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章 黯然收場(下)

太原城中,許多留在家中的人都惶恐不安,生怕闖軍真把人剖成兩半餵馬,聽到街上傳來闖軍整齊的腳步聲後更是大氣都不敢出,闖軍進城後除了初時的紛亂外,安靜的讓闖軍都認爲進了一座空城,所有的人都逃光了。

李鴻基聽了已方細作的報告後,才知官府把自己形容的多可怕。只好讓闖軍一邊巡邏一邊大喊:“闖王軍令,不殺一人。”

不過好象效果不大,第二天還是沒有多少人出門,第三天出門的人才陸陸續續多了起來,此時太原城每個顯箸的位置都貼滿了闖軍的安民告示,有人小心的撕下來帶回家中,闖軍也不管,百姓才遂漸膽大起來。

李鴻基不禁感慨謠言的威力,這時闖軍已問出了晉王所有的財物,晉王雖然愛財,但他怎能經受過賀珍手下那些搞情報人員的逼供,很快便什麼都交待了。

李鴻基馬上傳令,拿出一半的糧食來,太原城內人人有份,每人先發半石。開始人們還半信半疑,後來見有大膽之人真的領到了糧食,頓時全城都動了起來,李鴻基怕引起混亂,將全城劃全成數十個區域,派出軍隊,一一分發糧食,後來發覺全城的人發完,晉王的糧食才發了五分之一,而要想把糧食都運回闖軍所在的祁縣,起碼也需數千倆大車拉個一月以上。

現在闖軍可沒有那麼多時間,最多十天半個月官軍就會返回,雖然闖軍不怕官軍,但沒必要的交戰還是避免爲好,所以又給全城每人發了半石,還把糧食拉到了城門口,每個進城的人都發一石,許多離城的人其實沒走多遠,只是在觀望情況,聽到了城中分發糧食,紛紛趕回來,一石糧食可不少,省著點一個成年人可以吃上數月了。

此刻的太原城熱熱鬧鬧,到處都是歡歌笑語,太原城的南門已經清理了一條道路出來,闖軍正一車一車的運送著晉王府裡的財物,許多糧食運不完的就分發給居民,

闖軍進城的那一天正是大年三十,許多人在家躲著,也沒有心事過年,現在有了闖軍所分發的糧食,手頭頓時寬鬆了許多,大家都拿著糧食來換點年貨,太原的糧商全都由賣糧改爲收糧,這些糧食就算在太原暫時買不了好價錢,可運到其它地方都是供不應求。太原城中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商人小吏,都過了一個好年。唯一受損的就是晉王和官倉了。

闖軍直到第十天才把糧食發完,自己還拉回了二十多萬石糧,除了晉王和官府的庫房,闖軍沒動太原的一毫財物,百姓還得了實惠。闖軍仁義之名,隨著太原的數十萬百姓口口相傳,整個山西和相臨的幾個省份全傳開了,拿著晉王的財物買人心,這筆生意劃算的很。

等到曹文詔風塵撲撲的趕回太原時,已是闖軍攻破太原的第十五天了,闖軍的前鋒剛一接觸官軍就往後退去,曹文詔此時帶著三萬殘兵,不敢追擊,慢慢的一步一步逼近。

闖軍馬上大張棋鼓的撤離,當天,全太原的百姓都扶老攜幼來送行,有許多怕官軍回來報復的人都想跟著闖軍走,雖然故土難離,但有些人已經聽說過官軍有殺良冒功的事,何況這十幾天來,也有很多人幫過闖軍做過事,萬一事後官軍說是通匪,豈不是有口難言,但大部分人雖然覺得這支隊伍不錯,到底還是不願意離開故土,留了下來,闖軍也不強迫,願意留的留,願意跟著的就帶走。

李鴻基收拾好東西,命令把晉王府全部鎖上,防止有人趁機破壞,李過在旁道:“闖王,我們管這個幹什麼,一把火燒了得了。”

李鴻基用手拍了一下李過腦袋,道:“胡說,以後我們還會回來,幹嗎燒了。”

等到闖軍退回了交城祁縣兩縣,曹文詔輕而易舉的收復了太原,迎接他的卻是百姓冷漠的眼光,此時城中的富壕鄉紳都已逃亡,官員也被闖軍帶走,留下的都是一些普通百姓,曹文詔的大軍所帶糧草不多,官倉又都已空了,只得就地措糧,許多剛分到糧食的人又被官軍徵去了不少,但百姓可不會考慮這些糧食本就是官府和晉王所有,只知道官軍從自己手裡搶了糧,太原的人心頓時皆向著闖王。

隨著官軍收復了太原,原先逃難的富戶壕紳陸續回城,曹文詔才從他們嘴裡得到確切情報,晉王已被闖軍所俘,曹文詔的希望全部落空,只得向朝庭請罪,還沒等他的請罪摺子發出。

朝庭已來旨意:“曹文詔身爲兩省總督,作戰不力,失陷省城,至使番王蒙羞,落入賊手,著其革去山陝總督職務,由原大同佈政史陳奇愉接任。曹文詔由錦衣衛押解回京,再行問罪。”

可以想象,崇禎聽到太原失陷的消息是何等憤怒,雖然有秦王先例,估計闖軍不會殺害晉王,但番王一個個被判軍所擒,這個奇恥大辱怎麼受得了,若不是看在曹文詔英勇善戰,手下又有一羣精銳, 怕殺了他會引出軍士譁變,崇禎非來個陣前斬首不可。

曹文詔恭恭敬的接過聖旨,自己將官衣官帽脫去,陳奇愉見曹文詔威名顯赫十幾年,轉戰數省都是常勝,如今卻在闖賊面前鬧了個灰頭土臉,想到以後就是要自己面對,不禁問道:“本官對闖賊還一無所知,曹大人不知有何教我。”

曹文詔搖了搖頭:“敗軍之將,還有何面目說教,賊軍守就守得密不透風,攻則攻得犀利淋漓,我曹某人敗得不冤,我的建議便是調集全國數十萬精兵,趁其還立足末穩,全力撲滅,否則再過幾年,恐怕傾全國之力,此賊再也難制。”

陳奇榆也多次和義軍接戰,都取得了勝利,聽曹文詔如此說,以爲他故意誇大闖軍實力,好爲自己庶醜,認爲曹文詔雖威名顯赫,也喜歡誇大其詞,遂有點不以爲然,但口裡還是說道:“謹受教。”

曹文詔看到他漫不驚心的樣子,知道他沒有聽進去,還想再提醒幾句,又想起到自己已是待罪之身,縱使說了,他也不會聽,徒惹人厭罷了,到口的話又咽了下去,頭也不回的跟著錦衣衛走了。

第70章 三年之約第6章 審案第20章 虎狼之藥第65章 登岸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19章 洞房第54章 遭遇第46章 援軍第88章 召見第12章 飽曖第4章 火起第5章 勸進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12章 貪慾下第4章 軍營比武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7章 重振夫綱第38章 緬甸第43章 聰明誤第10章 盧象升(上)第15章 湘河炮聲第76章 返回第20章 立功第11章 忠臣孤子第61章 任卿選官第25章 洪承疇(上)第17章 埋伏第14章 歸化城(上)第1章 心動第93章 江陰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65章 做媒第26章 開拓團第73章 收穫第48章 贈槍第11章 忠臣孤子第21章 辭官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95章 行刑第13章 諜戰下第38章 女將英姿第43章 禮尚往來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94章 大戰重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5章 釣魚城第20章 席捲甘肅第10章 訓斥第38章 蠢蠢欲動第4章 初次碰撞第26章 蒙古俘虜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1章 賺錢下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35章 雲聚西安第6章 封王大典第33章 鰲拜之死第59章 求和第82章 峰迴路轉第46章 談判籌碼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9章 商議第9章 監軍之第13章 諜戰下第33章 百炮齊射第48章 爭功第15章 破城第38章 緬甸第8章 邢秀娘下第46章 談判籌碼第30章 突襲第17章 美色下第61章 任卿選官第71章 襲擊第13章 人的需求第1章 大封功臣第29章 陣前談判第3章 喜事臨門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42章 毀家起義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0章 突襲第2章 巧遇第4章 好事成雙第43章 死得其所第48章 贈槍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22章 誤會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3章 喜事臨門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42章 同窒操戈第20章 馬科上第18章 亮牌上第65章 做媒第54章 緩攻第2章 戰略大計第27章 兵臨城下
第70章 三年之約第6章 審案第20章 虎狼之藥第65章 登岸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19章 洞房第54章 遭遇第46章 援軍第88章 召見第12章 飽曖第4章 火起第5章 勸進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12章 貪慾下第4章 軍營比武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7章 重振夫綱第38章 緬甸第43章 聰明誤第10章 盧象升(上)第15章 湘河炮聲第76章 返回第20章 立功第11章 忠臣孤子第61章 任卿選官第25章 洪承疇(上)第17章 埋伏第14章 歸化城(上)第1章 心動第93章 江陰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65章 做媒第26章 開拓團第73章 收穫第48章 贈槍第11章 忠臣孤子第21章 辭官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95章 行刑第13章 諜戰下第38章 女將英姿第43章 禮尚往來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94章 大戰重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5章 釣魚城第20章 席捲甘肅第10章 訓斥第38章 蠢蠢欲動第4章 初次碰撞第26章 蒙古俘虜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1章 賺錢下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35章 雲聚西安第6章 封王大典第33章 鰲拜之死第59章 求和第82章 峰迴路轉第46章 談判籌碼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9章 商議第9章 監軍之第13章 諜戰下第33章 百炮齊射第48章 爭功第15章 破城第38章 緬甸第8章 邢秀娘下第46章 談判籌碼第30章 突襲第17章 美色下第61章 任卿選官第71章 襲擊第13章 人的需求第1章 大封功臣第29章 陣前談判第3章 喜事臨門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42章 毀家起義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0章 突襲第2章 巧遇第4章 好事成雙第43章 死得其所第48章 贈槍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22章 誤會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3章 喜事臨門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42章 同窒操戈第20章 馬科上第18章 亮牌上第65章 做媒第54章 緩攻第2章 戰略大計第27章 兵臨城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东城区| 东阳市| 井研县| 常熟市| 双辽市| 永康市| 定结县| 望江县| 汉阴县| 正阳县| 石城县| 固原市| 贵溪市| 类乌齐县| 德庆县| 乐亭县| 桃源县| 青浦区| 峨眉山市| 铜鼓县| 礼泉县| 四平市| 泰顺县| 万荣县| 泌阳县| 防城港市| 武川县| 调兵山市| 克山县| 桂平市| 太保市| 本溪| 汤原县| 禹城市| 大英县| 迁安市| 通辽市| 肃南| 固安县| 财经|