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

“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進學解】

宣室殿裡,皇帝與司徒馬日磾、司空趙溫等幾個大臣們仍在會議。

在衆人刻意忽視、冷落了董承的訴求之後,議事的話題不知如何又轉了回來。

薦舉韋端處理南征軍需一事被拒,馬日磾也不氣餒,他擡舉韋端,不一定非得要皇帝同意了他的舉薦才作數,只要把這件事傳入韋端耳朵裡,那也不算是白費苦功。

於是他並不強求於此,在與衆人答諾之後,繼而說道:“漢中經此一戰,亟待撫民,無論是爲保今後駐軍能就食當地,不仰運糧,還是爲保此地生息,宜簡拔良吏,以督勸農事爲重。”

“你的意思是?”皇帝問道,對於同一個臣子的建議,他也不能一味的拒絕、否定下去。若是言之有物,還要適當的給點甜頭,才能不讓一方勢漲、一方勢削。所以他想聽聽馬日磾有什麼建議,如果可行,那就依他。

“陛下推行關中之軍民屯田,成效顯著,乃當今治民要務。漢中雖復,張魯潛逃,但彼五斗米道信衆,皆矇昧無知、又多不事產業者,若是朝廷置其不理,任其來去,恐成隱疾。猶如張角兄弟死後,其渠帥流毒四方,叛亂不斷,仍爲各地禍患,牧守難制,此便爲前車之鑑。”馬日磾難得老練的說道:“如此,不妨先罪誅張魯所設之‘祭酒’、‘鬼吏’等賊首,分散其衆,將彼等納入屯田,以典農都尉、農曹掾等將官治之。一者,可就地勤務農桑,以修養益州民事;二者,亦可對彼等信衆嚴加看管,以防私下串聯。”

馬日磾一口氣說完,飛快的看了面露沉思的皇帝一眼,最後說道:“愚臣淺見,不足一哂,還請陛下睿鑑。”

“如此高論,何有‘淺見’一說?”皇帝拊掌說道,五斗米道在益州的勢力盤根錯節,巴郡民間底層的百姓多是其信徒,張魯割據漢中時更是大肆推崇五斗米道,半強迫半自願的讓人信教。如果朝廷無法很好的治理這些底層信徒,那他們終將成爲一個隱患,會動搖朝廷在基層的統治。

“彼等‘祭酒’、‘鬼吏’等賊首,無論職權大小、罪愆輕重,概由官府逐一緝拿,聽候發落。”皇帝頓了頓,拿起茶碗喝了一口,思忖一會,道:“至於其民,田宅無有著落者,可由朝廷設屯田等官,一體治之……漢中郡有多少戶?”

“有戶五萬七千餘,民二十六萬有餘。”尚書令楊瓚知悉公文檔案,應聲答道。

皇帝又問道:“武都呢?”

“有戶二萬,民八萬餘。”楊瓚有些明白過來了,補充道:“這些都是數十年前的載記了,時移俗易,與今時的民戶會有不小的出入。”

“南征戰事未決,關中旱情初顯,雍涼羌事有警,陛下欲興大事,不妨待外間安靜了,再做計較爲好。”楊琦說道。

皇帝確實是想效仿曹操在歷史上遷移漢中民戶的行徑,從漢中遷幾萬戶百姓到武都、安定等郡去,一是增加該地的漢人比例,發展當地的經濟,二是削弱五斗米道在漢、巴等郡的勢力。歷史上的曹操一邊在應對劉備的攻勢,一邊還能完成遷移數萬戶漢中百姓入關中等地——儘管這種移民的方式使得百姓多有怨言,但也說明以當時的國力尚且能應付這種大規模的遷移,如今的朝廷自然也可以。

只不過萬事講求穩中求進,現階段的朝廷確如楊琦所說的那樣,內外局勢緊張,在旱情將盛的壓力下還支持一場南征已屬不易,實在不適合另外興起事端。何況張魯、益州豪強未服,現在說這些還爲時尚早,皇帝本也沒有這個意思,無非是想先投石問路,給衆人透個底,試一試眼前這些大臣對遷民的態度。

現在看起來,反應最大的還是楊氏,畢竟在去年朝廷就已於弘農遷過一次百姓到左馮翊,那次遷移的只是叛亂的張晟等餘部,只是個不足爲憑的特例。如今皇帝又要遷漢中民戶,儼然是要將其作爲常例了,他們自然要先延緩下來,試試皇帝的口風才行。

“楊公說的是,彼等信徒皆奉賊首張魯爲師,強行遷移,恐違人意。待賊首降服,與地方黎庶說清道理以後,再做打算吧。”皇帝放下茶碗,看了馬日磾一眼,慢悠悠的說道:“漢中不曾推行過屯田之策,於此政的制度、內容、實施,皆不熟稔,放之益州亦是如此。依我看,暫且讓勸農令赴漢中督農,與典農、農曹掾等官配合,務求使屯田之政落到實際。”

馬日磾聞聲一動,他剛纔反應慢了點,還沒來得及說話,便被性情耿介直率的楊琦搶了先。此時聽到皇帝說話,他如何會不明白剛纔那幾句話的含義?於是頗爲感念的應答道:“臣謹諾。”

“張魯本爲益州牧劉焉麾下司馬,這些年來竟做出擅殺郡守、割據自守、推行妖道等種種叛逆之舉。張魯雖爲首惡,但劉焉這失職之罪卻是難逃其咎,著即詔免劉焉州牧之職,命其奉還印綬,早日歸朝。”朝廷南征,對外公開的理由一直是討伐漢中,隻言片語不涉及劉焉,純粹是爲了安穩其心。如今漢中已下,皇帝也不再繼續遮掩他進圖益州全境的心思,索性解決了劉焉的益州牧職位,給了裴茂等人正式進兵益州的名分和理由。

這一切都是題中應有之意,趙溫等人也不覺意外,答道:“謹諾!益州沃土,四塞之地,合應簡拔忠直,以授其任。”

“益州刺史的人選……爾等薦舉幾個人上來,容我參詳。”皇帝難得的給了衆人一個薦舉機會,說完,也不待衆人如何迴應,擺手說道:“此間無事,也都下去吧……對了,都水使者孔融,現今在何處了?”

趙溫等人正準備起身離去的動作皆是一頓,馬日磾回道:“算其行程,現今應在左馮翊察看白渠等河工。”

三月的時候孔融便從議郎的位置上調任都水使者,掌都水監,甫一上任,便被皇帝派出去巡視關中各地的陂池、河渠情況。這兩年來,皇帝不停的讓地方郡縣大規模組織黎庶興修水利,甚至爲了河工而狠手整頓了左馮翊吏治,導致原司空士孫瑞、原左馮翊魯旭接連被免。朝廷對水利、河工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底下的官員再不敢玩忽懈怠,都趕在去年年底,按時按量的完成了任務。

雖然如此,皇帝仍不是很放心,於是便派了意氣直爽的孔融爲都水使者,在大旱之前,沿途查驗河工,做最後的把關。

“他奉詔在外,查驗河工之餘,讓他分心多關注各地旱情,每到一地,便要上奏陳疏。”皇帝點點頭,最後吩咐道。

“臣等謹諾。”

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
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秀山| 土默特右旗| 桑日县| 姜堰市| 英吉沙县| 隆昌县| 丰宁| 孝昌县| 海晏县| 射阳县| 罗甸县| 永清县| 石泉县| 邛崃市| 西和县| 扬州市| 柘城县| 宁明县| 洛川县| 永清县| 卓资县| 迭部县| 玛多县| 增城市| 防城港市| 恩平市| 九江县| 临朐县| 尉氏县| 韶山市| 扶余县| 安义县| 克山县| 临江市| 延边| 伽师县| 兰溪市| 报价| 吴堡县| 南川市|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