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

“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便宜十六策·思慮】

馬日磾一愣,倒是沒想到皇帝會這麼說,反而是士孫瑞很快反應了過來,接口說道:“唯,當是時也,正宜揀選賢能以治事,以德教爲本,則吏民可得久安。”

“話雖是如此,但臣以爲,河南凋敝已久,戶口稀少,重設縣邑除了新添官吏以外,並無益處,反而使百姓散佈而居,更不易治。倒不如效仿光武皇帝的舊例,裁併河南各縣,使返歸百姓遷居一地,待人口繁盛,再另行恢復縣邑不遲。”太尉董承持有不同的意見。

“河南吏員短缺,即便不重設縣邑,至少得多派幹員過去。河南乃中原腹心,越早恢復,也能就近爲前將軍支持糧秣。”士孫瑞堅持說道。

皇帝下意識的看向荀攸,對方正在衆人末尾垂首端坐,像個局外人似得不想說話,只好說道:“這樣吧,現下河南戶口不豐,設置太多縣邑也沒什麼用,但相應的郡丞、曹掾等吏不可或缺,朝廷當從三署郎中策選一批派任。”

“臣謹諾。”馬日磾伏身謝道,他身爲司徒,策試三署郎是他分內之事。

“朱儁在河南著實勞苦功高,等這回河內平定以後,再一併論功。”皇帝忽然提起駱業奏疏中的另一層內容。

馬日磾與士孫瑞有些驚異的交換了一下眼神,一齊應了下來。他們二人心裡清楚,駱業在奏疏裡誇讚朱儁根本不是出於真心,反倒是在從旁暗示,讓皇帝對朱儁有所警覺。可皇帝看上去並不吃這一套,也不知道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哪怕朱儁其人再是值得信任,必要的分權與牽制也是該有的吧?

經過了那麼多事以後,王允自裁,黃琬退隱,就連楊氏也呈現頹勢,放眼朝野內外,就屬司徒馬日磾與司空士孫瑞兩人爲首的關西士人如日中天,何況有了大儒鄭玄及其一干門生的到來以後,關西士人聲勢高漲。如今自然要鞏固權位,把關東士人徹底踩在腳下,不使他們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這是從私心來講。

從公心來說,將河南乃至於豫州的軍政大權全部交到朱儁一個人手上,並不是個明智之舉。人是會變的,誰知道朱儁會不會被權力侵蝕,生出異心?所以站在朝廷的角度,馬日磾等人作爲宰相一級的大臣,與駱業保持同樣的看法。

“陛下。”馬日磾低垂著眉眼,義正言辭的說道:“如今南北軍有三萬八千人,平狄將軍馬騰、揚威將軍樊稠與中郎將王方等人手下兵馬也有三萬多人,京畿之地,共有近七萬兵馬。而三輔盜賊弭平,外無兵禍,長安城附近實不需屯駐如此重兵……”

董承忍不住插話道:“司徒,陛下在河東時才下詔增添南北軍兵額,徵六郡良家子、三河騎士入軍。如今詔書下傳一個月都沒有,邊郡良家子尚未來京,你這就想著裁撤軍旅了?”

皇帝面色不改,將駱業的奏疏往案上一丟,語氣有些隨意:“是像太尉所說的這樣麼?”

“老臣絕無此意。”馬日磾不慌不忙的說道:“臣的意思是,自去年年中到現在,朝廷剿滅關中賊寇、討伐河東白波、今年又再平範先等叛賊,屢次大戰,耗費甚巨,何況又有陛下親政、大婚、歲旦朝賀等大典、以及給內外臣工、各地封國、羌胡使者的賞賜、還有佈施屯田、招募流民等費……”

跟浸淫官場已久的老臣議事永遠是這樣,總是要鋪墊一大段前言才能進入正題,皇帝忍不住打斷他的話:“好了,要言不煩,你想說什麼就說。”

“府庫空虛,關中凋敝,京畿之地實在難養、也不需養十萬之兵。”馬日磾見皇帝張口欲言,語速立時快了起來:“臣不是要奏請陛下裁兵,而是想著,關中一時既然用不著這麼多兵馬,倒不如分兵出去。譬如這次前將軍征討河內、汝南,顯得有些將兵不足……”

董承這時像是剛反應過來似得,接著說道:“是啊陛下,前將軍在河南不過兩萬兵馬,既要防衛雒陽,又要分兵討伐叛逆,這實在是‘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倘若從關中派遣兵馬趕赴河南,一來也能緩解關中糧草不足的窘境,二來也能助前將軍一力,替他分擔。”

話說到這個份上,皇帝如何不知這兩人在唱什麼雙簧?無非就是董承看到河東一戰,南北軍幾乎所有人都深受封賞,而自己的部衆卻只能待在京城養老,故而眼紅,也想將自己的嫡系放出去撈戰績。至於馬日磾,恐怕也是抱有同樣的想法。

關中凋敝已久,各項利民政策有的才推行不到一年,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京畿屯駐數萬大軍,確實給朝廷的財政與糧草儲備帶來不小的壓力,董卓當初儲備在郿塢的糧食與財貨,以及朝廷歷年爲了防備羌胡而囤積在左馮翊、右扶風的糧草軍械,都隨著這一年來大大小小的仗、朝廷的各種花費而消耗得七七八八。

皇帝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本來他就想著等南下益州的時候將樊稠等人帶去,讓他們在攻堅的苦戰中消磨實力,不然全靠南北軍的精銳來攻打崇山峻嶺的益州,打完之後恐怕也會有極大損失。

打完益州之後,再將各軍進行一次拆分、抽調,或鎮守南中、或調至幷州,這樣整個京畿都只剩下南北軍,纔算得上高枕無憂。此時聽董承這麼說起來,他雖然覺得將董承的兵馬調去朱儁手下是個好主意——畢竟這麼做一來能在朱儁身邊安插勢力,防止做大;二來也能削弱董承在京畿的軍事實力,加大對關東的影響力。

但是……恩出於上,在於皇帝想不想給,而不是臣子想不想要。

再者說,董承與馬日磾默契的合作,雖然可能是出於共同的目標和利益訴求,都想將自己夾帶裡的人外放出去立功,並沒有真正聯手的意思,但這也已經讓皇帝保持足夠的戒心了。

在沒有把事情弄清楚之前,皇帝不能隨便做決定:“馬上就要秋收了,關中這一年屯田開墾之地何止萬頃?再有河東豪強之家抄沒來的糧草,若無戰事,這些都是夠用的。等到了明年,朝廷另有用兵之處,到那時再做打算也不遲。”

“臣謹諾。”馬日磾見皇帝沒有把話說死,就知道這件事尚有迴旋的餘地,於是也不急於一時,爽快的應下。

而董承雖有些不情願,但也明白兵權這個事不能跟皇帝頂缸,所以也訕訕的住了嘴。

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
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玉县| 镇江市| 固镇县| 嵊泗县| 永吉县| 丹巴县| 福安市| 竹北市| 社旗县| 麻阳| 荥阳市| 墨玉县| 鄂尔多斯市| 阿合奇县| 兴山县| 文化| 衢州市| 广南县| 许昌市| 金昌市| 孝义市| 丹江口市| 城口县| 奇台县| 体育| 鹿泉市| 德惠市| 长兴县| 普陀区| 和林格尔县| 嘉定区| 平罗县| 芒康县| 怀宁县| 法库县| 峨边| 塘沽区| 同心县| 南丹县| 花垣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