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

黃琬剛與來敏在承明殿庭中的樹下說完話,便匆匆的被李堅詔來問對,李堅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事,一路上任憑黃琬如何試探也是故作深沉,黃琬暗自思忖了會,心裡不由想到一處。等到了柏梁臺,登上其間這座戒備森嚴、突兀矗立的亭閣後,皇帝與其寒暄幾句,果不其然的說到了荊州的事。

魏桀死在豫章的消息跟劉艾、朱儁等人還需隔著淮南繞個彎子才能探知比起來,毗鄰豫章的江夏黃祖早就通過黃氏在荊州的勢力先一步傳到了黃琬耳中,這些天他也一直在等待時機上稟這個消息。可現在時機還沒到,朝廷布置在東南的眼線便將軍情呈報給了皇帝,這時候黃琬若是提出黃射早在長安、或是自己與荊州有交往的消息,難免不會惹人猜忌。

所以黃琬換了一個表達方式,簡單的敘述道:“時日遷延,豫章現下是如何,尚不得而知。只是笮融奸猾狡詐,竊奪豫章府庫、謀殺刺史後,其必不會心向朝廷,若是投奔袁術、聯合孫策,可就是件禍事了。”

“這個自不消你再說。”皇帝狀若無意的擺了擺手,孫策暗許朝廷的事情只有周瑜、荀攸等寥寥幾人知道,以孫氏跟袁術的嫌隙,江東的事並不需太過操心。只是這樣卻讓黃琬愣了一下,心中不免疑竇叢生,一時未有接話,但聽皇帝繼而說道:“世人都說荊州牧劉表恭順忠厚,謙抑遜讓,可他近來待徐晃等軍卻非如此。黃公在荊州也是有名望的閥閱之家,彼此聯姻結親,對荊州的內務想必一清二楚,眼下不妨說來參詳一二,我也好心中有數。”

這‘心中有數’四個字著實刺到了黃琬,他不免想起當初自己提前探知皇帝有意進取益州,特意藉著自己與劉焉的姻親關係,派來敏南下入蜀,預作籌謀的事情。這種事雖說是於國有利,卻全是自己自作主張,未必在事後真的討了皇帝的高興。而且以來敏等人當時的處境,也並未真的辦好了事,只是誤打誤撞的跟皇帝派去的人配合上,一起促成了此事罷了。幸而益州之戰最後的結局是一路順遂直下,不然若是有一絲紕漏,擅自妄爲、有意欺瞞、挾功圖報等罪名會讓他不得翻身。

黃琬被皇帝似乎另有所指的話刺激到了,也忽然明白爲何這麼大的事,皇帝不傳召承明殿的另外幾個大臣,或是比他更受信任的趙溫,而是要先傳喚他來的緣故了。

想到這裡,黃琬穩了穩思緒,決定還是要照著之前設想的口徑來說,不僅如此,還得坦誠布公,多說實話:“荊州豪強若論聲望、家傳,遠不比司隸、豫州等中原諸郡。”他模糊的概括了一個地理範圍,接著說道:“但論其內,蔡、蒯、龐、馬、習等家卻是勢力各結,不可小覷。劉表身在荊州,雖以宗室之貴,侯爵之尊,州牧之職,仍是寬宏博愛,雅量士人。”

皇帝早就明白這一點,跟袁紹一樣,劉表看似是荊州之主,但很多時候其實並不由他一人說了算,但這些地方豪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獨立性,要想讓他們重歸朝廷治下,再度過上安分守己的生活——甚至是過上皇帝手下現存這些豪強們老實規矩的生活,未必是會有人樂意的。

只是豪強具有獨立性,除了經濟上與文化上的原因以外,政治上還是因爲其遠離中央,處在中央政權所不能延展影響到的地方。只要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者是變換了角色,便會影響到響應的政治立場,譬如黃琬就立時說道:“昔年中原喪亂,荊州尚且安定,故多流寓之士,追思桑梓。其地高門豪強,沐浴聖澤,享漢室之德數百載,亦不乏忠能之士。倘若陛下數出恩詔,使其徵辟來朝,或就地授受官職,既可市恩,又可分化。”

皇帝回過了神,明白過來,玩味的笑道:“江夏太守黃祖與司徒有何淵源?”

早知會有此一問,黃琬只是眉頭一挑,旋即不緊不慢的說道:“正是臣江夏親族。”不待皇帝接話,黃琬略一停頓,又跟著說道:“只是劉表治土無方,爲安穩權位,極盡籠絡之事,不惜違逆朝廷‘三互’制度,以本鄉人守本鄉職,何其謬也!去歲之時,臣便去信斥責,命其辭位。如今已得回書,言已遣其子黃射尋武關道入朝,陳說事由。只言片簡,不知詳故,臣本打算等黃射來了,再去細究,如今卻想起此次軍務,斗膽揣測,黃祖許是要向朝廷陳說豫章戰事。”

這一來,既將黃祖官居本鄉的責任推卸到劉表頭上,又表了遠在異地的江夏黃氏的一番忠心,還使黃射私入長安變得公開合理。這樣也不會顯得黃琬知情不報,更能讓皇帝以及朝臣見到黃氏的一片赤心坦誠。

皇帝仍是嘴角噙著笑意:“黃祖倒是有心了,不過這個消息從江夏傳來長安,比劉艾他們要更近、更便捷些,原是要先到,如何又落在後頭了?”

“許是路上出了事故,不得不耽擱時日。”黃琬語氣沉穩,面色不改,像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皇帝輕輕地將目光放在黃琬略顯佝僂的背上,像是要將對方看穿,靜了數息後,他這才說道:“那就等黃射來了,再將其帶引入宮見我。”

聽完,黃琬暗地裡不由鬆了口氣,心道只要黃射這次有所表現,江夏黃氏就能跳出荊州這片泥淖,接著延續黃氏百年的運道。

這樣想著,黃琬不免有些心急,他再一次提起道:“陛下,魏桀已死,江東只餘平南將軍陸康尚屯兵會稽,難敵袁氏麾下孫策之兵,若是放任江東不理,待袁術後顧無憂,豫州等地進剿之戰將愈加艱難!當務之急,不若早做預備,宜先籌謀纔是。”

“這尚且不急。”皇帝仍舊拒絕了黃琬的建議,顯得有些成竹在胸。

黃琬心中本在剛纔就有所起疑,此時見了,心裡愈加覺得疑惑,關乎江東的戰局,皇帝似乎十拿九穩,絲毫沒有因爲魏桀的死而感到任何慌亂。這讓他不得不按下性子,好好的深思熟慮一番了。

在這時,始終沉默旁觀的荀攸說話了:“南陽關係緊要,可防關中南面之虞,又能兼顧潁川、汝南之肘腋。既然劉表心思不定,進退猶疑,朝廷不妨趁著徐晃駐軍新野,先將南陽拿下。”

皇帝略作沉思,很快便說道,對於軍務,他鮮少正式徵求承明殿所有大臣們的意見,而是傾向於與荀攸、賈詡這些真正懂軍略的人商議後徑直下詔、乾綱獨斷。這是他防止承明殿議政制度權力過大的方法,也是他有意樹立軍政分離,天子獨攬軍權、不假他人之手的政治傾向。“詔撫軍中郎將徐晃領南陽太守,就地屯兵,整頓軍備。再詔前將軍朱儁,遣派一軍,虛張聲勢,往汝南、南陽等地佯動。”

“我倒要看看,到如今這個時候了,劉表還能起什麼風浪!”

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
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固安县| 常宁市| 江油市| 玉树县| 大庆市| 临江市| 台湾省| 大厂| 凤凰县| 塔河县| 收藏| 敦煌市| 乐都县| 高青县| 固原市| 慈利县| 乌拉特前旗| 北票市| 息烽县| 建德市| 玛多县| 乌拉特中旗| 郁南县| 固安县| 庐江县| 青海省| 扎鲁特旗| 阳西县| 张家港市| 庆云县| 长武县| 吉林省| 忻城县| 府谷县| 手机| 孝义市| 中阳县| 大埔区| 潞城市|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