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章 鑑寶會(三)

第二天的展覽開始了,西安的市民雖然熱情不減,但每個人還是會拈一拈銀子的份量,整個展覽會場雖然還是人山人海,比起昨天來卻好的多,外地的人已佔了一半,而那些真正的買主大部分會在下午纔來,有了第一天的經歷,他們知道唐軍會留出一部分時間給他們評估,以激起他們的購買yu望,那時欣賞,比現在人擠人好的多。而且經歷了昨晚的競爭,大部分人都需要更好的休息。

黃宗羲卻一點也不擔擱,唐軍的展館一開放,他就進去了,來到了三件貼旁邊,不停的用手指比劃著上面的筆法,要把它牢記在心中,昨天黃宗羲一回去,就開始練習白天看到的《快雪時晴帖》筆法,花了半個晚上,累極了才睡去,醒來一看,卻都很不滿意,今天一大早急忙跑了過來。

正當他沉浸在書法中時,肩上被重重一拍,把他驚醒過來,擡頭一看,正是自己的好友顧炎武,不由驚喜的道:“忠清賢弟,你也來了。”

顧炎武道:“太沖兄,不止是我,你看看後面。”

黃宗羲朝後看去,才發現張溥、張採,楊廷樞等人都已來到,黃宗羲忙過去一一行禮,張溥、張採,楊廷樞等人都是復社的發起人,楊廷樞在崇禎三年還奪得過鄉試第一,其才名也是天下皆知,不象黃宗羲,空有才名,卻已在鄉試中兩次落第。

行完禮,黃宗羲不由問道:“天如兄,你們怎會都來到此地。”

張溥一笑,道:“如此盛會,我們又豈能不來。”

旁邊張採重重的哼了一聲,道:“可惜這個盛會卻沾滿了銅臭,這麼多的書畫古董,眼看都要落到那些商人手中,叛賊到底是叛賊,眼光短淺,這種東西也能拿出來買。”復社中人果然狂妄,不但對朝庭多有貶斥,在唐軍的地盤還敢直呼唐軍爲叛賊的,恐怕也只有復社中人了。

黃宗羲雖然覺得唐軍把這此珍品拿出來拍賣,有點不妥,還是有心爲唐軍辨護幾句,道:“在下卻有些感謝唐軍能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展覽,否則,窮黃某一生,也休想見到這麼多書畫,更別說有機會觀摩這《快雪時晴帖》了。”

楊廷樞也點了點頭,道:“是啊,以前這些東西大部分藏於權貴之家,我等就是通過考試,能當上個一官半職,也未必能見到這些東西,更別說普通老百姓了,唐軍此舉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讓我等能一睹芳顏。”

張溥道:“其他不必多說了,我們還是抓緊時間趕快飽一下眼福吧。”衆人都圍了上來,有幾人更是拿起了樹枝就要在地上劃起來,當場臨摹一下那千古書聖的筆法,馬上被旁邊的唐軍制止,開玩笑,這裡的道路都鋪上了水泥,其它地方都種滿了花草,如果允許他們亂塗亂畫,那整個院中還不得亂七八糟。

那幾個被制止的才子很不以爲然,他們自認爲書畫皆絕,許多地方都以留下他們的墨寶爲榮,如今在地上畫一畫都不可以了,但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看到全副武裝的唐軍士兵好言相勸,他們也只能悻悻的住手,腹中卻誹謗不已。

張溥等人雖然也喜歡書聖的《快雪時晴帖》,但觀摩了一陣也就離開,不象黃宗羲那麼癡迷,畢竟院中的珍品太多,還有許多地方他們沒有看過。

唐軍今天新展出來不少珍品,東漢時期的這尊銅奔馬無疑是亮點,此馬高一尺,長一尺四寸,其造型巧妙鑄造了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馬作飛馳狀,高昂首,尾上揚,口張作喘息狀,三足騰空,右後足正巧踏在一隻疾飛的燕背上。那隻奮飛的燕子在翱翔中突遭馬蹄踏中脊背,霎那間吃驚地回首反顧;似要看清那比它還快的龐然大物,而奔馬也頭稍左顧,好象也要弄清踩著了什麼東西。奔馬與飛燕在這一瞬間的動作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馬設想出如此浪漫、巧妙、引人入勝的意境,烘托、反襯出駿馬的神速,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顧炎武等人都看得留戀忘返,久久不願離去,張採想到如此精妙的東西不久就要歸於商人之手,更是憤憤不平,在他看來,這樣的東西自然要讓他們這些文人雅士來保管,纔不會沾污了它們,可惜他家中雖然也富有,卻遠遠不及那些大商家,要靠用銀子把它們買下來太不可能了。

令他們震憾的是一件西周的虢季子白盤,此盤高一尺二,長四尺二寸,盤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爲圓角長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兩隻銜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爲波帶紋。盤內底部有銘文一百一十一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宣王爲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爲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難怪昨天白文忠敢誇口今天的東西要比昨天還要好,這個虢季子白盤一下子就可以蓋過昨天的戰國龍耳虎足方壺,這個虢季子白盤唐軍得來僥倖,曾被農人用來餵馬,被當地縣令發現後,買下獻給唐王,沒想到會出現在這個展覽上。

張採看得痛心疾首,如此寶物拿來展覽也就罷了,怎麼可以用來拍買,他把黃宗羲拉了過來,說道:“太沖,虧你以前還對唐賊說好話,如此重寶,拿來拍賣,成何體統,我看這唐賊其興也勃,其亡也速!”

連黃宗羲也覺得唐王拿此物出來販賣太不可思議,這可是西周的東西,距今有二千五百年,上面還有鉻文,實在是國之重寶。

張採的話嚇了他一跳,復社中人對皇帝有時也敢罵,但在唐軍的地盤上說上一句唐賊也就罷了,這種公然說唐軍快要亡的話,傳到唐軍耳中可是實實在在的造反,向四周看了一眼,幸好周圍都是復社中人,其他人也都沉迷於寶物中,沒有人注意到,黃宗羲才放下了心。

對張採的口無遮攔,黃宗羲覺得還是應該勸勸,道:“受先兄,這是在唐軍境內,受先兄還請慎言,否則恐惹禍上身。”

張採道:“怕什麼,唐軍不是說保護所有入境的人安全嗎,還說不以言入罪,說上幾句又何妨,我還想當面問問那唐王,如此重寶也拿出來拍賣,這是何意?”他口裡雖然說得漂亮,到底還是把這個賊的字眼去了。

黃宗羲只好苦笑一聲,他暫時丟下了三件貼,對這件古物仔細觀看起來。

唐王要拿虢季子白盤來拍賣,連唐軍中的文官都有意見,洪承疇曾提出是否把它撤下來,李鴻基拒絕了,反問道:“如果孤王把它撤下來,又作何用。”

洪承疇道:“當然是收藏起來,以留後人。”

李鴻基道:“把這個東西收藏起來,又有幾人能見到,若是孤王收藏了,焉知以後此物就不會損毀,若是此物出售,至少可換回數十萬兩白銀,投入到改善百姓的生活當中去,豈不更好,何況此物若被人用數十萬兩白銀買回去,又豈會不珍惜?”

洪承疇無言以對,其實大多數讀書人都認爲寶物要到達官貴人手中才合理,許多珍貴的東西最好都搬到皇宮,從此無人得見,一旦改朝換代,後繼之人稍不注意,一把火就會燒個精光,漢人數千年來的古物纔會越來越少,其實無論青銅器也好,書畫也好,往往是在私人手裡保存最爲完好,每人都會視若珍寶,一旦收入皇家,看似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一旦戰火燃起,那損失就不是一件兩件,而是數千,數萬,數十萬件的珍寶被損失。

項羽阿房宮一把大火,不知損失了秦以前多少文物,靖康之恥,宋朝保留的大部分書畫,古董,被金人到處丟棄損毀,更不用說只知燒殺搶掠的蒙古人,不知斷絕了多少民族的文明,而一般人家遇到戰火,保貴的東西都會挖個地方藏起來,即使日後淹沒,終有重見天日的一天,收藏在皇室的東西,一旦被毀,那就永遠失去了。

今天的展覽增加了這麼多的珍品,其實比第一天更有看頭,到參觀結束時,張溥,張採都掏了一千兩白銀作爲保證金,參加今晚的拍賣會,他們雖然無法買下這些珍寶,但要看看到底會落到何人手裡,張採心中還有一個打算,或許能勸買主把虢季子白盤獻給朝庭。

李良辰,林若燦他們把所有的銀錢集中起來還不夠一千兩,黃宗羲只得向張採提出借四百兩紋銀,張採家中雖然不是鉅富,也有數萬兩身家,爽快的給了黃宗羲四百兩,黃宗羲才湊夠了一千兩,和林若燦兩人進入了拍賣會場。

隨著白文忠的錘子在桌子上落下,今晚的拍賣正式開始,第一件拍品是宋朝的一件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這個花盆高五寸,口徑六寸七,足徑三寸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口沿邊起棱,深腹,圈足。盆內外施釉,口沿以內呈灰藍色,外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處釉薄呈醬色,底呈深淺不同的醬色,有5個圓形滲水孔,刻有標識器物大小的數字“七”,色彩瑰麗多變,仍是宋徽宗趙佶喜愛之物。

衆人都打起了精神,唐軍的第一件拍賣物可要遠高於昨天第一次拍賣的定窯孩兒枕,後面的肯定比昨天要更加精彩,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起價就是五千兩,每一次加價五百兩,白文忠話聲一落,還沒等宮女託著物品繞場一圈,頓時有數人舉起了牌子,最後這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被人以二萬三千兩的價格買下。

果然後面唐軍的拍賣品再也沒有象昨天開價幾十兩,一百兩的物品,底價最低的東西開價都是一千兩,每一樣都是珍品,讓這些財東們都感嘆銀子帶得太少,偏偏每一件東西都是精品,叫人捨不得放下。

白文忠滿是興奮,今天拍出去六十餘件珍品,唐軍已收入五十餘萬兩,還有兩件最珍貴的東西沒有拍賣,超過昨天的收入是肯定的了。

林若燦只覺得自己大開了眼界,以前自己簡直是井裡之蛙,身爲錦衣衛的千戶,辛辛苦苦左敲右詐,五年時間才積攢了不到一萬兩白銀,可眼前這些人簡直是不把銀子當錢,小小的一個物件就是數千兩,上萬兩丟下去,一點也不心痛,他頓時下定了決心,以後要貪,決不貪銀子,要收就收字畫,古董。

林若燦看到唐軍大把大把的摟進銀子,別人還送上門來,給的心甘情願,想起皇上每年都在爲銀子發愁,加上三餉,每年只能多收七百萬兩,照這樣看,還趕不上唐軍一場拍賣會,卻搞得天下都怨聲載道,烽煙四起,若皇上也搞一個拍賣會,皇家的東西遠不是唐軍能比,那銀子不就來了嗎,想想又覺得不可能,就是皇帝能拉下臉來賣東西,恐怕也無人敢買吧。

在林若燦胡思亂想時,今天的重頭戲終於來了,首先被擡上來的是馬踏飛燕的銅奔馬,由一個宮女將之端上來,繞場走了一遍,僥是下午衆人都已看過,此時重新拿出來,大家還是讚不絕口,這銅奔馬雖然比不上昨天有二千年歷史的戰國龍耳虎足方壺,更是沒法和下一件有二千五百年曆史的虢季子白盤相比,但勝在構思巧妙,何況它的年代比起兩樣雖然不足,但也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放在哪裡,都是一件當之無愧的重寶。

鄭鴻逵只覺得自己以前簡直是一個土包子加爆發戶,鄭家崛起於海上,各種金銀珠寶雖然易得,甚至西洋的各種東西也不稀奇,唯獨缺少那些古物,福建可不象西安,有那麼多王朝定居於此,留下許多璀璨的古物,何況李鴻基還抄了三個番王府,又把高迎祥挖皇帝祖墳的東西通過軍火交易幾乎都弄到了手。

鄭鴻逵只覺得每一樣東西都想得到手,但他也知道,任他們鄭家再怎麼富可敵國,也不可能把這些東西都買下,選擇有時真是一件痛苦的事。

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8章 戲正酣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3章 張家寨上第49章 長安第88章 召見第28章 窮途未路第7章 斬新一頁第16章 援軍第33章 欽差第53章 東風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14章 對射第3章 北方之議第58章 進城第21章 辭官第47章 相逢不識第49章 裂痕第13章 毒手佛心第1章 助餉第10章 一網成擒第10章 伐明之策第44章 輕取河南第31章 郡主情仇第11章 忠臣孤子第10章 一網成擒第54章 聯牀夜話第27章 絕境求生第8章 火槍第9章 冒犯第56章 惹火上身第64章 狼性難改第70章 狩獵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16章 美色上第24章 佈網第95章 南巡之議第36章 黃金之爭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9章 求和第60章 長沙第19章 初戰上第50章 情報第17章 改革第23章 撤離第63章 反應第5章 遷移第8章 折服下第65章 攻佔南昌第4章 張家寨下第59章 求和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64章 狼性難改第30章 平臺召見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57章 遼陽大火第5章 定都之爭第64章 任務第37章 包圍成都第27章 殺,放?第17章 爭論第31章 魔鬼第33章 百炮齊射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3章 玉璽風波第44章 初展才華第9章 白桿精兵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47章 安慶府第7章 斬新一頁第34章 進退無路第44章 輕取河南第56章 退避第23章 波折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2章 竹藍打水第64章 功用第3章 北方之議第61章 火燒王府第25章 潰敗第83章 官逼民反第13章 攻城第3章 伏擊第6章 調兵遣將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84章 不可收拾第55章 思謀脫困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28章 三方迥異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27章 逃亡第14章 歸化城(上)第3章 北方之議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48章 爭功第7章 人爲財死第10章 訓斥
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8章 戲正酣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3章 張家寨上第49章 長安第88章 召見第28章 窮途未路第7章 斬新一頁第16章 援軍第33章 欽差第53章 東風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14章 對射第3章 北方之議第58章 進城第21章 辭官第47章 相逢不識第49章 裂痕第13章 毒手佛心第1章 助餉第10章 一網成擒第10章 伐明之策第44章 輕取河南第31章 郡主情仇第11章 忠臣孤子第10章 一網成擒第54章 聯牀夜話第27章 絕境求生第8章 火槍第9章 冒犯第56章 惹火上身第64章 狼性難改第70章 狩獵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16章 美色上第24章 佈網第95章 南巡之議第36章 黃金之爭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9章 求和第60章 長沙第19章 初戰上第50章 情報第17章 改革第23章 撤離第63章 反應第5章 遷移第8章 折服下第65章 攻佔南昌第4章 張家寨下第59章 求和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64章 狼性難改第30章 平臺召見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57章 遼陽大火第5章 定都之爭第64章 任務第37章 包圍成都第27章 殺,放?第17章 爭論第31章 魔鬼第33章 百炮齊射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3章 玉璽風波第44章 初展才華第9章 白桿精兵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47章 安慶府第7章 斬新一頁第34章 進退無路第44章 輕取河南第56章 退避第23章 波折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2章 竹藍打水第64章 功用第3章 北方之議第61章 火燒王府第25章 潰敗第83章 官逼民反第13章 攻城第3章 伏擊第6章 調兵遣將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84章 不可收拾第55章 思謀脫困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28章 三方迥異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27章 逃亡第14章 歸化城(上)第3章 北方之議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48章 爭功第7章 人爲財死第10章 訓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久治县| 台安县| 吉安县| 井陉县| 黑河市| 漠河县| 吕梁市| 松桃| 苗栗县| 道真| 巧家县| 湖南省| 岗巴县| 共和县| 改则县| 定州市| 夏河县| 华容县| 陇南市| 维西| 依安县| 江门市| 新密市| 龙胜| 视频| 木兰县| 项城市| 宣武区| 灌南县| 依兰县| 九江县| 读书| 潮州市| 靖安县| 延津县| 新密市| 肥城市| 分宜县| 鲜城|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