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

“不妨事。”魯充寬宥道:“我是熟知你本性的,知道你向來不好儒經,只喜好兵書,經常尋訪藏書之家,搜尋兵書殘章對否?”

兵書一直屬於禁書的範疇,朝廷爲了維護統治,禁絕民間私自收藏,違者將處以重罪。只是這幾十年來法令廢弛,朝廷無力管控此事,只得聽之任之,於是有些民間世族多口授抄錄兵法,視爲家學,從不對外傳告。

法正嗜好兵家學說,不爲其父所喜,屢屢阻攔,後來見世道大亂,朝廷頻繁用兵,儒經不足以拯亂世,於是便默許法正在不耽誤家學的前提下,研讀兵書。此時被魯充提起,顯然不是問罪的意思,法正如實道:“是。”

“這就是了,兵書到底屬於禁書之列,民間雖多有流傳,但篇章不全,大族又不肯示之於外。”魯充看向法衍,又看了看法正,心知法正早慧,要想說服他參與承明殿試,首先就得投其所好。

於是他說道:“而朝中秘府藏書,都是遷都時由王司徒從洛陽蘭臺帶來,其中所藏可謂是天下一絕,但凡經文、圖籍、百家之學無不總攬。你若是有心精研,而今所能涉及的到底太過狹窄,倒不如讓你參與五日後的承明殿策試,萬一得選,入侍秘府,宮中藏書皆可披閱,不比你現在四處搜尋兵書殘篇要好?”

法衍在得聞自家在可以舉薦的資格範圍內,早已動了心,如果能讓兒子與皇帝打小一起讀書,結下情誼,那日後名列公卿,自然不在話下。

這實在是一個光耀家門的好機會,並且毫無風險,只需讓兒子法正去考試一場就好。他跟著說道:“你世叔說的確實有理,你也素愛兵書,宮中藏書甚多,不如去試一試。”

見兩位長輩都殷切的看著自己,十六歲的法正又是年輕氣盛、不肯服輸的年紀,也很想去承明殿試一試,順帶看看自己跟別人公卿名門家出來的子弟相比到底如何。

他點頭答道:“既然阿翁有願,兒必不負所托,誓要在承明殿考一個秘書郎回來。”

法衍沒料到兒子如此堅決,怕他萬一未中,心裡落差太大,連忙道:“我自知吾兒聰慧,但凡事還得盡力而爲,盡力而爲!”

魯充在一旁卻突然嘆道:“若吾大兒尚在,就能舉薦他與令郎一起了。”

法衍知道他年過而立,膝下子嗣皆未長大便不幸早夭,如今僅存一子魯芝也不過兩歲。此時見他思念亡子,氣氛漸漸變得悲傷,法衍不願讓友人傷心,故意打趣道:“六百石官員纔可舉薦子弟,你不過四百石官,哪裡敢發大言!”

魯充頓時假作不滿道:“好啊,你歲有六百石,便可瞧不起我了。罷,既如此,那我走便是,不敢登高門大堂!”說罷,便準備起身回去。

法衍連忙拉住他,笑道:“玩笑耳!君又何必當真?”

“我這也是玩笑,君又何必當真?”魯充回頭看著拉著他袖子的法衍,揶揄說道。

氣氛又復變得融洽起來,幾人說了幾句閒話,法正突然想起一事,發問道:“倒是不知承明殿的策試都要考些什麼?”

儒家的《孝經》等書都是漢代傳習百年的官學,皇帝要讀書,自然是要通曉這些官學的子弟伴讀,對此法衍理所當然的說道:“應是與童子郎試經一樣,那些年幼的孩童,無不是要考察通曉儒經的學識,譬如《孝經》、《尚書》等,往日讓你研讀經書,如今當可考校你是否用功了。”

但魯充卻有不同的回答:“除此之外,還有別的。自董卓伏誅以後,陛下幾乎日日都要去石渠閣讀書,勤學好問。我已幫忙打聽到了、其實也不需要刻意打探,這事在宮中人盡皆知;陛下最愛讀的不是經書文學,而是史書。”

“陛下在禁中常言其有‘三鑑’。”

魯充娓娓說道:“‘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這是陛下曾說過的話,可謂是精煉無比,內臣無不稱善。是故五日後的承明殿策試,除了必要的經學,定然會論史。經學的題目,是詔諸博士擬定,再由陛下從中挑選合適的;而史書的題目,不出意外,應是陛下親自擬寫。”

法衍驚歎道:“想不到陛下如此重視這次策試,只是陛下的年紀,由他出題……”

話沒說完,法衍立即自覺的閉上了嘴,他這句話有失臣子的本分,居然質疑皇帝學識水平,不夠出題的資格。

魯充裝作沒有聽到法衍剛剛說的話,對法正說道:“陛下年紀雖小,但不可以孩童視之,他憂心天下,認爲讀史可知來者,如果我所料不差,陛下應該會考校你們對某件時事的看法。畢竟你們今後不僅僅是要陪伴陛下讀書,長大以後更是要擔負重任,或爲朝中公卿,或爲地方牧守,只知經典,不知治事,那是斷不可行的。”

這話裡帶有濃濃的告誡與期望,法正聽得心潮澎湃,凜然受教。他只知道如今未央宮裡的哪位小皇帝年幼聰慧,但拘於見識與年齡,他一時卻沒有想到秘書監會有這麼大的前景,寄託了皇帝如此厚望。

漸漸地,他對五日後的承明殿策試充滿了鬥志,恨不得現在就開始策試,儘快通過,好早點見到那位讓他好奇不已的皇帝。

魯充坐了一會兒後便告辭離去,這副場景在長安許多官吏家中不斷上演,皇帝要收伴讀的事情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就傳遍了三輔諸地。

人們都對承明殿策試這既新奇又有例可循的選拔方式矚目不已,更多人只會想到皇帝要用這個方式挑選自己心儀的陪讀,好在身邊栽培成得力股肱,但只有極少的人從中嗅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百零七章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
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百零七章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丹寨县| 福泉市| 晴隆县| 普宁市| 修武县| 东明县| 柏乡县| 宜章县| 永兴县| 清原| 黄平县| 历史| 涟源市| 澳门| 桓台县| 濉溪县| 措美县| 永吉县| 屏南县| 博白县| 乌恰县| 陵川县| 含山县| 塔城市| 桦川县| 太和县| 会东县| 永寿县| 北辰区| 昌图县| 确山县| 邻水| 绿春县| 南康市| 广饶县| 乌拉特中旗| 潜江市| 建始县| 武安市|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