶有別的東西:“戶籍混亂,自當重遣良吏精檢,勿使遺漏。若是戶籍不清,朝廷又如何開徵賦稅?難道要隨意攤派嗎?”

皇帝想起歷史上三輔又是羌亂、又是旱災、又是兵禍,光是逃離到荊州的都有十餘萬戶,益州牧劉焉更是借關中逃亡至此的數萬百姓組成東州兵。細細算起來,關中至少還有一百多萬人,這還是除開那些隱戶的數量。

作爲與黃琬、楊氏都有交情的桓典此時坐不住了,他插話道:“雖有流民失地而走,但三輔、弘農等郡每年都有計吏算民造冊,即便有董卓擅專,此事也未有斷絕。若要確保賦稅開徵,陛下大可命尚書檯送來計簿,查閱歷年戶數,可爲佐證,無須勞吏煩民,耗費時日。”

皇帝看著這個以清正剛直著稱的老師,問起了一旁的賈詡:“中臺確有此事否?”

尚書賈詡立即配合,想商量好了似得:“依照中臺計簿所載,三輔、弘農等地除開軍、民屯戶,共有二十三萬戶,一百一十萬餘口。”

“戶數年年都有增減,各地上計必須查驗精確,不可虛報。”皇帝這才點頭說道:“今歲賦稅,便以此爲憑據開徵,不可多,也不可少。”

皇帝從善如流,很輕易的不再提清查戶口的事,這讓衆人大鬆一口氣的同時,卻又忍不住泛起疑問:像這樣扯東扯西,時不時出言詐唬人,到底是在隱藏著什麼用心?

“孝文皇帝時,算賦每人爲四十錢,口賦每人爲二十錢。之後朝廷屢有加徵,使歲賦增加十倍。尤其是口賦,本是七歲起開徵,如今卻降至襁褓即開徵口錢,以至民家產子而心不悅,甚或有產子則投水溺斃的情況。”皇帝也沒有讓人失望,前面鋪墊了那麼多,終於要說起了重點:“廷尉掌獄多年,應該遇見過許多這樣的案子。”

一旁坐著的法衍沒想到還有他的事,趕緊回道:“唯,關中自羌亂以來,戶口大減,貪吏奸胥又借閹宦之勢,肆意凌虐。地方催徵,急於星火,鄉野小民貧乏愚昧,寧可溺嬰殺子,也不願納口稅。”

“遇到這種事,廷尉與地方都是如何決獄的?”

這種案件非常棘手,若是依法處置,又有些不近人情;若是放任自流,又會滋生歪風邪氣。法衍想了想,謹慎的說道:“孝景皇帝曾有詔曰:‘欲令治獄者務先寬’,是故但凡遇見此類,皆使地方郡守縣令以《孝經》大義相勸,命其反省改過。”

醉翁之意不在酒,皇帝說道:“這些並不全是他們的過錯,而是朝廷賦稅訂立太過嚴苛,未有照料到百姓生計之故。”

漢代的財政收入主要分爲賦與稅兩大類,稅主要是租稅,兩漢以來講究輕徭薄賦,除了非常時期有過增加以外,其餘的時候都是三十稅一。而賦則是口賦、算賦等人口稅,還有更賦這等代替徭役的代役稅。

東漢以來,爲了支持朝廷在涼並的平羌之戰,以及滿足皇帝個人的私慾,在租稅不能增添的前提下,朝廷只好對人口稅屢屢加徵。如今各類沉重的雜稅導致百姓生活艱難,爲了逃脫重稅,有的選擇做士族豪強的隱戶,有的選擇起義造反。

張昶聽出皇帝話裡有話,又聯繫到皇帝對屯戶在人口稅上的優惠政策,福至心靈,立時明白過來,擡聲應道:“如今關中疲憊,亟待恢復,陛下減免屯田百姓之口算,百姓無不誠心擁戴。本朝列位先帝也曾對此酌減或蠲免,陛下欲經營關中,佈施仁政,宜愛惜民力,重訂賦稅之規。”

周忠比張昶想的還要深遠,他發現今天到場的人無論是隨駕前來的尚書右丞魯充、還是他與張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掌管著朝廷的財賦糧儲。

至於法衍與桓典爲何會在場,周忠的理解是,皇帝不僅是要在原來的賦稅基礎上修修補補,而是要以律法的形式重訂賦稅。

重製賦稅,這可是關乎國本的大事,非得要那幾個錄尚書事的秉政大臣討論出一個結果,然後付諸博士、議郎等大臣公議,最後才能正式確立。可怎麼看皇帝今天這做派,像是要繞過這些繁瑣的程序,直接讓他們執行下去了。

桓典的臉色也變得極爲難看,他也沒有料到,皇帝這幾天低調沉寂,突然就毫無預兆的想搞出這麼大的事情。前面的話無論先是以建設倉儲爲題目,帶出今秋賦稅的題目,還是又假作要清查戶籍,敲山震虎,都是在爲此事鋪墊。

新稅法這個事情,恐怕皇帝與賈詡、荀攸等人早有了預案。只是桓典不明白,爲何皇帝不願走正常的程序?難道皇帝認爲僅憑他不再提清查戶籍這件事,就能讓士族們接受按皇帝意願新訂的稅法了嗎?

對不起剛剛兩章發錯順序了!

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二百零七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
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二百零七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陆川县| 习水县| 黎城县| 沾益县| 松溪县| 正宁县| 三明市| 措勤县| 巴林右旗| 威远县| 沧州市| 民县| 广河县| 上栗县| 伊吾县| 交城县| 广南县| 南川市| 普宁市| 江油市| 金阳县| 祁东县| 云浮市| 宁安市| 沙河市| 新沂市| 鲜城| 麻栗坡县| 安康市| 驻马店市| 宁乡县| 永善县| 古田县| 介休市| 观塘区| 兴安县| 额济纳旗| 娄烦县| 水富县|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