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

“且今之爲(wèi)政者,必有堂宇以爲(wèi)發(fā)號出令之地。”————————【重建成都府學(xué)記】

爲(wèi)了補(bǔ)救,公孫瓚特意命人追過去賠金致謝,雖不致主動承認(rèn)自己殺溫恕的錯誤,但也是出於嘉獎孝行,對溫恢格外優(yōu)渥,表示不再爲(wèi)難。溫恢對這些示好不屑一顧,趁著機(jī)會,與孫禮、羅烽、盧毓等人簡單收拾了行裝,很快出涿郡南下,進(jìn)入冀州中山國,西入太行。

這件事在河北鬧得沸沸揚(yáng)揚(yáng)、人盡皆知,公孫瓚名望一落千丈,部衆(zhòng)離心,勢力竟是達(dá)到了近年來最虛弱的時候。

冀州陣營見此也開始躍躍欲試,在袁紹身邊進(jìn)言,趁機(jī)征討公孫瓚。

“猛虎受了傷,照樣是頭猛虎,不得不謹(jǐn)慎以待。”袁紹一手在腰間撫摸著劍柄,淡淡的說道:“公孫瓚實力未損,些許聲名,對他來說算不得什麼——他又不是靠這個起家。”

“明公睿鑒。”田豐淡淡說道:“彼等只知道迎合上意,征討公孫,殊不知其中艱難,非常人所能知。單是聲名受損,不足以一擊滅敵,還得另外設(shè)法,讓幽州尚在觀望的豪強(qiáng)、高門徹底站到我們這一邊來。”

袁紹頷首道:“嗯,近段時日已有不少人投書與我,只待時機(jī)一到,代郡、廣陽、上穀等郡皆能望風(fēng)而動。至若塞外烏桓、鮮卑等部族亦有不少憎惡公孫者,也將爲(wèi)我助力。”

“說起來,塞外鮮卑、烏桓等部族同推舉閻柔爲(wèi)護(hù)烏桓校尉,希望讓彼領(lǐng)鮮卑等胡兵。”田豐忽然問道:“卻不知明公意下?”

“閻柔自小在胡人中長大,雖爲(wèi)漢人,心裡卻是個胡種,彼等鮮卑、烏桓哪裡是信服此人之義?不過是跟對異族一味殘殺的公孫瓚比起來,彼等更需要一個懷柔親近的人罷了。”袁紹自是眼界不凡,然而只對與己無關(guān)的事情才能做出十分精闢的評價:“當(dāng)初護(hù)烏桓校尉邢舉,是跟‘三明’徵過羌的,何等強(qiáng)硬的人物,閻柔此人倒敢借外人之手取而代之,哼。”

沉默寡言的沮授適時勸道:“如今明公與幽州豪強(qiáng)、塞外胡種皆爲(wèi)公孫瓚之?dāng)常步杂狭Τ?wèi)今之計,既然閻柔此人頗得鮮卑之心,倒不妨虛與委蛇,暫且撫慰,等除去大敵以後,再徐徐圖之不遲。”

袁紹微微頷首,他適才也只是對閻柔的立場表示不屑,但在‘義’與‘利’這兩件事上,他還是知道如何做出正確取捨的:“去拿我的印鑒,拜他爲(wèi)烏丸司馬,招誘烏丸、鮮卑等部。今秋之時,先讓他們出兵打一仗,明年開春,我等再共舉大軍。”

郭圖在一旁頗爲(wèi)遺憾的插話道:“若不是突遭飛蝗,魏郡糧穀歉收,我軍今秋就可以動兵,又何須等到明年?”

“飛蝗旱魃,此皆國家失德之咎。”袁紹拇指輕輕點了點鑲嵌在劍柄上的玉石,歎息道:“受苦難的還是各地百姓。”

郭圖眉眼之間也是頗爲(wèi)憂心,忽然說道:“聽說得遇災(zāi)禍,國家不思內(nèi)省修德,反興大獄、緝索關(guān)中。如今關(guān)中交通斷絕、音訊不達(dá),也不知彼處是何光景了。”

這一次袁紹安插在關(guān)中窺探朝局、散播謠言的人手被連根拔起,致使他再難及時接收朝廷的動向,這將對他以後預(yù)判造成深刻的影響。袁紹本來就在爲(wèi)此事懊惱不已,聽郭圖一說,面上不禁流露了幾分愁容,言不由衷道:“大旱數(shù)月,滴雨未下,再好又能好到哪去?”

“明公說的是。”魏郡人、治中別駕審配說道:“屬下聽說河南、河內(nèi)等郡皆在效仿關(guān)中,推行除蝗、賑濟(jì)等舉措,頗有良效,不如我等在河北也仿照其法,好早日除去蝗蟲。”

“飛蝗就是從關(guān)中飛過來的!”袁紹冷哼一聲,輕蔑的說道:“可見朝廷自己都管治不住,這法子也未見得有多少效用,不過盡人事而已,緊要的還是德者匹位。”

郭圖領(lǐng)悟其意,忙道:“明公睿鑒,但有德者在上,蒼天豈有再降災(zāi)異的道理?僅是號召除蝗,不過治其皮肉,要想根絕,還是得切中要害。”

“那什麼纔是要害?”田豐忽然饒有興趣的質(zhì)問道。

郭圖一時噎住了,他注意到袁紹也在拿眼看著他,目光中帶著期許。郭圖知道這個情況不能再容他裝傻充愣,讓袁紹失望、也不能立即表態(tài),到最後下不來臺。思忖稍息之後,他最終下了決定,應(yīng)答道:“等到幽州、兗州事了,明公坐擁河北四州之地,這‘要害’便可從容圖之了。”

這個回答等若委婉的對袁紹表示了支援,袁紹熟知士人有時的謹(jǐn)慎顧慮,當(dāng)下不以爲(wèi)意的笑了笑,說道:“說的是極!總要勢力龐大,纔有匡正天下、還安定於百姓的能耐!”

“兗州綢繆多日,既有成算,暫時無慮。而公孫瓚所恃之強(qiáng)力者,唯有麾下義從騎兵,來去神速,難料難決。”郭圖於是趁熱打鐵,立即轉(zhuǎn)移了話題:“我等當(dāng)下要先將這尾游魚釘死在案板上,而後便可從容刮鱗去骨、任我魚肉。”

“好一個刮鱗去骨。”袁紹拊掌道:“不知計將安出?”

郭圖進(jìn)言道:“在下這裡倒是有一計,可以讓公孫瓚只知退守、不敢進(jìn)取。”

幽州,易京。

壘壘高樓之上,有一童聲朗朗清越,如歌如訴:

“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小童這已是唱了第十二遍了,但坐在上首的那個中年將軍不說話,他也不敢擅自停下。隻眼巴巴的看了下盤中的甜糕餅,悄悄嚥了口唾沫,又開口準(zhǔn)備再唱一遍:“燕——”

“好了。”公孫瓚笑著擺了擺手,看著這個從大街上隨手帶回來的小童,沉聲問道:“你多大了?”

小童掰著指頭數(shù)道:“好像快六歲了。”

“六歲好。”公孫瓚點了點頭,卻又不說哪裡好,反像是隨口一說:“再過一兩年,你怕是進(jìn)不得這營壘了。”

小童沒有理他,仍盯著那盤糕點。

於是公孫瓚隨手一指,道:“拿去吃吧,我再使人給你家送三鬥粟子。”

這時長史關(guān)靖、結(jié)義兄弟劉緯臺、李移子、樂何當(dāng)?shù)热私舆B入內(nèi),公孫瓚見了,又指使那小童將歌謠向衆(zhòng)人再唱一遍,而後問道:“這是近來閭里傳唱的童謠,所謂童謠,助聖人之耳目也。這其中必有徵兆吉兇,我一直苦思不得其意,今日諸君來了,不知可有教我?”

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七十七章 一網(wǎng)打盡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十四章 相爲(wèi)建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fàn)?wèi)薪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dǎo)帝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九十六章 費(fèi)力勞心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三十章丨藍(lán)田雄鳴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qū)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qū)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十四章丨風(fēng)雨前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jù)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xùn)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fēng)火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七十七章 一網(wǎng)打盡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xiāng)遇貴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huán)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yùn)更移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quán)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
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七十七章 一網(wǎng)打盡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十四章 相爲(wèi)建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fàn)?wèi)薪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dǎo)帝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九十六章 費(fèi)力勞心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三十章丨藍(lán)田雄鳴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qū)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qū)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十四章丨風(fēng)雨前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jù)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xùn)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fēng)火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七十七章 一網(wǎng)打盡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xiāng)遇貴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huán)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yùn)更移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quán)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市| 陇南市| 临沧市| 华阴市| 墨竹工卡县| 蒙自县| 瓦房店市| 宝坻区| 天峨县| 延边| 含山县| 青川县| 梁河县| 吴桥县| 城口县| 霍林郭勒市| 常宁市| 蒲城县| 沽源县| 藁城市| 宣化县| 黄大仙区| 弋阳县| 泰来县| 平果县| 四川省| 梓潼县| 贵州省| 伊宁县| 柘城县| 文成县| 壶关县| 历史| 基隆市| 广河县| 沾益县| 邛崃市| 铜陵市| 册亨县| 阳谷县|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