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章 欽差

杜鄖一愣,皇帝怎麼會關心人家的小妾,宮中什麼美女會沒有,就說田妃,不但人長得漂亮,還多才多藝,才能得到崇禎的寵愛,就是宮中也找不出幾個她這樣的美人來,皇帝放著這樣的美人不要,巴巴問一個還未投降大將的小妾,杜鄖雖然疑惑,可不敢問出聲來,他搖了搖頭:“皇上,臣沒有聽到吳三桂有叫陳圓圓的小妾,要不,奴婢幫著打聽打聽?!?

李鴻基雖然知道陳圓圓,可不知陳圓圓有多大,幾時進的宮,又是什麼時候嫁給吳三桂,只是隨口問問,聽到杜鄖的回答,連忙搖頭:“不用,朕只是隨口問問,卿此去見到祖,吳兩位將軍,就說朕十分佩服他們抗拒滿人的功績,若能相投,朕可許以三品高位,他日若封爵,也不會少了二位?!?

杜鄖聽得大爲羨慕,嘴裡唯唯諾諾,李鴻基看了他的神態,心想還得許他點好處他才能實心辦事:“卿若辦成此事,朕賞銀元千枚,綢十匹?!?

太監身形殘缺,所圖無非是錢權,自己不可能象崇禎一樣重用太監,此時要用到他,唯有用錢了。杜鄖心中卻大罵皇帝小氣,千枚銀元纔不過五百兩銀子,綢十匹也只值一百兩銀子,他哪會在乎這點錢,口裡卻只能喜滋滋的道:“多謝萬歲厚賜。”

杜鄖能如此積極,爲的就是能得到皇帝的賞識,重新掌握權勢。錢財多少對他來說現在無關緊要。李鴻基又囑咐了杜鄖幾句,才讓他退下,儘快去關寧鐵騎營中傳旨。

看到杜鄖退了下去。李娃想起皇帝剛纔詢問起人家地小妾,以爲皇帝出來已久,想起女人來了。湊了上去。嘻笑道:“萬歲。宮中的女子都在乾清宮後面,要不要挑選幾名侍寢?!?

此時皇宮中的太監,宮女規模寵大,除去與崇禎有關地數百名后妃宮娥,宮中的女子不下萬名,這些人都是各地精挑細選送上來的。自然不出太差,容貌出色地大有人在,遠非他在西安地皇宮可比。

李鴻基聽得大爲意動,但還是剋制住了自己。若自己第一天入宮就先選女子侍寢,傳了出去難免對百官產生影響,未免會認爲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那就大遭特遭了:“算了,朕不需要女子?!?

李娃一陣失望,宮中地女子上萬名,皇帝如何會用得了這麼多,若是皇帝挑選女子,他大有可能獲得賞賜,如今皇帝都不動,其他人又如何敢動。

李鴻基好象知道了他的心思,轉身道:“傳朕命令,唐軍所有將士,各人都要嚴守軍紀,不得對京城中的女子侵犯,尤其是看守皇宮的士兵,若有誰違反軍紀,朕殺無赦!”

李娃一凜,剛纔的小算盤不翼而飛,陳貞慧馬上“唆,唆”的寫好了詔書,呈給了李鴻基,李鴻基蓋上了印,自有侍衛拿出去傳旨。

薊縣城外,旌旗飄揚,人喊馬嘶,刀劍撞擊聲和兵卒地喘息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喧囂與燥動的海洋。

祖大壽和吳三桂的人馬就薊縣城外,二人盡起遼東數十萬百姓一同隨軍前行,又有唐軍在後面騷擾,行軍速度緩慢無比,現在離京師尚有百餘里,按現在的速度還需要三天才能到達京師,可是若能盡起精兵前行,剛不消半日即可到達。

從寧遠過來地百姓,已行程了上千裡,從山海關出發的人羣,也走了五六百里,他們全都疲憊不堪,困泛異常,長途跋涉的勞頓卻抵不住萬分火急的心焦。

即使如此疲憊與心焦,他們卻依然井然有序,浩浩的十三大營,按照各自的編隊次序整齊劃一的前行。

接到詔書時,關寧鐵騎只有四萬餘人,所幸在小淩河與金兵作戰,剿獲了滿人三萬多匹上好的戰馬,一部分補充到關寧鐵騎裡,還剩下二萬多匹好馬,祖,吳兩人數十萬百姓之中挑選出精於騎射的四萬人,將關寧鐵騎擴充至八萬人,只是這次關寧鐵騎卻不再全是騎兵,而是有二萬全是步兵組成。

行程緩慢,祖大壽,吳三桂兩人正好讓這新編的四萬軍隊邊行軍,邊練習,到了這裡,已卓有成效,騎兵方隊全是高大驃悍的駿馬,一個個方隊或持紅纓長槍,或清一色的斬將刀,鋥亮的鎧甲和頭盔伴著長途奔襲的汗漬和塵灰,更顯英武之氣。

步兵方隊同樣是威風凜凜,一點也不象才成軍一個月左右的新丁,面對這支隊伍,身後的唐軍也產生了敬意,只是若即若離,儘管有幾次小規模的接觸,卻從沒有過份相逼。

wWW ?тt kan ?co

前方不明,後有追兵,祖大壽和吳三桂兩人卻相信這次自己還能力挽狂瀾,關寧鐵騎擴充到前所未有的八萬人,唐賊屯于堅城之下日久,只要自己的大軍到達,一定可以一舉擊敗唐賊的兵馬。

薊縣位於京、津,冀之腹心,南距滄溟,西連太行,東放碣石,北負長城。古來爲兵家所必爭,兩人一到薊縣,就率部停了下來,派出前鋒部隊打探情況,即消解長途跋涉的疲勞,又可以養精蓄銳。

儘管已十幾天沒有接到京城的消息,吳三桂卻對京師有絕對的信心,京師已久經戰陣,又有二十多萬兵馬,無論如何,守個十天半月沒有問題,只要打探清楚,部隊養精蓄銳完畢,他就親率精兵,奔襲一百里,直接殺進唐軍的大營,吳三桂胸中已有了一套打敗唐軍的完整戰略。

至於後面跟著的唐軍,他們在身後撿了那麼多地方,處處要留守,哪還會有多少人,他只要將步兵和一萬騎兵留下,完全可以應付。

只是沒有得到確切地消息??偸怯幸稽c不安,吳三桂、祖大壽、祖可法、劉良臣、方獻廷、胡守亮等人全都圍坐在中軍大帳,等待斥候將前方的信息傳回。

劉良臣是直隸總兵劉良佐的弟弟。明崇禎四年在大淩河之役時任遊擊,隨總兵祖大壽投滿人,祖大壽藉口接家眷重歸於明。劉良臣卻留了下來。爲滿人效力。崇禎七年時,滿蒙聯軍在歸化城下大敗而歸,劉良臣見滿人大勢已去,找到機會脫離滿人,重歸於明。

祖大壽認爲當時投降是自己連累了他,劉良臣能重歸於明是他忠心可嘉。對劉良臣反而比以前更是信重。

方獻廷原是江蘇巡撫地公子,從小與吳三桂意氣相投,只是當吳三桂舞槍弄捧時,他則埋首於兵書韜略。史傳典籍中,吳三桂少年救父,一舉成名,方獻廷從江蘇直接來到關外,投入吳三桂帳下,兩人無話不談,成了吳三桂的左右手。

胡守亮則是軍中謀士出身,從小聰明過人,他的父親也對他悉心培養,讓他飽讀兵書,胡守亮不但足智多謀,還精通滿語,經常假借經商,進入滿洲刺探滿人地訊息,也是吳三桂軍中不可或缺之人。

從這裡到京師,快馬不到半天地距離,可是派出地斥候已去了一天,還沒有半點消息傳回,衆人都有點坐立不安,胡守亮忍不住向祖大壽道:“督帥,我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若京師有失,如何是好?”

吳三桂馬上反應過來:“不可能,唐賊雖然火器犀利,可是京中照樣有火器,雖然比起唐賊來說,笨重了點,可是有城牆依靠,決不是唐賊可以輕易攻下的?!?

吳三桂不知道的是,城中的火器根本沒有發揮一點作用就一個不拿的落到了唐軍手中,唐軍根本沒有攻城,京師就已象一個熟透了地瓜落入了唐軍手中。

吳三桂開始還是信心滿滿,見到斥候遲遲不歸,心中也是著慌,與其說是反駁胡守亮,還不如說是給自己增添信心。

雖然他們對皇帝有諸般不滿,只是京師若破,他們就如無根的浮萍,在這個忠君爲國的時代裡,君王和社稷便是軍隊的靈魂,一旦君王被俘,或被殺,他們便成了孤兒,沒有了精神支柱與靈魂,吳三桂儘量將這種可怕地念頭驅開。

祖大壽點了點頭:“三桂說得有理,我們耐心等一等?!?

衆人只得繼續等待,吳三桂心中卻慌亂了起來,腦裡總是浮現出胡守亮的那句話,若京師有失,如何是好?若京師有失,如何是好?

他站起身,來回踱了幾下,端起桌上的茶碗,呷了一口茶,只覺得一股曖流灌滿了全身,渾身都舒坦起來,他向祖大壽請示道:“督帥,我出營走走。”

祖大壽也被吳三桂轉得心煩:“嗯,去吧?!?

當初袁崇煥被殺時,祖大壽怒而帶兵離去,只是接到了袁崇煥的手書,又不得不帶兵返回,大淩河一役,他被滿人圍困,糧絕之後無奈投降,卻還是找機會逃回。

他以爲自己對皇帝已沒有什麼君臣之義,爲的只是要守住關外這片土地不被韃子蹂躪,可是一想到賊軍可能攻破京城,他爲什麼也著慌起來,他現在才發現,皇帝就象一座山,這座山雖然有時會砸下石塊,將人砸得粉身碎骨,但沒有了這座山,他卻變得毫無依靠。

吳三桂騎馬在大營外來回馳騁十幾裡,纔將胸中的悶氣發泄完畢,他已決定了,無論如何,若是明天還沒有消息,他將親率大軍趕回京師,這裡暫時就留給祖大壽處理吧。

祖大壽雖然是關寧鐵騎的名義總督,但實際上的權力卻大部分掌握在吳三桂手裡,皇帝對祖大壽有隙,對吳三桂卻沒有,雖然吳三桂和祖大壽有甥舅之親,崇禎卻對他毫不避嫌,正是皇帝對吳三桂的大力提撥,才能使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總兵。

而祖大壽對這個外甥也沒有戒備,皇帝想用誰來架空祖大壽都會讓祖大壽爲了自保,不得不挺爾走險反擊,唯有用吳三桂才讓祖大壽無可奈何,祖大壽也只能默認這種情況,只做名義上的督帥。

吳三桂正要回營時,前面突然傳來了一陣騷動,吵吵嚷嚷起來,吳三桂大訝,命令一個親兵道:“到前面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那個親兵拍馬上前,很快便提了一個人回來,向吳三桂報告:“啓稟將軍大人,這個人說帶來了皇上的旨意?!?

吳三桂大吃一驚,繼爾又是大喜,皇上有聖旨來了,對親兵喝道:“安敢對欽差大人無禮,還不快將欽差放下。”

親兵應了一聲:“是?!睈汉莺莸膶Χ培y說道:“你若敢冒充欽差,我一刀砍了你。”

這也難怪親兵懷疑杜鄖的身份,以往哪個太監傳旨不是鮮衣怒馬,前呼後擁,這個杜鄖只有二個隨衆還不說,連輛象樣的馬車也沒有,前面的明軍還從杜鄖的隨衆身上搜出了兩把唐軍的手槍,問他們卻什麼也不肯說,堅持要見到祖大壽,吳三桂兩人。

杜鄖接到皇帝的命令,不敢怠慢,第二天一大早就上路,唐軍給他派了二人作護衛,只是杜鄖平時坐慣了馬車,騎馬最多也是走上個十多二十里,還是慢跑,這次要讓他騎著快馬走上百里,可讓杜鄖吃足了苦頭。

他騎不到二十里,便被顛簸的馬背磨破了大腿兩側的皮膚,結果越騎越慢,兩名負責保護他的兩名唐軍只得輪流帶著他行走,本來只要半天不到的路程,生生讓杜鄖拖成了一整天,到了明軍軍營,杜鄖本想大搖大擺的走進去,可是明軍根本不相信他們的身份,從兩名唐軍身上搜出火槍更是讓杜鄖啞口無言。

面對這些小兵,杜鄖可不敢說出來意,否則一旦士兵暴怒起來,把他們殺了也有可能,那豈不冤枉,只得堅持要見到主帥。

明軍雖然對杜鄖身份懷疑,倒也不敢隨便作主,若不是吳三桂看到,杜鄖雖然還是能見到吳三桂,只是不知要被明軍盤問多久。

看到了吳三桂,杜鄖馬上驚喜的叫了出來:“吳總兵,是我?!?

吳三桂做人比較圓滑,他每次進京都會打點皇帝身邊的太監,杜鄖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吳三桂如何不認識,見到了杜鄖,吳三桂馬上相信了他的欽差身份,頓時大喜,對親兵喝道:“這是杜公公,還不給杜公公賠禮?!?

若是平時,杜鄖定會不依不饒,乘機敲詐一把,此時卻完全沒有心情:“吳總兵,祖督帥在哪裡,我要宣讀皇上的旨意。

吳三桂心中亂跳,不知皇帝在聖旨中會說什麼,他急忙將杜鄖和兩個隨衆都請到了帥帳。

第22章 斷後第30章 直搗盛京第5章 伐明三策第57章 遼陽大火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29章 輕取京師第28章 不死不休第6章 周鳳梧第43章 三道試題第14章 故縱第17章 爭論第14章 真定府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13章 寶雞第4章 試探第39章 來意第12章 立足之戰第39章 各有心思第16章 援軍第7章 廷議第34章 歸來第64章 狼性難改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93章 江陰第25章 釣魚城第1章 心動第23章 出遊第3章 風雪來人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13章 諜戰上第80章 優厚條件第67章 強行封官第6章 盛唐之地第28章 銀彈攻事第45章 獵物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0章 下馬威第11章 忠臣孤子第76章 投降也難第13章 攻城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6章 審案第96章 臺灣迴歸第37章 收心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9章 冒犯第53章 東風第5章 孫氏告狀第8章 形勢危急第6章 周鳳梧第48章 機會第7章 軍火第49章 逆水逃亡第8章 天價第14章 歸化城(下)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5章 破城第18章 北方來人第52章 萬事齊備第1章 蟄伏商洛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54章 聯牀夜話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32章 雙皇會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18章 亮牌上第12章 貪慾下第91章 退兵第51章 渤泥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7章 管理第54章 遭遇第29章 輕取京師第13章 諜戰下第35章 人才上第18章 攻城第99章 大廈已傾第49章 長安第7章 出使第17章 碧血第45章 獵物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62章 鏡子第39章 不懷好意第25章 傳國之寶第5章 發財之夢第54章 遭遇第25章 反撲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8章 邢秀娘下第51章 炮灰比拼第22章 投效第38章 蠢蠢欲動第45章 獵物第37章 殿試第27章 求賢令第61章 巴達維亞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11章 後金出兵上
第22章 斷後第30章 直搗盛京第5章 伐明三策第57章 遼陽大火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29章 輕取京師第28章 不死不休第6章 周鳳梧第43章 三道試題第14章 故縱第17章 爭論第14章 真定府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13章 寶雞第4章 試探第39章 來意第12章 立足之戰第39章 各有心思第16章 援軍第7章 廷議第34章 歸來第64章 狼性難改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93章 江陰第25章 釣魚城第1章 心動第23章 出遊第3章 風雪來人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13章 諜戰上第80章 優厚條件第67章 強行封官第6章 盛唐之地第28章 銀彈攻事第45章 獵物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0章 下馬威第11章 忠臣孤子第76章 投降也難第13章 攻城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6章 審案第96章 臺灣迴歸第37章 收心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9章 冒犯第53章 東風第5章 孫氏告狀第8章 形勢危急第6章 周鳳梧第48章 機會第7章 軍火第49章 逆水逃亡第8章 天價第14章 歸化城(下)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5章 破城第18章 北方來人第52章 萬事齊備第1章 蟄伏商洛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54章 聯牀夜話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32章 雙皇會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18章 亮牌上第12章 貪慾下第91章 退兵第51章 渤泥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7章 管理第54章 遭遇第29章 輕取京師第13章 諜戰下第35章 人才上第18章 攻城第99章 大廈已傾第49章 長安第7章 出使第17章 碧血第45章 獵物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62章 鏡子第39章 不懷好意第25章 傳國之寶第5章 發財之夢第54章 遭遇第25章 反撲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8章 邢秀娘下第51章 炮灰比拼第22章 投效第38章 蠢蠢欲動第45章 獵物第37章 殿試第27章 求賢令第61章 巴達維亞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11章 後金出兵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宝清县| 公主岭市| 龙门县| 巴东县| 伊吾县| 鄂州市| 澄江县| 双牌县| 兰溪市| 达尔| 綦江县| 天长市| 长垣县| 咸丰县| 怀化市| 湟源县| 团风县| 大埔县| 绍兴县| 偃师市| 穆棱市| 铅山县| 平度市| 泰州市| 珠海市| 临江市| 高清| 兴国县| 濉溪县| 库伦旗| 日喀则市| 延边| 灵璧县| 河池市| 乌什县| 德庆县| 皋兰县| 尤溪县| 威海市|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